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砚上写春秋——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
邱春生砚
![邱春生砚](https://img.taocdn.com/s3/m/d2dd3b462e3f5727a5e962f0.png)
黄山歙砚天下冠,绝艺徽韵刀笔中——扬州工美盛会遇歙砚雕刻大师邱春生有感文/赵德军烟花三月,扬州春意,鲜花如海,绿柳成行,美不胜收。
如此美丽的季节,我到扬州参加48届工艺美术交易会,并有幸在盛会之上结识了安徽省歙砚雕刻大师邱春生先生。
我与邱先生相识非常偶然。
当日,我在参赛区摆放好自己的作品后,便在展厅内观赏姊妹行业的艺术精品,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本次展会的工艺美术展品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各有千秋,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忽然,一个歙砚的展位吸引了我,几方砚台安静地卧在展台上,并无色彩之华丽,也未有造型之张扬,唯几晕自然之色,几条流畅之线,却似散发着缕缕清香,幽幽萦绕鼻间,沁人心脾,使人陶醉其中。
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中的相机拍起照来。
“先生,留个纪念好了,就不方便多照了吧。
”一个声音从展位里传出来。
我闻声望去,只见一位先生朝这边走来,他个子不高,身材清瘦,眼中透着十分的精神。
“好,好,这是您的佳作吗?”我缓过神来,收起相机,也觉未经同意拍照确有不妥。
“对,这是我的作品。
”他笑了笑说,“您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我也是参会的,您的作品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从中看到了美,看到了地方的特色,看到了深涵的文化。
”我说着继续欣赏砚台。
“啊,说的太好了,你看透了我的作品,咱们里边聊。
”说着,我们一边赏砚一边攀谈起来。
通过交谈,我对歙砚和邱春生大师的歙砚雕刻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
众所周知,歙砚是中国四大各砚之一,其以“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抚之若肤,于毫无损”的特点冠于天下。
自从唐代至今,一直被皇家贵族、文人士绅奉为实用和赏鉴的珍品。
邱春生大师是地地道道的歙县人,少年便开始学习砚雕,性格平和朴实,为人谦逊内敛,技艺纯熟精绝,其砚雕作品受到启功、沈鹏、冯大中等大师和江泽民、乔石、尉建行、回良玉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赏。
交谈中,邱大师向我介绍了他的诸多作品,我从中看到了邱春生大师思想的与众不同及其砚雕技艺的独特风格。
易水砚和歙砚哪个好
![易水砚和歙砚哪个好](https://img.taocdn.com/s3/m/4508c40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7c.png)
易水砚和歙砚哪个好歙砚和易水砚各自有着自己特点,都有特定的喜好人群,主要是看个人喜好或者是需求而选择的。
歙石石质优良,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
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易水砚是中国著名古砚之一,其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干涸,具备砚石所要求的发墨、储墨、润笔、励毫四大条件。
歙砚也被称之为龙尾石。
龙尾石的三大特征体现在砚石的质、纹、色上,质指砚石的内在质量;纹是砚石中的天然纹理;色为砚石的固有色。
歙砚的特点有石质坚韧,温润莹洁,纹理缜密,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石等。
上乘砚石还具有发墨益毫、贮水不涸等特点。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齐名。
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嫩而坚,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
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易水砚是中国著名古砚之一,素有“南端北易”之誉,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中国制砚之鼻祖。
易水砚取石于易县中南山的黄伯阳洞,石料是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有的还点缀着天然碧绿或淡黄色斑纹,甚至暗紫、碧绿等不同色彩呈页状叠积,俗称“紫翠石”、“石带石”,制砚师们就是利用不同色彩页层、斑纹巧为雕琢,犹如玉翠工艺品的“巧雕”,制成美仑美奂的艺术品。
易水砚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干涸,具备砚石所要求的发墨、储墨、润笔、励毫四大条件。
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
![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182f11710b4c2e3f5727637d.png)
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作者:苏瑞霞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10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
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
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马强·易水砚易水砚,也称易砚,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中国传统十大名砚之一。
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为中国制砚之鼻祖。
马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出生于传统雕刻世家。
马氏家族在易水有一百多年制砚历史,家族有始创于清代道光丁酉年(1837年)的“宝研堂”。
他对易水砚的俏色(利用天然色泽进行雕刻)和石眼(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的利用达到了巧夺天工的意境,开创了易水砚俏色的先河。
在新时期,宝研堂致力于传承中国生活美学,创新传统雕刻技艺,在做好高端砚台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雕刻文创衍生品,使雕刻更好地融入当代雅致生活。
陈文丽·辛集皮贴画皮贴画是辛集人的传统手工艺品,其作品精雕细刻,具有极强的装饰、观赏和收藏价值。
陈文丽,辛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辛集皮贴画代表性传承人。
辛集文丽皮画研发中心总工艺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她在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塑造出质地考究、形象逼真、色彩绚丽、格调高雅又富于时尚气息的半浮雕产品,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皮贴画技工。
曾在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十二幅作品被永久收藏。
作品《欢天喜地》获中国旅游皮革设计大赛最佳镶嵌奖。
作品《金鸡啼晓》在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2017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
徐万桩·李派拳法李派少林拳拳法强调内外合一以及心、意、气、力和手眼身法步的整体配合。
拳经云:“手是两扇门,全凭步赢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18754a5d7e21af45b307a86d.png)
易水砚:千年传统技艺的现代产业探戈易水砚是中国著名的古砚之一,易水砚产于古易州(既河北易县),始于战国,盛于唐宋。
唐朝曾赐易州制砚大师奚朝以国姓,改名"李朝",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到安徽歙州,再第入广东端西,出现了歙砚和端砚。
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故有"北易南端"之说。
到了宋代易水砚更为赵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宫庭贡品中名砚之首。
千百年来易水砚以其天赋优等石料和独特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改革开放以来,易砚在龙头企业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长足发展。
易砚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和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张淑芬等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承前启后,推陈出新;易水砚在继续传统雕刻工艺的基础上突出艺术性、观赏性、收躲性,并向系列化、多品种方向发展,产品由单一的龙凤砚发展为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英雄人物、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数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
还开巨砚制作之先河,设计制作了《回砚》、《中华九龙巨砚》和《中华牡丹砚》等巨砚,分别收躲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军事博物馆等。
易水砚是中国著名的古砚之一,《易州志》载:“砚台,产于台坛村”,“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
为砚颇佳。
”易水砚产于古易州(既河北易县),始于战国,盛于唐宋。
唐朝曾赐易州制砚大师奚朝以国姓,改名“李朝”,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到安徽歙州,再第入广东端西,出现了歙砚和端砚。
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故有“北易南端”之说。
唐诗赞曰:“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适忆最深处,应名著石人”。
到了宋代易水砚更为赵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宫庭贡品中名砚之首。
鉴赏家赞易水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中有涩,涩中不滞笔,涩而易发墨,其色尤艳”。
明代鉴赏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
这是古人赞美易水砚石像玉一样晶莹和人民精心雕刻石砚的绮丽诗篇。
砚铭资料
![砚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90482fb9e31433239689386.png)
千形百状皆流艺,墨客骚人书案陈。
古朴浮雕华夏韵,天然写意大师心。
琴声振振携波漾,荷叶田田听燕吟。
多少青名辉史册,坑石演义贵如金。
赠你笔砚墨一罐,砚台沾墨融笔端。
字字句句纸上写,伸张正义书民权。
喜怒哀乐人皆有,蜡烛虽红泪常伴。
振笔疾书纸不断,生花妙笔对池砚。
砚铭—砚文化的一颗璀灿明珠意间斋主人砚,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它与纸、墨、笔一道作为书写工具,为华夏文化的传播与升华,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而砚,尤其是名砚,直接取材于自然,天生丽质,坚固耐久,加之经神工妙手的雕琢,更赋于熠熠的艺术风采。
若是某名家再在良砚上题刻了砚铭,则此砚必被文人雅士宝若拱璧,代代相传。
砚铭,是指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位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
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激励自己要躬身力行。
砚铭,是我国独有的文体形式,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
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
砚铭文字虽短,却字字千金,均是古代哲人学者的真情流露,文字隽永,意蕴深遂,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艺术品。
纵观古今砚铭,或诗或文,或词或赋,其基本内容大约可归为三类;一为记述砚台情实,以表珍爱之念;二为抒发文人志趣,以呈雅达之怀;三是揭示人生警戒,以谕贤哲之理。
依此三类,举例说之。
(一)记述砚台情实的砚铭此类砚铭,往往体现持砚者珍爱其砚的心理,有时还包含着对美砚品色、工艺的评述。
如清•石泉氏铭:“端溪之晶,宇宙之英,君子以用,永保康宁”,就充满了对宝砚的珍爱之情。
再如清•雪村砚铭: “玉润我也,山辉我也,是以辉而润,此无非我也”,把一个藏砚者拥有心爱的宝砚时洋洋自得的心态刻画得一览无遗。
再如宋•苏东坡著名的端砚铭曰: “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
一嘘而泫,岁久愈新。
易水砚:古砚展新辉
![易水砚:古砚展新辉](https://img.taocdn.com/s3/m/b41dc9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1.png)
2012.12.上44祖国文化产业,一向是中国的弱势产业。
然而,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在创意经济、创意产业方兴未艾的今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何以突破自身局限赢取先机,乘势而上,为千秋大事,不容轻慢。
而易水砚的发展或许能够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造访易水砚,我们本是循着一方雄浑大气的“龙腾砚”而来,更是被它闻名遐迩的声誉所吸引。
一个走近两千年的传统手工艺行业,一个实用性日渐消退的产品,它是怎样穿越时空,走活市场,走到老百姓和收藏爱好者的案头几上的呢?挖掘底蕴 古砚新辉“一方在手转乾坤,清风紫毫酒一樽,醉卧黄龙不知返,举杯当谢易水人。
”唐代大诗人李白倾情表达了他对易砚和易墨的钟情与赞叹。
据说,此诗是李白来到易砚产地黄龙岗后有感而作。
而当我们参观易水砚展厅时,也深深地沉醉于它的美、它的雅、它的厚重、它的莹润……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首届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和公司董事长张淑芬煮茶待客,给我们讲述起延展千年文脉的易砚显赫身世和它的前世今生。
易砚(奚砚)产于易县(古称易州)的易水河畔,是我国名砚中的瑰宝。
易砚是中国砚之先师,更有出土文物为证。
近两千年来,易砚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天赋的优等石料享誉海内外。
时光荏苒,如今的易砚早已不是古时的深闺少女。
易砚的当家品牌和杰出代表易水砚更是名扬天下,驰名中外。
能够让古老的砚文化绽放新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总经理邹洪利夫妇功不可没。
如今,易砚,这个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古老砚种,与中国的文化产业一起经历了变革和发展,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撑下,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实现了砚传统文化产业化的蜕变。
名牌产品 赢得市场“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
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
”这是古人赞美易砚石像玉一样晶莹和艺人精心雕刻石砚的诗篇。
作为当代“著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坦称:“自己传承这门历时近两千年的古老艺术,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将它发扬光大的责任。
易水砚咋样
![易水砚咋样](https://img.taocdn.com/s3/m/5a91260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5.png)
易水砚咋样
易水砚,是中国著名名砚之一,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
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因地故名。
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宋。
2006年,易县东汉墓出土的汉代石黛板被专家认定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易水砚,因此考证易水砚至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2008年“易水砚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易州志》载:“砚台,产于台坛村”,“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灰、白诸色,质细而坚,为砚颇佳”。
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有紫、绿、白、褐色,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为制砚上乘之石品。
雕出的砚台精美古朴,易于发墨,涩不留笔,滑不拒墨。
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雕砚石,工艺精湛。
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易水砚古今作品雕龙刻凤之多、拙朴厚重、浑然大气之风度在华夏名砚中独树一帜,在文化复兴时代的浪潮中易水砚经典作品推陈出新,文人雅韵的作品也在逐步涌现,2022年初国家级非遗项目“易水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崔小超老师与另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刻铜艺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国柱老师,一位刻石砚,一位刻铜砚,“以砚结缘”合作了十多方作品。
运用文化创意,让端砚艺术焕发生机
![运用文化创意,让端砚艺术焕发生机](https://img.taocdn.com/s3/m/2b8a770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6.png)
天工|2022年第17期作者简介:梁毅(1991—),男,汉族,广东肇庆人,本科,肇庆弘誉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端砚设计。
[摘 要]端砚是“四大名砚”之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当今社会,端砚的发展面临种种挑战,要想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应加强文化创意,创新思维模式,提高技艺水平,创新市场模式,这是促进端砚产业迈步向前的关键,也是每一位制砚人肩负的时代使命。
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分析了端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端砚;文化;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J3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7-0042-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梁毅.运用文化创意,让端砚艺术焕发生机[J].天工,2022(17):42-43.梁 毅端砚产自广东肇庆,这里古称端州,端砚因此而得名。
古往今来,端砚深受文人墨客的欢迎,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中把端砚的地位放在四大名砚之首,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将端砚视为砚台中的上品,因此端砚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端砚制作技艺历经数千年传承不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一代代匠人的不断创意,赋予了行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
当今时代,这个趋势表现得尤其明显,文化创意正在成为端砚艺术发展的核心,将现代艺术理念、雕塑、书法、国画艺术与端砚结合,搭载最新科技,为古老的端砚艺术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一、文化创意对端砚发展的意义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性、观赏性是其两大属性,其中,观赏性是其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艺术价值高,才能“陈之高雅,藏之升值”。
如何赋予端砚产品更高的艺术价值?文化创意是必经之路。
文化创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技艺的发展,二是设计的创新。
技艺创新是端砚艺术发展的基础,可以发挥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效率的作用。
将现代技术融入端砚制作中,可以为这门古老的技艺添加更多的时代气息。
例如,可以使用电脑制图技术,设计砚台图纸或三维模型,更好地观察创作效果;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机械辅助,完成砚台的初级切割和定型。
易水砚保存
![易水砚保存](https://img.taocdn.com/s3/m/f6d2f21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c.png)
易水砚保存易水砚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易水砚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全国只有河北易县生产。
易水砚的开发历史可追溯到唐代。
它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堪称中华一绝。
它之所以名贵,不仅由于石料好,还在于制作技艺高超。
先用上等青石,请能工巧匠精心设计,画出砚台的样式,再用硬杂木作为砚台的托子,然后用薄铜片卷成砚盒,最后在砚盒外边精雕细刻出细致入微、生动活泼的花纹图案,打磨光滑后再用细绳拴住盒盖上的顶珠,这样就做成了一方上好的砚台。
易水砚的制作非常讲究:要把砚石放进木匣内,用粗砂慢慢研磨,让墨汁均匀地附着在砚石上。
完工后的砚台,还要用砚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才算制作完毕。
有时一方砚台因材料的珍贵,或手艺的高超,而价值千金。
易水砚虽属北方石砚的一种,但它以“南方有端石,北方有易水”而得名。
据考证,易水砚的发明始于宋朝。
相传当时因一个叫程之的工匠来易县任县令,颇有文才,书写流畅,他任满离去时,易县百姓依依惜别,赠送给他一块上等易水砚,留作纪念。
从此,易水砚闻名于世。
现在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使用的易水砚,就是清代皇室贡品。
易水砚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其形美,质细,色绿,发墨而不损毫,能发挥发墨如油的长处。
据说清朝皇帝曾用易水砚磨墨批阅奏章,一点儿也不逊色于江南的湖笔。
易水砚一般分为两大类,即规砚和自然砚。
规砚指以几何形状为造型的砚,又称“几何砚”。
如中堂、斗方、门方、条幅、匾额等;自然砚则以形态美丽,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各种物象为造型,有山水、人物、动物、植物等。
如各种各样的花卉、鸟兽、鱼虫、山川河流等,真是数不胜数。
目前,易水砚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还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及西欧诸国。
2001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易水砚被评为金奖。
在日本,东京的一位华侨将一方易水砚的砚台壁赠予总统阁下,引起轰动。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视察易县时,把易水砚带回日本并亲自为之命名,以表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钦佩。
当今,易水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易水古砚简介
![易水古砚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4005092daef5ef7ba0d3cf1.png)
易水古砚河北传统名砚。
产于易州(今易县),故名。
也称“易水古砚”,相传始于唐代。
砚石取白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
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
雕山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
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
1978年廖承志访问日本,将“五龙戏珠”等两方易砚,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大平正芳首相。
在我国古代,笔、墨、纸、砚有“文房四宝”的称誉。
而河北省易水产的易水古砚,则是“文房四宝”中的精品。
易水古砚1978年被评为全国三大高档名砚之一;1981年易水古砚荣获河北省工艺品评比第一名;易水制作古砚有上千年的历史。
易水古砚是由当地黄龙岗出产的色彩柔和的紫翠石制成。
易水古砚紫翠石呈紫灰色,石上有天然点缀的碧绿色或淡黄色的斑纹。
易水古砚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艳。
用它制出的砚台易研墨,不伤笔毫,台面潮润,宜书宜画。
易县制砚艺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刻技法,用平雕、浮雕、阳雕、阴刻等各种技法,巧妙利用石料上的天然花纹,雕出饰有人物、花草、龙凤、鸟兽的砚台。
易水古砚如“二龙戏珠”、“松鹤望月”、“八仙过海”、“丹凤朝阳”、“五龙闹易水古砚石质细腻,易于发墨,工艺精湛,雕刻古朴。
为世代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
易水古砚1978年被评为全国三大高档名砚之一,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齐名。
易水古砚始于唐代兴盛时期。
据有关文献记载,易县产佳墨与名砚,墨称“易水法”,砚为“易水砚”。
据民间传说:南唐时,易县奚家父子制墨、砚极精,其后代自易县迁居歙中(今安徽歙县),以制墨、砚为生。
因其所制墨、砚精美耐用,而被南唐皇帝所垂青,故赐姓李氏。
今易县所产易水古砚也为李氏祖辈所传。
“易水古砚”取料于太行山区的西峪山上。
这种石料是色彩柔和的天蓝色水成岩,有的还天然地点缀着碧绿色或淡黄色的斑纹。
石面光泽,细润如玉,质刚而柔,是制砚的最佳石料。
易水砚葫芦砚
![易水砚葫芦砚](https://img.taocdn.com/s3/m/97853ab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d.png)
提到易水,很多人会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毅然决然、勇敢无畏的背影被永远镌刻在了易水河畔,易水从此有了故事,原本普通的河流也有了几分慷慨悲歌之意。
历史上,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还因出产“易水砚”而闻名于世,无限的诗意在易水岸边蔓延……2008年易水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易水砚被国家商标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易水砚先后荣获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
易水砚被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北京园博园、军事博物馆等国家机关场所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总统和友人。
受到国家领导人以及海内外社会名流、工商业巨子的赞赏和珍爱。
1987年,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为易水砚题词:“易水古砚”;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家为易水砚题:“易水宝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题词:“中华奇观”;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为易水砚题词:“易水精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为易水砚题词:“宝砚斋”;著名书画家寒石为易水砚题词:“中华砚王”;在时光的熔炉中,从山林到书案,一块石头也许等待了上亿年,才从砚师的手中,修成正果。
易水福禄砚其刀法精细,形态逼真,造型古朴。
以易水石为材质,石质细腻、温润、厚重,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制砚所必备的发墨、储墨、润笔、励毫四大优良特性。
因彩布图,虚实结合,不媚不俏,纯和自然。
其造型典雅大方,古色古香,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此砚身型似葫芦,葫芦在民间传说为吉祥之物,葫芦聚财保平安,葫芦能装天下事,又取其谐音“福禄”,堪称宝砚。
砚身取中国画“大写意”手法,上方青藤缠绕,绿叶密布,大巧古拙。
绿叶间垂着小葫芦取“写实”手法,巧妙利用色彩层次作出“高光”,小葫芦似在日照下熠熠生辉,小巧而精美,一派丽日和风、硕果累累的夏日风情。
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是中国著名名砚之一,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为中国制砚之鼻祖。
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
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故名。
易水砚结并蒂莲——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夫妇
![易水砚结并蒂莲——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夫妇](https://img.taocdn.com/s3/m/1b29503ca32d7375a4178016.png)
志 着易 水砚 的雕 刻技 艺 达 到 了非常 高 超 的境 界 , 为
华夏制 砚艺 术 锦上 添花 。 方 砚 巨大而 奇妙 , 无与 这 是
地 河北 易县发扬 光 大, 还传播 带 动了歙
砚 、 砚 、 兰 砚 、 柘 砚 等 名 砚 的发 洮 贺 潭 展 , 中国书写砚 的发 展做 出了重要贡 为 献 , 中华 砚 文 化 历 史 上 占有 举 足 轻 重 在
的地 位。
易砚 ( 称 奚 砚 、 畿 乌 金 砚 ) 又 燕 产 于河 北 省易县 ( 称 易州 ) 相传 始 古 , 于战 国 , 于唐 宋 , 中国书 写砚 之先 盛 为
技 艺传至 安徽 歙 中, 再传入 广东 端溪 ,
从 而 带 动 了歙 砚 、 墨 和 端 砚 的 发 展 。 徽 至 今 , 徽 胡 开 文 墨 厂 还 有 “ 承 古 易 安 传
上海 世 博会 河北 艺术 展期 间 , 多 中外朋 友 围拢 在易水 砚 展台 , 听一 位 女 许 倾
书 简 司成 为易砚 行业 旗 舰 , 动易砚 走 向辉煌 。 带
独辟 蹊径
巨砚 惊 世
为了提 高 易水 砚 的 知 名 度 和 美誉 度 , 洪 利 夫 邹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42ce52d9a1c7aa00b52acbc2.png)
马强——易水古地的执着雕砚者来源:时间:2015-3-5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中华传统技艺精品展(恭王府)“河北月”活动中,笔者第一次见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易水砚制作技艺的省级传承人马强。
在恭王府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中,他一声不响地坐在自己的展位前雕刻着,衣着朴素、言语不多,对于前来买砚询价的游客,简单地报个价,然后继续雕刻。
有游客习惯性地还价,他并不多加解释,但是通常这时,游客会被他手中游龙飞凤一般的技艺吸引住。
一块看似平常的砚石,几把貌不惊人的刻刀,在他的手里,仿佛有了魔力,石上并无画稿,只是顺着石头的形状和颜色、纹理走势,逐渐就会呈现出一只滴露的莲花,或者一只生动的小兽。
很多游客会在驻足观看良久后不再谈论价格,直接带走一两件易水砚作品珍藏,甚至出现了“回头客”,头一天购买的游客第二天专程来到景区展位前购买他的作品。
要知道,易水砚不像景区的主流纪念品一样有低价位优势,马强雕刻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数千元的价位。
但是在展览的二十天时间里,马强的作品销路却非常好,数次脱销,以至于他几度回家补货。
形式之美、工艺之精,与观众的交流超越了语言的范畴,价值的肯定超越了金钱的衡量。
马强是地道的河北保定市易县人,14岁随父辈学习易水砚制作。
1996年时逢易县建县1400周年,河北省文化厅举办首届民间美术评比活动,19岁的马强以一方“竹节蜥蜴砚”获得94.52分的高分,获得第一名,被河北省文化厅授予“河北民间美术大王”的称号。
1997年被天津美术学院特招进修,进修期间深得杨德树、霍春阳、李家旭、唐国树等教授的教诲,雕刻技艺得到明显的提高,雕刻做品更上一层楼,作品先后被一些名家收藏。
马强对易水砚的创作思路是继承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创新。
他有超凡的观察力和对石头的悟性,对艺术追求要求精益求精,力求每个作品都成为易砚精品。
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韵味绵长,做到石之灵气,心之制也,用心治砚得到业内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和深受广大收藏界的喜爱,他代表作有“竹节蜥蜴”砚、“思”砚、“寿”砚、“四灵尊砚”、“三人行、必有我师”砚、“星河”砚等。
传承国学精神 白炜《砚耕塘诗稿》
![传承国学精神 白炜《砚耕塘诗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b58ca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2.png)
传承国学精神白炜《砚耕塘诗稿》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
【年(卷),期】2013(42)9
【摘要】2003年9月23日上午,由辽宁省文联、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社科院及沈阳化工大学主办,辽宁省诗词学会、辽宁省美学学会承办的“白炜《砚耕塘诗稿》作品研讨会”在沈阳辽宁大厦举行。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精神;辽宁省;沈阳;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收藏热下的砚文化传承——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 [J], 陈晨
2.用生命传承雷锋精神——追忆雷锋式的好青年姜炜 [J], 肖岱;杨杰;
3.传承国粹发展易砚——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 [J], 王昆;陈继忠(通讯员);刘岱宗(通讯员)
4.用生命传承雷锋精神——记新疆电信塔城电信实业公司职工、雷锋式的好青年姜炜 [J], 新疆区电信公司
5.白炜《砚耕塘诗稿》作品研讨会 [J], 浦声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易县易水砚
![河北易县易水砚](https://img.taocdn.com/s3/m/f87dd43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c.png)
河北易县易水砚河北易县易水砚在易县城西,总投资近1.2亿元、占地100亩,集生产加工、展览展销、饮食服务为一体的易水砚文化园将于近期动工。
易水砚文化园的建设者,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
从一个破旧的小作坊,到燕下都易水古砚厂,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及近期将要动工的易水砚文化园,无不凝聚着邹洪利夫妻二人对易水砚艺术的不懈追寻。
目前,以易水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砚产业链在易县已经形成,行业年产值约2亿元,从业人员2万多人,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小作坊内开始创业温文尔雅的邹洪利自小喜欢写写画画,当时手头使用的就是一方精美的易水砚。
受父亲熏陶,那时他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当一名艺术家。
但命运之神却把他送进了省卫院的大门,毕业后被分配到易县防疫站。
1985年,已经是检查科长的邹洪利,结识了当时一心想挖掘开发易水砚工艺的漂亮姑娘张淑芬。
两人思想的碰撞,重新激发了邹洪利想当一名艺术家的梦想和雄心,也使两人结为伉俪。
为了心中的梦想,邹洪利辞去公职,夫妻俩在农贸市场一个破旧的小作坊内开始创业。
反复设计、反复雕刻、反复琢磨、反复修改,当一方方砚台打磨抛蜡,鲜活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欣喜,他们流泪。
特别是1986年,他们请来古砚收藏家闰家宪先生到企业进行造型设计、技术指导,雕刻完成后,很快得到了30多方砚台的订单。
从那时起,夫妻二人得到启发:易砚的开发设计必须有专家学者参与指导,才能走出闭门造车的圈子。
1989年,他们自筹资金办起了集培训、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燕下都易水古砚厂。
与此同时,张淑芬还不辞辛苦地跑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进行市场调查,很快明确了易水砚由实用向收藏转变,面向大众,出精品、创名牌,建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
高质量产品必须有高素质人才做后盾。
为提高制砚艺人的素质,他们聘请专家和制砚名师来企业讲课授艺,在易水砚设计制作工艺上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平雕、阳雕、阴雕、透雕等多种技法被大胆地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易水砚的石品花纹
![易水砚的石品花纹](https://img.taocdn.com/s3/m/c7c6ae8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79.png)
常见和名贵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其它还有鸡血纹、鸡脚筋、白辉点等。
拓展: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是中国著名名砚之一,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
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故名。
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
为中国制砚之鼻祖。
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有紫、绿、白、褐色,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为砚颇佳。
雕出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
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
据《墨史》、《保定名产》载:"早在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继承了祖敏的松烟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发现了'易水砚'。
唐朝末年,"奚超与子庭硅,流离渡江歙州,睹歙中地多美松,因而留居"。
"到了五代时,奚超之子奚庭硅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姓李,成了'徽墨'、'歙砚'的开山祖"。
"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成为北方闻名的'文房四宝'之一"。
"现今的徽墨既是易州人奚氏父子所传,徽墨源于易县。
"可见古易州为华夏墨的源地、砚的故乡。
砚墨同源易州,"文房四宝"四之有二,足见易水砚在中华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易砚(奚砚)产于易县(古称易州)的易水河畔,是我国名砚中的瑰宝。
据传,易砚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历代宫廷贡品。
今天,安徽老胡开文墨厂还能看到一副这样的对联:'传承古易水,奇珍握墨绝'。
古砚研究专家认为,易州制砚技艺曾辗转传播至广东肇庆,影响带动了端砚的发展。
中国北方以易砚为代表,因而行内一直流传着"南端北易"的美谈。
易砚是中国砚之先师,更有出土文物为证。
易水砚寿桃
![易水砚寿桃](https://img.taocdn.com/s3/m/83fc9ca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8.png)
易水砚寿桃
水砚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件拥有“古老文化之魂”的古董。
关于水砚,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传统上是指用木质,竹质和石质材料制作而成的漆膜,具有庄重之美。
水砚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件记载着历史的古董。
在历史上,从严、佩、
山等字体中可以看出,水砚曾是政治家和文化显赫人物的礼物,被视为一件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藏品,被赋予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今天,水砚象征财富、荣耀和敬仰,是送给老朋友的一件礼物,以示尊重。
寿
桃和水砚结合时,形成了一件富有寓意的艺术品,能传递出友谊的无穷深情,也能传达“欣赏它,尊重它”的道义。
水砚的表面如同晴空一样平静,但蕴含着绚丽的色彩,清晰而优雅,能传递出
宁静且耐人寻味的心情。
高贵娇美的水砚通常配以古铜壶,形成绝妙的组合,增添色彩,散发出淫香独特的韵味,观赏者会感受到深深的美感。
总之,水砚在历史上一直被看作宁静、和谐、智慧的象征,也是一件珍贵的礼物,经久不衰,耐用,送人礼物时能传递出友谊的深情和礼仪之意。
而将水砚与寿桃结合,更能展现出富有文化含义的艺术品,是我们的寿庆良器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