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03-矿质营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为膜原有电化学势;
j
aj为离子的电化学活度;Zj为离子的代数化合价 F为法拉第常数,96.5J/mol;E为电势
膜内外离子 j 分布产生的电化学势分别表示为:
µ µ0
=
j外
j + RT ln a j外 + Z j ⋅ F ⋅ E外 (2)
µ µ0
=
j内
j + RT ln a j内 + Z j ⋅ F ⋅ E内 (3)
What was wrong with him?
矿质营养学说与农业化学的建立
李比希(J. Liebig)1840年伦敦有机化学年会上发表 了“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的论文,否定了 腐殖质营养学说,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
腐殖质(humus)是有了植物后才出现在地球上的而不是 植物出现以前。因此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 唯一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所起的作用, 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 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平衡溶液:将某种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按照一定浓度和适当比例 配制成的,并对该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的混合溶液, 称为该种植物的平衡溶液。
二、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机理
两种吸收机理: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离子过膜的驱动力: 1、化学势梯度(浓度差):由高到低 2、电势梯度:阳离子被负电荷吸引;阴离子被正电荷 吸引。
植物的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 大量元素:C、H、O、N、P、K、S、Ca、Mg、 微量元素:Fe、Mn、Cu、Mo、Zn、B、Cl、Ni、Na
必需的矿质元素:N、P、K、S、Ca、Mg、Fe、Mn、 Cu、Mo、Zn、B、Cl、Ni、Na
元素 硫 磷
镁 钙 钾 氮 氧 碳 氢
后来,他还提出了“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 律”。
Justin von Liebig (1803-1873), 李比希,德国有 机化学家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物质 植物材料 烘干 干物质 燃烧 灰分(金属氧化
物、磷酸盐、氯化物等) 挥发性元素:C、H、O、N、部分S(H2O -CO2 -
植物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三个标准: 第一,缺乏这种元素,该种植物不能完成生活史。 第二,该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代替。除去该
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补充该元素,缺 乏症又可以恢复。 第三,该种元素与植物代谢有直接关系。例如是植物必 要成分的组分,酶的成分或酶促反应的活化剂 等。而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 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最早的矿质营养试验:荷兰Van Holement柳树扦插试验(1640)
5磅小树 5年 +
200磅干土 浇水
169.3磅树 +
199.8磅干土
(1577-1644)
早期对植物营养问题的探索
1640年,荷兰的Van Helmont 认 为水是唯一的营养物质。 In famous experiment with willow attributed plant growth to water!!! Planted a willow in soil, after 5 years, willow gained 169 pounds and soil lost 2 ounces
125
0.5
125000
K
K+
250
1.0
250000
N
NO3-/NH4+来自OO2/H2O/CO2
1000 30000
1.5
1000000
45
30000000
C
CO2
H
H2O
40000 60000
45
35000000
6
60000000
元素 钼 镍* 铜 锌 锰 硼 铁 氯
Minor element (microelement)
第三章 矿质营养 (mineral nutrition)
教学要求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四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教学要求
一、学时:5 二、重点: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确定必需元素的原则
四、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㈠ 化学分析诊断法 ㈡ 病症诊断法 ㈢ 加入诊断法
植物缺乏矿质元素的病症检索表
病症
缺乏元素
A.老叶病症
B.病症常遍布整株,基部叶片干焦和死亡
C.植株浅绿,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细 ……………………………… 氮
C.植株深绿,常呈红或紫色,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 ………………… 磷
]外 ]内
<
0
[K + ]外 < [K + ]内
阴离子:
En (Cl- )=
59
log
[Cl[Cl-
]内 ]外
<
0
[Cl- ]内 < [Cl- ]外
即对阳离子而言,当达到平衡时,膜内发生离子的积累; 对阴离子而言,膜内积累势必消耗能量。
植物细胞膜上运输的组织构成
1. 与代谢偶联的H+泵(pump)构成了植物中以质子为基础的能量系 统的基础。运输离子的周转速率为102个分子/秒。
植物必需元素和足够维持正常生长的内部浓度
Major element (macroelement)
化学 符号
S P
Mg
植物可 利用态
SO42-
H2PO4HPO42Mg2+
含量 (μmol·g-1dw)
30
60
80
干重% 0.1 0.2
0.2
与Mo相比 相对原子数
30000 60000
80000
Ca
Ca2+
砂培法:
很好地解决了通气和根系固着作用,但不适于作精细研究。
现代液培技术
三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㈠ 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生化功能 1.构成植物体的成分。如C、H、O、N、P、S 2.对植物的生命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如K、 Mg、Mn、B、Zn、Mo 3.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 稳定和电荷中和。如K+、Cl-、Na+、H+ 4.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Cu、Fe
Fe3+、Fe2+ 2.0
0.002 0.01
2000 2000
Cl
Cl-
3.0
0.01
3000
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
能刺激某些植物生长,或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或抵消其它元素的毒害效应,但又不为植物所必 需或只为某些植物所必需。如Al、Se、I、Co、Si 等。
研究植物矿质营养的方法
载体蛋白对离子具有专一性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的 运输离子过膜并释放离子,其转运过程需要细胞提供代 谢能。
其实验证据: 1.植物细胞吸收离子的饱和现象-饱和动力学 2.离子竞争现象 3.解偶联剂抑制离子的吸收 4.人工模拟及现代膜结构理论
C.嫩叶不萎蔫,有失绿
D.坏死斑点小,叶脉仍绿……………………………………………………………锰
D.无坏死斑点
E.叶脉仍绿 ………………………………………………………………………铁
E.叶脉失绿 ………………………………………………………………………硫
引起矿质元素的缺素症状表现主要体现矿质养分的再利用 和再分配上,而再利用则是由韧皮部运输起主导作用。
B
细
胞汁液 B/A
K+
0.05
54
1080
12
500
42
Na+
0.22
10
45
498
90
0.18
Ca2+
0.78
10
13
12
2
0.17
Cl-
0.93
91
98
580
597
1
高等植物吸收离子的特点:
1.选择性: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积累效应: 逆浓度梯度在细胞内液中积累 3.需要代谢能: 消耗ATP 4.有基因型的差异: 不同种植物间对离子的选择性、 吸收速率、利用效率等存在差异 5.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6.存在单盐毒害和离子间的拮抗性
1、主动吸收: 离子的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一) 离子泵学说
要点:细胞膜能存在质子泵将氢离子从膜的里边移动到外边,造成质子动 力势陡度(电化学势梯度),然后,膜外的阳离子沿电化学势梯度通过泵 本身有选择性的进入膜内;而膜外的阴离子和氢离子及膜中载体形成三元 复合物向膜内运动,在膜内侧释放阴离子,实现氢离子与阴离子的协同运 输。
A.嫩叶病症
B.顶芽死亡,嫩叶变形和坏死
C.嫩叶初呈钩状,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 …………………………………………钙
C.嫩叶基部浅绿,从叶基起枯死,叶捻曲 …………………………………………… 硼
B.顶芽仍活但缺绿或萎蔫,无坏死斑点
C.嫩叶萎蔫,无失绿,茎尖弱……………………………………………………………铜
韧皮部中矿质元素的移动性比较
移动性大
移动性小
难移动
氮
铁
硼
磷
锰
钙
钾
锌
镁
铜
硫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介质中的离子浓度与丽藻和法囊藻细胞汁液中的 离子浓度的关系(Hoagland et al,1948)
离子
丽藻 浓度(mmol·L-1)
A
B
池 水 细胞汁液
B/A
法囊藻 浓度(mmol·L-1)
A 海水
液培法:
①培养液含有植物必需的营养成分; ②各营养成分必须以植物可利用的形态供应; ③各种营养成分配制成定比例; ④供应的数量不能使溶液的水势太低,以防植物脱水; ⑤溶液必须有与植物相适应的pH,而且要经常调整来保持它; ⑥注意给根系通气,以保持适当的根系活力; ⑦植物根系保持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 ⑧经常更换溶液,常常一星期就要更换一次。
化学 符号
Mo
Ni
植物可 利用态 MoO42-
Ni2+
含量 (μmol·g-1dw) 0.001
0.002
干重% 0.00001
与Mo相比 的相对原子
数 1
0.0001 50
Cu
Cu2+
0.1
0.0006 100
Zn
Zn2+
0.3
0.002
300
Mn
Na+
1.0
0.005
1000
B
H3BO3
2.0
Fe
当膜内外离子处于平衡状态时,膜内外离 子的电化学势必定相等
µ =µ
j内
j外
(2)式=(3)式
求得
E内-
E外
=
RT ZjF
ln
a j外 a j内
(4) Nernst equation
20℃时,
En
=
-
59 Zj
log
a j内 a j外
阴阳离子跨膜运输
阳离子:
En (K+ )=
59
log
[K + [K +
N2 -NH3 -NOX -SO2 -H2S) 自然界109种元素,在植物体中只有70多种
2.8 2.6 3.6
2.1 1.5
5
8.1
氧 硅 铝 铁 钙
46.6
钠 钾 镁 其他
27.7
图 3—1 岩石圈元素组成(%)
二、植物的必需元素
植物必需元素的三个标准 依据由Arnon和Stout于1939年提出、现已得到国际
B.病症常限于局部,基部叶片不干焦但杂色或缺绿,叶缘杯状卷起或卷卷皱
C.叶杂色或缺绿,有时事红色,有坏死斑点,茎细………………………………………镁
C.叶杂色或缺绿,在叶脉间或叶尖和叶缘有坏死斑点,小,茎…………………………钾
C.坏死斑点大而普遍出现于叶脉间,最后出现于叶脉,叶厚,茎短……………………锌
为什么说阴离子的积累过程都是主动运输?
因为目前已经证实植物细胞膜上存在有质子泵,质子泵的工作结果使 细胞外的质子浓度高,从而造成跨膜的质子动力势。阴离子积累过程都是 逆电化学势徒度,故称阴离子积累过程都是主动运输。
H+—ATP酶的工作机制
(二) 载体蛋白学说 要点:质膜上存在某些能携带离子过膜的载体蛋白。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及载体假说、通道理论和离 子泵假说
3、影响矿质吸收的环境因素及根外施肥的优缺点 4、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三、难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及载体假说、通道理论和 离子泵假说
Mineral nutrition of plant
矿质(mineral):土壤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营养(nutrition):供给、吸收和同化植物所需要的 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作用,简称营养。
分子过膜的驱动力:化学势梯度,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Nernst Equilibrium: 膜内外离子运输只有在膜内外电化 学势达到相等时才能达到平衡,这种平衡称为伦斯特平 衡。
一种离子的电化学势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µ µ0
=
j
j + RT ln a j + Z j ⋅ F ⋅ E (1)
µ µ 为电化学势; j
2. 与H+或Na+流偶联的载体蛋白(carrier)驱动溶质的吸收和排泄。 运输离子的周转速率为103个分子/秒。 协同运输蛋白(symporter): 与质子同向由胞外注射胞内。 反向运输蛋白(antiporter):通过溶质与质子交换将溶质从胞内 排出胞外。
3. 通道(channel)促进特定的离子顺电化学势能方向运动。运输离 子的周转速率为大于106个分子/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