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在于它以新的视野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以新的理论概括我们党半个多世纪对中国发展认识的一切重要成果,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融会贯通,并注入了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系统而明晰的坐标。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样一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比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增加;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收入分配中的矛盾增多;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等等。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等等。
在这一阶段,从总体上看,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也就是我们对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有艰辛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曲折和教训。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艰辛探索。
毛泽东同志用了较长时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
包括社会主义存在矛盾的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观点;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观点;权力下放、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观点等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题,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
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
以上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是在正确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0世纪40年代以后,国际上对于发展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发展观念与战略到新型发展观念与战略的演变,并以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载入人类文明史册。
发展观在人类思想史上主要实现了三个大的转变,一是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二是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三是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
不少国家经过较长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浪潮的洗礼,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进行理性思考,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协调性、综合性、持续性是人类发展的惟一正确选择。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许多国家都在抢抓发展机遇,调整发展战略。
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和把握,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总起来说,科学
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一)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发展的思想近代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争取民族独立和谋求发展的愿望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如果没有新民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观念形态、精神生活的充分发展,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是完全的空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了过渡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须有步骤地解决国家工业化的问题,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而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创造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
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以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奠定了根基。
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
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明确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特别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为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正确的
理论指南。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我们党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张创新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突出了发展在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决定性意义,表明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创新。
(二)科学发展观更新了发展观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们往往把发展定位于经济的发展,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甚至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们曾长期把工农业总产值作为反映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把粮食和钢铁等主要产品的增产指标当作发展国民经济的奋斗目标,并以五年计划的形式反映出来。
这种发展观念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对当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对发展的简单理解,容易导致高开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结果。
社会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有机体,在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倘若在发展布局上,顾此失彼,必将欲速而不达。
同时,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构成中,科学技术和文化等非物质因素的价值日益突出,知识经济的崛起已经打破了传统经济的成分结构,使传统的工农业产品和新兴的科技、文化、服务业产品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理论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和推动整个社会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的呼唤和实践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强
调,发展决不是单指经济的增长,也不限于经济的发展,而是要在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同时,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统一整体,加以通盘规划,实行全面推进,以形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并举的发展格局。
科学发展观倡导的发展新观念,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开拓了发展思路,开辟了发展空间,提高了发展质量,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三)科学发展观拓展了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以谋求发展为起点,以研究发展为主题,以揭示发展规律为目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与各种非科学发展观念的区别,并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而是在于怎样发展。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作过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总结,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和发展布局等方面做出过一系列理论贡献。
科学发展观在怎样发展的思路上具有鲜明特点,那就是强调立足全局、注重统筹兼顾。
一是强调发展布局的“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二是强调发展进程的“三个统一”。
即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
为此,要正确处理好事关改革的重大关系。
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同资源支撑、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鼓励、引导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运用市场机制同完善宏观调控的关系,正确处理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劳动、资本和技术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正确处理人口的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和就业压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当代发展和后代发展的关系,等等。
三是强调发展模式、发展机制的优化和创新。
要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同时,要抓住发展机遇,强化发展意识,更新发展理念,营造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拓宽发展空间,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思路上,更加注重宏观布局,更加注重内在协调,更加注重良性互动,更加注重机制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
因此,也更加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和永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的本质发展问题虽然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始终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每个时代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发展成果的分配最终都涉及不同阶级和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
因此,不同阶级、不同政党在回答为什么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上,都会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回答。
从本质上说,西方社会的发展进程就是资本追逐利润的过程,发展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巩固西方大国主宰世界、控制全球的地位。
虽然也有西方学者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强调尊重人的权利和地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导的利益格局。
其发展的成果不可能造福于全体人民,只能成为资产阶级及其利益集团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资本。
科学发展
观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就是指人民群众,这里的“本”就是指发展的根本宗旨。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把发展的目的定位于造福全体人民,这就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具有了与西方发展理论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使之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相一致,与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相统一,从而展示出新的境界和前景。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合乎逻辑地承载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双重意义。
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强调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求发展;在发展的根本动力上,强调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促进发展,从而把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统一起来,使之转化为我们党领导发展和推动发展的理论依据,成为团结人民、鼓舞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所在。
(五)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有机整体,解决的是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即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协调运行,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强调的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要求,保证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的是人的文明建设。
从层面上看,经济协调运行
是经济层面的,社会全面进步是经济和社会关系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则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贯穿发展观的各个层面,丰富了发展的内涵。
(六)科学发展观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升华。
它以系统性的观念更新和思维创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党的建设内涵。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因此,组织好、领导好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是党执政兴国的基本任务,是党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
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就能够更加自觉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的建设就具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理论基础。
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继续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使之更好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科学发展观由于其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科学机理,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理论的遵循。
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所确定的目标、思路和要求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完善政策,就一
定能够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之路,创造一个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科学发展观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以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和如何科学地评价发展等系统的理论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补充了极为重要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深化了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认识。
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互动中开拓前行的。
理论离不开实践的锻造,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五十多年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独特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创新价值。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观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随着对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认知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将开创新的局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