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4.2证明(2)课件(一)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4.2证明(3)课件(一)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4.2证明(3)课件(一)
A D
B
C
例6 已知:如图,AD是三角形纸片ABC的高.将 纸片沿直线EF折叠,使点A和点D重合. A 求证:EF∥BC. 探讨证明的思路: E F
BC⊥AD(已知)
要证EF∥BC B C
D
只需证 EF⊥AD
EF是AD的对称轴
点A与点D重合(已知)
你听说过费马点吗?如图,P为△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如 果∠APB=∠BPC=∠CPA=120 ,则点P就是费马点.费马点有许多 有趣并且有意义的性质,例如,平面内一点P到△ABC三顶点的距 离之和为PA+PB+PC,当点P为费马点时,距离之和最小.假设 A,B,C表示三个村庄,要选一处建车站,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公 路路程的和最短.若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车站应建在费马点上. 请按下列步骤对费马点进行探究: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费马点被发现
B A
的历史背景;
P
C
(2)在特殊三角形中寻找并验证费马点.例如,当△ABC是等边三 角形,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时,费马点有哪些性质?
(3)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论文,并通过与同学交流来修改 完善你的小论文.(课本第82页)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
不论从已知出发,还是从证明的结论出发, 在探索证明途径的思考过程时,都要充分利 用已知条件,不断尝试推出一些正确结果, 并鉴别其中哪些对完成证明是有用的。
根据这两天的实践,你认为证明应该注意什么?
言必有据
例题精讲
例3 如图,已知AD是△ABC的高,E是 AD上一点。若AD=BD,DE=DC, A 求证:∠1=∠C
E D

B
1
C
例3 如图,已知AD是△ABC的高,E是AD上一 点。若AD=BD,DE=DC,求证:∠1=∠C

八年级数学下册 4.2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课件1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4.2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课件1 (新版)浙教版
第五页,共11页。
• 例2:已知,如图所示,E,F分别(fēnbié)是 ABCD的边AD,BC上的点,
• 且AF∥CE. • 求证:DE=BF, ∠BAF=∠DCE
第六页,共11页。
悟学提高(tí gāo)
• 学校(xuéxiào)买了四棵树,准备栽在花园里, 已经栽了三棵(如图),现在学校(xuéxiào) 希望这四棵树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 得第四棵树应该栽在哪里?
第七页,共11页。
课后练习
• 1.ABCD中,AB∥ ,AD∥ . • 2.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D中,∠A+∠D= ,∠A+∠B
= ,∠B+∠C= ,∠C+∠D= . • 3.已知ABCD中,∠A=55°,则∠B=
°,∠C= °,∠D= °.
第八页,共11页。
•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C=26°, ∠ACB=34°,则∠DAC= °,∠ACD= °,∠D= °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xìngzhì)
第一页,共11页。
• 自学 • 认真阅读教材P80~5完成以下(yǐxià)问题(时间:6
分钟) •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____________”表示,平行
四边形ABCD可记作“______________”. •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页,共11页。
• 5.学校门口的伸缩门应用了四边形的 ____________性.
• 6.已知平行四边形相邻(xiānɡ lín)两个角的 度数之比为3∶2,求平行四边形各个内角的 度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4.1 多边形 课件(20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4.1 多边形 课件(20张PPT)
4.1 多边形(一)
知识回顾
A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所形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新课讲解
四边形的定义…
A D
B
C
在同一平面里,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条线段 首尾顺次相接所形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
新课讲解
……
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依此类推, 边数为5的多边形叫五边形, 边数为6的多边形叫六边形, 边数为n的多边形叫n边形. (n为正整数,且n≥3)
B.2π米2
C.3π米2
D.0.5π米2
练一练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85°,
D
∠D=110°, ∠1的外角是71°, 则∠1= 109 °,∠2= 56°.
A 85° 110°
71° 1 B
2 C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C=110°,∠BAD,∠ABC的外 角都是120°,则∠ADC的外角a 的度数是 50 度.
∴∠1+∠2+∠3+∠4 = 4×180°- 360° = 360°
A1 D 4
2
C
B
3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四边形风筝的四个内角∠A,∠B,∠C,∠D 的度数之比为1:1:0.6:1.求它的四个内角的度数.
解 ∵∠A+∠B+∠C+∠D=360°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顶点个数 边的条数
表示法
内角和 外角和
3个 3条
可以表示为△ABC、 △BCA、△CAB等
180˚ 360°
4个
4条
可以表示为四边形ABCD、 四边形BCDA、四边形 CDAB、四边形DABC等.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1章开放与探究(一)探究一:二次根式的大小比较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1章开放与探究(一)探究一:二次根式的大小比较
解:∵5-a≥0,∴a≤5. ∴a-6<0. ∴3 a-6<0. 又∵ 5-a≥0,∴ 5-a>3 a-6.
2)=
3+
2.
∵2+
3>
3+
2,∴2-1
> 3
1 3-
2.
分类训练
4.已知 x= n+3- n+1,y= n+2- n,试比较 x,y 的大
小.(倒数法)
解:1x=
1 n+3-
n+1=
n+3+ 2
n+1>0,
1y=
1 n+2-
= n
n+2+ 2
n>0.
∵ n+3+ n+1> n+2+ n>0,∴1x>1y>0,∴x<y.
分类训练 5.当 0<x<1 时,将 x,1x,x2, x用“<
B.1x< x<x<x2
C.x2<x< x<1x
D.x2<x<1x< x
【点拨】取特殊值 x=14,则1x=4,x2=116, x=12,
∴x2<x< x<1x. 故选 C.
分类训练 6.比较 5-a与3 a-6的大小.(定义法)
典例剖析
解:因为( 6+ 11)2=17+2 66, ( 14+ 3)2=17+2 42,17+2 66>17+2 42, 所以( 6+ 11)2>( 14+ 3)2. 又因为 6+ 11>0, 14+ 3>0, 所以 6+ 11> 14+ 3.
分类训练 1.比较 aa++12与 aa+ +23的大小.(作商法)
浙教版 八年级下
第1章 二次根式
开放与探究(一) 探究一:二次根式的大小比较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见习题 2 见习题
3 见习题 4 见习题
5C
6 见习题
答案显示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选学)课件(共19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选学)课件(共19张PPT)

方x1+程xa2x=2+__-b_x_ba+__c_=,x01x(2a=≠_0_)_的_a_c根__如. 果是x1,x2,那么
一般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有如下关系:
如果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
个根,那么x1+x2=-
b a
c ,x1x2= a
.
你能证明上面的结论吗?
深入探究
拓展训练
1 方程 2x2-3x+1=0的两个根记作x1 , x2
不解方程,求x1 -x2的值.
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1+x2=
3 2
,x1
x2=
1 2
.
x1-x2 2 = x1+x2 2 -4x1x2

3 2
2
-4
1= 2
1 4
.
∴x1-x2=
1 2
.
总结归纳
求与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时,看代数式 是否具有对称性,若具有对称性,则直接变 形,将两根之和或积代入求值;若不具有对 称性,则将其中的某一个根单独代入方程中, 得到与待求值的代数式相关的结构,进行整 体代入求值.
方法规律总结
(1)不用解方程,即可求得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2)可根据已知一根求另一根,也可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待定系数
课堂小结
利用根与系数关系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式
ax2+bx+c=0 (a≠0) 第二步:计算b2-4ac的值
b2-4ac≥0 有实数根 b2-4ac<0 无实数根 第三步:有实数根写出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1 x1
1 x2
x1 x2 x1 x2
7 5
3 5
7 5
5 3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证明(2)》课件(共13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证明(2)》课件(共13张PPT)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CD=∠A+∠B(∠A= ∠ACD- ∠B)
A
B
C
D
做一做
1、在△ABC中,以A为顶点的一个外角为120°,A D
∠B=50°,则∠C= 70 °,请说明理由.
B
C
2、如图,比较∠1与∠2+∠3的大小,并证明你的判断 .
A
E1D
2
B
3
C
已知:如图,∠B+ ∠D=∠BCD,
已知:∠A , ∠B, ∠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求证: ∠A +∠B+ ∠C=180°
证明:
方法一 : 过A 作 AE // BC
A
E
1
方法三 : 在BC上任取一点D
过D 作 DE // AB, 作 DF // AC A
F
3
E
B
C
方法二 : 过A 作 AE // BC
延长CA到F点
F

E
1
A
1
2
B
D
C
将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 两个角是对顶角, 那么 这两个角相等
如何证明它是真命题?
A C1
3 D
2
B
已知:∠1 与∠2 是对顶角,
求证:∠1 =∠2
证明: ∵∠1+∠3=180° ∠2+∠3=180° ∴ ∠1 =∠2
证明几何命题时,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证明几何命题时,表述的一般格式: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中的条件、结论,结合图形, 在“已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写出结论
(3)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4.2 平行四边形性质 课件(共20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4.2 平行四边形性质 课件(共20张PPT)

∴ AB∥CD,AD∥BC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 ∠A+∠B=180° ∠C+∠B=180°
∠A+∠D=180° ∠C+∠D=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推论: 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
做一做 1.已知在□ABCD中,∠A=55°.求其余内角的度
数.
2.已知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之比为3:2, 周长为20cm,求平行四边形各条边长.
新课讲解
验证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D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
求证:∠A=∠C,∠ABC=∠CDA.
AB=CD, AD=BC.
A
B
新课讲解
D
C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C,∠B=∠D.
A
B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AB=CD,AD=BC.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AD-AE=CB-CF 即 DE=BF
∵∠BAD=∠DCB,∠EAF=∠FCE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BAD-∠EAF=∠DCB-∠FCE 即∠BAF=∠DCE
做一做
已知:如图,在□ABCD中,E是CD上一点,BE=BC.
求证:AD=BE,∠A=∠ABE.
DE
C
A
B
新课讲解 与三角形的稳定性相反,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BE⊥AC,DF⊥AC,垂足分别为点E,F.
求证:BE=DF.
A
D
E
F
B
C
拓展提高
1.学校买了四棵树,准备栽在花园里,已经 栽了三棵(如图),现在学校希望这四棵树 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第四棵树应 该栽在哪里?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4.2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件(共19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4.2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件(共19张PPT)

1234
②有坐标(a,b),能否确定对应点P的位置. C
O
–1
Ex
小结:坐标可以确定点的位置.
–2
D
–3
–4
点P
(a,b)
情境升华,二生三
笛卡尔(1596-1660)
做中所悟,三生万物
活动4:小组活动 若需将现有10个点根据位置和坐标进行分类, 小组交流分类方式并分享你们分类的依据, 小组确定汇报人进行汇报交流.
点的位置

点P
有序数对 数
(a,b)
说说点的坐标
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其中a是 点P的横坐标,b是点P的纵坐标.
情境升华,二生三
活动3:2在该直角坐标系内,已知G,H,M,N
y
A
B
4
对应的坐标(3,2),(-3,-3),(0,2),(-4,2)
3
请你在坐标系内找到四点的位置;
2
1
–4 –3 –2 –1
终章活动,做中所固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是(a,b),若ab>0,则 点P在第________象限;若ab<0,则点P在第________象限; 若ab=0,则点P在_________.
瓢城东望水漫漫,行到下菰城畔望
4.2 平面直角坐标系2022来自5.31情境引入,一生二
活动1:根据“数学灯谜”,推理出信息.
A:江 E:成 I:南
B:晶 F:水 J:修
C:德 G:正 K:苏
D:盐 H:才 L:浔
推理线索 -1,-5,-5,3,6
水晶晶南浔
修正德成正才 4 1 -4 -2 1 2
情境引入,一生二
情境升华,二生三
平面直角坐标系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反证法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反证法课件
聪明的同学们,_假__设__不成立,所求证的结论成立.
你能说出下列结论的反面吗?
1. a⊥b
a不垂直于b
2. d是正数 d不是正数,即d ≤0
3. a≥0 a<0
4. a∥b a 、b不平行
5.“a<b”的反面应是( D )
A.a≠b B.a>b C.a=b D.a=b或a>b 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是直角”时,
延伸拓展
B
1.已知:如图,△ABC中,若∠C是直角,
求证:∠B一定是锐角.
C
A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则∠B是_直__角__或_钝__角___.
① 当∠B是_直__角__时,则_∠__B_+__∠__C_=__1_8_0_°_,
这与_三__角__形__的__三__个__内__角__和__等__于__1__8_0_°_矛盾;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这与已知的∠1≠∠2矛盾
∴假设不成立 ∴a与b不平行
A
课内练习:P 87 第1题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即: B
C
∠A_<__ 60°, ∠B _<__ 60°,∠C _<__ 60°,
则∠A+∠B+∠C<180 °.
这与_三__角__形__三__个__内__角__的__和__等__于__1_8_0__°_相矛盾.
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 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一起外出游 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 伴们纷纭去摘果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为什么,王戎回答“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李子尝一下, 果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他运用了 怎样的推理方法?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4.2 平面直角坐标系(2) 课件(共20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4.2 平面直角坐标系(2) 课件(共20张PPT)

拓展
2.如图,点A的坐标是(2,2),若 点P在x轴上,且△APO是等腰 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y
2
A
1
-1 0
x
P
1 2 34
达标
3.若点P在第三象限且到x轴的距 离为2, 到y轴的距离为1.5,则点 P的坐标是____(_-1_._5,__-2_)______. 4.若点(a,b-1)在第二象限,则a的
点如的何坐选标择分y轴别?为(2)根据所 根据上述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 标注(的-1尺,寸0,)如,何(选2择,0坐)标 作点A,B,C,D,并用线段依次连 (轴2的.单5位,1长.度5?),(0,3.5)结各点,
如图中的四边形ABCD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若以A为坐标原点,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你能
D
写出ABCD各点的y坐标吗?
3.在点A(-2,-4)、B(-2,4)、C(3,-4)、D(3,4) 中,属第一象限的点是 点D ,属第二象限的点是 点B , 属第三象限的点是 点A , 属第四象限的点是 点C .
纵轴 y
4
第二象限 3
(-,+) 2
1
-4 -3 -2 -1 o
原点
-1
第三象限 -2
(-,-) -3
-4
第一象限
解: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四象限;
C点在第三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
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
3、已知点P(0,a)在y轴的负半轴,则Q(-a2-2,-a+2)在( B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如xy>0,且x+y<0,那么P(x,y)在( C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数学:第四章命题与证明复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数学:第四章命题与证明复习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在△BDC和△CEB中,
∵∠ACB=∠ABC,BC=CB,∠1=∠2,
∴△BDC≌△CEB(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
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2a,
∠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 求CD的长. 解:∵ ∠ABC=∠ACB=15°, ∴∠DAC= ∠ABC +∠ACB=15°+15°=30°. ∴CD= 1 AC= 1 ×2a=a(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 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与斜边的
B A O D
C
∠A,∠B,∠C之和必大于180°, 这与“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相矛盾. 因此△ABC中至多有一个角是钝角.
A
B
C
练一练
某种商品的商标如图所示,已知AC=BD,AB=DC,AC 与BD交于点O. 有人指出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如下 D 证明,请你判断他的证明是否正确? A O 并说明理由. 证明:在△ABO 和△DCO中, B ∵ AC=BD, ∠AOB =∠DOC, AB=DC ∴△ABO ≌△DCO (SAS) .
C
B F E
A D
想一想
2、如果把两个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与三角形ADE,
其他题设不变!
C F D
那么CE=BD成立否?
B
A
E
想一想
3、如果是等腰三角形呢?
C F B A E D
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角 相等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反证法
在证明命题时,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 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 公理、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 即可证明命题是正确的,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命题与证明复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命题与证明复习教案 浙教版

第四章证明与命题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会在简单情况下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3、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4、会根据一些基本事实证明简单命题。

5、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6、初步会综合运用命题、证明以及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分为真命题与假命题。

2、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只用找出一个反例,但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用推理的方法,而不能光凭一个例子。

(二)说一说1.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有两个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2)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作∠A的平分线;(4)若a=b 则 a 2= b 2(5) 同位角相等吗?2.说出一个已学过定理:说出一个已学过公理:3、下列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并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不相等的角不可能是对顶角.(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两个无理数的乘积一定是无理数.(三)练一练1. 用反例证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1) 若x(5-x)=0,则x=0;(2) 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就是这条边上的高;(3) 相等的角是内错角;(4)若x ≠2,则分式 有意义.(四)例题分析例1求证: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3)分析证明思路;(4) 写出证明过程;例2已知:如图,△ABC 中,∠C=2∠B ,∠BAD=∠DAC.求证:AB=AC+CD42 x x还有其他方法吗?AAEB DC BD C(第三题) (第二题)例3已知:如图D,E分别是BC,AB上的一点,BC、BD的长度之比为3:1, △ECD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求证: BE=3AE例4、已知:如图,直线AB,CD,EF在同一平面内,且AB ∥ EF,CD ∥ EF,求证:AB ∥ CD。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4.2证明(1)课件(二)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4.2证明(1)课件(二)
1 2
a b
B 已知: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D是AB的中点,求证:CD=
1 AB 2
3、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已知,如图△ABC是等腰三角


形, ∠ABC= ∠ACB,
求证:AB=AC
B C


练一练:
1、命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的 2 倍” 是真命题吗?请说明理由.
(已知)
) )
C A
(同角的余角相等)
∴BE∥CD(

例3、证明命题: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这个角两边相等。
已知:如图OP是 ∠AOB的角平分线,点P是OP上 请说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进行证明。 任意一点,且PD⊥OB,PE⊥OA,垂足为D和E, A 求证:PD=PE 证明:∵OP是∠AOB的角平分线(已知) ∴∠AOP=∠BOP(角平分线的定义) O E P
2、证明命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
错角相等,那么同位角也相等”是真命题.
填一填
如图,BC⊥ AC于点C,CD⊥AB于点D, ∠EBC=∠A, 求证:BE∥CD
证明:∵BC⊥AC( ∴ ) (垂直的定义)
E B
D

∴∠A+∠ACD=90( ∴ 又∵∠EBC=∠A( ∴∠ EBC=∠BCD,
E

∴∠AOP=∠BOP(全等三解形的对应角相等)
即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做一做
1、分析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画出符合题意的图
形,并写出已知、求证(不需要证明)
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做一做
2、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AB⊥b, ∠1=∠2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专题课堂(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配方法、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共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专题课堂(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配方法、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共张PPT)
①选取二次项和一次项配方如下: x2-4x+2=(x-2)2-2; ②选取二次项和常数项配方如下: x2-4x+2=(x- 2)2+(2 2-4)x, 或 x2-4x+2=(x+ 2)2-(2 2+4)x;
③选取一次项和常数项配方如下: x2-4x+2=( 2x- 2)2-x2.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面的问题是: (1)写出 x2-8x+4 的两种不同形式的配方; (2)已知 x2+y2+xy-3y+3=0,求 xy 的值.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 6.已知 a,b,c 为常数,点 P(a,c)在第二象限,则关于 x 的方程 ax2+bx+c=0 根的情况是( B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无法判断
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k+1)x+k-2=0有实数根,
解:y1=7,y2=2
(4)(2x+1)(4x-2)=(2x-1)2+2;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 4x2+4x-5=0.∴x1=-1+2 6,x2=-1-2 6
(5)25(2x+3)2=16(x-1)2. 解:x1=-169,x2=-1114 2.(换元法)解下列方程: (1)(x2+3x)2+2(x2+3x)-3=0;
解:(1)答案不唯一,如:原式=(x-4)2-12 或 原式=(x-2)2-4x (2)由已知等式变形得 x2+xy+14y2+34y2-3y+3=0.
(x+12y)2+34(y-2)2=0,∴x+12y=0,y-2=0, 解得 x=-1,y=2.∴xy=(-1)2=1
5.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例题:求代数式y2+4y+8的最小值. 解:y2+4y+8=y2+4y+4+4=(y+2)2+4,∵(y+2)2≥0,∴(y+ 2)2+4≥4,∴y2+4y+8的最小值是4. (1)求代数式m2+m+4的最小值; (2)求代数式4-x2+2x的最大值;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章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章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整合方法提升练
∴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 ∴∠BED=∠DFB.∴∠AEG=∠CFH. 又∵AD∥BC,∴∠EAG=∠FCH.
∠AEG=∠CFH, 在△AGE 和△CHF 中,AE=CF,
∠EAG=∠FCH, ∴△AGE≌△CHF.∴AG=CH.
整合方法提升练
13.如图,在▱ ABCD 中,F 是 AD 的中点,延长 BC 到点 E, 使 CE=12BC,连结 DE,CF.
(2)若 AB=4,AD=6,∠B=60°,求 DE 的长.
整合方法提升练
解:如图,过点 D 作 DH⊥BE 于点 H. 在▱ ABCD 中,∠B=60°,∴∠DCE=60°.
∵AB=4,∴CD=AB=4, ∴CH=12CD=2,DH=2 3. 在▱ CEDF 中,CE=DF=12AD=3,则 EH=1. ∴在 Rt△DHE 中,根据勾股定理知 DE= (2 3)2+1= 13.
整合方法提升练
14.如图,点 B,E 分别在 AC,DF 上,AF 分别交 BD,CE 于 点 M,N,∠A=∠F,∠1=∠2.
(2)已知 DE=2,连结 BN,若 BN 平分 ∠DBC,求 CN 的长.
解:∵BN 平分∠DBC,∴∠DBN=∠NBC. ∵DB∥EC,∴∠BNC=∠DBN.∴∠BNC=∠NBC. ∴BC=CN. ∵四边形 BCED 是平行四边形,∴BC=DE=2. ∴CN=2.
(1)若 PE⊥BC,求 BQ 的长.
培优探究展练
解:过点 A 作 AM⊥BC 于 M,如图所示. ∵∠BAC=90°,∠B=45°,∴∠C=∠B=45°, ∴AB=AC,∴BM=CM,∴AM=12BC=5. ∵AD∥BC,∴∠PAN=∠C=45°. ∵PE⊥BC,∴PE=AM=5,PE⊥AD. ∴△APN 和△CE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课件
∴EF ∥AD
分享你的证明: 大声说出来
知识结构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两组对边 一组对边 两组对边 分别平行 平行且相等 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当堂检测: 夯实基础,稳扎稳打
A
D
一、填空(齐声朗读)
1、∵AB ∥ CD
_A_D ∥ _BC_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
前面所画的弧分别交于点A和点C;
4.顺次连结各点,即得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ABCD.
猜想: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
求证: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连接AC,
在△ABC和△CDA中,
AB=CD (已知)
AC=CA (公共边)
解:AB与A'B'平行 理由如下: 连接AA'、BB' ∵AA' B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B∥A'B'(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
平行
相等
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 同一个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AB∥CD(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思路1:三线八角
思路2:平行四边形
分享你的证明: 大声说出来
4.已知:如图,E,F分别是 ABCD的边AD,BC的中点。
求证:BE=DF. 分享你的证明: 大声说出来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分别相等),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章全章热门考点整合2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章全章热门考点整合2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
解:∵关于 x 的方程 x2+(b+2)x+(6-b)=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 根,∴(b+2)2-4(6-b)=0, 整理得 b2+8b-20=0,(b-2)(b+10)=0, ∴b1=2,b2=-10(舍去). 当 a 为腰长时,△ABC 的周长为 5+5+2=12. 当 b 为腰长时,2+2<5,不能构成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 12.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
8.【中考·赤峰】如图,一块长 5 m、宽 4 m 的地毯,为了美观, 设计了两横、两纵的配色条纹(图中阴影部分),已知配色条纹 的宽度相同,所占面积是整个地毯面积的1870.
(1)求配色条纹的宽度;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
解:设配色条纹的宽度为 x m,依题意得 2x×5+2x×(4-2x)=1870×5×4. 解得 x1=147(不符合题意,舍去),x2=14. 答:配色条纹的宽度为14 m.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
11.已知 x=a 是 2x2+x-2=0 的一个根,求代数式 2a4+a3+2a2 +2a+1 的值.
解:∵x=a 是 2x2+x-2=0 的一个根, ∴2a2+a-2=0,即 2a2+a=2. ∴原式=a2(2a2+a)+2a2+2a+1=2a2+2a2+2a+1 =2(2a2+a)+1=5.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
6.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k+1)x+k2+1=0 有两个不相 等的实数根 x1,x2.
(1)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解:∵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2k+1)2-4(k2+1)=4k-3>0. 解得 k>34.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x1,x2 满足 x1+x2=-x1·x2,求 k 的值. 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1+x2=-(2k+1),x1·x2=k2+1. ∵x1+x2=-x1·x2,∴-(2k+1)=-(k2+1). 整理得 k2-2k=0,解得 k=0 或 k=2. 又∵k>34,∴k=2.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章开放与探究(四)探究一:探究多边形内、外角和的关系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章开放与探究(四)探究一:探究多边形内、外角和的关系
浙教版 八年级下
第4章 平行四边形
开放与探究(四) 探究一:探究多边形内、外角和的关系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A 2C 3 12 4 见习题 5 见习题
6 见习题 7 见习题
答案显示
典例剖析
例:一个多边形除去一个内角后,其余内角之和是 2 570°,求: (1)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2)除去的那个内角的度数. 【解题秘方】由于一个角未知,其内角和不能直接应用内角和公 式列出方程,可与方程、不等式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解:如图,连结 AD. 在四边形 ABCD 中,∠BAD+∠ADC+∠B+∠C=360°. 因为 AB⊥BC,所以∠B=90°. 又因为∠C=120°, 所以∠BAD+∠ADC=150°. 因为 CD∥AF,所以∠ADC=∠DAF.所以∠BAF=150°. 又因为∠CDE=∠BAF,所以∠CDE=150°. 所以在六边形 ABCDEF 中,∠F=720°-∠BAF-∠B-∠C- ∠CDE-∠E=720°-150°-90°-120°-150°-80°=130°.
分类训练
解:设新多边形的边数是 n,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得(n-2)·180°=2 700°, 解得 n=17.把一个多边形的一个角截去后, 所得新多边形的边数可能不变,可能减少 1,也可能增加 1. 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 16 或 17 或 18.
分类训练 7.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一个新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2
70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 分析:设新多边形的边数是 n,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关 于 n 的方程,从而求得 n 的值.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会出 现三种情况,以四边形为例:
(1)边数减1,如图③.
典例剖析 解:除去的那个内角的度数为(17-2)×180°-2 570°=1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图1
C
B
A
图2
C
BA
图3
C
BAC
图4
实验2: 将纸片三角形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
拼凑在一起。
A 1
3 1 2 C 1 B 2
D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时,小明
的想法是把三个角“凑”到A处,
D
辅助线 A
E
他过点A作直线DE//BC,(如
图)。他的想法可行吗?
B C
证明
过点A作DE∥BC.则
∠C=∠CAE,∠B=∠B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
O D
C
(2)∵ AC⊥DC(已知), ∴ ∠D+∠CAD=90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 BC⊥AD(已知), ∴ ∠B+∠BAD=90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 ∠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 ∠B=∠D(等角的余角相等).
练一练
证明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垂直对
∴∠BAC+∠B+∠C=∠BAC+∠BAD+∠CAE
=∠DAE=180º (平角的定义)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么?
A
已知:如图, △ABC.
E 1 2 B C D
求证:
∠A+∠B+∠C=180° 证明:
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AB,则 ∠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已知: 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求证: ∠ACD =∠A+∠B
B
C
D
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何表述: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ABC中,∠A+∠B+∠C=1800.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 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2 = ∠A+∠B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 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 ∠ACD>∠A, ∠ACD>∠B
B C
A
B
A E
C
1
2 D
做一做
1、在△ABC中,以A为顶点的一个外角为120°, A
∠B=50°,则∠C= 70° °,请说明理由.
B D
C
2、如图,比较∠1与∠2+∠3的大小,并证明你的判断.
A
E 3
2 1 D
B
C
例2、已知: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BC⊥AD于点
O,AC⊥DC于点C.
线上,且AD=BE,AC∥DF,则△ABC≌△DEF.
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C F
A
D
B
E
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
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适当的条件,使它成为
真命题.你有几种不同的添加方法?
3、添加辅助线,可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找到联系
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但辅助线的做题时要注意总结.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回顾与思考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
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
(3)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 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 地写出证明过程;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合作探索
对于三角形,我们已经有哪些认识?
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BC⊥AD于点O.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A
B
D
C
练一练
1、已知,如图,AD是△ABC的高. 求证:∠B+∠BAD=∠C+∠CAD.
B D C A
2、已知:如图,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 线上的任意两点.求证:∠ABC=∠ADC
求证:(1) △ABC是等腰三角形 (2) ∠D=∠B ;
A
O B
C
D
证明:(1)∵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 ∴∠BAO=∠CAO(角平分线的定义). ∵ BC⊥AD(已知), ∴ ∠AOB=∠AOC=Rt∠(垂线的定义). B 又∵ AO=AO(公共边), ∴ △ABO≌△ACO(ASA). ∴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ABC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1+∠2+∠ACB=180°
∠A+∠B+∠ACB=180°
A
E
A
F E
B 图1
C
B
D 图2
C
A S Q P R M B M 图3 T C N Q
S P
N
A R
B T 图4
C
关于辅助线:
1、辅助线是为了证明需要在原图上添画的线.(辅助线 通常画成虚线) 2、它的作用是把分散的条件集中,把隐含的条件显 现出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B C A
D
练一练
3、已知:如图,△ABC≌△BAD,BC与AD交于点O。
求证:OC=OD
C
D
O A
B
4、如图,在Rt△ABC中,∠C=Rt∠,∠B=500,把 △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0,得△DAE,DE交AB C 于点F,求∠BFD的度数。 E A F B D
已知命题:如图,点A,D,B,E在同一直
定义
A
分类 内角和 外角和
B
C
…………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例1、求证: 已知:如图,∠A,∠B,∠C是△ABC
A
的三个内角.
求证:∠A+∠B+∠C=180°
B C
例1、求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º. 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 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1),然后把另处 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 (图2)、(图3),最后得到(图4)所示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