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金融支付和传统支付模式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块链金融支付和传统支付模式对比分

引言: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经济生态中金融交易基本上都是通过中心化机构
完成的。

通过银行的转账结算服务银行和银联就是一个运作中心,而区块链技术
可以使得交易或支付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世界中完成。

一、传统金融支付的不同模式
传统的金融支付要经过交易指令的发出,清算平台搜集各金融机构的交易指
令进行对账,清算平台将清算结果汇总给结算服务机构,由结算服务机构完成金
融机构间的债权债务的转移,并兑现每一笔具体交易的货币资金从甲账户到乙账
户的转移。

传统意义的金融支付系统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银联作
为连接各家商业银行的中介,为商业银行间提供对账和清算的服务。

每家商业银
行将每个营业日的转出和转入支付指令汇总给银联。

但交易和结算毕竟有时间的
间隔,交易指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交易指令的发出,结算指货币资金的转移。

理论
上讲各家商业银行的转出总额和转入总额应该相等。

但由于交易的双方在交易时
没有达成充分一致或者是交易链路上指令执行不一致,因此需要通过对账来进行
核查,达到最终结果的一致。

银联采取净额方式,轧差计算出每家银行待结算的
债权债务净额并提交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利用各家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
备金存款账户的转账来为商业银行办理同业之间的清算。

第二个阶段,以pos机刷卡作为标志的结算模式。

1992年国务院电子信息技
术推广应用办公室和商务部科技质量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商用电子收款机和POS系统展览会”。

共有54款机型和26家厂商参展。

随后,各种智能POS机和
移动POS机应运而生。

刷卡消费逐渐取代现金成为城镇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银联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向整个社会普及pos机的安装工作。

遂由央行为特定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发放收单牌照,指定其进行
收单业务。

收单机构一方面为商户安装pos机,同时为商户的应收账款进行垫资,然后统一代理应收帐款的结算工作。

用户在以Pos机刷卡的方式消费后,由于用户持有的银行卡可能来自不同的
发卡行,所以收单机构为商户垫资后会将所有收款指令发送银联。

银联汇总所有
商业银行的转出转入金额对账平衡后轧差计算每家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净额。


终提交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进行结算。

在这个过程中,Pos机刷卡的手
续费收入由商户负担之后最终由收单机构,银联和发卡银行三方分成。

第三个阶段,以微信和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电商平台和
移动支付的普及使这种结算方式迅速流行。

这个结算过程分为前后两种情况,2018年之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直连各家商业银行。

对于每一笔移动支付而言,无需通过银联即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办理转账结算。

但这种情况导致银联无
法掌握整个社会资金流向的全貌和细节,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同时由
于用户付款和商户收款之间的时间差导致第三方机构账户上沉淀了大量的资金,
管理不当也容易滋生金融风险。

因此2018年国家出台改革措施强行要求第三方
支付平台和商业银行断开直连关系。

至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办理的所有支付皆需
要将交易指令报送银联,银联轧差之后计算出各家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净额,然
后予以清算。

传统金融支付经历的各种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银联对交易指令的对账。

对账之所以会出现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交易发生的时候相关两家银行并未在第
一时间达成共识因此造成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收支不平衡。

对账需要耗费大量的
时间和人力,通常情况下对账需要十个小时左右,如果涉及到跨境支付则会延长
至24小时以上,期间会产生支付处理、接收、财务运营和对账等大量成本。


种状况不仅降低了支付效率,也会增加支付的成本。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及其金融支付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体现在它的业务流程上。

以比特币为例,第一步,交易的
产生。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地址即公钥,同时也有一个交易密码即私钥。

节点A利
用私钥密码发出要求将自己账户中的比特币转出到B账户中的交易指令。

第二步,A节点将这一笔交易广播给周边节点,周边节点再继续给其他节点广播,直至该
比交易广播至全网所有节点。

第三步,比特币网络设定每十分钟的所有交易记录
在一个区块当中。

所以那些计划竞争做记账工作的节点这会把自己所收到的该十
分钟之内的所有交易按照时间顺序做排列记账。

系统选择其中一个节点认定它作
为该十分钟交易记录唯一权威的记账节点。

第四步,记录所有区块信息的节点被
称为全节点。

全节点将该新区块加入到自己的本地链中。

每一个区块的头部都和
上一个区块的信息相连,因此被称为区块链。

基于以上的技术流程,区块链支付和传统支付模式具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
交易及结算。

区块链技术下完成一次支付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参与。

在这个
环节,和传统支付模式相比省去了耗费在对账工作中巨大的劳动力。

第二,交易
记录无法被篡改。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以及共识算法,使得相关交易方共同维护一
套账本链上支付可以在交易时直接达成共识,省区交易后对账的环节。

具有交易
及结算的特征。

释放原先耗费在对账工作中的巨大劳动力。

结论:私人货币的投机性强,给社会的金融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比如比特币。

但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各国央行受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启发开始着手研发有政
府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货币。

在这方面,中国得益于移动支付人口数量的庞大支
撑了金融基础设施效率的改善,使得中国的金融科技无可争议地走在世界最前端,成为世界上首个主权国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政府。

2020年在经过了长达七年的
研发探索之后,我国在苏州,深圳等四地首次实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并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对社会的意义巨大。

它的功能定位于现金,但安全性、可追踪性又远远超越现金;它挑战了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地位,作为政府信
用背书的数字货币其可接受性远远超越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
的不可篡改性,分布式记账等特点保障了居民资产的安全,隐私的安全和对现金
宏观监控的可行性。

区块链支付技术已完全成熟,它在支付效率、支付成本等方
面有着传统支付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政府监管部门和数字
货币运营商之间关于监管与被监管的磨合与博弈将有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未来
区块链支付必将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整个社会生态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有机
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笑阳,秦波,乔鑫.区块链共识机制发展与安全性[J].中兴通讯技术2018,(11):1-9.
[2]何宝宏.区块链的理想与现实[J].中兴通讯技术2018,(11):1-6.
[3]胡娜.网络时代下互联网金融支付发展研究[J].财会学
习,2021,(30):143-145.
[4]罗凤凤.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展经
济,2023,(05):108-111.
[5]陈瑜.电商平台支付结算模式探析[J].上海信息化,2022,(05):17-23.
[6]王群,李馥娟,倪雪莉,夏玲玲,梁广俊,马卓.区块链互操作性及跨链技术
研究[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23,(4):1-29.
[7]吉祖来,张建平,丁爱琴,李涛,陆莹莹.监管科技在支付结算领域应用研究[J].金融会计,2019,(04):45-50.
[8]姜焰.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现状及相关建议[J].现代商
业,2023,(06):120-123.
[9]张帆.跨境支付结算方式壁垒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22,(10):99-101.
[10]陆禾,张宏超.应对金融安全、构建新一代跨境支付系统的思考[J].财政
科学,2023,(03):129-136.
作者简介:李炜(1974—)女,河南漯河人,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数字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