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九章 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重点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

心理学概论1、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1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万分。

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3)心理学把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心理特征(重点)。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1.2个体心理与行动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2.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唯理论(代表人物法国笛卡尔)和经验论(代表人物英国洛克)。

2.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第8、9、11、12章配套练习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8、9、11、12章配套练习答案

第8、9、11、12章配套练习答案一、名词解释:1、表征学习——也称名称学习,指对各种符号的意义的学习。

2、先行组织者——为了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

由于它往往呈现在教学内容之前,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3、横向迁移——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情境中去。

4、纵向迁移——把某种理智技能作为更高一级理智技能的基础。

5、图式——一些大块的知识单元中既包含有语义的内容,又包含有形象的内容,甚至还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许多心理学家便用图式一词来描述这种大块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

6、编码——认知心理学家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

不同的表征形式称为编码。

二、填空题:1、奥苏贝尔提出了两类组织者,分别是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2、新学习的命题与学生已有的命题之间的关系包含三种类型,分别是下位关系,它又分为派生的下位关系和相关的下位关系,以及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

3、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认知准备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

4、布卢姆提出的影响教学质量的要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外显或内隐)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与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

教学的四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矫正。

5、布卢姆认为,评价或测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学习内容(称为总结性评价),而是作为一种矫正性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称为形成性评价)。

三、是非题:1、接受学习对应着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对应着意义学习。

(⨯)2、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3、可以把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的执行控制系统看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4、先行组织者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水平方面都高于学习材料。

(⨯)5、映象编码优于语义编码。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教学,使青年教师掌握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确立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具体目标:1、能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能准确理解并掌握高校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教学设计与测评的基本原理。

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解释、说明和辨析。

4、能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搞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和分析依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内容一、心理学与高等教育1、心理学概论(第一章)(1)心理学的概念;(2)个体心理的四个方面;(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4)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原则与具体方法;(4)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第三章)(1)教师的社会角色及作用,职业角色的形成;(2)教学反思的涵义、过程、成分、方法;(3)教师威信(形成、维护和提高)与师爱。

二、高校学习心理1、学习心理概论(第四章)(1)狭义学习的概念,学习的一般分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第五章)(1)学习动机的涵义、基本结构、种类,成就动机及应用,归因理论;(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六章)(1)学习迁移的定义、分类、作用,学习迁移的的理论观点;(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要点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章节)1、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思维等基本概念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3、问题解决的过程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5、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有效措施6、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一、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1.含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指那些阻碍实现目标状态的因素,它因人而异。

3.问题的分类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有结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如,一般的数学应用题。

(2)无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如,怎样更好地为奥运服务?(二)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如,白日梦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

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3.问题解决的类型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已有的观点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与苛勒的顿悟说是阐述问题解决的两种早期的心理学理论观。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通过尝试.使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仅供教师指导学员复习考试使用,请勿外传)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 科学而全面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2. 了解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掌握完整教学活动应当包含的过程。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 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1. 理解教师的多重社会角色。

2. 了解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3. 全面、正确理解教师的能力素质。

4. 了解教师威信的含义。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1. 了解学习的心理实质。

2. 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类。

3. 掌握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4. 了解联结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5. 结合所教学科,运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 了解学习动机的涵义。

2. 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3. 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4. 全面理解学习动机的理论观点。

5. 在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 了解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分类。

2. 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1. 理解教材直观的含义及类型。

2. 在教学中,有效组织教材直观以提高知识感知的效果。

3. 了解变式的含义。

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1. 了解记忆的含义。

2. 理解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实质。

3. 根据信息编码的规律来提高知识实际的效果。

4. 理解知识遗忘及其过程、特点。

5. 了解遗忘的原因,掌握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的原则。

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1. 理解知识的含义,知识的分类。

2. 理解认知策略的实质、了解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的含义。

3. 正确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

4.能结合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与自己的专业,促进学生掌握几种认知策略。

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 了解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

2. 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

3. 明确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每章重点

教育心理学每章重点

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2、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3、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4、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思考题1、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2、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3、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1)角色改变技术(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第二章一、基本概念1、心理差异: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的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

2、气质:是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3、性格: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4、能力: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能力由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三个要素构成。

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教育心理学每章重点

教育心理学每章重点

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2、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3、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4、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思考题1、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2、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3、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1)角色改变技术(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第二章一、基本概念1、心理差异: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的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

2、气质:是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3、性格: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4、能力: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能力由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三个要素构成。

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XXX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探讨学生研究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3.教育心理学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XXX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XXX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研究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别性。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XXX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别。

是前苏联心理学家XXX提出的。

4.XXX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⑴感知运动阶段(——2岁)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⑵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入手下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5.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解析

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解析

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解析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心理学部分是分值比较大的一部分内容,所以考生们要重点备考。

题型多以客观题为多,主要以理解为主。

下面搜集了一部分的真题供大家参考学习。

1.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是()。

A.从众B.服从C.遵守D.顺从1.【答案】A。

解析: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知识点】心理学——社会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群体影响—从众【难度系数】★2.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如果一个孩子已能够用公道不公道作为道德判断标准,他可能的年龄是()。

A.5岁B.7岁C.10岁D.15岁2.【答案】D。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处于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的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难度系数】★★3.下列符合上位学习描述的一项是()。

A.新材料是原先获得材料的特例或证据B.新材料类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概念C.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无从属关系,也无总括关系D.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含程度更高的命题3.【答案】D。

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概述—知识学习的含义及总类—上位学习【难度系数】★★4.能严格而精细地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评价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不易受到自己的情绪和偏爱的影响的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B.深刻性C.独立性D.批判性4.【答案】D。

解析: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根据客观标准进行思维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答案习题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B 观察法C 个案法D 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 《心理发展》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据比较可靠,结论经得起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习题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心理学基础第九章 参考答案教学文案

心理学基础第九章 参考答案教学文案

心理学基础第九章参考答案第九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BCCD 6-10.BBBDA BAA 16-20.BDDBA 21-25.ABACD二、多项选择题:1.BCD2.BD3.BC4. ABC5.ABD6.ABD三、填空题:1、本我2、中心特质3、气质4、投射式测验5、双生子研究法6、内在动力组织7、表面特质8、自我实现9、投射测验四、判断改错题:1、对2、错,“因而都没有好坏之分”改为:“其中气质和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则有好坏之分”3、对4、错,“本我”改为“自我”5、错,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跨情景的稳定性。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压抑、退行、合理化/文饰作用、投射、反向作用、转移、升华中的任意四种,举例2、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

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是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

3、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⑴本我⑵自我⑶超我4、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五因素人格问卷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详见书262-266页。

5、神经质,举例;外向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宜人性,举例;责任心,举例。

六、论述题答题要点:1. ①分别给出个人的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描述②人格成因分析遗传因素环境因素2、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

奥尔波特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父母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先天与后天影响3、例举首要特质;家庭;学校社会阶层文化。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第9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学习目标】1.识记知识的心理分类系统;2.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3.掌握教学中常用的认知策略并灵活运用;4.理解教学原则的概念;5.掌握心智技能的实质及形成阶段;6.理解知识、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之间的关系;7.理解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心智技能之间的关系;8.掌握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核心讲义】一、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1.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关系知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知识概念仅指陈述性知识;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和对内调控的一般性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

2.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的实质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

(2)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①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②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它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种类型。

(3)学习策略的性质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3.心智技能的实质与特点(1)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特点①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②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③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1.认知策略分类(1)注意策略;(2)编码与组织策略;(3)精细加工策略;(4)复述策略。

2.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心理学考试要点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重点试题解析

心理学考试要点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24]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 [字体:大中小]一、选择题1.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3.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7.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8.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10.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11.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 )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滕伯格 D.弗拉维尔12.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1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D.意识到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1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重点试题解析

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重点试题解析

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应用技能D.学习技能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3.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之( )。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A.复述策略B.懂得一操纵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7.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8.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经历策略是(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0.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懂得与经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11.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 )提出来的。

A.加涅B.布鲁纳C.斯滕伯格D.弗拉维尔12.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 )。

A.精细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1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

A.复述策略B.懂得一操纵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A.在阅读困难或者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D.意识到不懂得课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1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 ),另一类为( )。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第一节技能概述【含义】1、《心理学大词典》(1989):“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2、《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1991):“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和智力操作系统。

”3、皮连生(1996):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和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4、冯忠良(2000):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5、综上,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一定规则或操作程序的活动方式。

【特点】1、练习是形成技能的途径熟能生巧,巧就是技能的表现。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知识学习解决“知与不知”,技能学习解决“会与不会”“熟练与否”,即技能是将程序性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活动方式。

3、技能必须合乎一定的法则【类型】按照技能的性质特点,通常分为:动作技能、心智技能1、动作技能/ 操作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外部活动以合理顺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点:(上述3点+以下3点)①动作对象的客观性。

动作技能的对象是外在的物质客体或肌肉,因而具有客观性。

②动作技能的外显性。

就执行而言,动作技能是通过个体的外部动作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③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动作技能中的每个动作都不能合并或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心智技能/ 智慧技能/ 智力技能/ 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内部语言在人脑中形成的心智活动方式。

如:写作技能、阅读技能、心算技能等均属于心智技能。

特点:①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心智技能的对象是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属主观观念的范畴。

②动作执行的内隐性。

心智活动是对观念性对象进行加工改造,是借助于内部语言进行的,只能通过其动作对象的变化判断活动的存在,因此,心智技能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具有内隐性。

③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的,鉴于内部语言的不完全性和片面性,因而心智动作的成分是可以进行合并、简略、简化的。

心理学第九章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九章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九章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哪三个结构组成?A. 自我、本我、超我B.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C. 认知、情感、行为D. 感知、记忆、思维答案:A2.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皮亚杰答案:C3. 下列哪一项不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问题解决D. 社会支持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习理论中的强化类型?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消退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前三个阶段。

答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八个阶段。

前三个阶段分别是:- 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通过与照顾者的互动建立信任感。

- 自主对羞愧和怀疑(1-3岁):儿童开始探索环境,学习自主性。

- 启动对罪恶感(3-6岁):儿童在探索世界时,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冲动。

2. 描述卡尔·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中的自我概念。

答案:卡尔·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中的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评价的总和。

自我概念包括个体的自我形象、自我评价以及自我理想,它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3. 解释什么是社会学习理论,并举例说明。

答案:社会学习理论是由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它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和情绪反应来实现的。

个体通过模仿、观察学习来获得新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如何处理冲突,可能会学习到解决冲突的策略。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并举例说明。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焦虑和内心冲突时,无意识地采取的心理策略,以减少心理不适。

高等教育学考研章节题库-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圣才出品)

高等教育学考研章节题库-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圣才出品)

第9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一、选择题1.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应用技能D.学习技能【答案】B【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答案】A【解析】通过学习形成的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技能。

例如语文和数学学习中形成的阅读、写作、运算与解题等技能。

智力技能是经验获得与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

智力技能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3.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答案】D【解析】原型内化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对象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在原型内化阶段,心智活动在(言语水平)上执行。

4.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答案】B【解析】心智技能是在头脑中借助于言语,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它具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

5.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B【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

6.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24]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 [字体:大中小]一、选择题1.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3.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7.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8.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10.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11.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 )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滕伯格 D.弗拉维尔12.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1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D.意识到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1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1.着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 ),另一类为( )。

2.程序性知识也叫( ),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可分为两个亚类: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之为( ),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为( ),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4.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 )和( )。

5.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三种:( )、( )和( )。

6.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

7.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 );复杂知识学习的关键是( )。

8.信息要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 )和( )。

9.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 )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识别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主要内部联系的“网联”策略。

三、简答题1.简述知识的分类。

2.简述心智技能及其特点。

3.请叙述常见的几种认知策略。

4.简要概括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

四、论述题1.请论述心智技能的培养。

2.试论述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1.B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因此,答案为B。

2.A解析:智力技能也称为心智技能,所谓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因此,答案为A。

3.D解析: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原型内化。

因此,答案为D。

4.B解析:心智技能是在头脑中借助于言语,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它具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

因此,答案为B。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因此,答案为B。

8.A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

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外语单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

因此,答案为A。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都属于元认知策略。

因此,答案为B。

10.B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属于组织策略中利用图形的方法。

因此,答案为B。

11.B解析: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在其着名的人工概念的研究中提出,直到20世纪70年代加涅提出了一个着名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才明确地将认知策略划分出来,在其学习结果分类中单列一类。

因此,答案为B。

12.C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的策略。

因此,答案为C。

13.C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生成性学习的方法。

因此,答案为C。

14.A解析:元认知通常被认为是“对思考的思考”或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

一般认为,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因此,答案为A。

解析: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题中A、D属于元认知策略,B属于资源管理策略,只有C属于认知策略。

因此,答案为C。

18.C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视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它包括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画线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来帮助学习的方法是画线法,属于复述策略。

因此,答案为C。

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2.操作性知识3.智慧技能;认知策略11.元认知成分12.实践模式13.原型内化14.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15.记忆性知识答:着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这类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称为记忆性知识。

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语义,着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称其为语义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需借助言语进行,且其学习结果可用言语描述,R·M·加涅把它叫作言语信息。

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2)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与实践操作密切联系,具有动态的性质。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

由于动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不同,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答: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心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学习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

技能学习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包括心智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只是解决心智活动的定向依据,而不是心智活动方式的本身。

要真正掌握心智活动,不仅要掌握某些程序性知识,还要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才有可能实现。

(2)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区别于操作活动方式,体现在:①对象具有观念性。

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

②执行具有内潜性。

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

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心智活动是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

(3)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指心智活动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要求应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

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答:常见的认知策略有以下几种:(1)注意策略注意策略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策略,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若问题涉及材料的基本结构,则学习者注意材料的主要内容;若问题涉及材料的细节,则学习者注意材料的细节。

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

设计问题,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提问,自己回答问题,逐步从外部控制转化为内部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