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的理论根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 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的理论根据(2)
三、对行政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及其界限
(一)行政行为三分论与司法审查
如上所述,将行政行为划分为羁束行为、法规裁量行为和自由裁量行为的这种三分论,曾经是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学上通说性的见解。

按照三分论的思维模式来探讨行政行为与司法审査的关系,那么,回束行为和法规裁量行为要服从司法审查,而自由裁量行为则不必服从司法审查。

可是,根据这种见解,由于过度地承认fl由裁量行为的独特性,因而可能导致难以抑止行政恣意的结果。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人们逐渐対这种架构进行了修正,出现了控制自由裁量行为的有关理论。

首先,一般认为,任何行政裁量,都具有一定的限度,不受法拘束的所谓“自山裁量”是不存在的。

关于这个问题,英国大法官爱德华•科克曾指出:“因为自由裁量权是一种明辨真与假、对与错的艺术和判断力,……而不以他们的个人意愿和私人感情为转移。

”因此,“自由裁量权不应是专断的、含糊不清的、捉摸不定的权力,而应是法定的、有一定之规的权力。

” L11]正如施瓦茨所指出,这是英美法院有权命令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共同渊源。

即使是自由裁量行为,当其超过一定界限时便构成违法,无论是怎样的自由裁量行为,都不能认为行政权具有绝对的自由,而必须将其解释为具有一定界限的自由。

也就是说,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有时候法院也可以审査自由裁量行为是否适当。

例如,日本《行政案件诉讼法》第30条规定:“关于行政厅的裁量处分,限于超越裁量权的范围或者存在裁量权滥用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撤销该处分。

”这一•规定承认了存在裁量权的逾越,或者存在裁量权的滥用时,该行为便构成违法,要服从法院的审查。

中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有关“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的规定,在本质上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超越了法建规范所容许的裁量范围时,构成裁量权的逾越:虽然在法律规范所容许的范围之内,但是恣意地采取行为的,属于裁量权的滥用。

虽然学理上可以将这二者区分开来,但是,在实践中并不一定具有重要意义。

[12]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概念来理解为“裁量权的逾越利滥用”或者“超越利滥用职权”,以总括性地强调法院的司法审査权。

其次,法院对行政裁量行为进行审査,因行政裁量的种类不同而具有程度和方式上的不同。

根据传统的裁量论,服从法院审査的羁束行为和法规裁量行为,与不服从法院审查的自由裁量行为相比,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事项。

经过引入裁量权的逾越和滥用的理论,使得这两者的区别呈现出相对化的倾向。

即使是11由裁量行为,一旦其存在裁量权的逾越和滥用,便构成违法,就要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

这种观点已被诸多国家的通说和判例所采纳。

不过,羁束行为和法规裁量行为与自由裁量行为之差异的相对化,并不意味着法院对两者的审查方法也完全没有区别的必要了。

法院对羁
束行为和法规裁量行为可以进行全面审査,对自由裁量行为也可以审查其是否存在裁量权的逾越和滥用,在最终都要服从司法审查这一点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但是,对羁束行为和法规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力度或者强度,与对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相比,则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简言之,对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往往都比较强调要充分尊重行政机关的判断,尤其是强调要尊重行政的首次性判断权。

换言之,对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査,不宜采取代替性判断的审査方式。

鉴于现实中对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在范围和程度方而都不够充分这一状况,应该从理论上为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对自由裁量行为进行相当深入的判断留有余地。

而为了使法院能够较好地对有关自由裁量行为是否合法作出判断,应该在司法审查制度中设置“合理性原则”,使之与行政主体的判断相适应。

否则,法院对行政自山裁量行为进行审査,就是不切实际的。

至于需要何种程度的“合理性原则”的问题,应该根据各个行政行为个别地作出规定。

并且,有关合理性的举证问题,也可•能不应该拘泥于目前行政诉讼制度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既可以让行政主体承担,亦可以让私人承担。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在司法审査制度中设置“合理性原则”,与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阶段所适用的“合理性原则”不可能完全相同。

必须强调的是,既然承认羁束行为、法规裁量行为与自由裁量行为的相X'J化,那么,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方法就不应该是一种或者两种,而必须存在无数的中冋形态。

换言之,要突破行政诉讼仅指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査的制度局限性,使得史加深入的司法审査成为可能,就必须从制度上确立司法审査的“合理性原则”,对应千姿百态的行政裁量,确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判断基准。

这样看来,简单地主张加强法院对行政行为审查力度的观点,尚需要进一步展开深入、扎实的研究。

(-)裁量形态与司法审査程度的异同
行政裁量存在于现代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在探讨行政行为与司法审査的关系时,不宜笼统地主张应该审査或者不应该审査,更不宜简单地主张要加强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

当然,我并不是想否定对通用于全部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査展开总论性探讨的意义,我只是想在这里强调指出,根据各种各样的行政裁量形态的不同,来分别探讨仅适用于某些案件或领域的司法审査理论,在总论性理论得以基本确立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

1、专门技术性判断、裁量与司法审查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情况下,要认定有关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要件,往往需要进行专门技术性判断。

例如,要判断原子能发电所的设施是否满足了“在防止灾害方面没有障碍”这一•法定要件,则需要进行高度的专门技术性判断。

关于这样的问题,作为外行的法院若以自己的判断优先于拥有核能专家的行政机关的判断,则是非常不适当的,甚至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一般认为,对于专门技术性问题,应该尊重拥有有关方面专家的行政机关的判断,承认行政机关具有相当的裁量权。

[13] 现在,这种观点被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并旦在许多国家成为学界的通说和法院进行司法审查所貝•体依据的理论。

不过,关于专门技术性判断、裁量与司法审查的关系问题,依然有儿个值得探讨的地方。

其一,所谓法院
是某技术领域的外行这一观点并不一定能够成立,因为法院应该可以将有关技术鉴定的任务委托给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也可以进行充分的相关问题的学习,从外行的角度来判断专家判断力的界限及可信赖度。

因此,仅仅因为是专门技术性判断,而断定法院不具备判断能力,这种观点似乎论据并不很充分。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若采取将有关判断委托给有关专家的办法姑且不论,若采取由法官努力学习来掌握相关的必要知识的方法,则不难想象承办法官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在掌握法院所必需的高度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及理解力的问题上,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胜任的。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以专门技术性判断、裁量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法院对行政行为审查的深度,毕竟具有现实合理性。

其二,强调在需要专门技术性判断、裁量的领域要充分尊重行政主体的判断,往往会导致“专门技术性判断”的泛化和滥用,具有阻碍法院对行政行为司法审査的正常进行的危险。

关于这一点,一般认为,当法律规范仅将具有政策性或者调整性的判断委任给行政主体时,不应该将其作为需要“专门技术性判断”的事项来把握。

只有那些具有高度的专门技术性,达到法院不能轻易介入之程度的领域,才予以承认行政自由裁量意义上的“专门技术性判断”。

换言之,必须对需要“专门技术性判断”的行政领域进行慎重且限定性的认定。

因此,我认为,这种对“专门技术性判断”的泛化和滥用的担心,不足以否定确立“专门技术性判断”作为阻却法院进行更加深入的司法审查之界限的意义。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确立认定“专门技术性判断”的相关标准和制度。

2、裁量收缩理论与司法审查
一般而言,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往往会遇到行政裁量这一客观的界限。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对本来属于行政裁量范畴的事项,法院可以作出代替性判断。

这就是所谓裁量收缩理论。

裁量收缩理论,是指在某种情况下,规定惟一的决定没有瑕疵,而其它的决定皆带有瑕疵,使得本来属于行政裁量范畴的行为所具有的裁量性减弱,以引进司法审查的理论。

具体说来,从某种行为本来的属性来看,其存在着复数的选择可能性,但是,当行政部门不采取特定的措施,便将构成对于人的生命及健康强度危险时,为防止这种危险,行政部门所能够釆取的手段只有采取该特定措施这一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裁量的范围便减少了,根据情况的发展,甚至缩小为零(裁量权的零收缩论)。

在日本,不仅学界普遍接受了这种观点,而旦判例关于国家赔偿的问题也常常承认这一理论。

问题在于这种理论的适用范围应该如何确定。

一般认为,起码应该适用于发生对人的生命及健康之危险时。

这是因为,即使法律规范并没有列举以“对人的生命及健康不产生危险”为内容的要件,有关内容的要求也应该作为不成文的要件,始终拘束着裁量权的行使。

3、行政程序的裁量与司法审查
伴随着行政程序理论及行政程序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法院审査或者监控行政裁量的方法之一,出现了程序性监控的形态。

在行政高度技术化、复杂化的现代国家,考虑到法院审査行政行为的实体内容具有一定的困难性,法院转而试图审査行政机关所履行的程序或者其判断过程的适当性及合理性。

即实体性内容的判断需要专门技术性探讨,对法院来说往往是沉重的负担,而关于是否采取了正规的程序的问题,由法院来判断则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实施某种行政行为时,行政机关应该履行哪些程序呢?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当法律规范规定要实施听证或者向审议会咨询时,若不遵守这些规定,那么,原则上构成违法。

问题是法堡规范中没有具体的程序规定时,应该如何确认行政机关所遵循的程序之合法性呢?
一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应该履行怎样的程序来实施处分的问题,属于行政机关的裁量判断问题,行政机关对程序内容具有裁量判断权;当行政机关所釆取的程序被认为是不适当的时,作为错误的裁量,根据该程序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具有被判定为违法的可能性。

当然,即使程序比较随便,其结论也许并不一定就是不正确的。

但是,值得重视的是,一旦程序不公正,就难以使他人信赖其结论或内容的正确性。

这种程序性监控的法理,在从多数的申请人中选拔少数人并赋予其许可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

在行政许可领域,法院可以根据平等原则、先申请主义和通知利害关系人的原则等,审查有关选拔基准是否具有恣意性。

根据传统行政法学中行政裁量论的观点,当行政许可行为是法规裁量行为时,只要申请人满足了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要件,行政主体就有义务给予许可;如果行政许可行为是自由裁量行为时,即使申请人满足了法堡规范所规定的要件,也不一定要给予许何。

可是,这样理解行政许何领域中行政裁量行为的话,往往难以实现对过度广泛的行政恣意进行监控。

为了克服传统理论中的这种弊端,现代行政法学强调了说明理山制度。

具体说来,虽然满足了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要件,但是,行政机关若依然拒绝有关申请的话,就必须充分地、以书面形式来说明理由。

根据行政主体拒绝申请所依据的理由不同,其结果则完全不同。

若行政机关所依据的理由属于裁量权的逾越和滥用,则拒绝中清的处分构成违法,有可能被法院撤销或宦告无效。

4、全面司法审査及其限度
如前所述,有关行政裁量权的主要问题是法院如何统制行政裁量的问题。

关于对行政的裁量性行为及判断,应该承认何种程度的司法审查的问题,许多国家呈现出一种共通的发展趋向,即从承认原则上排除司法审查的自由裁量论,到全面的司法审査和限定性的司法审査相结合的裁星论。

在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的现代各国,依然存在着非常难以回答的如下问题: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应该承认何种程度的行政裁量呢?进而,法院应该如何对该行为进行审查呢?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许要依赖丁•与行政行为的数量相同的有关裁量的基准及原则的确立。

总之,尽量减少司法审査绝对不能涉及的行政裁量领域,由此而适当地确保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均衡,使得行政的观点和司法的观点相互碰撞,为保护私人的权利而追求最好的结论,这是现代各国司法改革及行政法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亳无疑问,法院必须时常进入到行政的自由裁量领域进行判断,乂要为行政的自由判断留有足够的空间,这是现代国家合理配置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基本要求。

为了实现这种权力配置状态,就必须尽量为法院干预那些并未违法的行政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而行政自我拘束的原则正好有助于该目的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