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检测测试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
历史入学考试试卷第I卷(选修一)
时量:90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1. 古希腊雅典的“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的目标是
A.反对使用奴隶 B.废除民主政治C.夺取旧贵族的土地 D.反对贵族专权
2.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文中的“他们”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外邦人 D.奴隶
3.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4.梭伦、克里斯梯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
A.没有赋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
B.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C.侧重政治改革,没有提高公民经济地位
D.没有使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权利
5.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③
6.商鞅携家人仓皇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

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此有关的是
A.县制B.严刑峻法C.奖励军功 D.焚烧诗书
7.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
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什伍连坐法③焚烧诗书④奖励耕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8.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9.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官运亨通城主将写信说:“我今遣战士,尽非鲜卑人。

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了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以上言论本质反映了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B.太武帝在战争中使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C.太武帝在战争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
D.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10.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孝文帝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

”的是
A.均田制B.俸禄制 C.三长制 D.迁都洛阳
12.改革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

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③④C.①②D.②③④
13.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14.范仲淹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内容的突出特点是
A.强化军事力量B.清查丈量地主土地C.改革腐败的官僚制度D.废除“恩荫”制
15..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的是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免役法
16.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17.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B. 封建社会等级思想
C.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思想
D. 封建制度解体时期新兴思想出现
18.下列对宗教改革历史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D.直到19世纪它始终为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
19.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被称为是一场强化王权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自上而下保留天主教会势力的的宗教改革 B.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C.规定《圣经》不是信仰的唯一标准 D.没收修道院的土地、房屋等财产
20.在西欧宗教改革中,后来影响了尼德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教派是
A.加尔文教 B.路德教C.英国国教D.东正教
21.《剑桥非洲史》第五卷主编费林特曾断言说:“拿破仑对埃及的占领启动了北非现代化运动。

”拿破仑在埃及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客观上具有这一作用的是
A.拉拢埃及上层人士B.建立食品厂等工厂
C.建立后勤服务系统D.迎回逃跑的帕夏
22.下列关于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在工业方面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C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采取官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办方式 23.下列不属于阿里改革进步之处的是 A .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B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思想文化 C .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 D .推动了埃及的历史进步 24.对俄国农奴制下的农奴说法错误的是 A. 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 .地主可以公开出售农奴 C .地主可以用农奴作抵押向银行贷款 D .农奴有部分土地财产和完全的人身自由 25.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A .主张无条件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B .主张让农奴让地主赎买份地 C .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D .继续保留农奴制 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第Ⅱ卷(选修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二(王安石)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材料三(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邓广铭《王安石》
材料四宋人邵伯温在《问臣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安,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王安石和司马光都谈到要关心“民”之疾苦,两者的立场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由。

(5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苏辙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他与王安石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2分)
(4)材料四中邵伯温所说有两处不符合史实,请写出这两处并说明你的理由。

(4分)
27、(18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出售赎罪券游街示众的宗教异端教皇为皇帝加冕
材料二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材料三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应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
材料四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统治等压在大家身上的沉重的担子。

在现存的条件下,不流血
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所有的贵族堡垒,所有修道院,都是欺骗和压迫的渊源,必须立刻摧毁。

”------《书简纲领》
请回答:(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6分)
(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进行了宗教改革,根据材料二归纳其改革的主要主张。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路德认为世俗权力与神权应当是什么关系?这一主张会得到哪个阶层的支持?(4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6分)
28、(17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在他出征埃及的短暂时间里,还粉碎了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

这为天才的阿尔巴尼亚冒险家穆罕默德·阿里当政铺平了道路。

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材料二(阿里)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

他开始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建立一所翻译学校,将大约2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

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中东第一支新式的陆海军。

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近代化的工业结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量的工厂。

不过,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是怎样粉碎“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
的?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据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任答三点给3分)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最终结果及其原因。

(不得照抄)(8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 (15分)
(1)北宋中期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冗费),军队数量多而战斗力弱(冗兵),制度杂乱,即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

(2分)
根源在于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分)
(2)不同。

(1分)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1分)他“关心疾苦”是要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1分)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1分)他“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

(1分)(3)代表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1分)属于地主阶级内部矛盾。

(1分)
(4))“尽变更祖宗法度”(1分):王安石变法只是在理财、强兵、选拔人才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没有在政治方面(吏治)进行改革(或没有改变中央集权专制制度)(1分)“以至今日之祸” (1分):靖康之变并非祸自王安石变法,而是北宋统治集团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积贫积弱的局面,又反对变法、腐败无能从而激化社会矛盾的结果。

(1分)
27.(18分)
(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教会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

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

(6分)
(2)提出“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2分)
(3)世俗权力应该高于神权。

(2分)得到世俗封建主的支持。

(2分)
(4)材料三仅反对教会特权,材料四不仅反对宗教神权,还反对世俗封建主的压迫,(2分),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2分)
原因:两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分):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主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闵采尔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28.(17分)
(1)措施:拿破仑占领埃及后,政治上,打击腐朽不得人心的马木路克武装力量,建立各级行政机构;经济上,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和财产,废除包税制。

(4分)
.
影响: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创造了条件。

(2分)
(2)发展农业;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翻译欧洲著作以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聘请外国专家帮助建立新式的陆海军;在埃及建立近代化的工业结构。

(3分)
(3)结果:失败。

(2分)原因:阿里政权的封建性和专制性加剧了人民的痛苦,(2分)扩张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2分)欧洲诸强国的反对。

(2分)
.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