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策划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集《千年传奇沙井蚝——宝安沙井蚝》 “沙井蚝”历史悠久,已经一千多年历史。 北宋时期,沙井便有“产区慢慢地下移 至沙井与东莞交界的合澜海面一带,麻涌 一带(靖康)蚝业萎缩及至消失,这时, 蚝业主产区都集中在沙井,归德蚝也自然 地为沙井蚝名称所取代。光绪34年,清官 府设立沙井乡,沙井蚝名称就被固定下来。
贷款的方式,连续投入4000万元资金,鼓励养蚝的企业和蚝民开展异地养殖, 在台山、阳江、惠东、汕尾等地已建起几十万亩基地。2004年以来,深圳市旅 游局和宝安区政府、沙井街道办等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沙井金蚝节,将沙井蚝民 俗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以现代传播手段为载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这是非遗必须 面对并解决的课题。
参照国外的模式,现阶段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两种方式。对于濒危的、难以推 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用“博物馆式”方式保护,把民族的“记忆”留住, 这个需要政府来支持。另一形式就是,在对有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 程中,积极借助市场力量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使之走向市场化。 在这一点上,宝安已有尝试,沙井蚝的复兴便是佐证。考虑到沙井蚝作为深圳乃 至广东省的一张“名片”,宝安沙井街道从1999年起采取贴息
■ 制作风格 1、总体风格把握 本着“寻访散落民间的传统文化,挖掘非遗背后的感人故事”的制作理念,采取访谈+ 外景寻访的结构,旨在通过运用电视媒体的视听手段全方位、多视角深入宣传宝安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动非遗项目的可持续产业化发展。 2、片头解说词 “革故鼎新,得宝而安”。 位于广东南海之滨,深圳市六大辖区之一的宝安,夏、商、 周为百越地,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置宝安县建制,迄今已有1600多年。由于 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宝安的土地上,先后孕育了“东方明珠”香港和改 革开放的“一夜名城”深圳,故宝安,素有“深港文化之根”的美誉。
相传,劳动中,客家人尽情欢唱,摆擂比赛。每逢八月中秋,石岩客家人村与村 之间经常摆起歌台对唱山歌,每每难分胜负…… 专访人物:池官华
第三集《八音楼中名伶秀——沙井万丰粤剧》 画面:台上大鼓、小鼓、大板、小板、木鱼、铜锣、扬琴、笛、二胡、唢呐、琵 琶……18般乐器觥筹交替,声声粤音入耳,台下一群粤剧发烧友如痴如醉,悠然地跟 着粤剧韵律打着节拍。
练马步是舞麒麟的最基本功,因为大船坑麒麟舞和其它地方的 不一样,其每舞一个动作都是双手外伸,或直或曲,消耗体力 非常大。
近年来,大船坑对舞麒麟的套路进行了一些改良。既保留了 “踩青”和“拜全堂”等传统套路,又加入了双龙戏水、交叉 伴演等创新…… 专访人物:谢玉球
第十集《风卷霹雳上九天——玉律舞麒麟》 两千多年前,汉王朝宫廷出现了一些“象人”,这些扮演成鱼或虾或狮的民间艺 人手舞足蹈,为朝廷的盛典增添了热闹的气氛,这就是中国最早的舞狮人。到了 三国时期,舞狮人开始讲究技艺,至南北朝时,每逢春节或一些庆典活动,民间 已盛行舞狮。 在公明街道玉律社区,有一支远近闻名的醒狮麒麟队,10多年来,一直坚持训练 和表演。尤其是喜庆日和节日,他们走遍周边的社区,为居民群众奉献一场又一 场精彩的文化娱乐表演,他们传播文明,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深受社区群众的欢 迎…… 专访人物:曾林昌
近期主要作品近期主要作品西门子迈迪特产品推介片生命视窗生命视窗深圳市皓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电视演示片成为完美经理人成为完美经理人2007版深圳市政府对外招商片创新之城创新之城深圳深圳深圳市循环经济电视专题展示汇报片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深圳发展新优势深圳发展新优势深圳龙岗区政府建区十周年纪念片跨越跨越深圳龙岗区政府招商片魅力龙岗魅力龙岗深圳市高新区专题片名校在深圳名校在深圳深圳虚拟大学园建园五周年巡礼深圳虚拟大学园建园五周年巡礼深圳市高新区专题片走进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走进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龙岗葵涌创建教育强镇纪实片放飞希望放飞希望龙岗中专形象片喷礴的朝阳喷礴的朝阳湖北荆州神童早教机构形象片托起明天的太阳托起明天的太阳
其实,在“非物质文化”这个概念被正式介绍进来以前,我们的大众媒介已经做 了这方面的努力。《曲苑杂坛》是中央电视台最老的栏目之一,从成立至今已有 十多年的历史了。在电视栏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今天,《曲苑杂坛》的收视率一 直要据综合文艺节目的榜眼,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就在于《曲苑杂坛》 的定位——以曲艺和杂技作为自己的天地。目前全国约有400个左右的曲种,既 有以说为主的,如相声、评书、快板等;也有以唱为主的,如单弦、琴书等;还 有说唱皆备的,如大鼓、弹词等。这些沉积在民间的多种多样的曲艺形式,通过 《曲苑杂坛》的节目介绍给全国各地广大观众朋友,并受到热烈欢迎。这些来自 民间的“土疙瘩”最具民间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艺术样式,经过《曲 苑杂坛》的全面包装,变成了吸引观众的有看头、有想头、有嚼头的品牌节目。 可见,用大众媒介介绍和表现非物质文化是有文章可做的。
本案将阐述如何运作一部纪录片,如何进行媒体投放,使宝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 扬光大。
每一项非遗的传承人,用了一辈子的精血守护着方寸天地,作为文化传播工作者 的我们,愿意用现代传播手段,让他们一辈子的梦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延伸。 最后,向中国的非遗传承人致敬,向多年来致力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人们致敬!
目 录 Directory
现在,观澜街道将舞麒麟这一民间艺术进一步发扬光 大,每到过年,都会组织舞麒麟表演。在2008年11月15日 举行的广东省第二届麒麟舞大赛上,观澜麒麟舞队在参赛 的22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奖。 专访人物:陈国明 房运良
第五集《越涧飞峰采灵仙——福永醒狮 舞》
福永舞狮习俗可上溯至清朝嘉庆年间。 当时,一些渔民以竹木布匹或纸扎成狮 子,敲锣打鼓,翩然起舞,庆祝丰收和 祈祷出海平安,于是舞狮作为当地喜庆 和祈福的活动,逐渐兴盛,如今已经流 传了几百年。除了表演之外,舞狮也成 为连接邻里关系的纽带。
关于摄制纪录片
■策划案■
利用大众传播手段 保护传承精神家园 以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为契机 献礼祖国六十华诞
策划单位:深圳市艾特奈尔企业形象策划中心 策划日期:二零零九年五月九日 项目编号:艾政(策)字第2009-ZC-012号
策划导语——从《福永故事》想到《曲苑杂坛》 前不久,从朋友处偶得《福永故事》一书。开卷诵读,随即被其中内容所吸引, 及至掩卷,神往福永底蕴,更加感叹于宝安区宣传文化工作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中的良苦用心——在全国还在致力于当地非遗的保护传承时,福永已经初步 具备了非遗的开发和挖掘意识,实属不易! 近几年,被称为“民族精神的DNA”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 面对现状,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画面:跳上梅花桩,时而跳跃,时而思 索。眼睛一睁一闭,还充分利用了口型 的张合,来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 这21根柱子又被称为“越涧飞峰采灵 仙”。以三山五岳的跨度,最后狮子到 达终点并“采青”。 专访人物:各醒狮队队长 龙狮理事会理 事
本集基本结构: 醒狮来源 30秒 福永醒狮基本介绍(福永醒狮近年 来的发展状况,政府的扶持力度, 醒狮队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奖项和 成就) 3分钟 醒狮制作过程 1分钟 儿新狮初舞的开光点睛 3分钟 福永赛狮大会 5分钟 龙狮理事会成员访谈 2分钟
第四集《热舞麒麟三百载——观澜舞麒麟》 麒麟客家人看来,是趋吉避祸的吉祥物,无论是祭祀祖宗 神灵,还是乔迁新居,抑或是结婚生子、过年过节,“舞 麒麟”都是观澜客家人必不可少的祭奠仪式。观澜麒麟已 有300年的历史,深受群众的喜爱,是非物质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对深圳客家文化和麒麟文化的推广有着重要 作用……
传说陈仙姑是宝安、东莞、增城、香港等地的女性保护神。陈仙姑原名陈端和,生于 清代咸丰年间的公明水贝村(现上村),当时公明水贝村的大比河(现茅洲河)河水 泛滥成灾,瘟疫盛行,当地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专访人物:当地陈仙姑故事讲述者;仙姑祠上香的香客。
第二集《山歌好比春江水——石岩客家山歌》 石岩街道的族群以客家人占绝大多数。当地人热爱歌舞,是有名的歌舞之乡,客 家山歌更是闻名遐迩。
十一集《北斗七星照狮吼——松岗七星醒狮舞》 在宝安、深圳乃至珠三角一带,文叔都算得上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作为七星 狮的第三代传人,文叔8岁学习舞狮,年及弱冠便小有名气,而立之年始开门授 艺,至今已有40载,弟子达3000余人。“真正学到七星狮四成技艺的不过200多 人,得到真传的至今没有一个,学这个要有恒心,吃得苦。”文叔说。“我今年 已经70岁了,身子骨还行,但顶多也只能再舞三五年,5年后咋办呢?” 2006年2月,文琰老人自筹资金7万多元成立了松岗“山门文琰醒狮训练社”。现 醒狮社有学徒40多人…… 专访人物:文琰
粤剧,是广东古老的地方戏曲艺术,有“南国红豆”之美称,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讲粤语的公明、松岗、沙井、福永、西乡、南头、大鹏、皇岗、沙头和罗芳等镇村, 在春节历史上就有看大戏的习惯。 沙井万丰村地处珠江口,曾属广府文化区域,文化活跃,在300多年前的明朝,就有 村粤剧戏班子,到民国时期,更是名伶辈出…… 专访人物:潘辑
■ 分集梗概(分集名暂定,也可先选择其中一两部,视后期效果而定) 第一集《娥眉羽化舞清平——陈仙姑的故事》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上村社区的陈仙姑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祠在二十世 纪七十年代被毁,2004年通过募捐得以重建。由于陈仙姑的传说流传,一百多年来, 广州、香港、东莞和深圳的游客都络绎不绝地前来参加祭祀活动与观光。而陈仙姑作 为真实的民间传说,它所寓含的朴素、勇敢、坚毅、奉献等精神使它被列为我市第一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保存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第六集《金鼓细锣显龙头——松岗赛龙舟》 松岗赛龙舟传统体育活动自清朝起一直延续下来, 到2002年,松岗街道的18个社区均有了自己的龙 舟队,每逢端午节,松岗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 舟活动,参与活动人数最多时达到10万人,盛况 空前。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 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 投放粽子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专访人物:各龙舟队队长
团,靠自凑资金和海外弟子的赞助,配上了行头道 具。
短短数年,星火燎开,影响附近几个村庄的青年人, 掀起了习武和舞狮热潮,并发展出七支醒狮队。并 为该舞狮团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深厚的武功功底、表演技能及丰厚的业绩使这支舞 狮团成为宝安首屈一指的团队……
专访人物:黄兴良
第九集《麒麟献瑞保神州——大船坑舞麒麟》 大船坑麒麟舞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曾获得深圳市舞麒麟大赛 第一名、广东省第二届麒麟舞大赛金奖。
本案目标 制作风格 分集梗概
实施步骤
阐述本案力求达到的六个目标 纪录片总体风格的把握以及注意的问题 十四集纪录片提纲 本案实施步骤
■ 本案目标 1、以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十四集纪录片《宝安非 物质文化遗产一线报告》正式开机,并于国庆期间完成。 2、制作十四集关于宝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 3、纪录片制作完成后,在中央一台《见证.影像志》、中央四台《走遍中国》、中 央十台《讲述》、广东珠江频道《珠江纪事》、深圳都市频道《真实故事》栏目中 播放。 4、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对《万丰粤剧》、《石岩客家山歌》两个非遗项目进行包 装,争取年内上《曲苑杂坛栏目》。 5、将记录片剪辑成不同版本,在不同场合应用。比如,剪成5—10分钟一集的版本, 在深圳移动频道播放,既能提高非遗项目普及率,又有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 6、通过以上工作,打造宝安深港文化之根的形象。
宝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独特的民俗。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深港文化的 生命密码,你可以感受那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和气息…… 推出三维标题《宝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线报告》 小标题:《分集名称》 3、片长:每集10-20分钟 4、语种:中文版 中文字幕 普通话、粤语配音 5、规格:广播级设备摄录 双机位 三维二维动画 非线性数码合成 6、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镜头真实表现非遗项目,不可随意扭曲; 注意非遗项目文化底蕴的烘托,让每一个非遗项目充满韵味; 在有必要对某一项目进行包装时,需与专业人士沟通。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专门食过沙井蚝,并 由感而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食蚝》诗, 在诗中对沙井蚝的养殖生产,烹调,形态 和饮食味道作了详细的描述,这标志了沙 井蚝文化已基本形成。由于当时蚝民富蔗, 贾商众多,蚝菜品种也有多种多样,如生 烧蚝、炸蚝、姜葱蚝、生沙名蚝等都是当 时名菜…… 专访人物:蚝民
第八集《黄家有狮初长成——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黄连胜挑头拉起了醒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