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14单元 选修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第35讲 机械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 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232021/11/232021/11/232021/11/23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BDE [解析] 波长 λ=vT=vf=0.8 m,SQ=14.6 m=1814λ,当 S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Q 应 处于波谷;SP=15.8 m=1934λ,当 S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P 应处于波峰;可见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应始终相反,A、C 错误,B、D、E 正确.
二、机械波的描述
1.波长 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__相__同____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频率 f:与__波__源____的振动频率相等.
3.波速 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v=___λ_f____.
教材知识梳理
三、波的图像
1.坐标轴的意义:横坐标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_平__衡__位__置___,纵坐标表示某一 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_位___移____.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1)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2)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3)介质中每个质点做的都是受迫振动,所以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与波源的相 同.因此可以断定: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的情况不同,它的波长和 波速可能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4)振源经过一个周期 T 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有 v=Tλ =λf. (5)质点振动 nT(或波传播 nλ,n=1,2,3…)时,波形不变. (6)相隔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同,相隔半波长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 总相反.
“同侧”法
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 方向的箭头在图线同侧
将波形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的平
“微平移”法 移,再由对应同一 x 坐标的两波形曲
线上的点来判断振动方向
考点互动探究
例 2 [2015·北京卷] 周期为 2.0 s 的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 14-35-2 所示,此时质点 P 沿 y 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
(a)
(b)
图 14-35-4
A.波速为 0.5 m/s
B.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C.0~2 s 时间内,P 运动的路程为 8 cm
D.0~2 s 时间内,P 向 y 轴正方向运动
E.当 t=7 s 时,P 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ACE [解析] v=Tλ=24 m/s=0.5 m/s,A 正确.x=1.5 m 处的质点在 t=2 s 时正在向下振动,根据 “上坡下”法可判断机械波向左传播,B 错误;0~2 s 是半个周期,P 点运动的路程为 2×4 cm =8 cm,C 正确,D 错误;7 s 是此时刻再经过 5 s,即 114T,这时 P 点刚好回到平衡位置, E 正确.
考点互动探究
变式题 (多选)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 4 m/s.某时刻波形如图 14-35-3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4-35-3 A.这列波的振幅为 4 cm B.这列波的周期为 2 s C.此时 x=4 m 处质点沿 y 轴负方向运动 D.此时 x=4 m 处质点的加速度为 0 E.从此时开始 5 s 后 x=4 m 处的质点沿 y 轴负方向运动
第备用习题
教材知识梳理
一、机械波 定义
机__械__振__动__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产生条件
(1)_有__波___源__;(2)_有__介__质___
形成原因 介质中的质点受波源或邻近质点的驱动做__受__迫____振动
横波 分类
纵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__垂__直____的波,如绳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___平__行___的波,如声波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BDE [解析] 由波动图像知,波的振幅为 2 cm,A 选项错误;波长 λ=8 m,周期 T=vλ=84 s=2 s, B 选项正确;由于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由波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知,此时 x =4 m 处质点向 y 轴正方向运动,C 选项错误;此时 x=4 m 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其加 速度为零,D 选项正确.t=52T 时,质点振动方向相反,故 x=4 m 处的质点沿 y 轴负方向 运动,E 选项正确.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二 波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考向一 波动图像的应用
1.通过图像能直接得到的信息 (1)直接读取振幅 A 和波长 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确定该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 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内容
图像
“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 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232021/11/232021/11/2311/23/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232021/11/23November 23, 2021
图 14-35-5 A.t=0.75 s 时刻,质点 P、Q 都运动到 M 点 B.质点 M 的起振方向沿 y 轴负方向 C.t=2 s 时刻,质点 M 的纵坐标为-2 cm D.0 到 2 s 时间内质点 M 通过的路程为 20 cm E.M 点振动后的振幅是 4 cm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BDE
图 14-35-2 A.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 v=20 m/s B.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 v=10 m/s C.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20 m/s D.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10 m/s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B
[解析]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点都随波源做受迫振动,由题目可知,质点 P 沿 y 轴负方向 运动,观察图像可得,P 点左侧点在其下方,证明波源在左侧,即波向 x 轴正方向传播.由 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式可得,波速 v=Tλ=220 m/s=10 m/s.所以选项 B 正确.
(2)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运动的时间为 t1=t+54T⑤ 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T4,波源运动的路程为 A,由题给条件得 t1=25×T4⑥ 故 t1 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路程为 s=25A=125 cm⑦
考点互动探究
变式题 (多选)[2016·全国卷Ⅲ] 由波源 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 源振动的频率为 20 Hz,波速为 16 m/s.已知介质中 P、Q 两质点位于波源 S 的两侧,且 P、 Q 和 S 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 的平衡位置到 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15.8 m、14.6 m.P、Q 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 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当 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 E.当 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
考点互动探究
变式题 (多选)[2016·皖南八校联考] 如图 14-35-5 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 x 轴正方向 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 x=-0.2 m 和 x=1.2 m 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 v=0.4 m/s, 两列波的振幅均为 2 cm.图示为 t=0 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 置处于 x=0.2 m 和 x=0.8 m 的 P、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 M 的平衡位置处于 x=0.5 m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加速度
的方向 (4)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
考点互动探究
图像变化
一个完整曲 线占横坐标
的距离
振动图像 随时间推移图像延 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表示一个周期
波动图像 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

表示一个波长
考点互动探究
例 3 (多选)[2014·全国卷Ⅰ] 图 14-35-4(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2 s 时的波形图.图(b)为 媒质中平衡位置在 x=1.5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 是平衡位置为 x=2 m 的质点.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1)133 cm (2)125 cm
[解析] (1)由题意,O、P 两点间的距离与波长 λ 之间满足 OP=54λ① 波速 v 与波长的关系为 v=Tλ② 在 t=5 s 的时间间隔内,波传播的路程为 vt.由题意有 vt=PQ+4λ③ 式中,PQ 为 P、Q 间的距离.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PQ=133 cm④
2.图像的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平__衡__位__置__的位移.
干涉 四、波的特性衍射
多普勒效应
14-35-1
教材知识梳理
【思维辨析】
(1)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 (2)通过波的图像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 ) (3)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 ) (4)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振幅的 4 倍.( × ) (5)波速表示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快慢.( × ) (6)波速 v 的大小由 T、λ 共同决定.( × ) (7)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 ) (8)两列波叠加时,加强区的质点振幅变大,质点一直处于位移最大值处.( × ) (9)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 √ ) (10)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真实频率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 )
[解析] P、Q 两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来回振动,不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故 A 错误;由 同侧法可判断 B 正确;波的周期为 1 s,波传播到 M 点的时间是 0.75 s,当 t=2 s 时,M 点振动的时间为 1.25 s,是周期的54倍,两列波叠加后 M 点振幅为 4 cm,故 E 正确;质点 M 在 0~2 s 内的路程为 5 倍振幅,即 20 cm,在 t=2 s 时的纵坐标为-4 cm,故 C 错误, D 正确.
考点互动探究
考向二 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综合应用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振动图像 一个振动质点 某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波动图像 沿波传播方向的所有质点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
规律
图像
物理意义
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 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像信息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某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4)各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考点互动探究
例 1 [2015·全国卷Ⅱ] 平衡位置位于原点 O 的波源发出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 x 轴 传播,P、Q 为 x 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 x 轴正向),P 与 Q 的距离为 35 cm,此距离介于 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 t=0 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 T=1 s, 振幅 A=5 cm.当波传到 P 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 5 s,平衡位置在 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1)P、Q 之间的距离; (2)从 t=0 开始到平衡位置在 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 的路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