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 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月考物理
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4 个选项中只有 1 个吻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24 分)
1.以下哪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可能是50N()
A.一个小学生B.一辆汽车
C.一支铅笔 D .一个装满书的书包
2.一只瓶子恰巧能装下 800g 的水,则这只瓶子能装下800g 的以下哪一种液体?(已
知ρ 酱
油>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
A.酒精 B .酱油 C.植物油D.汽油
3.a、b 是两个由同种资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128g、60g,体积分别为 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假如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
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A.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B.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C.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D.摩擦起电创建了电荷
5.对以下现象的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缝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6.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下降,其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以以下图.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在 0~ t 1内,伞兵遇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B.在 t 1~ t 2内,伞兵遇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在 t 2~ t 3内,伞兵遇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D.在 t 2~ t 3内,伞兵遇到的阻力保持不变
7.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到的复合资料﹣﹣石墨纸,以以下图,其成分以
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 倍且轻盈,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将来应用特别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与同体积的钢对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石墨纸是一种环保资料
C.与钢对比,石墨纸硬度较大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8.以下选项中属于用同样方法改变摩擦力的一组是()
①、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②、气垫船行驶时在船体与水面间形成高压空气层
③、自行车的中轴加入的滚珠
④、单杠运动员手上涂抹镁粉.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①④
9.以下关于力与运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足球在空中沿着曲线翱翔是因为遇到踢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B.放在讲台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与书所受支持力是互相作用力,书所受支持力与重力是一
对均衡力
C.推一个木块会运动,而不用力就会停下,说明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
D.当推课桌而没推进时,推力大小比课桌所受地面摩擦力小
10.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纳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11.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相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必定有力的作用
D.马拉车时,车只受力而不施力
12.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时,将木块 A 搁置水平木板 B 上,加载一个钩码,把一支测力计系在 A 上,以以下图.当向左拉动 B 时,测力计指针稳固.以下谈论中错误的
是()
A.此装置可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B. A 受 B 的摩擦力与测力计拉力是一对均衡力
C. A 遇到 B 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2.4N ,方向向左
D.若增大拉动 B 的速度,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13.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如图甲所示的两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变蓝.这类现象说
明,(选填“热水”或“冷水)变蓝更快.如图乙是比较必定量的水和酒
精混杂后整体积大小的实验,考虑水和酒精的(填物质的物理属性名称)不一样,实验中应先注入的是,混杂后水和酒精的体积变小,说明,同时间接地说明
了分子间存在.
14.在以下数字后边填一适合的单位:
①一本初三物理书的重力是;
②空气的密度是.
15.冰的密度为 0.9 × 103千克 / 米3,它表示.当冰消融成水时,质量将,体积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 1,质量之比是 5: 2,甲、乙两物体体积之比是,假如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
17. 2016 年 3 月 18 日上海报导:跟着一声大吼,布云朝克特困难的完成逆转,获取本届法
网青少年外卡赛上海站的男单冠军,这也意味着年仅14 岁的他,距离自己初次参加大满贯
赛事更近了一步.如图甲,在他将球击出的过程中力使物体发生了;网球走开球拍后,因为遇到作用(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路线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如图乙,球拍将网球击扁,使网球储存了.
18.相关重力的方向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实验中发现,跟着β 角的改变,α角也跟着改变,而悬线OA的方向一直不变.据此可知,重力方向老是,建筑工人
用来检查墙壁砌得能否竖直的铅垂线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如图乙,一堵南北走向的墙上,所挂铅垂线如图丙所示,则这堵墙必定是向倾斜(选填“东”、“西”、“南”
或“北”).
19.以以下图,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必定滑轮,轻质小盘经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
上重为 4N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为1N的砝码时,木块保持静止状态,这时木块遇到
的摩擦力大小为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 1.2N 的砝码时,木块正好作匀速直线运动;
当小盘内放上重为 1.5N 的砝码时,木块遇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此时木块的运动状态(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的摩擦).
三、解答题(共55 分)
20.物体 A 在圆滑的斜面上正在下滑,画出此时物体 A 所遇到的力的表示图.
21.以以下图,小块从斜面上 A 处由静止滑下,经水平木板表面上的 B 处,最后停在 C 处.画出木块块在 B 处时水平方向的受力表示图.
22.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
容器的质量分别为 0.58kg 、 1kg,而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
1.38kg .(石头吸水不计, g 取 10N/kg )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23.2015 年元旦刚过,美国遭受暴雪造成很多房屋垮塌,小明想知道屋顶的雪究竟有多重,
他找来器械进行了丈量:( g=10N/kg )
(1)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 0.2N ;②将
杯子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以以下图;
③再将杯子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1N.杯中雪的样品密度是多少?
2
24.在“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用测出物体的质量,称量前先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应将向调,使天平横梁均衡,称量时砝码应搁置在天平的盘.为了获取同种物质的不一样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需要采纳不一样的同种资料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
25.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丈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小明的实验步骤以下:
(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当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地点如图 1 所示.而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拿出,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在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倾向分度盘的右边,这时他应当(填“增添”或“减少”)砝码;天平均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
地点和右盘砝码如图 2 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g;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适当”的含义是①,②.
(2)小华说小明在天平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这个错误是;而且这类丈量方法使测
量的金属块密度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接着他们又对水进行研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如图 3 中甲所示.他分析后发现,因为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看作了水的质量,以致图线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测: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是(选填图 3 中“乙”、“丙”或“丁”).
26.如图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要素”实验.
(1)实验过程中,一定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沿着水平方向做运动,此时,弹
簧测力计的拉力与物块遇到的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小,方向.(2)比较甲、乙两个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关;比较甲、丙两个
实验,(能 / 不可以)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关,原由是.(3)以上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选填“甲”、“乙”或“丙”).理由是.
27.小明在“研究二力均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越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同样的钩码.
(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向来线上(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得出:二力均衡时,
两个力可以不在同向来线上,你以为造成这类状况的原由是;要获取科学的结论,
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均衡现象,为了考据不在同向来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
衡时,则要进行的操作是:.
28.小明利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研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以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
经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
车在水平面上经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经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选填“ a”、“ b”或“ c”).
(2)比较两次正的确验操作能说明:小车遇到的阻力越小,经过的距离越.(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假如遇到
的阻力为零,它将做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地点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
做的目的是:.
(5)关于该实验,同学们获取以下结论,错误的选项是
A.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遇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均衡力
B.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前运动时,惯性力与阻力是一对均衡力
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
D.经过三次实验,其实不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必定律
(6)如图 2,木块直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同样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
动.试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粗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遇到一对均衡力
B.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粗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遇到摩擦力作用
C.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圆滑,小车加快时木块仍保持匀速向右运动
D.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圆滑,小车忽然减速时木块会向右倾倒.
29.小华和小明同学在研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找来几个同样质量的钩码.用一弹簧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
钩码质量 /g050100150200250300400
指针地点 /cm23456788
(1)这项研究在本质中的应用是:;
(2)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N的状况下,弹簧的
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
(3)小华同学依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当是下边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象.
(4)小明同学依据实验数据别的作出了“弹簧伸长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发现该
图线也但是原点,你以为原由是.
30.小明同学研究小球(空气阻力忽视不)从不一样高度由静止着落,落到地面速度大小 v 与哪些要素相关.他猜想 v 可能与小球的资料、小球的量 m和小球离地面的高度
h三个要素相关.于是用若干不一样的小球从不一样高度落下行,如所示,小球从静
止着落,用感器得小球到达地面的速度.改相关条件,多次,而且把数据在表中.
序号小球资料m(克) h(米)v(米 / 秒)
11006
22006
33006
41006
52006
63006
71007
81008
9100h99
1010010
⋯
1510015
(1)分析比表中数据可得:v 与和没关.
(2)分析比序号1、 7 和 8,可以初步得出.
(3)在序号 9 中, h9 4.10 米(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后,小明以下的一个象生疑惑:平常生活中从四楼同放下一个石子和
片,会是石子先落地,你用所学力学知来帮他解:.
2015-2016 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 5 月份)
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每题 4 个选项中只有 1 个吻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24 分)
1.以下哪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可能是50N()
A.一个小学生B.一辆汽车
C.一支铅笔 D .一个装满书的书包
【考点】重力大小的估测.
【分析】重力是我们不太熟习的一个物理量,我们可以依据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
【解答】解:依据G=mg,可得 m=,5kg可能是一个装满书的书包;
应选 D.
【评论】此题观察的是我们关于重力的一个感性认识,关于我们不熟习的物理量,我们可以转变
成我们熟习的物理量再进行估测.
2.一只瓶子恰巧能装下800g 的水,则这只瓶子能装下800g 的以下哪一种液体?(已知ρ 酱油>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
A.酒精 B .酱油 C.植物油D.汽油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依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m=ρ V 可知,当质量同样时,密度越小、体积越大;密度
越大、体积越小.
【解答】解:恰巧能装800g 水的瓶子,依据公式ρ =可得m=ρ V,可知当质量同样时,只
能装下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比水密度小的液体,体积大于水的体积,不可以装下;
四个选项中只有酱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只好装下800g 的酱油.
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巧运用,知道质量同样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密
度越小体积越大是此题的要点.
3.a、b 是两个由同种资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假如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3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
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
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
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先依据密度公式求出各自的密度,再进行比较,密度大的为实心,密度小的为空心.【解答】解:
a 的密度ρa===8g/cm3,
b 的密度ρb===5g/cm3,
因为ρ a>ρ b,所以实心球是a,
因为资料的密度与实心球的密度同样,所以制作这两个球的资料密度是8g/cm3.
应选 A.
【评论】此题观察密度的计算,要点是利用密度来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这也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
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A.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B.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C.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D.摩擦起电创建了电荷
【考点】静电现象;正电荷与负电荷.
【分析】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知道原子核是可分的.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不存在第三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其实不是创建了电荷.
【解答】解: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知道原子核是可分的,故 A 错误.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故 B 错误.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 C 正确.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
变.其实不是创建了电荷.故 D 错误.
应选 C.
【评论】此题观察的都是些基本的东西.识记性的.只要记着即可解决.
5.对以下现象的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缝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考点】分子的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看法;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中提出以下看法:
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缝隙;
二是分子在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依据各个选项的详尽内容,分别做出判断.
【解答】解: A、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正确.
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错误.
C、海绵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海绵不是分子.错误.
D、笔芯变短是因为质量变小,和分子斥力没关.错误.
应选 A.
【评论】此题观察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认识状况.
需要联合详尽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并掌握用物理语言解说物理现象的能力.
6.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下降,其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以以下图.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在 0~ t 1内,伞兵遇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B.在 t 1~ t 2内,伞兵遇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在 t 2~ t 3内,伞兵遇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D.在 t 2~ t 3内,伞兵遇到的阻力保持不变
【考点】力与图象的联合.
【分析】观察图象可知,伞兵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三段:11223
0~ t , t ~ t , t~ t ,三段中运动
的状态不一样,重力与阻力的关系也不一样.
【解答】解: A、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0~t 1,速度在增大,遇到的重力大于阻力;故 A 错误;
12
B、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t ~ t ,速度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伞兵遇到的重力等于阻
力,故 B 正确;
C、从图象中可以看出t 2~ t 3,速度在减小,所以遇到的重力小于阻力,而且速度越大,阻
力越大,所以阻力在逐渐减小;故CD错误.
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了均衡力的知识.学会分析图象,从中找出实用的信息,联合均衡力的知识进行判断,是解决此题的要点.
7.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到的复合资料﹣﹣石墨纸,以以下图,其成分以
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 倍且轻盈,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将来应用特别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与同体积的钢对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石墨纸是一种环保资料
C.与钢对比,石墨纸硬度较大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考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导体.
【分析】(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表示物质单位体积时的质量;
依据密度的定义可得出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2)“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 倍且轻盈,还可以回收再利用”,表现
了石墨纸的硬度大的特色,是环保资料;
(3)常有的导体包含: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有的绝缘体有陶瓷、
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解答】解: A、依据密度公式可得: m=ρ V,因为石墨纸的密度小,故与同体积的钢对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故 A 正确;
B、“可以回收再利用”,表现了石墨纸是一种环保资料;故 B 正确;
C、“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 10 倍”,表现了与钢对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故 C 正确;
D、石墨易导电,属于导体;故 D 错误.
应选 D.
【评论】此题观察知识面较广;抓住题目中的要点语句,与相应的物理知知趣联系;运用密度知识、导体的看法等可做出选择.
8.以下选项中属于用同样方法改变摩擦力的一组是()
①、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②、气垫船行驶时在船体与水面间形成高压空气层
③、自行车的中轴加入的滚珠
④、单杠运动员手上涂抹镁粉.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①④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分析】(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转动取代滑动,使接触面离
开.
【解答】解:①、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是在压力一准时,经过增大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②、气垫船行驶时在船体与水面间形成高压空气层,是接触面离开,
减小摩擦的,
③、自行车的中轴加入的滚珠,将滑动摩擦变成转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④、单杠运动员手上涂抹镁粉,是在压力一准时,经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①④属于用同样方法改变摩擦力的一组.
应选 D.
【评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关,增大和减小摩擦需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注意生活中与摩擦相关的现象,多观察、多思虑.
9.以下关于力与运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足球在空中沿着曲线翱翔是因为遇到踢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B.放在讲台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与书所受支持力是互相作用力,书所受支持力与重力是一
对均衡力
C.推一个木块会运动,而不用力就会停下,说明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
D.当推课桌而没推进时,推力大小比课桌所受地面摩擦力小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作用的互相性;惯性;均衡力的鉴别.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足球在空中翱翔,脚和足球之间没有了力的作用.
正确差别均衡力和互相作用力:同样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一样点,
均衡力是一个受力物体,互相作用力是两个受力物体.
保持物体运动的是物体的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
桌子处于静止状态,遇到均衡力的作用.
【解答】解: A、足球因为惯性要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连续前行,但是遇到重力作用,足球
进行的是曲线运动.足球走开脚此后,不再和脚发生力的作用,不再遇到脚的踢力.不吻合
题意.
B、放在讲台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与书所受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
线上,分别作用在桌子和书上,是互相作用力.书所受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都作用在书上,是一对均衡力.吻合题意.
C、推一个木块会运动,推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而不用力就会停下,摩擦力改变了木
块的运动状态.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不吻合题意.
D、当推课桌而没推进时,课桌保持静止状态,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均衡力,大小相等.不
吻合题意.
应选 B.
【评论】此题把很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增大了题的难度,互相作用力﹣﹣均衡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
此题还涉及到两个易错点:走开脚的足球连续前行是因为足球的惯性,而不是遇到踢力.
推物体没有推进,有些学生以为推力小于摩擦力,其实否则,此时的物体静止,物体遇到平
衡力作用.
10.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纳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考点】惯性现象.
【分析】依据惯性是指任何物体都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全部物体都拥有惯性.对四个选项的物理情形进行逐个分析,而后与题目的要求进行对应,从而获取答案.【解答】解: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灰尘因为惯性保持本来的状态,走开了衣服,故
本选项利用了惯性,不合题意.
B、撞击中,锤头和锤柄一块运动,锤柄受力静止,而锤头因为惯性还要连续运动,与锤柄
联合的更结实,故本选项利用了惯性,不合题意.
C、对运动员助跑跳起后,走开地面,因为惯性人会连续向前运动,故本选项利用了惯性,
不合题意.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是为了增大阻力,改变自行车的运动状态,没有益用惯性,吻合题意.
应选 D.
【评论】此题主要观察了惯性的看法;经过不一样的案例观察了学生对惯性的理解;会分辨利用惯性和防范惯性带来危害的案例.
11.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相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必定有力的作用
D.马拉车时,车只受力而不施力
【考点】力的看法;力作用的互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