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彊理标淮
学习目犠
结介实例.分折交逋述 输
方置利布肪的礎化牯 ■4' S ■ 'l - ' Lf lib ilk.M 点布崗
的聲响。

了割:交遁运输方成和布册的堂比.
识记:便遞區输为式和扫同变化棗為空何 曲态的嚣响* 理悄;左说运输方式和布爲娈化材商业网心 分布的戦啊.
应用;旌够机据相关资料*分析金迪返输片盘 和
布局蛮化时蚩落形态与商四悯点诽 布的帕响.
人堆悔调观:认识交通眩输时地理评境 的亳
科.
简合胆第;給仃辭料■仆析交通运输賦城 市
和曲业的戦响.
地理莫趺力;谊仕齐地血t 愛边陨世u 肩,半
曲地犀坏蛙堆牛的蛮化.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 •主要交通线变化的影响
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发展轴:
① 原因:聚落空间形态沿口
04
交通干线扩展。

株洲:沿铁路发展
② 实例
武汉:沿长江分布
(2) 沿交通网形成大城市带:
① 原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

② 实例:美国东部的口
05
波士顿一纽约一华盛顿大城市带,是由高速公路及铁路等运输干 线相连而成的。

[自我探究]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为什么城市形态大多沿河延 伸? [提示]水运是我国古代南方主要的运输方式,南方地区水网稠密,水运便利,至今仍
为重要的运输方式,所以我国南方城市多沿河设城,城市形态也沿河伸展。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01 自主预习固根基
主干引导夯基固本
1 .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2 .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1) 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 03
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 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 .对集镇的影响
集镇是在坐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兴衰。

[自我探究]社会发展至今,为什么在广大山区还存在着“货郎担”“大篷车”这种流动式的商业网点?
[提示]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定的商业网点存在,因此流动形式的商业网点在今天的广大山区里仍然发挥着商品流通的作用。

『自我反馈』
1 •下列城市的形成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九江一京九铁路
B.石家庄一古驿道中心
C.武汉一河流
D.西安一矿产资源
答案C
解析九江与武汉都是临长江发展起来的河港城市,因此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石家庄是由于铁路修建而兴起的城市,西安是中国的古都,其形成与矿产无关。

2 •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①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②在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地位③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
可发展成为旅游购物中心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货源区和销售区
A. ①④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商品流通的枢纽。

『活动点拨』
[教材P84读图思考]
平原地势平坦,交通运输便利,居民点多,人口稠密,商业网点众多。

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因此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

因此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的密度。

[教材P86活动]
1. (1) 了解本地实际情况后,完成要求。

(2)这些商业场所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便利的交通运输。

交通发展使交通网络更加完善,通达性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出行范围不断扩大。

现代商业发展对市场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品流通速度的快慢影响着商机,商业场所的布局对交通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为了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提高经济效益,新型商业场所对交通干线有重要的依附关系。

2 . (1)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列表。

(2) 农村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为便于人们将多余的物品进行交易,故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都应该设置集市。

但考虑到交易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有限,因此不需要天天“开市”,只需隔几天“赶集”一次就可满足农民交易的需要。

(3) 如果某集市的交通条件改善,来赶集的人可能增多,会使集市更加繁华,“赶集”的次数也可能增加;反之,如果交通条件变差,来赶集的人会减少,集市的周期也会相应延长,直至最后完全退化成为单纯的居民点。

02 h主题探究提素能创设情境激活思维__ =
探究点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来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下图为安徽省阜阳市城区扩展图,其中箭头①〜④为其城区随时间扩展的方向及范围。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 安徽阜阳市早期选址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 20世纪20年代后,泉河淤塞,工商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城市布局与交通变化有何关系?
(3)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铁路的相继建成,对阜阳市城市空间形态有何影响?
[答案](1)阜阳市早期选址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2) 商业中心移至三里河一带。

说明城市的布局向交通便利的位置移动。

(3) 火车站附近形成河东工业、仓库区,铁路修建成为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

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运输方式城镇形态与分布
以水运为主沿河、沿海集聚
铁路■公路沿交通十线两侧不断延伸和扩展
高速公路、高速
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
铁路
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的影响
3 •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
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具体分析如下:
河道等
读三城市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三城市地域形态,可以看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A. 均沿铁路延伸
B. 地域形态均呈狭长条状
C. 促使其发展的因素与形成的因素相同
D. 城市形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2)株洲和嘉兴的城区分布表明()
A. 交通线的变化引起城市分布的变化
B. 城区的分布变化带动交通线的发展
C. 沿河分布没有沿铁路分布好
D. 城区由沿铁路分布发展到沿河流分布
[解析]第(1)题,城市形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不断变化的。

三城市均沿交通线分布。

第(2)题,读图可知,两个城市均先沿河分布,随着铁路建设又发展到沿河、沿铁路延伸。

[答案](1)D (2)A
[方法指导]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
读“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 代表山区商业网点是_____________ 图,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两图的商业网点大都设置在人口相对_________ (填密集或稀疏)、对外联系较为
______ (填方便或不便)的 _______________ 两旁。

(3) 乙图中A B、C三处商业网点较为密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试说明原因。

(4) 分析说明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分布密度不同的原因。

[答案](1)甲甲图等高线密集且商业网点分布较少
(2)密集方便公路
(3) B 公路交会处,交通更为便利。

(4) 山区密度小于平原,山区地形崎岖,人口较少,交通不够便利,商品流通不易建立和发展。

1.交通线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也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图示如下:
2.交通线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

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不同,原因如下图所示:
3.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4.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

如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种集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

下图示意山东省某城市京沪高速公路修建前后批发市场、公路和长途汽车站分布。

据此完成⑴〜(2)题。

(1) 随着批发业务成交量迅速增加,批发市场迫切需要扩大地域空间与提升发展空间,新
批发市场的合理区位是( )
A. A处
B. B 处
C. B处或C处
D. A处或C处
(2) 图示新长途汽车站的区位优势是()
①邻近城区,方便居民出行②紧靠国道和高速公路,对外联系便利③地势平坦,节
省建筑投资④地处城乡结合部,地价低廉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 解析] 第(1) 题,批发市场以批发业务为主,车流、货流量大,其布局遵循交通最优原
则,其“业务成交量迅速增加”,需要靠近交通干线、汽车站等,并在新车站附
A处靠近国道和高速公路,
近,所以A处布局批发市场最合理。

第(2)题,新长途汽车站位于城乡结合部,
邻近城区,紧靠国道和高速公路,方便居民出行,对外联系便利;车站占地面积广,位于城乡结合部,地价低廉,土地成本低。

[答案](1)A (2)B
[方法指导]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两原则”
城市商业网点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商业街,二是商业小区。

商业街布局时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市场最优原则:商业中心一般建在大量消费人口的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相交处;交通最优原则:商业区多建在交通便捷的市
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遵循便民最优原则:建在居民小区内。

03 h小题速测试身手对点迁移及时反馈—
探究点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 •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化,给下列城市发展产生影响最显著的是()
A. 北京B .扬州
C.西安D .南京
答案B
解析随着京杭运河的修建,南北贸易迅速发展,促进了扬州的发展;随着铁路运输、海运的发展,京杭运河的淤塞,扬州逐渐衰落。

2. 影响嘉兴市聚落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方式的变化B .工业的发展
C.自然资源的变化D .人口的迁移
答案A
解析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沿交通线由团块状扩展成星状。

探究点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 .仓储式超市是一种以批发为主的大型超市,其选址的主要依据是()
①位于城市中心②环境优美③交通便利④地租较低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大型仓储式超市是一种以批发为主的大型超市,它占地面积大,一般选择在城市边缘地价较低且交通便利的地区。

4 .下列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比较,一般能成立的是()
A. 内地大于沿海B .城市小于农村
C.平原大于山区D .寒带大于温带
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商业网点密度沿海大于内陆,城市大于农村,平原大于山区,温带
大于寒带。

04 L学业评价握素养限时特训提能精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基础巩固]
1 .有关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
B. 不同的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是相同的
C. 沿河、沿海、沿铁路线可形成城市轴线,而在高速公路沿线一般不会形成
D. 城市一旦形成,其所在地区的交通线路的变化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答案A
解析大城市是区域的交通中心,不同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是不同的,且城市形成后,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带来的影响较大,城市轴线一般是公(铁)路和河流。

2 .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
A. 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 居民住宅区内
C. 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D. 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答案D
解析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它的区位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可以满足商业街的这一要求。

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完成3〜4题。

3.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

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
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

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
B. 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
C. 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慢
D. 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
答案D
解析在历史上,由于靠近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扬州发展较快,城市沿运河扩展;随着清末大运河的淤积,加之
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地位不断下降。

4.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面积有所减小
B. 现代城市发展沿运河伸展
C. 城市形态变化缓慢
D. 历史上城市形态是多方向发展
答案C
解析随着京杭大运河运输地位的下降,使扬州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 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交通B .山地C .河谷D .政治
答案D
解析图中商业网点的分布状况可能是沿交通线分布、沿河谷带分布或沿山地中谷地分布而形成的,不可能是因政治因素影响形成的。

6. 若该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一乙B .乙一丙
C.丙一丁D .丁一乙
答案A
解析比较甲—乙,乙—丙,乙—丁河段商业网点的密度和数量,可明显看出,甲—乙段数量少,密度小,所以甲—乙可能为支流。

[ 能力提升]
“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 h) 。

一般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性。

如图示意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

读图完成7〜9 题。

7. 图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 )
A.北京、福州
B.广州、乌鲁木齐
C.兰州、哈尔滨
D.郑州、拉萨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数值最小的通达度最好,数值最大的通达度最差。

读图可知,郑州的数值最小,拉萨的数值最大。

8.下列自然因素中,对“最短时间距离”影响最大的是( )
A.气候B .地形
C.河流D .地质
答案B
解析自然要素中,地形对铁路运输“最短时间距离”的影响最大。

9.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图中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是( )
A.数值变大B .数值变小
C.变得密集D •变得稀疏
答案B
解析高速铁路发展,通达性增强,最短时间距离数值变小。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10〜11题。

10. 下列有关甲地商业网点特征的叙述与甲地自然条件不符的是( )
A. 密度小,规模小
B. 组织形式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
C. 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D. 商业街、商业小区较多
答案D
解析甲地为山区,交通不便,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11 .甲地农产品的品质优于乙地,但销售量不如乙地,其主要原因是甲地( )
A. 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B. 农药使用量大
C. 交通动输不便
D. 商品品牌意识差
答案C
解析甲地受地形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乙地交通便捷,利于商品流通。

二、综合题(共2 小题,共56分)
12.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各题。

(30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和。

(4 分)
⑵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8 分)
(3) 指出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延伸方向。

(4 分)
(4)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城市拟在图中③区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
场。

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8 分)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选址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拟建大型超级市场选址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6 分)
答案(1) 河流煤、铁资源
(2) ①区域。

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军事防御。

(3) 交通(铁路的兴建) 。

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4) ①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②接近城区,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5) 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等。

解析第(1) 题,从图中看出,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且附近有煤矿和铁矿,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因素应是河流和矿产资源。

第(2)题,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相比较,①区域
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较早形成。

第(3) 题,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第(4) 题,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需要广阔的场地以及便利的交通,宜布局在郊区;大型超级市场需要大量消费群体以及便利的交通。

第(5) 题,旧城区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的原因,可从河流的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出现等角度分析。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 分)
材料2017年6月7日,大连轨道交通1号线华南北站开通;1号线第2 期区间会展中心站—河口站开通;2号线第2期区间港湾广场站—海之韵站开通。

截至2017年6月7日,大连轨道交通的总运营里程约184 千米。

下图为大连轨道交通示意图。

大连轨道交通开始于1903 年,而大连地铁建设开始于2009 年,今后大连轨道交通将以地铁为主。

(1) 据材料说出华南北站附近的土地在轨道交通通车前、后租金水平的变化。

(2 分)
(2) 简述大连轨道交通发展特点。

(10 分)
(3) 分析大连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布局的影响。

(14 分)
答案(1) 地铁通车后,其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

(2) 轨道交通起步早,地铁起步晚,地铁发展快,成为轨道交通的主体,逐步形成轨道交通网。

(3) 城市化:交通的发展加快了大连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大了人口和城区规模,提高
了全市的城市化水平。

城市空间形态:伴随着周边各区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发展转变为分散发展。

商业布局:商业网点向周边各区增加、发展,也促进了市内商业做大、做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由材料可知,华南北站轨道交通通车后,其交通通达度大为提高,使得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大幅度提高。

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即可总结大连轨道交通特点。

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有利于商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