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
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严复在变法期间影响最大
的也只是《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这说明()
A. 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
B. 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
C. 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
D. 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可知早期维新思想中就有民权成分并非没有
宣传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维护封建统治的内容故B项错误
由材料“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可知维新派当时并未强调自由、平等之类的启蒙思想说明启蒙思想对维新派的影响十分有限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民主思想此时已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
故选C
2.康有为在《戊戌奏稿》中称“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
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并要求皇帝“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 反映出他主张()
A.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引进西方先进机器
C. 变革社会之服饰
D. 推翻清王朝统治
【答案】C
【解析】材料“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
诚非所宜”“令百官易服而朝”体现了康有为变革社会服饰的主张故C正确
题干未涉及政治制度故排除A
“引进西方先进机器”题干不能体现故排除B
康有为主张变法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故排除D
故选C
3.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 据此可知严复主张()
A. 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开研究
B. 主动接受自然进化理论
C. 在中国的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
D. 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严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蕴含了西方进步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改革的内容这体现了其立足传统文化寻找强国之道 C项正确
A项与严复思想主张不符排除
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
4.高一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 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
D.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维新派主张借助光绪的力量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保留封建君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ABC项是正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要求
故选D
5.1898年4月保国会正式成立康有为在保国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大造变法图强的舆论引起了清朝顽固派的警觉和反对清廷御史文悌上折指责康有为等维新派“保国会之宗旨在保中国不保大清”“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于度外” 由此可知()
A. 康有为触及了部分统治集团的核心利益
B. 维新变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维新派对清政府的态度与革命派一致
D. 当时国人的民族意识亟待觉醒
【答案】A
【解析】中国是四万万人的中国大清是满洲贵族的朝廷康有为成立保国会以“保
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保大清”还是“保中国”成了当时人们所面临的一个选择这触及了统治集团的核心利益自然引起顽固派官僚的攻击和谩骂故选A项
材料没有体现“维新变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
维新派主张对清政府进行改良而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故排除C项
材料中的顽固派不能代表国人故排除D项
故选A
6.19世纪末维新派办报纸、立学会创办新式学堂开展“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革命” 使文化面貌为之一新维新派的文化变革主要旨在()
A. 减少维新变法阻力
B. 营造社会变革氛围
C. 开启国人聪明才智
D. 引导全面认识西学
【答案】C
【解析】“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革命”表明维新派的文化变革主要旨在开启国人聪明才智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7.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弊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A. 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B. 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C. 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D. 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表明严复认为中国的落后且不断被侵略的现状与传统教化密切相关因此严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持否定态度故D项正确 C项错误
A B项易错在由题干中“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分析得出结论实则是没有认识到严复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而“中体西用”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属于康有为的思想特征
故选D
8.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新”是王莽的国号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观点()
A.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 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
D. 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新学是伪经旨在为变法制造舆论体现了学术为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
这一做法不是为了学术上的考证辨伪排除A项
这一说法也不符合历史实际排除B项
动摇儒学主导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 D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写道“设报达聪……宜令直省要郡各开报馆州县乡镇亦令续开……至外国新报能言国政今日要事在知敌情通使各国著名佳报咸宜购取……俾百僚咸通悉敌情皇上可周知四海”康有为的这一言论旨在()
A. 推动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
B. 营造变法图存的社会舆论
C. 提高基层民众的文化素养
D. 摧毁传统的儒家纲常伦理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在地方广建报馆效法西报以帮助君臣
“通悉敌情”“周知四海” 旨在为变法图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故B项正确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自上而下的变革故A项错误
“提高基层民众的文化素养”并非康有为上书的主旨所在故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儒家纲常伦理” 故D项错误
故选B
10.“谁识书生能救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话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A.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答案】C
【解析】A从材料中的救国和康梁可以肯定这一次思想运动是指维新变法运动《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是19世纪40年代的事情与维新变法运动时代不符故排除
B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是19世纪5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是19世纪90年代的活动二者时代不同故排除
C甲午战争失败是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改革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广泛宣传西方君主立宪思想传播救亡理论大大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故正确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间是1905年与材料时代不符故排除
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1.(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1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答案】(1)不同态度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原因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解析】(1)第一问结合材料“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可得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由“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等信息可得出严复回归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化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1918年” 联系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归纳即可【答案】(2)分析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
【解析】(2)解题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的主要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 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符
12.(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的外国租界对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具体
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2.(2)材料二、三中康有为和黄藻所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12.(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近代生活方式变革的主要因素【答案】(1)表现建筑交通通信机器及科技运用生活及卫生文明习惯等
【解析】(1)根据材料“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车、轮船、公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影响的表现为建筑交通通信机器及科技运用生活及卫生文明习惯等
【答案】(2)观点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黄藻所认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断发易服
【解析】(2)根据材料“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可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根据材料“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可得出黄藻所认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断发易服
【答案】(3)主要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政治变革及政府政策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西方文明及民主思想的影响先进中国人主动吸收等
【解析】(3)主要因素从政治、经济、西方文明的影响、思想解放等要素作答
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
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3.(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答案】(1)原因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性格的出现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关系密切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宗法制和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可从科举考试的影响与科举考试的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2)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因素产生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具有
理由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解析】(2)依据材料可知“过渡人”即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一类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际国内因素两方面入手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因素进行分析依据洋务派“西学为用”的主张可得出洋务派具有“过渡人”的特征
【答案】(3)反应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 排斥西方文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否定传统文化
认识从原因上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结果从特征上看由保守逐渐转向开放从影响上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解析】(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义和团运动有关依据材料“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流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新文化运动有关学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原因、特征、影响等方面谈认识如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识等
14.(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指
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14.(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
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解析】(1)康有为实际上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明了效法日本更具有时效性要注意将这种时效性加以概括提炼总结出中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却直接效法日本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容易回答《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地位即成为成成变法的施政纲领【答案】(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2)由材料二可知尽管各国政治制度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而中国“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是效法日本的产物日本则是学习普鲁士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回答局限性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制度本身的局限和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