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复习21: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革命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 靠的政治保障。
类别
时间 1765年
发明者 哈格里 夫斯
国别 英国
发明成就 手摇纺纱机
意义 提高了纺织效率,标 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为确立新的生产组织
棉纺 织业 1769年 阿克莱
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
管理形式——资本主
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 日本的“开国”和 澳大利亚成为英国 的殖民地、印度完 全被英国控制以及 中国的“门户开 放”,标志着世界 市场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 (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博会, 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 (3)英国不仅是各国工业消费品的供应者,也是各国工业生产资料的最 大供应者。 (4)英国国内工业消费的大部分原料,特别是棉花、羊毛、生丝、木材 以及谷物,要靠外国供应。
1870年,法国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逐步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 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大量积累的资本 充足的资金 第一次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 广阔市场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技术基础(直接推动力)
“后来居上”
美国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①对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 场的重要途径,此后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市场粗具规 模。 ②对殖民国家: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 义发展。 ③对殖民地:主要带来了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 后;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 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贸易范
围扩大;出现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贸易中心发生转
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价格革命”(世界各地金
银大量流入,使西欧金银持续贬值,导致物价上涨,加速了社会分化 和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西欧
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选考复习21: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 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 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 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生产技术:手工生产 生产组织:手工工场
机器生产
工厂制度
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 国爆发?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 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 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
英国政府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
(1)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 过三次议会制度改革等措施,最终确立起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 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2)经济方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1852年,英国议 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并与欧洲多国签署自由 贸易条约。 (3)法制方面: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 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 产的原则。 (4)对外政策: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 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中国也成为英国 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5)经营管理: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6)文教方面: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 迅速发展。
②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物种交流,美洲的
烟草、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传到世界各地;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③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实了“地圆学说”)
殖民扩张的方式:开拓殖民
地、发动殖民战争、进行强盗贸
易(在殖民地掠夺财富、屠杀人 口、进行不公平贸易、贩卖黑人 奴隶)等。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 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 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 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 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 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 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 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 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 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 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 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 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 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 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义大工厂制度奠定基
础
动力 革新
改良蒸汽机 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 汽机) 性发明,把人类社会 推进到蒸汽时代 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
1807年 富尔顿
交通
美国
英国
汽船 蒸汽机车
(火车)
运输
1814年
史蒂芬
孙
重要交通工具
世界市场的形成(初步)
根本动力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空前发展, 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 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地区被 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途径)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 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 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中的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 成提供了技术条件。(联系的纽带)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这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前提)
19世纪后半叶,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大门;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 飞跃。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到19世纪中期,法、德、 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 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 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本质特征: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类别
时间 1765年
发明者 哈格里 夫斯
国别 英国
发明成就 手摇纺纱机
意义 提高了纺织效率,标 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为确立新的生产组织
棉纺 织业 1769年 阿克莱
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
管理形式——资本主
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 日本的“开国”和 澳大利亚成为英国 的殖民地、印度完 全被英国控制以及 中国的“门户开 放”,标志着世界 市场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 (1)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博会, 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 (3)英国不仅是各国工业消费品的供应者,也是各国工业生产资料的最 大供应者。 (4)英国国内工业消费的大部分原料,特别是棉花、羊毛、生丝、木材 以及谷物,要靠外国供应。
1870年,法国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逐步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 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大量积累的资本 充足的资金 第一次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 广阔市场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技术基础(直接推动力)
“后来居上”
美国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①对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 场的重要途径,此后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市场粗具规 模。 ②对殖民国家: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 义发展。 ③对殖民地:主要带来了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 后;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 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贸易范
围扩大;出现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贸易中心发生转
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价格革命”(世界各地金
银大量流入,使西欧金银持续贬值,导致物价上涨,加速了社会分化 和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西欧
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选考复习21: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 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 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 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生产技术:手工生产 生产组织:手工工场
机器生产
工厂制度
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 国爆发?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 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 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
英国政府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
(1)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 过三次议会制度改革等措施,最终确立起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 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2)经济方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1852年,英国议 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并与欧洲多国签署自由 贸易条约。 (3)法制方面: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 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 产的原则。 (4)对外政策: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 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中国也成为英国 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5)经营管理: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6)文教方面: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 迅速发展。
②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物种交流,美洲的
烟草、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传到世界各地;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③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实了“地圆学说”)
殖民扩张的方式:开拓殖民
地、发动殖民战争、进行强盗贸
易(在殖民地掠夺财富、屠杀人 口、进行不公平贸易、贩卖黑人 奴隶)等。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 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 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 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 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 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 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 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 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 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 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 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 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 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 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义大工厂制度奠定基
础
动力 革新
改良蒸汽机 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 汽机) 性发明,把人类社会 推进到蒸汽时代 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
1807年 富尔顿
交通
美国
英国
汽船 蒸汽机车
(火车)
运输
1814年
史蒂芬
孙
重要交通工具
世界市场的形成(初步)
根本动力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空前发展, 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 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地区被 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途径)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 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 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中的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 成提供了技术条件。(联系的纽带)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这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前提)
19世纪后半叶,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大门;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 飞跃。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到19世纪中期,法、德、 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 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 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本质特征: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