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学理论课程的引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学理论课程的引入
当下随着中国在经济地位话语权的增强,我国在文化上的建设也被逐渐的提上了日程。

而其
中审美教育,是近年来一直在强调的话题。

习主席在2018年给央美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育工作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让祖
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习主席的祝愿话语同时也寄托了他的担忧。

结合近年来关于中
国人在审美上的乱象,习主席的话语中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

无怪于有人打趣道:当下中国
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落后的审美教育的矛盾。

一、艺术学理论课程对于美育工作的重要性
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理论的综合性论述。

艺术的门类很多,形式、题材的纷繁决定了它的多
样性,并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与戏曲、电影与电视等艺术门类中,
如何对创作、表演的纷繁现象作整体性的观照,区别其个性与共性,将其共性归纳和构建完
整的体系,解释艺术的性质与特点,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功能和社会作用,艺术在文
化中的定位,以及艺术自身的种种问题,使之纳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轨道,是艺术学科
的主要任务。

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学理论就是一门把握艺术内在规律的学科,掌握美的规律的学科。


这门学科很遗憾,当前在教学中只在大学的课程中开设。

而在其他的学习阶段中是没有办法
接触到的。

但是,艺术学理论又是一门对于个人美育修养的成长极为重要的学科。

因此,在一个人的成
长中,在人格定型阶段如果能更早的接触到一定的艺术学教育的熏陶对于其的美学修养成长
是极为重要的。

二、艺术学理论课程的引入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此外没有更多的外在诱因和压力可以导致学生学习艺术。

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能给学生带来快乐。

美术学习的结果能够使学生获得
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项活动。

关注文化与生活强调文化是美术
教育的国际趋势,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美术课程与文化的关系体现为通过整体文化特征了
解不同群体的美术和通过不同群体的文化了解整体文化的特征。

脱离早期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而走向多元化,是艺术学理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第一,
走出课堂,进入画家画室,体验中外美术不同的作画工具、独特的创作手法等;分析各个国家、地域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民俗等因素对美术发展的影响,探索民族文化的
独特性,使学生明确任何艺术形式都与本民族所孕育的历史文化之间有着继承与批判的关系。

第二,请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从创作风格到创作流派,讨论中西方哲学与美学的不同面貌
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美术史研究的多元化特色、美术批评标准从单一到
多元的变迁;明确无论哪个国家、民族,在其美术史发展过程中必将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的美
术样式,这种变化源自于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所带来的大众对美术社会功能、审美功能
认识的转变,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语境下的艺术史研究、艺术史写作、艺术史学习,树立民族
自豪感。

第三,多学科联合,邀请其他专业教师走进课堂,多角度探索美术史教学改革。


在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时,可邀请文学史、音乐史等学科的教师参与教学,从不同
学科的角度让学生理解艺术品的背景及内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艺术学理论课程的精神多元化探索
当然,艺术学理论课程如果系统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精力的,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仍是以应试
教育为主,学生要以高校升学作为第一学习目标。

这是不能改变的。

因此,我们如果要规划
把艺术学理论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时,艺术学理论在引入学生课程的方面可以做一定的改变。

首先是课程内容上的安排不能过于专业细化,就如笔者本人研究生学的是丝绸之路美术史研
究。

但是如果把相关内容引入到课程中时,那边让学生们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念以及其中代表
性的艺术作品即可。

但是,要让学生把握内在的美学逻辑。

上课伊始,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艺术史绝不是一门图片欣赏课程,它是一门开启心智的课程。

艺术从根本上说与科学一样,是一种方法,但是艺术与科学又有区别,它是一种人类用
来体验世界和人生的手段,有自身理性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美术史指导人们通过不同的文化
角度品评艺术作品,用图像诉说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哲学系统对美的理解与看待艺术
的方式。

艺术史其实就是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想法、做法和生活方式在图像中的流露。

它看
起来好像是一个图像形式美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人类思想观念的演变史。

中国美术有其自身
独特的特质,它更多体现的是中国式的哲学思考方式,注重感悟与经验,表现出来的理论研
究也相对随意、零散,诸如画论、园记等,类似散文、随笔一样娓娓道来。

美术史教学中应
体现这种特质,多一些诗情画意,多一些切身体验,使学生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而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学理论课程要在当前不影响应试教育大背景的前提下,立足于时代特色,与
社会发展相接轨,从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思考,结合新时期学生的
心理特点,把握时代思想的发展脉搏,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改革。

把精彩的艺术史带给学生别
样的体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艺术领域的大门,也希望学生能够从这门课中收获对艺
术的更高层次的理解。

笔者个人希望艺术学理论课程能够作为初高中学生在美术课中的常设
课程,以对学生的美育成长教育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