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_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1.1《元素周期表》(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1.1《元素周期表》(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b53f3cdd36a32d7375812d.png)
2KI+Br2 = I2+2KBr 静置后,液体分层, 氧化性: Br2 > I2
上层 无色 ,
下层 紫色 。
结论
氧化性:Cl2 > Br2 > I2 还原性:I - > Br - > Cl 小结: 氧化性:F2> Cl2> Br2>I2 还原性:F-> Cl- > Br- > I-
氧化性:F2> Cl2> Br2>I2。 Cl2可从溴、碘的盐 溶液中置换出相应的卤素单质,F2与氯、溴、 碘的盐溶液可以置换出相应的卤素单质吗?
H2+F2 = 2HF H2+Cl2 = 2HCl 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HF很稳定 光照或点燃反应;HCl较稳定
H2+Br2 = 2HBr
H2+I2
加热500℃ ,HBr不稳定
2HI 需不断加热,HI同时分解
■都能跟氢气反应,体现相似性 反应通式:H2 + X2 = 2HX (X= F、Cl、Br、I) ■单质氧化性减弱,体现递变性
① 除9、10、18纵行(列序)外,族序数=列序个位数。(记忆方法) ②18个纵行,只16个族;0族和第VIII族不属主族,也不属副族。
一、碱金属元素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Li Na K Rb Cs
1.相似性:
最外层上都只 有一个电子 2.递变性: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化学性 质相似
3.请在下面的线框中用色笔画出周期表的轮廓。并标出族序数,写
出七个主族元素(可参考课本)和 0族元素的元素符号。
周期 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VIIB
IB IIB ⅢA ⅣA ⅤA Ⅵ AⅦA 0 种类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6a3b2e5a8102d276a22f2c.png)
化学反应中不稳定结构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得失电子、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PPT课件 图文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aceafd960590c69ec376c4.png)
返回
锂
元素名称锂 元素符号Li 原子序数3 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00)6.941 英文名称Lithium 物理性质:状态:软的银白色金属,是最轻的金属。
返回
铍
元素名称铍
返回
元素符号Be
原子序数4
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00)9.012182
返回
氯
元素名称氯 元素符号Cl 原子序数17 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00) 35.4527 英文名称Chlorine 物理性质:状态:黄绿色卤气。
返回
氩
元素名称氩 元素符号Ar 原子序数18 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00)39.948 英文名称Argon 物理性质:状态:无色、无臭、无味的惰性气体。
返回
铝
元素名称铝 元素符号Al 原子序数13 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00)26.981539 英文名称Aluminum 物理性质:状态:银色,轻质,非磁性的可锻金属。
返回
硅
元素名称硅 元素符号Si 原子序数14 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00)28.0855 英文名称Silicon 物理性质:状态:硬的深灰色非金属。
返回
氮
元素名称氮 元素符号N 原子序数7 相对原子质量(12C =12.0000) 14.00674 英文名称Nitrogen 物理性质:状态: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返回
氧
元素名称氧 元素符号O 原子序数8 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00)15.9994 英文名称Oxygen 物理性质:状态: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共40张PPT)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a2ec4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8.png)
第ⅦA 族
与水缓慢反应
(2)原子结构特点 Cl2+H2O=HCl+HClO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通一过个以 12上C相质比量较同×,1点/思12考:钠和钾最的外性质层有 7个电子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和递变性。 (氧化性:Cl2 >I2)
核电荷数依次增多
不同点: 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上层无色,下层分别呈橙红色、紫红色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依原子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
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横行: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
从左到右排列。
2、纵行: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 从上而下排成。
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与原子
核外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原子结构
相似的一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 和递变性。
1、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
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B)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能与水剧烈反应
应越来越
,剧生烈成的氧化物越来越
。
最高复价杂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
强
讨论1:Li与K 应如何保存? Li封存于固体石蜡中, 少量K保存于煤油中。
讨论2:碱金属与盐酸: 2R+2H+= 2R++H2 ↑ 讨论3:碱金属与盐溶液: 先与水反应
讨论4:Li+、Na+、K+、Rb+、Cs+也具有强还原性吗? 没有。 有较弱的氧化性。 氧化性: Li+ > Na+ > K+ > Rb+ > Cs+
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元素周期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af7c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b.png)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05
元素周期表的未来发展
新的元素发现与合成
合成新元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 可能会合成更多超重元素,进一步丰 富元素周期表。
探索新元素特性
新元素的发现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元素 的性质和行为,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 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元素周期表的完善与修正
修正元素性质
随着新元素的合成和性质研究,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可能会得到修正和完 善。
调整周期表结构
根据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和分类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 化。
元素周期表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科学研究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仍将 是科学家们的重要工具。
技术创新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许多技术和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新元素的发现和应 用,将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材料分类与鉴别
元素周期表为材料分类和鉴别提 供了依据,有助于对不同材料进
行科学分类和鉴别。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分子结构研究
元素周期表在解析生物分子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蛋白质 和核酸的结构研究。
药物设计与研发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药物分子的性质和行为,有助于新药的 研发和优化。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通过元素周期表,科学家可以了解材料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从而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进行有效 的应用。
促进化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
元素周期表为化学学科提供了基础框架,同时也 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0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
05
元素周期表的未来发展
新的元素发现与合成
合成新元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 可能会合成更多超重元素,进一步丰 富元素周期表。
探索新元素特性
新元素的发现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元素 的性质和行为,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 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元素周期表的完善与修正
修正元素性质
随着新元素的合成和性质研究,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可能会得到修正和完 善。
调整周期表结构
根据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和分类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 化。
元素周期表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科学研究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仍将 是科学家们的重要工具。
技术创新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许多技术和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新元素的发现和应 用,将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材料分类与鉴别
元素周期表为材料分类和鉴别提 供了依据,有助于对不同材料进
行科学分类和鉴别。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分子结构研究
元素周期表在解析生物分子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蛋白质 和核酸的结构研究。
药物设计与研发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药物分子的性质和行为,有助于新药的 研发和优化。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通过元素周期表,科学家可以了解材料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从而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进行有效 的应用。
促进化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
元素周期表为化学学科提供了基础框架,同时也 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0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ppt课件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8b14ad33d4b14e85246886.png)
30
ppt课件
5.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主族相邻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B )
A.x+2
B.x+4
C.x+8
D.x+18
解析:同一主族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相差2(H和Li)、
8(如O和S)、18(如Cl和Br),但不能相差4。
31
ppt课件
6.我国的纳米技术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曾制得一种氮
(1)表中所列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7_______种,属于主 族元素的有____6____种;g元素位于第____三____周期 _____0_________族。 (2)元素f是第_三_______周期第__Ⅵ__A____族元素。
ppt课件
ⅡA
2
8
8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18
18
32
0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Ⅷ ⅠB ⅡB
17
ppt课件
阅读教材第四、五页,思考并填空: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1)含义:按照元素在_元__素__周__期__表__中的顺序给元素的编号。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_核__电__荷__数___=__质__子__数_____=__核__外__电__子__数______。
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11
ppt课件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
素中 电子层数目相同 的各种元素,按原 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 横行 ,
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
成 纵行 ,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
期表。
12
1.2.2 元素周期表(30张PPT)
![1.2.2 元素周期表(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8ebcf090c69ec3d4bb752d.png)
自主阅读 自主检测
4.下列关于ⅡA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都是+2价 B.元素的单质都呈亮白色 C.有的元素的单质可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 D.ⅡA族元素又叫碱土金属元素,其中包括被誉为“国防金属”的 元素 解析:Ⅱ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易失去, 因此,ⅡA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都是+2价,选项A正确;Be、Mg、Ca、 Sr、Ba等元素的单质均为金属,且颜色均为亮白色,选项B正确;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较强,其单质的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 存在,选项C错误;镁的合金大量用于制造飞机、导弹等,因此被誉 为“国防金属”,选项D正确。 答案:C
(1)若A、B位于ⅠA族或ⅡA族(位于过渡元素左边的元素),则B 的原子序数为(a+m),如A、B分别为ⅠA族的第3周期元素钠和第4 周期的元素钾,因为第3周期有8种元素,所以B的原子序数=A的原 子序数(11)+8=19。
(2)若A、B位于ⅢA族~ⅦA族(位于过渡元素右边的元素),则B的 原子序数为(a+n),如A、B分别为ⅦA族的第3周期元素氯和第4周 期的元素溴,因为第4周期有18种元素,所以B的原子序数=A的原子 序数(17)+18=35。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自主阅读 自主检测
2.焰色反应 (1)定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 反应,如钠:黄色,钾:浅紫色。 (2)操作步骤
自主阅读 自主检测
5.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在图中用实线补全元 素周期表的边界。
元素周期表完整(33张)ppt课件
![元素周期表完整(33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0cb3c04b35eefdc9d333c7.png)
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元素有 ___H__、__B_e_、__A_l__,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 ___C__、__S_,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有__L_i___。
ppt精选版
28
4.判断正误
× (1)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在第ⅡA族。( )
2He
如:氦
10Ne
√ (2)若发现了115号元素,则该元素肯定位于第7周期第ⅤA族。( 18Ar)
6个横行 6个周期
第Ⅷ族
18个纵行,16个族 ppt精选版
金属与 非金属 分界线
26
2.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为原子序数, 其中M为37的是( C )
35 36
35
×
×
37 38
√
ppt精选版
27 45
×
27
3.第3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是__S_i_____;Na元素的原子 序数为11,其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3_、__1_9__;
6
ppt精选版
螺
旋
时
钟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7
ppt精选版
塔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8
棱
台
型
元
素
周
期
ppt精选版
表
9
ppt精选版
层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10
ppt精选版
螺 旋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11
ppt精选版
透 视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12
ppt精选版
螺 旋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13
Mn= 55 Rh=104.4 Pt= 197.4
ppt精选版
28
4.判断正误
× (1)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在第ⅡA族。( )
2He
如:氦
10Ne
√ (2)若发现了115号元素,则该元素肯定位于第7周期第ⅤA族。( 18Ar)
6个横行 6个周期
第Ⅷ族
18个纵行,16个族 ppt精选版
金属与 非金属 分界线
26
2.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为原子序数, 其中M为37的是( C )
35 36
35
×
×
37 38
√
ppt精选版
27 45
×
27
3.第3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是__S_i_____;Na元素的原子 序数为11,其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3_、__1_9__;
6
ppt精选版
螺
旋
时
钟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7
ppt精选版
塔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8
棱
台
型
元
素
周
期
ppt精选版
表
9
ppt精选版
层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10
ppt精选版
螺 旋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11
ppt精选版
透 视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12
ppt精选版
螺 旋 式 元 素 周 期 表
13
Mn= 55 Rh=104.4 Pt= 197.4
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元素周期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6ebe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5.png)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了 解不同元素之间的组合规 律,指导新型材料的合成 。
分析材料组成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对 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确定其组成元素及其比 例。
在能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能源转换与储存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用于能 源转换和储存,如利用过渡金属 元素制备催化剂,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能源材料研究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
结构
元素周期表主要包括多个周期和多个族,每个周期和每个族都有特定的元素组 成和性质特征。
特点
元素周期表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规律 性的变化。
0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定义
金属元素是指在周期表中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 。
特点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原子序数和相对较大的 原子质量,具有导电和导热性。
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反应性能变化规律
•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零族,其化学反 应性能非常不活泼,几乎不与任何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05
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预测材料性质
元素周期表可以用于预测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硬度、熔点、电导率等 。
指导材料合成
化合物结构研究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研究化合物的结构,预测 化合物的性质,为合成和设计新的化合物提供理 论支持。
化学史教育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也是化学史的重要内容, 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在研究生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研实践应用
在研究生阶段,元素周期表是科研实践的重要工具,通过元素周期 表可以研究新型材料、新药物等。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 增大
分析材料组成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对 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确定其组成元素及其比 例。
在能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能源转换与储存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用于能 源转换和储存,如利用过渡金属 元素制备催化剂,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能源材料研究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
结构
元素周期表主要包括多个周期和多个族,每个周期和每个族都有特定的元素组 成和性质特征。
特点
元素周期表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规律 性的变化。
0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定义
金属元素是指在周期表中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 。
特点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原子序数和相对较大的 原子质量,具有导电和导热性。
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反应性能变化规律
•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零族,其化学反 应性能非常不活泼,几乎不与任何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05
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预测材料性质
元素周期表可以用于预测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硬度、熔点、电导率等 。
指导材料合成
化合物结构研究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研究化合物的结构,预测 化合物的性质,为合成和设计新的化合物提供理 论支持。
化学史教育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也是化学史的重要内容, 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在研究生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研实践应用
在研究生阶段,元素周期表是科研实践的重要工具,通过元素周期 表可以研究新型材料、新药物等。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 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 两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组成均为50%
19
8
三、核素
2.原子表示方法
质量数 质子数
X A
Z
元素符号 126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核素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 定相同。
9
三、核素
氢元素的三种原子
11H
2 1
H
氕
氘
H
D
重氢
13H
氚
T 超重氢
10
三、核素
元素符 号
原子符号
原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A、所含质子数 = A – n B、所含中子数 = A - Z C、所含电子数 = Z + n D、所含质子数 = A + Z
17
三、核素
4、以下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C )
A、金刚石和石墨
B、CO和CO2
C、D和T
D、1H216O和2H218O
5、已知一个含有8个中子的O原子其质量为
2.657×10-627kg,一个12C的质量为1.993×10-26kg, 求该氧原子的质量数及相对原子质量。
11H或H
氕
1
0
1
H
21H或D
氘
1
1
2
31H或T
氚
1
2
3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核素的表示符号为:AZX 11H 21H 126C 146C
2311Na
11
三、核素
3.同位素 ①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互称为同位素。 11H 21H 31H 都是氢的同位素。
15
三、核素
课堂小练:
1、完成下列表格。
粒子符 号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A
用ZX表示为
O
8
10
18
188O
Al
13
14
27
1237Al
Ar
18
22
40
1480Ar
Cl
17
18
35
3157Cl
H
1
0
1
11H
16
三、核素
2、3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23He的叙述正 确的是( C ) A. 32He和31H互为同位素 B. 32He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 C. 32H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D. 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3确、的某是微(粒用B A)ZR(n+1)+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
×b%+
Ar3
×c%+
····
例:一个3517Cl原子的质量为34.969,在自然界中的丰度为 75.77%, 3717Cl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6.966,在自然界中 的丰度为24.23%,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氯元素的相 对原子质量
34.96975.77%36.96624.23% 35.453
位素?⑵质量数分别是多少?⑶计算各同位素的所占原子百分比。
一种原子(A)
2种同位素
3种同位素
A
AB
ABC
A A2 1种 分子
A A2 AB
A A2 AB AC
B AB B2 3种分子 B AB B2 BC
⑴ x有两种同位素
C AC BC C2 6种分子
⑵ A2
AB
B2
故:A 、B质量数分
别为79和81 。
②特性: 168O 178O 188O 都是氧的同位素。 Ⅰ.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他们的化学 性质基本相同(如:化学反应和离子的形成),物理性质 有差异(如:熔点和沸点)。 Ⅱ.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无论是化合态还是游离 态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一般不变。
12
三、核素
③作用:
用614 C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放射性药物、碳-14标记 化合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育种、治疗恶性
肿瘤等。
四.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一).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同对位原素子的质相 量Ar(x)
某种同位素一个原子的质量m(x)
=
1/12×m(612C)
例:一个35Cl原子的质量为 5.8069 10 26 kg,则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1
三、核素
氦 原 子
2
三、核素
原子学说发展史
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 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 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 原子。
3
三、核素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 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 的实心球体。
4
三、核素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Ar(35Cl)
m(35Cl ) m(162C) /12
5.80691026 1.66061027
34.969
13
三、核素
(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它是某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其 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原子个数比)乘积之和。
元素相对 原子质量
Ar(x)= Ar1
×a%+Ar2
质量数:A = Z + N = 8 + 8 = 16
O相对原子质量:Ar(O) =
2.657×10-27kg 1/12×1.993×10-26kg
= 15.998
18
三、核素
【拓展练习】某元素x的同位素可形成三种双原子分子,其式量分
别为158、160、162,其分子个数比为1:2:1,问:⑴元素x有几种同
14
三、核素
(三).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它是用某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其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原子个数比) 乘积之和。
元对素原近子似 质相 量A(x) = A1 ×a%+A2 ×b%+ A3 ×c%+ ····
氯元素的近似 相对原子质量
3575.77%3724.23% 35.485 35.5
5
三、核素
人类探索自然的努力自古就有, 并且也从没有停止。前辈为人类认识世 界,进而改造世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我们留下的不只是物质财富,还有巨 大的精神财富,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 我们难道不应加倍努力学习吗?
6
三、核素
氦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
e-
22+
e电子
中子
7
三、核素
(一).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显电性
1.质量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原__子__核__上,质子和中子的
相对质量都近似为__1_,如果忽略电子质量,将核内所
有_质__子__和__中_子__的__相__对__质_量__近__似__值__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就
是该原子的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