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因素
对风力的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摩擦力
地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风力大;海面上摩擦力小,风力大;冬季 植被少,摩擦力小,风力大;由地面到高空,摩擦力渐小,风力渐大
地形 起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处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 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二、热力环流 1.成因: 太阳辐射 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形成过程
上升或下降
水平
方法技巧
(1)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 异形成的。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基础整合 考点突破 素能专攻
基础整合
基础 自主掌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热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 。
2.受热过程
具体过程
过程1 太阳辐射经大气削弱后射到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暖大地”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风向
F1( 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 F2( 地转偏向 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 平行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 转偏向力)和F3( 摩擦 力) 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
深化 思维拓展
[拓展]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③下图所示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画法。
(4)风力大小判定: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小,风力小。在不同等压线图中,相同图幅、 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5)风向的应用: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定南北半球、定气压高低、定三 力、定近地面或高空。
2.(2019·山东济南历城月考)下图为某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据此回答 (1)~(2)题:
(1)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解 析 :(1)B 第 (1)题,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湖泊(阴影部分)白天气温低, 气流下沉;夜晚气温比陆地高,气流上升。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 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丙、丁,B项正确。
答案:D
1.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归纳
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 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 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 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 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 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度假村建在湖泊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主要原因是( )
A.湖区晴天多,光照充足 B.湖区昼夜风小
C.湖区温差大
D.湖区湿度大,空气清新
解析:(2)D 第(2)题,度假村建在湖泊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主要原因是湖区 湿度大,空气清新,D项对。湖区水汽多,可能阴天多,A项错。湖区昼夜风大,B 项错。湖区受湖泊调节作用,温差小,C项错。
思路点拨:第(2)题,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 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小。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增强,②增大。
答案:(2)C
考点归纳
1.热力环流中等压面图的判读 (1)气压高低的判读 ①同一地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如图中,四地气压PA>PC,PB>PD。
考点演练
1.(2019·山东枣庄高三月考)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据此回答 (1)~(2)题:
(1)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夜雨少 B.河谷盆地昼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解 析 :(1)A 第 (1)题,据图中降水量特征可知,山顶降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雨 较少,故A项正确;河谷盆地夜雨较多,故B项错误;山顶日降水量变幅较大,故C项 错误;山顶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故D项错误。
[思考]简述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 答案: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对流运动旺盛,水汽易遇冷 凝结。
[自测]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D )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甲丁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思路点拨:第(1)题,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 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 方则盛行下沉气流,故甲、丁正确。 答案:(1)A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 ) A.①增大 B.②减小 C.③减小 D.④减小
(2)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山顶与河谷盆地地形起伏不同 B.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C.山顶与河谷盆地植被状况 D.山顶与河谷盆地气温的差异
解析:(2)D 第(2)题,据图可知,山顶夜雨少,昼雨多,原因是山顶白天气温较高, 气流上升形成对流雨。河谷盆地夜晚盛行上升气流、多夜雨;白天盛行下沉气 流,多晴朗天气。故D项正确。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 大气污染 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 4.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高低。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
(4)人类活动
考点演练
(2019·北京丰台二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真题剖析
(2018·北京卷,6)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 图,回答下题:
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解析:据图判断,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气流上升强烈,水汽凝 结,易成云致雨,形成强降水天气,B项正确;北京位于高压(反气旋)中心的东部 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A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此时气压最高值出 现在北京的西北部,即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C错误;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而热带太平洋的台风主要生成于夏秋季节,D错误。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海 图示 陆 风
影响 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图示 山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较冷空气在谷底
影响 和盆地内集聚,原有暖空气上升易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
的垂直运动,易加剧大气污染
城市热 岛环流
图示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 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1)“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时节,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我国江南地区草长莺飞 C.“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考察 D.美国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解析:(1)C 第(1)题,“数树深红出浅黄”反映的是秋冬季节。地球公转速 度逐渐变快;我国江南地区树木凋零,此时南极地区为暖季,适合“雪龙号” 科考船前往考察;美国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低; 所以C项正确。
(2)“夜来霜”的形成原因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解析:(2)D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天晚上多霜,主要是由于云少,大 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骤降,易形成霜。读图可知,④是大气逆辐射,D 项正确。
考点二 热力环流
真题剖析
(2019·江苏卷,19~20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 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真题剖析
(2015·广东卷,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 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 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 而使地表温度下降。
答案:B
考点归纳
1.风向和风力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风是从南向北 吹的风。
(2)风向表示方法:可用四种方法表示风向,如下图所示:
(3)在气压场中画风向的方法。 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 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②画出实际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偏转30°~45°,高空 偏转90°。
②作一辅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如图中C处比D处气 压PA。 ③综上可知,PB>PA>PC>PD。
(2)气流流向的判读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如图,A处气压低,说明该处受热,空 气膨胀,气流上升;而B处气压高,说明该处较冷,空气收缩,气流下沉。所以B处气流流向 A处。高空气流运动方向与近地面的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 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等压面上凸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 差大。
过程2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 ,使大气增温, “大地暖大气”
过程3
大气增温向外放出长波辐射,其中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称为 大气逆辐射 ,弥补地面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
方法技巧
(1)物体温度越低,辐射波长越长,因此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温度 越来越低,波长越来越长。 (2)地面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 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的原因不同。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较 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造成的;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热源太小而“供热 不足”以及受高空风力大和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强的影响;高原上的大气是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造成的。
(3)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 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逆温的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 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考点演练
1.(2019·南安六校联考)下图为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 布图。据此回答(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