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新课程高考备考复习研讨会:分析试题特征,探讨复习效率——2011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 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4分)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 析其原因。(6分)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6分)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 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10分)
2010浙江卷 36.(30分)图10是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6分)
(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 (3)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 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 和原因。(8分)
一. 高考地理试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七)体现地方特色 题面材料取自本省乡土
原因 地方命题特色,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图像和情景设计 取自本省乡土,这一特色近年来在自主命题省份已 逐渐变为常态。 例09年天津卷第12题的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和北 部山区开发问题、福建卷第40A题的海峡两岸地理问 题、广东卷第6题台风问题等。
D. d D.戊、辛
原因 因为重视考查推理、归纳、综合等能力,强调考查 解决问题的地理学科特有的思维过程。因此不提倡 对具体知识和方法的死记硬背,而提倡记忆构成地 理学科框架的图文内容,试题中的地理知识则主要 以背景性和信息性形式出现,呈现非高中教材、非 必修、考试说明未提及内容,以其为部门地理或区 域地理载体,考查系统地理主干框架知识中原理、 规律的应用。 为此,地理高考试题不再从课本取材,不再“遵标 循本”,课标、课本主要用以解读考试说明。这体 现了考试的公正原则。
创设虚拟情景,增强原创性 2010新课标全国 Ⅰ卷
6.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C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D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原因 2.高考试题应有显著的学科性特征,即学科教育功 能,才具有学科地位。 为此,地理“理”姓特征更加鲜明,理直气壮考 “地”(空间位置)之“理”(原理、规律)。充 分显示地理处于新课程的科学和人文两大领域。 当然,高考只是纸笔考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考查也只能渗透在解题能力中,而无法评价活动体 验,因此高考考能力,但并不考全面素质。
关注与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体现学科前沿
2010新课标全国 Ⅰ卷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 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 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 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C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D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C 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
分析试题特征探讨复习效率
2011年地理复习研讨
宁波中学
分析试题特征 探讨复习效 率
一. 高考地理试题特征及其原因分 析
二. 提高复习效率的主要方法探讨
一. 高考地理试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一)考学科能力 (二)考原理应用 (三)考学习能力 (四)考逻辑思维 (五)体现公平公正 (六)体现选拔功能 (七)体现地方特色 (八)体现课程改革
2010新课标全国 Ⅰ卷 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
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 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制作新颖图像,提高陌生度
制作新颖图像,提高陌生度
制作新颖图像,提高陌生度
制作新颖图像,提高陌生度
一. 高考地理试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六)体现选拔功能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有机结 合
原因 一方面,高等教育普及率上升,需要试题总体难度 调低。为此,适中题比重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跨文理两大学科领域,扮演着 文科中的理科角色。从客观上讲,空间思维考题总 是比较难的;从主观上讲,为保持地理学科地位稳 定性,需要稍难的专业化特征。为此,试题个例难 度显著,得分不易。
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 成下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 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 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 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 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 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 分)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 (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 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 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 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 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 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 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 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一. 高考地理试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一)考学科能力 坚持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地理学科三方 面五大特殊能力
1.时空定位方面——任何地理要素(信息)均具有 时空特征,需要时空定位:①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2.综合描述方面——描述地理要素(信息)的类型、 分布(地点、规律)、特点、联系、核心问题等: ②地理空间格局概括能力;③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 力;④地理过程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 3.成因探究方面——探究影响因素,探究因素与事 象(问题)的联系: ⑤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 能力。
09年天津卷第12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 和北部山区开发问题
能力立意的题型结构: 提供案例或情景材料, 考查收集有效信息、 迁移应用原理、 规范有序表述的能力
→知识与能用 突破知识框架,考系统地理知 识运用能力
2010浙江卷 图2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3~4题。
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4.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 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地理试题“卷中分”特征, 对抗题海战术,引导教学方式转变
原因 地理知识和思维能力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综合性。突 破学科框架,考提取信息,考运用非地理概念、原 理、规律等的逻辑推理思维解决问题,是对抗地理 题海战术的有效方法。 为此,考地理题为虚,考思维品质为实。试题题面 是地理内容,题问(考查的目标)则是逻辑思维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数理等)。即地理题 不考“地理”,考点在题外。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 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 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9~10题。
2010浙江卷
9.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 a B. b C. c 1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一. 高考地理试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五)体现公平公正 增强原创性,提高陌生度
原因 “题海”战术扼杀人才培养,阻碍素质教育推进, 破坏高中教育功能目标达成。而且中学教师所出试 题科学性问题较多,几无可用。 热点事件并非热点地理问题,地理不是政治,应回 避猜题的“热点”时政,而关注与热点联系的隐性 信息是否体现学科前沿,即热点地理问题。 为此,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试题题面尽可能创 设虚拟情景,增强原创性;制作新颖图像,提高陌 生度。
关注与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体现学科前沿
以当前国家和地方要求大学研究的重 要地理科学问题为素材,包括学术论 著、科研报告、高校教材等,将其改 变为符合可望考上大学的中学生心智 的案例或情景,从中设计新的学习过 程,或运用高中地理原理、规律可阐 释的问题。蕴含了地理热点或学科前 沿。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l,完成6~8题。
一. 高考地理试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三)考学习能力 突破课程框架,考新知识学习 能力
2010浙江卷
37.(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 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 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 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 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 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11是 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 图,表6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 持系统评估表。
2010新课标全国 Ⅰ卷
2010新课标全国Ⅰ 卷
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 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 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 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 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 “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 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 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 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 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 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关注与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体现学科前沿
2010新课标全国Ⅰ卷
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 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 最接近 A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 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B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D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010新课标全国 Ⅰ卷
原因 1.根据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高考试题主要在能力 考查上体现区分度。各能力考查分值可能比较悬殊, 但每份试卷考查的学科能力都尽可能全面,这样可 保证综合能力测试的有效度。 为此,不再强调章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度,也不再 强调地理各部分内容的平衡度,如有时自然内容较 多,有时世界内容较多,有时某个重点地理要素较 多。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 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 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 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 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 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 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 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 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 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 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6分)
原因 高考是国家意志,指向未来,选拔未来。高考选拔 目标主要是选拔会学习的人和选择良好背景的人。 为此,地理高考试题通过新知识背景考查文化素养, 并着重考查新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当场学习和运 用能力,即学习能力。这体现了考试的素质教育意 识。
一. 高考地理试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四)考逻辑思维 突破学科框架,考信息提取处 理和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