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钢筋要求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 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 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 于矩形截面柱在该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 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
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 0.5,二、 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
柱配筋规范要求
箍筋加密区长度 3、对柱根区段,取基础顶面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 4、对牛腿区段,取牛腿全高;
《砼规》 P179,11.5.2
5、对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的节点和柱位移受约束的部位,取节点上、下各300mm。
箍筋加密区箍筋 间距
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最大间距为100mm;箍筋的直径应符合附表4的规定。
铰接排架柱
2、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
箍筋体积配筋率 0.4%和0.4%。 3、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筋率不应小
《砼规》 P177,11.4.17
柱
于1.5%。
4、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 烈度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定;
《砼规》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款2的规定; P175,11.4.12
框架柱、 框支柱
4、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不 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框 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砼规》 P176,11.4.13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
箍筋加密区长度
者;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 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框支梁 配筋要求
框支梁配筋要求
框支梁的配筋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
2. 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在梁端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3. 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A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4.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
5. 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能通则通,弯锚部分伸入梁或板内Lae。
6. 墙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长度取定:当满足直锚时为LAE,当不能满足直锚时为伸至端柱对边加弯折15D,平直段长度须>=。
7. 剪力墙水平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面弯折。
8. 转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应连续通过。
9. 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直锚时为>=Lae且>=支座宽+5D。
10. 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弯锚时为伸至柱纵筋内侧+15D弯折。
平直段长度必须>=,这是对设计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此条件,须用较小规格钢筋代替。
11. 框架梁中间支座伸入支座内>= Lae且>=支座宽+5D。
12. 屋面框架梁上部钢筋在端支座的弯折长度为:1)伸到梁底;2) Lae;3) +20D(梁上部纵筋配筋>%)。
以上是框支梁配筋的基本要求,具体配筋方案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设计。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设计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②柱箍筋加密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直径:《砼规》(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
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
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间距:《砼规》(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 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4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5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深梁钢筋网
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G.0.9
水平分布钢 当沿深梁梁端部竖向边缘设柱时,水平分布钢筋应锚入柱内。在深梁 《砼规》P241,
深梁
筋 拉筋
上、下边缘处,竖向分布钢筋宜做成封闭式。
G.0.9
在深梁双排钢筋间应设置拉筋,拉筋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宜大
《砼规》P241,
于 600mm,在支座区高度为 0.4h,宽度为从支座伸出 0.4h 的范围内,
1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 5d,d 为箍筋直
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15d,并不应大于 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
受压钢筋多于 5 根且直径大于 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d 为 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的 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砼受压区高度
砼受压区高
《砼规》P167,
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 x≤0.25h0;二、三级抗震等级
11.3.1
x≤0.35h0;式中:x—砼受压区高度;h0—截面有效高度。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
截面尺寸 2、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 4;
《砼规》P167, 11.3.5
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 4。
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附表 3 规定的数值;
配筋
2、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
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 《砼规》P168,
座底面以上 0.2l0~0.6l0 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尚不宜小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规】(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
(2):表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二级为;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6)纵筋配置原则: 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直径:《砼规》(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
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
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间距:《砼规》(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 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4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5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梁、板、柱钢筋要点
梁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根数不应少于2根,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下部不应小于25mm和d,各层钢筋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
悬臂梁应有不少于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的外端纵向受力钢筋至直径通长取12~25(12一般为架立钢筋和构造钢筋),不宜大于28。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柱一般用到450、500以上,因此钢筋直径可以用到25,注意400宽的柱梁贯通纵筋只能用到20)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均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于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抗震框架梁底部和顶部均应有通长筋,非抗震框架梁也考虑有)架立钢筋直径,跨度小于4m时,取8,4~6m时,取10,大于6m时,取12(架立钢筋主要考虑梁多肢箍转角无受力钢筋时布置,一般采用12)梁的腹板高度不小于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矩形腹板高度取h0)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框架梁指的是两端与框架柱相连以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抗震框架梁是指即抗震(大于等于6度),又是框架梁的情况;次梁以及非抗震区的框架梁都按非抗震框架梁要求走梁端的经济配筋率为1.2%~1.6%;跨中0.6%~0.8%挑梁底部钢筋与顶部钢筋之比也考虑满足0.5的要求;同时应加强配筋(2倍);箍筋全加密,梁支座负筋伸出柱边的长度为两边计算跨度较大值的1/4,两端支座钢筋在跨内碰头时(<200mm),考虑贯通注意顶部贯通纵筋要大于所有跨中顶部受压面积,不满足时考虑原位标注小跨度次梁由于支座为主梁,顶部支座和底部钢筋尽量采用直径小的钢筋(如14),以免纵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够(11G101-1P86为12d);板配筋要点受力筋最小配筋率要求,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受拉钢筋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不应小于0.15%。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地要求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1条)第11.4.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1.4.12-1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表9.5.1率(%)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3条)第11.4.13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1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与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第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表率(%)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结构类型 注意部位
砼结构构件 纵向钢筋
相关规定
参见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应不小于附表 1 规 《砼规》P109, 8.5.1 定的数值。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 2 根。
2、梁高不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梁高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纵向受力钢 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mm 和 1.5d;梁下部钢筋 《砼规》P115, 9.2.1 筋 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当下部钢筋多于 2 层时,2 层 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 2 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 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 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 截面面积的 1/4,且不应少于 2 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 《砼规》P115, 上部纵向构 内伸出长度不应小于 l0/5,l0 为梁的计算跨度。 9.2.6 造钢筋 2、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 4m 时,直径不宜小于 8mm;当梁的 跨度为 4m~6m 时,直径不应小于 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 6m 时,直径 不宜小于 12mm。 砼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 取 45°或 60°;在弯终点外应留有平行于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且 《砼规》P118, 在受拉区不应小于 20d, 在受压区不应小于 10d, d 为弯起钢筋的直径; 9.2.7 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 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 300mm 时,应沿梁 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 h=150mm~300mm 时,可仅在构件端部 l0/4 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 l0/2 范围内有 箍筋 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 150mm 时, 可以不设置箍筋。 《砼规》P119, 9.2.9 2、截面高度大于 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对截面高度不 大于 800mm 的梁,不宜小于 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拉钢筋 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 d/4,d 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附表 2 的规定; 当 V 大于 0.7ftbh0+0.05Npo 时,箍筋的配筋率尚不应小于 0.24ft/fyv。
柱配筋规范要求
牛腿支承不等跨 为14mm的钢筋,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应少于2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
结构
2、牛腿中的纵向受拉钢筋和锚筋的锚固措施及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但其中的受
应以laE代替;
3、牛腿水平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最大间距为100mm。
铰接排架柱柱顶预埋件直锚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锚钢筋截面面积可按规范规定计算并增大25%,且应适当增大锚板厚度。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
一级
抗震等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中柱、边柱
0.9(1.0)
0.7(0.8)
0.6(0.7) 0.5(0.6)
角柱、框支柱
1.1
0.9
0.8
0.7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采用335MPa级、400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采
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
框支柱
柱 铰接排架柱 框架梁柱节点
箍筋加密区箍筋 肢距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直径中的较大者;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 当采用拉筋且箍筋与纵向钢筋有绑扎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
小偏心受拉纵筋 值增加25%。
配筋率
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 箍筋加密区长度 者;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
梁、板、柱配筋要求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注:1、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2、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 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梁附表6 钢筋种类 HPB300 HRB400、HRBF400 、RRB400、HRB335 、HRBF335 HRB500、HRBF500 深梁中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纵向受拉钢筋 0.25 0.20 0.15 水平分布钢筋 0.25 0.20 0.15 竖向分布钢筋 0.20 0.15 0.10
受弯剪扭构件
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 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小 。 在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其间距不宜大于0.75b。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2h1与3b之和的范围内。 当采用吊筋时,弯起段应伸至梁的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必应小于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规定。 纵向构造钢筋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截面尺寸 2、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 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 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附表3规定的数值; 框架梁 配筋 2、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按附表4采用 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梁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结构类型
砼结构构件
注意部位
纵向钢筋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2根。
相关规定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在受拉区不应小于 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 10d,d 为弯起钢筋的直径; 9.2.7
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 300mm 时,应沿梁
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 h=150mm~300mm 时,可仅在构件端部
箍筋
l0/4 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 l0/2 范围内有 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 150mm 时,
座底面以上 0.2l0~0.6l0 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尚不宜小
于 0.5%。水平分布钢筋可用作支座部位的上部纵向受拉钢筋,不足部
分可由附加水平钢筋补足,附加水平钢筋自支座向跨中延伸的长度不
宜小于 0.4l0
深梁应配置双排钢筋网,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 8mm, 《砼规》P241,
板等水平构件可靠连接。
钢筋砼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宜采用减小的直径,且宜按下列规定布置:
1、单跨深梁和连续深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宜均匀布置在梁下边缘以上
0.2h 的范围内。
纵向受拉钢 2、连续深梁中间支座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宜按规定的高度范围和配筋 《砼规》P240,
筋
比例均匀布置在相应高度范围内。对于 l0/h 小于 1 的连续深梁,在支 G.0.8
G.0.9
尚应适当增加拉筋的数量。
当深梁全跨沿下边缘作用有均布荷载时,应沿梁全跨均匀布置附加竖
向吊筋,吊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当有集中荷载作用于深梁下部 3/4 高度范围内时,该集中荷载应全部
由附加吊筋承受,吊筋应采用竖向吊筋或斜向吊筋。竖向吊筋的水平
吊筋
分布长度 s 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当 h1 不大于 hb/2 时,s=bb+hb;当 h1 大于 hb/2 时,s=bb+2h1。式中:bb—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面宽度;hb— 《砼规》P241, 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面高度;h1—从深梁下边缘到传递集中荷载构 G.0.11 件底边的高度。
各个规范方案整合柱子配筋
当边柱、角柱和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受小偏心拉力时,柱中纵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混凝土规范P176,11.4.13
柱和框架柱中所有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应对称配置。对于截面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 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柱每侧纵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1.2%。
在1、8、9度时,宜采用带斜腹杆的矩形、工字形截面柱或双肢柱,不宜采用薄壁工字形柱、腹板开洞工字形柱、预制腹板工字形柱和管柱。
箍筋加密区长度
框架箍筋加密区长度应为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的最大者,柱净高的1/6,500mm抗震等级为I级和II级的角柱应沿柱的整个高度用箍筋加固。底层柱根部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不应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刚性地面上下500mm高度范围内应加密箍筋。
混凝土规范P176,11.4.14
箍筋的间距和直径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7采用;
2.当一级框架柱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底部外,最大允许间距为150mm;当三级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为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混凝土规范P177,11.4.17
2.抗震等级为ⅰ、ⅱ、ⅲ、ⅳ级的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0.4%、0.4%。
3.框架柱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箍。最小配筋特征值应增加0.02,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5%。
4.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当9度设防烈度为第一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柱得配筋与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得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得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与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得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得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得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瞧配筋就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③上下层纵筋得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得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得1/6、与500mm得最大值。
2)底层柱得下端不小于柱净高得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得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得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得柱、框支柱、一级与二级框架得角柱,取全高。
③框支柱与剪跨比不大于2得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就是墙,则就是框支柱;剪跨比小于等于2即就是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而且柱得反弯
点在柱得中点时得到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
一般为了方便,设计人员以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来判定短柱。
)
(8)箍筋加密区得体积配箍率:
①柱得节点域箍筋(即梁柱交界处得箍筋,一般为加密处)得配筋计算方法:Asvj/n,n为较少一侧箍筋肢数。
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最小配箍特征值分别为0、6%,0、5%,0、4%(四级抗震等级不用考虑节点核心区),短柱节点核心区不宜小于上下柱端箍筋体积配箍率。
②加密区体积配箍率应满足1)2)一级不应小于
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螺旋箍得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得箍筋体积应乘以折减系数0、8
---柱箍筋加密区得体积配箍率,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强度低于C35时,按C35计算。
---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最小采配箍特征值,查抗规表6、3、9
③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最小配箍率按表11、4、17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④剪跨比不大于2(短柱)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烈度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柱体积配箍率计算公式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6、3柱箍筋加密区得体积配箍率ρv,可按下式计算:
普通(复合)箍:
螺旋箍:
对于框架柱,式中各参数含义为:
Acor--箍筋范围内得混凝土核心面积,其重心应与柱截面得重心重合,计算中仍按同心、对称得原则取值。
对框架柱,
ρv--框架柱得体积配筋率(核心面积Acor范围内单位混凝土体积所含箍筋得体积);
n1、As1--b方向得箍筋肢数、单根箍筋得截面面积;
n2、As2--h方向得箍筋肢数、单根箍筋得截面面积;
--b方向箍筋宽度,(c一般取值25);
--h方向箍筋宽度,(c一般取值25);
s--箍筋得间距。
---单根螺旋式钢筋得截面面积。
---螺旋式间接钢筋内表面范围内混凝土截面直径。
例题:
以截面b=350,h=500得柱为例,柱加密区箍筋为Φ8100,保护层厚取25,柱截面配筋见下图:
b方向箍筋肢数为n1=4,h方向箍筋肢数为n2=4,Φ8钢筋截面积为As1=As2=50、3m㎡,l1=350-50=300mm,l2=500-50=450mm,箍筋间距s=100mm,按上式计算得柱体积配箍率为:
(4×50、3×300+4×50、3×45)/(300×450×100)=0、00514>0、004
附:(抗砼表11、4、17)
柱箍筋加密区得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v 表(抗砼表11、4、17)
抗震等级箍筋型式轴压比ﻫ≤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05
一级普通箍、复合箍 0、10 0、11 0、13 0、15 0、17 0、20 0、23 - -
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 0、08 0、09 0、11 0、13 0、15 0、18 0、21 --
二级普通箍、复合箍 0、08 0、09 0、11 0、130、15 0、17 0、19 0、22 0、24ﻫ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6 0、070、09 0、11 0、13 0、15 0、17 0、20 0、22 ﻫ三级普通箍、复合箍0、06 0、07 0、090、11 0、13 0、15 0、17 0、20 0、22 ﻫ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5 0、06 0、07 0、09 0、11 0、13 0、15 0、18 0、20
注:ﻫ一、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筋(双肢箍)或单个圆形箍筋;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筋或拉筋组成得箍筋(一般);
螺旋箍指单个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筋或拉筋组成得箍筋;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为同一根钢筋加工成得箍
筋;ﻫ二、在计算复合螺旋箍得体积配筋率时,其中非螺旋箍筋得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ﻫ三、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得柱,其箍筋加密区得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0、4%与0、4%;
四、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箍筋宜采用复合箍、复合螺旋箍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当轴压比不大于0、6时,其加密区得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中数值增加0、02;当轴压比大于0、6时,宜按表中数值增加0、03。
ﻫ五、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最小配箍率按表11、
4、17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六、剪跨比不大于2(短柱)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烈度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框架梁得配筋与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高规】6、3
(1)框架结构得主梁截面高度可按跨度得1/10~1/18确定,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截面高度得1/4,也不宜小于200mm。
(2)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得比值(x/h0),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3)抗震设计时,梁纵向受拉钢筋得最小配筋百分率(%)
(4)抗震计算时,梁端截面得底面与顶面钢筋面积之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5)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得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得一半。
(6)抗震设计时,框架梁得箍筋应该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①沿着梁全长箍筋得面积配筋率符合下列规定:
ρsv=Asv/bs=nAsv1/bs
一级
二级
三、四级
②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得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得2倍。
(7)纵筋配置原则:
①框架梁、次梁单侧纵筋不得多于两层,底筋根数不少于3根;同侧纵筋布置中,不同直径得钢筋相差不大于2级;框架梁、
次梁通长纵筋直径可小于支座短筋直径,尽量使通长顶面钢筋不大于支座纵筋面筋得60%,但不宜小于30%;满足最小(大)配筋率得要求。
②纵向钢筋得最小净间距:上部纵筋不应小于30与
1、5d中得较大值;下部纵筋不应小于25与d中得较大值。
③钢筋排数得确定:上部钢筋:与梁宽比较,当小于梁宽时,即一排,否则两排;下部钢筋:与梁宽比较,当小于梁宽时,即一排,否则两排。
(n为钢筋得根数,c为保护层厚度取20,上部取30下部取25)
(8)箍筋配置原则:
①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得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与20倍箍筋直径得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与20倍箍筋直径得较大值;各抗震等级下,均不宜大于300mm。
②梁端箍筋得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按下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注: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得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