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0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③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着,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夜雨寄北》中写作者设想晚上与友人剪烛夜谈的句子是:,。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徜(yáng)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济.世情怀无不让人荡气回(cháng)。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毋庸,我们保定市也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学会改变生活,学会品味沧桑,方可无悔青春,无憾岁月的。

③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这是如今的微信无法比拟的。

A.质疑消逝承担B.置疑消失承担
C.质疑消失承载D.置疑消逝承载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小说
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散文
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散文
D.《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法国﹣﹣小说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有人做了一个调查: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你从上面表格中得到的主要信息。

(2)针对表格中的问题谈谈你的感想。

6.下面是这则通知,在格式、内容、语言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为培养大家追求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兹定于5月4日下午4:00召开“青春与坚强作伴,书香伴梦想飞翔”的主题团课,请全体团员准时参加。

2017年4月20日
校团委格式:
内容:
语言:。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8题
7.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由自然入人事,富含哲理,描摹了一幅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C.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D.本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8.(13分)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⑥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

⑤见逐:被赶走。

⑥召忽:人名。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水何.澹澹B.不足为.外人道也可以为.师矣C.任政于.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其.真无马邪?增其.旧制(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吾尝三战三走.走: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耻:
③子孙世禄.于齐禄:
(3)把下列句子翻译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①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
9.(9分)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

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

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

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

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

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

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

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2)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来。

(至少写两条)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8题(7分)
10.(7分)
节俭是一种美德
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铺张浪费、比吃比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节俭并不是贫穷的人无可奈何的下策,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具备的美德。

②节俭是一种美德,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

想必每个人小时候都念过这样一首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不只是“盘中餐”凝结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我们大家的“身上衣”、“手中物”,又有哪一样没有饱含着千万人的辛勤和汗水呢?所以,对这些东西的浪费,就是对他人劳动果实的不尊重,也就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

因此,反过来说,节俭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③节俭是一种美德,还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

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是有限的,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节约能源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这是连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

然而有些人却不以为然:房间里空无一人却华灯大放;用起水来不管有无必要总把笼头开得哗哗的。

朋友,你浪费的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钱财,更是国家的资源,是整个人类的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问题也日趋严重。

当你若无其事地把吃剩的饭菜倒掉时,你可曾想到,在世界的某些角落,还有人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

那些不讲节俭、浪费资源、浪费粮食的人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毫无责任感的人。

④古人云:“俭以养德”。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提倡节俭已成为当务之急。

让我们都成为具有节俭美德的人,并为在社会上形成“以讲节俭为光荣,以不讲节俭为耻辱”的好风气而努力!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第②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④段引用“俭以养德”的作用是什么?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2题(12分)
11.(12分)新筑的窄长的路基一天比一天长,不断地伸进森林。

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立着一座石头房子的骨架。

里面一切可以搬动或拆卸的东西,都被匪帮抢走了,炉灶的铁门变成了大黑窟窿,门窗变成了张口的大洞。

从破屋顶的窟窿里看得见椽子。

唯一残留的东西就是四间房子里的水泥地面。

每夜,那400个人就穿着被雨淋透了的和沾满了泥浆的衣服,躺在这块地上睡觉。

大家都在门口拧衣服,泥水从衣服上流下来。

大家使劲地咒骂着这坏天气和泥泞。

他们在铺着薄薄一层麦秸的水泥地上紧紧地挤着,竭力想用体温来相互取暖。

衣服冒热气了,但是,它从来也没焐干过。

雨水渗过遮着窗子的麻袋,流到地上。

雨点像敲鼓似的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地从破门外面吹进来。

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棚。

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

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

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

……
天刚透亮,一辆沾满泥浆的汽车开到了火车站,车上装着一袋装面包。

小利特克疲惫地从车上爬下来,他因为一夜没有睡觉,脸色很苍白。

为修建铁路而进行的斗争越来越艰苦。

铁路管理局送来通知,说枕木用完了。

城里也找不到车辆,不能把铁轨和小火车头运到工地上来,而且发现那些小火车头还需要大修。

第一批筑路人员眼看就要到期,可是接班的人员还没有着落;现有的人员已经筋疲力尽,要把他们留下来再干,是不可能的。

旧板棚里点着一盏油灯,积极分子在这里开会,一直到深夜还没有散。

第二天早晨,托卡列夫、杜巴瓦和克拉维切克到城里去了,还带着六个人去修理火车头,运铁轨。

克拉维切克是面包工人出身,这次派他到供应部门去当监督员,其余的人都到普夏﹣沃季察去。

雨还是下个不停。

保尔费了好大劲才把脚从泥里拔出来。

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彻骨,知道是那只
烂靴底掉下来了。

他从到这里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吃这双破靴子的苦头。

靴子总是湿漉漉的,走起路来里面的泥浆扑哧扑哧直响。

现在倒好,一只靴底干脆掉下来了,他只好光着脚板泡在刺骨的泥泞里。

这只破靴子害得他活都没法干。

他从烂泥里捡起破靴底,绝望地看了看。

虽然他已经发誓不再骂人,但是这次却怎么也忍不住了。

他拎着破靴子朝板棚走去。

他在行军灶旁边坐了下来,打开沾满污泥的包脚布,把那只冻木了的脚伸到炉子跟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文的内容。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最后一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保尔的靴子有什么作用?
(4)下面是有关保尔的故事情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筑路②做电厂工人③被捕蹲监狱④骑兵队征战⑤疗养院治病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①⑤C.②④③①⑤D.④③⑤②①
作文
12.(50分)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有真情实感限;
③文体不;
④字数600字以上(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0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着,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夜雨寄北》中写作者设想晚上与友人剪烛夜谈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解答】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写法)
③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注意“阴”的写法)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意“烛”的写法)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1)是连续性默写,能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即可,(2)(3)是理解性默写,注意揣摩所涉及的名句.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徜徉(yáng)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xiá思,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济.jì世情怀无不让人荡气回肠(cháng)。

【考点】16:根据拼音写字词;13:注音.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重点词注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
的读音书写.
【解答】“徜徉”不要写作“倘佯”,“荡气回肠”不要写作“荡气回场”,“遐思”不要读作“jiǎ sī”,“济世”不要读作“jǐshì”.
答案:徉xiájì肠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拼音拼读能力和重点字词的书写,需要学生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细心观察,积累的好习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毋庸,我们保定市也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学会改变生活,学会品味沧桑,方可无悔青春,无憾岁月的。

③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这是如今的微信无法比拟的。

A.质疑消逝承担B.置疑消失承担
C.质疑消失承载D.置疑消逝承载
【考点】23:词义辨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毋庸置疑是一个固定搭配;消逝一般指时间、声音的慢慢逝去,不再存在,符合②句语境;承载指承受支撑物体,承担则侧指担当的意思,前者更符合语境;
答案:D
【点评】解答此题,可结合具体语境及词义辨析各词.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小说
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散文
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散文
D.《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法国﹣﹣小说
【考点】F5: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小说家.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有人做了一个调查: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你从上面表格中得到的主要信息。

(2)针对表格中的问题谈谈你的感想。

【考点】82:图(表)文转换.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
【解答】(1)现在的学生中祝福同学生日的人数高于祝福父母生日的人数,初中生尤其明显,可见平时他们对同学友情的重视;
(2)应该加强对学生感恩父母的教育.作为学生应该学会感恩父母,同时学会表达.在父母生日时送去祝福是我们表达感恩父母的重要途径.
答案:
(1)现在的学生中祝福同学生日的人数高于祝福父母生日的人数,初中生尤其明显.
(2)作为学生应该学会感恩父母,尽量在父母生日时送去祝福,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
【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数据的分析解答各题,并力争语句的通顺.
6.下面是这则通知,在格式、内容、语言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为培养大家追求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兹定于5月4日下午4:00召开“青春与坚强作伴,书香伴梦想飞翔”的主题团课,请全体团员准时参加。

2017年4月20日
校团委格式:将署名与时间调换位置
内容:写明上团课的具体地点
语言:应在“为培养大家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后加上“精神”(或品质)。

【考点】71: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应用文的格式.
【解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应用文的格式的把握,也就是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理解运用,答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应用文的格式,还要熟知应用文表达的要求,具体准确.
答案:
格式:将署名与时间调换位置.(1分)
内容:写明上团课的具体地点.(1分)
语言:应在“为培养大家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后加上“精神”(或品质).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8题
7.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B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由自然入人事,富含哲理,描摹了一幅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C.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D.本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考点】EG:山水田园诗.
【分析】由本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记游的诗,诗人受邀去山村游玩,感受到山村的美丽风光和淳朴风情,从而流连忘返.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了哲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学生要明确,描绘某句诗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与描写.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似乎已经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看见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座村庄出现在眼前.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本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B项错误.
A.正确.
B.有误.本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B项错误.
C.正确.
D.正确.
答案:
(1)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似乎已经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看见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座村庄出现在眼前.
(2)B.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抓住诗中的关键语句,体会诗中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2题(13分)
8.(13分)(2017•河北模拟)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⑥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

⑤见逐:被赶走。

⑥召忽:人名。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何.陋之有水何.澹澹B.不足为.外人道也可以为.师矣C.任政于.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其.真无马邪?增其.旧制
(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吾尝三战三走.跑(逃跑)走:跑(逃跑)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耻:以…为耻
③子孙世禄.于齐禄:享受俸禄
(3)把下列句子翻译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①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参考: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干.那时管仲家境贫寒,(分财利时)他时常欺负鲍叔牙,而鲍叔却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桓公以后,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车送到齐国.鲍叔牙就向桓公举荐管仲.管仲被重用之后,在齐国执政,桓公以此成就霸业,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往往自己多分,鲍叔却并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里穷.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却弄得更加困窘,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免职,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才干,因为他知道我没遇到好时机.我曾经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跑,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怯懦,因为他知道我有个老母.公子纠败亡,召忽为他而死,我却宁愿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绩和名声为耻辱.生养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