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邵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7月邵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材料一: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文献学的现代转型
在大数据时代,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转型。
随着电子化、数字化尤其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更具方法论和本体论的信息科学的岀现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出现的''电子文献学”“数字文献学”“数字目录学”“人文计算”“数字人文”等概念,其内涵无不体现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文献学血脉相承而又功能各异的特征。
大数据时代的文献学将拓展到古籍字符识别与编码、数字文本处理、图文设计与制作、元数据标准、数据挖掘、文献数据库设计、古籍信息系统与智慧平台开发等领域。
传统文献学的目录、版本、校勘、典藏等知识门类都将得到升级迭代,可以说是继秦汉以来最大一次文献、文本、知识的管理变革。
大数据“重新定义何为我们所认为的遗产,并要求我们找到新的方法和工具来概念化和管理这些日益增长的物质”,它极大拓展了人类的经验范畴和知识能力,是对以内省式研究为主的传统研究范式的超越。
传统文献学是一门建立在文献获取、分类、整理与研究基础上的学术门类,历史上的字书、韵书、类书、丛书,哈佛燕京学社编摹的各种“引得”以及中法汉学研究所编慕的各种“通检”,乃至作家的研究资料汇编等,都是传统文献学时代的“数字化”,可以看成小样本时代的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则是大样本时代的文献学。
文献学和大数据技术都有方法论与知识本体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文献、文本与知识以数据形式存在,而数据不仅最终仍然要转换为文献、文本和知识,毋宁说,数据也是文献,是现代文献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献。
从知识的发现、组织、管理及应用来看,二者目的和功能一致,实质相通,都反映了人们对知识挖掘、组织、管理与再造能力的追求。
大数据技术是一场知识革命与思维革新,促进了传统文献学的转型与拓展。
通过改变知识的切分、标引、聚类与呈现方式,大数据技术可以让原本庞大的文献及其间蕴含的知识变得更加浩瀚无穷,同时也为学者提供更多差异化、整体性、趋势性研究的可能。
资料、检索和认知边界的同时拓展,正在使传统文献学实现“轮廓重绘”。
大数据将以往被分裂和隔绝的事物重新连接,改变了我们对文献、文本、知识的认识路和把握尺度。
麦克卢汉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文本与文本之间关联,文本与声音、图像、视频等关联,结构化宏文本与超文本让文本的界面大开,同也让世界文本化、数据化而被把握和理解。
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数据世界”,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体验与认知。
在抄印本和电子化时代日渐被穷尽的文献,因为数据化而重新变得不可穷尽。
今日之大数据只是明日的小数据,大数据技术掌握的知识只是未来知识系统中的一小部分。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具方法、知识形态和思维观念的革新,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乃至更具广泛意义的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推动着研究范式和认知方式不断升级。
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或者说,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文献学,必将在更大尺度、更小粒度和更多维度中绽放知识之花。
(节选自刘石李飞跃《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二期)
材料二:史睿谈数字人文与现代文献学研究
数字人文的研究,实际上是超越具体学科之上的思考,关注并思考人文学科现代转化过程中“索引”的作用与意义。
当此媒介技术迭代时期,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继承人类社会记录与管理经验、知识、智慧的方案,如何结合新旧媒体优势实现全部人类知识的安全、平滑地媒体转移,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人类超越自身智力、体力和生命的局限,完成更伟大的学术工作,以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怎样避免知识的霸权,维护人文共和体的延续。
这让我想到《引得》丛书,是洪业先生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在中国开办的引得编纂处耗时二十年编制的六十四种古籍索引,对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意义重大。
这关系到一个知识管理的关键词,就是学术检索。
古代学者靠大量的背诵把知识储存在自己脑子里,但当知识数量过大,超过人的记忆能力时就很难处理与重组。
这时就要依靠学术共同体的工作,将之有机规划组合。
只有做了索引或者做了数据库以后,才能够超越个体的有限生命和记忆承受能力,实现对更多文献的掌握与处理。
(节选自澎湃新闻,2020年8月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传统文献学的变革,可以说是继秦汉以来最大一次文献、文本、知识的管理变革。
B.历史上的字书、韵书、类书、丛书可以说是传统文献学时代的“数字化”,但不能看作是一种数据技术。
C.大数据革命促进了传统文献学转型和拓展,让文献中的知识更广博,使传统文献学实现了“轮廓重绘”。
D.数据化可以使抄印本和电子化时代的文献变得不可穷尽,因而大数据技术掌握的知识是未来指示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时代,给文献学带来了新的内涵,可以说融合大数据的新型文献学将是现代文献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B.传统文献大多需要物质载体,亦含有数据技术,例如作家的年谱长编可以看成小样本时代的大数据技术。
C.在数字人文的研究中,我们既要关注到媒介时代带来的超越意义,亦要避免其带来的知识霸权等问题。
D.只要做了索引或者做了数据库以后,就能够超越个体的有限生命和记忆承受能力,实现对更多文献的掌握与处理。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的一项是()(3分)
A.百度文库
B.新浪网
C.万方数据库
D.知网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分)
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的思考。
(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
但少平推诿着不想去。
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
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
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
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
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
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
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
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
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
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
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
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
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敲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
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
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
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
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
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
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黑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
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
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
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
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
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
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
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
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
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B.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打击是巨
大的。
C.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心理。
B.“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的自嘲,同时也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
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划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深地伤害了孙少平。
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作者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8.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9.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谏逐客书
李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①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
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①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B.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C.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D.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11.下列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割膏腴之地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B.而陛下说之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C.却宾客以业诸侯加之以师旅(《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D.士不产于秦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与妻书》)
1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对太子的尊称。
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
如《荆轲刺秦王》说:“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
B.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
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更名民曰‘黔首’。
”
C.海内:国境之内,也就是指九州全境。
古代传说,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天是半圆形罩在四方形的大地上,大地的四周是四海。
D.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是古代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此处泛指粮食。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
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使秦国强大。
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入秦,与诸侯结怨,这种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①
刘禹锡
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
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
商山紫芝客①,应不向秋悲。
[注]①此诗作于大和七年,刘禹锡被贬苏州刺史之时。
白宾客,即白居易,大和七年四月,白居易罢河南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①紫芝客,即商山四皓。
秦末四人避秦乱隐居商山,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
后来四人被太子刘盈请去,成为太子上宾。
白居易《自咏》诗中曾自称“白衣居士紫芝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感慨远离京城,即便苏州位列雄州,自己身体尚可,悲凉的心绪也难以宽解。
B.颔联写自己举杯饮酒时兴致仍然高涨,登楼时也由步履感知到筋力依然充沛如旧。
C.颈联中,“蝉鸣”的意象和“望雁”的动作分别表现了诗人的心绪不宁和惆怅之情。
D.悲凉的感喟在诗中反复出现,“无益”“衰”“尽”“愁”等词语都透露出诗人的心结。
16.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寄寓的复杂情感。
(6分)
(三)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作者泛舟湖上,,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明其获得了物我两忘的美妙体验,但可惜的是难以用言语表达。
(2)曹操咏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与有着《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异曲同工之妙。
(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白鹤舞金沙,再惊世界殊!2022年底,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白鹤滩水电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构想、设计和建设终于____①____,全面投产。
它成为继三峡工程开启中国水电恢宏篇章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回首过往,它的建设战胜了各种____①____:复杂的地质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难度极高的双曲特高拱坝……伴随水电站建设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机电专家们冒严寒,顶酷暑,在建设工地上____①____,把青春理想融入水电报国的实践,把论文写在机电安装的工地上,攻坚克难,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在团结奋斗中追求创新和超越。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白鹤滩水电站啊,你让高山低头,给河水赋能,你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是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篇章。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
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20.文中对白鹤滩水电站的称呼由“它”到“你”,人称的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研究发现,免疫力与运动关系密切。
长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使免疫细胞分布更广泛,提升抗疾病能力;
①____,则会导致免疫力在运动后明显下降,恢复缓慢。
提高免疫力的最佳运动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30~45分钟,每周5次左右,长期坚持。
一般说来,运动只有达到中等强度,才能调动、激活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从而提高免疫力。
如果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不够,或者不能长期坚持,①____。
而剧烈运动则会使体内多项生化指标发生改变,导致睡眠质量、饮食状态不佳,进而影响免疫力。
当然,要想增强免疫力,除了必要的运动外,①_____,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6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提示,用一句话提炼出这段话的中心。
(不超过50字)(4分)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离开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革命。
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他中弹受伤从而被捕,最后英勇就义。
林觉民在起义前就作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
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
”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怀着对爱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
有人认为,拥有幸福就是拥有财富、权利、荣誉,但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福建龙岩永定区金砂镇卖菜的老邱,经营着一个很特别的菜摊:摊位前,20多个菜篮子码成一排,不称重,不讨价还价,也无人照看,拿菜放钱全凭自觉。
每天早上,老邱从地里把菜摘出、洗净、捆好,放进菜摊、标上价格,就去忙别的事了;等到傍晚来点收菜钱,不仅该给的钱不会少,还经常多出一点来。
这样一种无人值守的自助买菜方式,已延续25年。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老邱菜摊一样令人感动的、彰显文明的温馨之事。
我县正在举办“创建文明城市”征文活动,请你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参与这次征文活动,表达你对“创建文明城市”的体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B项,“历史上的字书、韵书、类书、丛书……可以看成小样本时代的大数据技术”,据此可以看作是数据技术;C项,把未然变为了已然,材料一的原文是“正在使传统文献学实现‘轮廓重绘’”;D项,强加因果,且歪曲文意,材料一原文是“在抄印本和电子化时代日渐被穷尽的文献,因为数据化而重新变得不可穷尽。
今日之大数据只是明日的小数据,大数据技术掌握的知识只是未来知识系统中的一小部分”。
)
2.D(材料二中的表述条件是“只有……才”,而选项表述关系为“只要……就”。
)
3.B(其他项都是文献数据库,而B项是网页。
)
4.材料一中的第一、二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来对大数据时代的文献学进行内涵分析,第三、四段通过详细分析来论证说明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的意义和作用。
材料二主要论证大数据时代文献学带来的思考,提示学术索引在其中的作用,上升到人文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