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中因果论证的语用论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园地General Serial No.109
2020
No.6
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中因果论证的语用论辩研究
李艳玲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发言人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发布会上的应答话语本质上来说具有论辩属性,目的是消除意见分歧。
但既往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一点,它们大多从传播学、语言学和修辞学领域研究外交话语的功能、作用和效果。
基于语用论辩学的基础理论,本研究以发言人应答话语中因果论证的使用为切入点,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就新冠肺炎疫情答记者问为例,探析在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机构性规约下,发言人如何通过论辩话语重构和策略操控分析合理且有效地劝服受众。
关键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语用论辩学;因果论证;策略操控
1.引言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是中国政府发布外交活动信息、阐明中国内外政策与立场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外媒报道和评论中国内政外交的一个重要信息源(吴鹏、朱密,2015)。
外交话语是体现国家文化传承、意识形态、重大利益、战略方向和政策举措等官方基本立场的表述,因此,作为国家的“门面”(熊永红、彭小妹,2009),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所使用的应答话语在维护国家形象与进行国际政治活动中意义重大。
当前对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播学、语言学和修辞学领域,并且大多数研究都侧重于语言艺术和语言技巧,而忽略了外交话语的论辩属性。
基于此,语用论辩学从论辩角度切入,为外交话语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路径,即论辩话语重构、策略操控分析以及合理性评价(吴鹏、朱密,2015;吴鹏、陆品超,2017)。
然而,吴鹏(2015,2017,2019)关于外交部发言人论辩话语的研究大多围绕具体的论辩策略以及在冲突阶段的策略操控分析展开,并没有聚焦于某一具体的论证图式(征兆型论辩、类比型论辩以及因果型论辩)。
本研究发现,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中立场的维护都涉及这三类论证图式,其中基于因果关系的论证最为典型。
而当前对因果论证图式的研究总量稍显单薄,且大多专注逻辑推理,甚少考虑因果论证在语言学层面的运用。
因此,本研究将以语用论辩学为核心理论,建构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因果论证的分析框
架,揭示特定机构性语境中因果论证的论辩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策略操控分析,探究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中因果论证的论辩合理性和修辞有效性。
2.理论框架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语用论辩学是当代西方论辩理论的重要分支。
在语用论辩学中,论辩被视作一项理性的话语交际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组理由证明或反驳立场中所表达的主张,从而说服一个理性的批评者接受立场(van Eemeren&Grootendorst,2004)。
为了评判论辩合理与否,“批判性讨论理想模型”作为标准得以建立。
该理想模型由冲突、开始、论辩和结束四个阶段组成:在冲突阶段,论辩双方明确意见分歧及各自立场;在开始阶段,论辩双方确定正、反两方,并落实程序性与实质性出发点;在论辩阶段,正方提出一系列论证为己方辩护,试图消除反方的异议或疑惑,同时,反方可质疑或反对正方的立场或论证;在结论阶段,正反双方确定意见分歧是否被消除,或多大程度上被消除(吴鹏、熊明辉,2015)。
然而在现实语境中,论辩双方并不总是依照理想模型的四个阶段依次展开或全部呈现,甚至顺序上可能会出现跨越或反复。
因此,要获得现实语境中的四个讨论阶段,必须通过删除冗余信息、重排论辩顺序、增添未表达前提和替换模糊表达对论辩话语进行重构,并且明确其中的立场、正反双方、出发点、论辩结构、论证图式和论辩结果(van Eemeren&Grootendorst,2004)。
85··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语用论辩学的标准理论对论辩话步的论辩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而拓展理论则考虑了意在说服受众的修辞有效性。
在拓展理论中,策略操控指的是维持论辩合理性与修辞有效性的持续努力,主要体现在“潜在话题”:论辩者选择利于自身合理消除意见分歧的出发点、立场或者论辩话步;“受众需求”:论辩者意在劝服的受众的偏好;“表达方式”:论辩者利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劝服受众这三个方面(van Eemeren,2010)。
在因果关系型论辩中,立场通过在其与论据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得以维护。
论据无论是被视为一个结果的原因或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还是具有某种效果的行为,在这些情况下,立场的维护都充分利用了基于因果关系的论证图式。
该论证图式表明:一件事导致另一件事(van Eemeren,2002)。
Hastings(1963)借助图尔敏模式指出由因及果论证的形式。
图尔敏模式是一种包含正当理由、主张、资料、支援、限定词和反驳的论辩模型。
基于此,Walton(1996)构建了从原因到结果的论证图式。
其中,变量A和变量B代表“事态”或对事件发生的描述。
具体的论证图式如下(Walton,1996):
大前提:一般来说,如果A发生,那么B将(可能)发生。
小前提:在此情况下,A发生了(可能发生)。
结论:因此,在此情况下,B也(可能)发生了。
由果及因的论证图式与由因及果的论证图式类似,仅仅只是顺序发生颠倒:
大前提:一般情况下,如果A发生,那么B也(可能)会发生。
小前提:在此情况下,B确实发生了。
结论:因此,在此情况下,A也可能发生了。
3.个案研究
问:最近一段时间,多国高官同王毅国务委员通话,对中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举措给予支持。
一些国家并表示如果疫情发生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肯定难以得到如此有效的防控。
但也有一些声音怀疑中方能否控制疫情并防止向其他国家蔓延。
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
中方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有力举措不仅在对本国人民负责,也在对全世界负责。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
筑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正是由于中方采取强有力防控措施以及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才有效阻遏了疫情向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蔓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表示,中国为控制新冠病毒并避免其蔓延已做出巨大和非凡的努力。
国际社会需保持强有力的合作与团结,避免在应对疫情时出现污名化的情况。
目前中方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逐步取得积极成效,治愈人数已明显超过病亡人数,疑似病例增速趋缓。
有着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有着全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有着应对“非典”的实践经验,有着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中方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3.1论辩话语重构
3.1.1冲突阶段
论辩冲突阶段的任务是明确意见分歧和立场。
针对记者的问题,可以重构出某些国家的立场:中国难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而耿爽在应答中直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中方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结合语境可知,该应答试图消除的意见分歧是:中国能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对该意见分歧,耿爽持否定态度。
3.1.2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论辩双方确定正反方角色,就实质性和程序性出发点达成一致。
正方是承担举证责任的那一方。
从这点判断,耿爽为该应答的正方。
根据语境可知,此番发言试图说服的潜在反方是对耿爽发表此番言论动机持观望态度,且在新冠肺炎疫情上无明显利益联系的国际组织、媒体、民众等。
由于这类反方能对国际舆论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是耿爽此番发言意图劝服的主要反方。
出发点是正反双方都同意的事实或价值判断。
在这段发言中,耿爽预设的共同点:第一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二是“中国在抗击疫情中采取的防控措施符合《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
3.1.3论辩阶段
在论辩阶段,正方要提出一组相互关联的论证来维护自己的立场,劝服反方收回质疑。
如前文所述,耿爽在这段发言中所持的立场是“中国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
86··
Testing and Evalu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esearch)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了维护立场,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提出了2个支撑性论证。
论证1由2个子论证组成,重构得出的论证结构可表示为:
论证1:(中国)有效阻遏了疫情向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蔓延
1.1a 中方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
1.1a.1a 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
1.1a.1b 用中国力量筑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1.1a.1c 用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1.1b 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
根据重构结果发现,该论证所支撑的结论是
“(中国)有效阻遏了疫情向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蔓延”。
由子论证1.1a 和1.1b 构成因果论证以及并列型论证共同支撑,其中子论证1.1a.1a 、1.1a.1b 和1.1a.1c 通过并列型论证进一步支撑
1.1a 。
论证2由2个子论证组成,重构得出的论证结构可表
示为:
论证2:目前中方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抗击疫情)逐步取得积极成效
2.1a (国际社会团结合作,
携手应对疫情)2.1a.1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2.1b (中国)有着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
全国人民的坚定决心、应对“非典”的实践经验以及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
根据重构结果发现,该论证所支撑的结论是“目前中方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逐步取得积极成效”。
由子论证2.1a 、2.1b 构成并列型论证共同支撑,而2.1a.1则是通过因果论
证以及从属型论证进一步支撑2.1a 。
图1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就新冠肺炎疫情答记者问的论辩结构
3.1.4结束阶段
结束阶段的交际任务是确定意见分歧是否得以消除。
在记者招待会中,由于正方无法与意图劝服的主要反方直接交流,提问的记者通常也无法再继续追问下去,作为正方的政府代表通常单方面明示或暗示意见分歧已经被完全消除,反方不应对此继续持有异议。
在这段发言中,耿爽并没有明确表示意见分歧是否得以消除,而是暗示通过其提出的两个论证,他与反方之间的意见分歧已经得到消除。
3.2策略操控分析
策略操控的实现主要有赖于论辩者在“潜在话题”
“受众需求”和“表达手段”上的运筹帷幄。
总体看来,耿爽在此次回答中的策略操控突出体现在意见分歧的界定和论证表达上。
从个案的记者提问中可以看出,该记者希望解决的意见分歧是中国能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若要消除这一意见分歧,那么耿爽需要劝服的主要反方就是对中方抗击疫情持消极态度的国家,因为能否成功应对疫情这一问题中,他们是最直接的施事者。
但因利益冲突,
这些国家在任何情况下可能都不会接受耿爽的说辞。
重构将意图劝服的主要反方转变为更有可能被说服的第三方国际受众。
耿爽在论证1中强调中国为控制新冠病毒并避免其蔓延已做出巨大和非凡的努力,
并利用子论证1.1a 中方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和子论证1.1b 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强调中方抗击疫情并防止其扩散是对全世界负责的行为。
借助这两个子论证,耿爽有力地表明中国有效遏制了疫情。
在论证2中,通过国际社会守望相助以及中方自身的制度优势、人民团结以及吸取前人之鉴一系列有利因素的列举,由此支撑耿爽表达的论证“目前中方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抗击疫情)逐步取得积极成效”。
在国际受众看来,中方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其中很多都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和《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
论证1和论证2共同描绘了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疫”中做好本国防控工作的同时,始终同世界携手抗击疫情,为世界抗疫赢得了时间,也为全球抗疫树立了典范的大国形象,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87··
4.结语
本文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的应答话语为语料,语用论辩学视角下的因果论证为研究框架,探究其在论辩阶段的使用情况。
语用论辩学一方面拓展了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的研究视角、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语用论辩学的因果论证有利于发言人合理有效地使用论证图式,对记者的提问做出有力的应答。
案例研究显示,因果论证这一典型的论证图式在论辩阶段可发挥论辩功能。
后续研究将会把机构性语境与语用论辩学的批判性讨论规则进行比较和融合,并根据“十戒律”和机构性先决条件,尝试制定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机构语境下“因果论证”的合理性评价标准。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19C502)。
参考文献
[1]Hastings,A.C.A Reformulation of the Modes of Reasoning in Argumentation[D].Northwestern University,Evanstan, III,1963.
[2]van Eemeren,F.H.&Grootendorst,R.A systematic
theory of argumentation:The pragma-dialectical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3]van Eemeren,F.H.Strategic maneuvering in argumentative discourse:extending the pragma-dialectical theory of argumentation[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2010.
[4]van Eemeren,F.H.,et al.Argumentation:Analysis,
Evaluation,Presentation[M].London:Routledge,2002.
[5]Walton,D.N.Argument Structure:A Pragmatic Theory
(Toronto Studies in Philosophy)[M],1996.
[6]Wu,P.Strategic maneuvering by personal attack in spokespersons’argumentative replies at the press conferences of China’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J].
Journal of Argumentation in Context,2017,6(3):285-314.
[7]Wu,P.Confrontational maneuvering by dissociation in spokespersons’argumentative replies at the press conferences of China’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J].
Argumentation,2019,33(1):1-22.
[8]Wu,P.“I have no comment”:Confrontational maneuvering by declaring a standpoint unallowed or indisputable in spokespersons’argumentative replies at the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s of China’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J].Ar原gumentation,2019,33(4):489-519.
[9]吴鹏,陆品超.媒体外交话语的语用论辩研究[J].外语
教学,2017,8(1):55-60.
[10]吴鹏,熊明辉.策略操控:语用论辩学之修辞拓展[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4-69.
[11]吴鹏,朱密.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的语用论辩研究:
以刘为民就中美稀土贸易摩擦答记者问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5,37(9):52-69.
[12]熊永红,彭小妹.外交语言的语用策略分析———以外交
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71-74.
A Pragma-dialectics Study on Causal Argumentation in the Replies of Spokespersons of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bstract:The spokesperson’s replies at the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s of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re essentially dialectical,aiming to resolve a difference of opinion.However,previous studies largely ignore this point,most of which explore the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diplomatic discourse from the fields of communication,linguistics and rhetoric.Based on the Pragmatic-dialectical theory,this study,starting from the causal argumentation in the spokesperson Geng Shuang’s replies about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investigates under the institutional statutes of the government press conference how the spokesperson persuades the audience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argumentative discourse and the analysis of strategic maneuvering.
Keywords:Spokespersons of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Pragma-dialectics;causal argumentation;strategic maneuvering
88··
Testing and Evalu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