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前校长:“校长后面加副部级是丢人的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点人物
ACT
VV0F
)NI
DR1
EC
cox\
IMPROV
OF7
南开前校长:“校长后面加副部级是丢人的事”文/徐天
从南开大学校长一职离任时,龚克数了数,自己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555天。

近八年前,从天津大学校长一职离任时,龚克也做了一样的计算,他在那里工作了1642天。

在一个下雨的日子,他从北京只身来到与过往人生无甚交集的天津,并在该市最重要的两所大学里,种下自己的教育理念,使之生根发芽。

不少人知道他,除了因为两校校长的身份,更因为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教育观念、直言改革主张。

他曾直言,“校长后面加副部级是丢人的事”,认为高校应进行去行政化改革。

2018年年初,龚克离任南开大学校长。

但他始终身体力行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对教育的思考和呼吁,从未停下。

三次主动选择
龚克的求学生涯,可以说与
国家的改革开放紧密相关,每一
步都踩在了重要的时间点上。

小学四年级那一年,“文革”
开始,龚克和所有同学一样,停课
闹革命。

1970年,初中毕业的龚
克,进入北京的798厂该地后
来以798艺术区闻名。

这是一家军
工厂,龚克被分配进微波车间,成
为车工。

很快他就感到了力不从心。

他是学徒,师傅让他们去王府井
书店买金属切削手册.他发现自
己根本看不懂。

书里涉及了几何、
动力学的知识,他几乎一窍不通,
也无法搞懂相关原理。

1972年,厂
里重新建立规章制度,在政治学
习之余,年轻人请“文革”前的大
学生给他们补课.讲授数学、物理
的知识。

龚克还曾多次申请当工
农兵学员,但辱次失败。

1977年听
说要恢复高考亦,他毫不犹豫地
报名了,他要抓住这个机会。

他选择了北京工业学院(后
来的北京理工大学),因为其有军
工背景。

1978年3月,即将满23岁
的龚克,成为北京工业学院电子
工程系“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
生。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
位条例》实施,本硕博三级学位制
度建立。

龚克看到了一条新的学
习路径,决定参加研究生考试。


绩出来后,学校的研究生招生负
责人找龚克谈话.告诉他成绩不
错,现在有一个岀国留学的机会,
可以让他去。

于是,成绩优秀的龚克成为
改革开放后较早公派出国的研究
26
ED19/02
生。

1983年,他前往奥地利的格拉茨技术大学,在通讯与电波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他用四年半时间提前拿到了学位,并决定回国。

多年后,龚克回忆总结自己的前半生,说多年来自己其实只有过三次主动选择的机会,都在“文革”后求学的12年间。

一次是考不考大学、考什么学校、报什么专业;第二次是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要不要考研,毕竟那时候大学毕业已是高学历,就业之路很广;第三次则是博士毕业时,要不要回国,回国后去哪里。

他后来回想,认为自己早早回国是十分正确的。

一方面,他尽早进入并熟悉了国内的研究环境,另一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为日后在国内的发展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199()年,35岁的龚克留在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工作,90018这个工号将在未来的16年伴随他。

适应比能力更重要
留校任教的龚克,很快得到了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成为讲师后不久,系里负责人找他谈话,希望他去做学生辅导员。

这是清华大学的传统,在1953年由校长蒋南翔首创,一些政治素质过硬、业务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导员,他们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被称为“双肩挑”制度。

龚克因自己本科研究生期间都不在清华求学,不了解相关情况,婉拒了这一安排,但成了教研组的党支部书记。

工作两三年后,
龚克成为电子工程系的副主任,
他想管科研,但系主任则要求他
管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后来意识到,这其实都是系里对
他的培养与考察,意在为他补上
对清华缺失的那部分了解。

之后,
学校安排龚克到研究生院挂职,
担任副院长兼研究生培养处处
长。

1999年,44岁的他被任命为
清华大学副校长。

此时,距离他回
国以博士后身份进入清华大学才
12年。

几年后,他再次遇到了一个
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机遇,与
他早年科研的愿望有几分接近。

他成为国家最早筹建的国家实验
室之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国
家实验室(筹)的首任主任,相应
地,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清华
信息学科群的建设和有关的科研
工作。

但不久后,新的调令来了。

龚克记得,那天自己刚从台
湾出差回家,接到清华大学党委
书记的电话,让他第二天上午去
教育部谈话,说可能会有工作调
动。

他从教育部得知,自己即将赴
任天津大学校长一职,时间十分
紧张,要随时准备上任。

在此之
前,龚克的人生与天津从未产生
过交集,有关天津大学的情况,之
前他只是偶有接触。

离开清华大学前,龚克是“双
肩挑”干部,一直没有放弃科研工
作,门下也还有博士生。

2006年到
天津大学后,龚克也招了一名博
士,但很快他就发现,与原先在清
华大学当副校长时不同,现在,他
忙得根本没有时间与这名博士生
交流。

为了不耽搁学生,只好送他
去国外联合培养o此后,他再也没
敢招过学生。

五年后,龚克接到新调令,前
往一墙之隔的南开大学任校长。

这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
合类大学,如何定位、如何发展,
对龚克来说都是新难题。

担任天
津大学校长后,龚克全心投入到
办学之中.大量看教育学领域的
书,为自己补课。

逐渐地,他把科
研工作全都放下了,一心一意做
学校的掌门人。

“你做了就要做
好,要担起这个担子来,你面对着
学校的百年历史,几十万校友,几
万在校学生,必须拼命做。

”龚克
说,这份责任,使得他将自己人生
的某一阶段,和一所学校联系在
一起。

他拿自己的经历教育年轻
人,也许有少数非常幸运的人,是
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专业,也就
是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精一'
行。

而他则相反,他是干一行,继
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相
信达尔文的话,能生存下来的不
是最强大甚至也不是最聪明的种
群,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o他觉得
这种对需求的适应能力是最为重
要的,学习能力、忍受困难的毅
力、承受变化的压力,以及在这之
后所培养起来的兴趣,是更为扎
实的东西,就如同他以责任为驱
动的工作生涯。

大学的“长短”考量
真的到了校长这个位置上,
龚克实实在在意识到,这个担子
很不一样。

他首先思考的,是如何
构建学校工作的格局。

27
焦点人物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以科研文章作为第一要务,在各类榜单对学校进行排名时,科研文章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占很高的比重。

但龚克认为,学校固然应该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但这不是学校根本的东西。

“因为有青年人要受教育,社会才有了学校这样的机构。

所以我觉得学校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

整个工作的格局、学校最根本的东西,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的几大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传承,并不是并列的关系。

学校的工作都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他都要围绕这个展开。


龚克认为,这是自己下功夫最多的一个方面,即在学校领导层和全校教职员工中,确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构建育人为本的工作格局。

与此相关的,是大学文化的建设。

龚克认为,这是能对一所学校产生长远影响的东西,不会因为校长更替而改变。

南开大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这句在20世纪30年代由老校长张伯苓定下的校训,在80多年后,不断出现在新校长龚克的公开发言稿中。

无论是9月的新生开学典礼,还是6月的毕业典礼,龚克不断为校训释义,希望南开的学生有天下为公的情怀,也有为人诚实的品格。

龚克说,看起来这是和学校排名、学科评估毫无关系的东西,但这会形成学校长久发展的软实力。

相比之下,为了让学校在各类榜单上排名前进一些,而出台那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政
策,龚克直言,自己明知这些做法
或许“有效”,但是实在难以出手,
因为担心伤及学校的长远。

他把
更多的精力放在引育优秀人才、
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交叉、加
强学风建设、完善管理服务以及
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同理,在刚刚结束的学科评
估中,南开虽然A类学科比重有
所增加,但没有一个学科得到
A+o作为校长,龚克压力很大,也
许做一些“弃保整合”会有更好的
结果。

南开没有这么做,龚克说,
因为南开将它当成了一次体检,
所有准备办下去的一级学科都参
与了评估,这样的结果是客观的、
毫无遮掩的,有助于发现学科问
题。

比如教学指标不佳,就可以进
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但问题是,领
导机关进行资源分配、社会捐助
和学生报考,都会受到学校排名
的影响,这是让人不得不低头的
社会现实。

身为校长,他要承受的压力
来自各方面。

从前,作为清华大学
副校长,协助校长分管某一方面,
往往要为分管的工作争取更多资
源o成为一校之长,他成了那个决
定分配有限资源的人,这是一件
需要下极大决心的事,殊为不易。

人才需要更好的人财物条
件,学科建设需要资金和空间,学
校的网络要不断升级,校舍需要
修缮,教职工待遇需要提高,学生
补助应该增加.教室应当现代化,
科研要有更好的实验室,国际合
作需要扩大影响力,各方面都需
要钱,但资源有限,政策向哪里倾
斜,都意味着其他方面资源的减
少。

这样的决策,龚克担任校长的
11年半的时间里,面临了无数次。

作为学校负责人,要以“利长
远"作为价值判断。

近几年,在新
校区建设的同时抓学校的改革发
展,龚克很是辛苦。

新校区启用已
经数年,地铁和周边配套一直未
到位,又形成新的难题。

做校长,龚克虽然已对人工
智能、网络安全等学科在进行筹
备,但在学科上整体做加法不多,
他更多地做了些“减法”,在天津
大学撤裁了影视学院和农学院,
在南开大学也砍去了军事学等几
个学科,最难的是放弃教育学学
科,这使得南开不再是“十三大学
科门类齐全”的学校。

2018年年初,在离任演讲
中,龚克总结任校长的这些年,
说学校“进步的步伐不够大,许
多工作没有达到预期,许多工作
尚未有效推进,在激烈竞争中有
差距被拉大的严重危险。

我深感
南开要加快发展必须改革攻
坚”。

他对自己的要求颇为严格,
认为自己偏保守、求稳,大刀阔
斧、尖锐的改革力度不太够。


认为,作为校领导班子的班长,
是必须要自我反思的:“我不是
那种特别善于决断的人,我觉得
自己胆气不足、魄力不足,也许
不太适合做一把手。


但实际上,在龚克执掌南开
大学的2555个日子里,学校的新
校区已有了初步规模,扭转了人
才流出的趋势,推动了教学改革、
人事改革和交叉学科等,更重要
的是,他从教育的本质岀发,努力
探索实施“公能”特色素质教育的
有效路径,并且已有成效。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