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
§1.3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4)
§1.4问题与建议 (5)
第2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6)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8)
第3章场址选择 (10)
§3.1场址选择 (10)
§3.2项目配套建设条件 (11)
第4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2)
§4.1建设规模 (12)
§4.2项目建设内容 (17)
第5章建设方案 (19)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19)
§5.2总平布置方案 (20)
§5.3建筑设计 (22)
§5.4结构设计 (23)
§5.5公用工程方案 (24)
第6章环境影响评价 (31)
§6.1编制依据 (31)
§6.2编制原则 (31)
§6.3项目建设期与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32)
§6.4环境保护措施 (34)
§6.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35)
第7章节能 (37)
§7.1设计依据 (37)
§7.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分析 (38)
§7.3设计原则 (38)
§7.4节能措施 (39)
§7.5节能施工要求及节能效果 (40)
第8章劳动安全与卫生 (42)
§8.1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42)
§8.2安全措施 (43)
§8.3消防 (43)
第9章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 (45)
§9.1项目建设工期 (45)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5)
§9.3组织机构 (46)
§9.4工程施工与管理 (47)
第10章项目招标方案 (48)
§10.1编制依据 (48)
§10.2招标内容 (48)
第11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2)
§11.1估算范围 (52)
§11.2估算依据 (52)
§11.3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3)
第12章社会评价 (57)
§12.1社会影响分析 (57)
§12.2互适性分析 (57)
§12.3社会风险分析 (58)
第13章结论与建议 (59)
§13.1结论 (59)
§13.2建议 (60)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看守所搬迁项目
§1.1.2性质
新建
§1.1.3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XXX公安局
§1.1.4建设地点
XXX省道S311线811Km路段旁,拟选场址占地面积52800m2(合约79.2亩)。

§1.1.5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15个月,即从2012年7月~2013年9月。

§1.1.6建设规模与内容
项目总用地面积52800m2(合约79.2亩),设计关押人数499人,为中型看守所。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各类用房建安工程、训练及活动场、停车场、道路、绿化及配套水电设施等。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625 m2,包括在押人员用房4782 m2,民警用房4342 m2,武警用房1061m2,附属用房440 m2。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1-1,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见表1-2。

表1-1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表
表1-2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1.1.7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1、总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231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为1884.8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17.2万元,预备费为128.93万元。

投资估算见下表1-1。

2、资金筹措
项目的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

各项费用详见表1-3:
投资估算简表表1-3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4
§1.3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3.1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文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住建委规划设计条件》;
3、《X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5-2007)
5、《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
6、《公安监管场所特殊监区建设标准》(建标113-2009);
7、《关于XXX看守所搬迁项目立项的批复》
8、《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
9、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1、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1.3.2研究范围
本报告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招投标、投资估算与筹措、社会效益等。

§1.4问题与建议
1、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量的机械废气、废水、施工噪音、建筑粉尘、固体废弃物等,对周围的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能严格按照施工环保规范施工;
2、项目的资金由国家财政、地方配套共同筹措,业主应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早日落实资金问题,早日开工建设。

资金使用时建设单位应精打细算,将建设资金用于实处,不得设不必要的开支项目,严格控制建设标准;
3、项目实施阶段,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第2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XXX概况
XXX位于广西南部,十万大山北麓,处东经107º32' -108º16',北纬21º44'-22º22' 之间,东与钦州交接,南邻XXX市,西与宁明县接壤,北同扶绥县毗邻,东北与南宁相连。

县境东南北三面高山环抱,地形略呈盆地。

丘陵面积37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88.9%,其中缓丘陵平原谷地92.8万亩。

十万大山山脉、凤凰山山脉、四方岭山脉为主要;最高峰为薯良岭,海拔1462米;最低处为正乡六荣屯,海拔只有67米。

XXX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61.1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达114.39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降雨量1217.3毫米。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为各种动植物最适生长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XXX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XXX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十万大山山区丰富的矿产、水电和农林资源,培育壮大的制糖、林化、建材、制药、电力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尤其是发展糖业生产,现在XXX 已成为广西最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

据统计,2009年XXX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总产值36.48亿元,同比增长31.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0亿元,同比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7亿元,增长一倍;财政收入3.38亿元,增长33.5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6元,增长18%;农民人居纯收入4365元,增长16.8%。

XXX
经济增长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

§2.1.2相关标准的颁布
199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颁布实施,对看守所的管理和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为此,1991年公安部颁布了《看守所建筑标准》(GA9-91),作为公安部行业标准下发各地,这对加强看守所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工程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原标准已不适应现实需要。

2000年7月,公安部、建设部联合制定了《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JGJ127-2000),着重解决了看守所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但对看守所建设规模的确定,建设内容及项目构成,建筑面积和用地指标的测定以及其他建设要求缺乏规定。

2002年10月,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公安部又联合发布了新的《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加强和规范了看守所建设,提高了看守所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建设对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根据看守所的性质及看守所条例,看守所的服务对象有以下几类:(1)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的刑事罪犯;(2)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3)持有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签发的逮捕证、刑事拘留证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改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

XXX看守所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法律对被羁押的人犯实行武装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对人犯进行教育;管理人犯的生活和卫生;保障侦查、
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XXX看守所的建设对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维护人权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

§2.2.2项目的建设是加强XXX看守所实施职能的需要
XXX看守所建于50年代,设施建设已不符安全标准,难以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1、《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看守所外围墙5m内警戒区,房屋建筑应距离20m以外,现XXX看守所外的民房已经建到5m以内,从民房可以窥视到监舍内,毫无保密性。

2、XXX看守所监舍设计不合理,不利案件的侦查保密。

3、监仓仓容量不足,监仓设计容量为100人,现看守所平均日关押175人。

4、监仓地基下沉,墙壁严重开裂,存在安全隐患。

5、监舍漏雨严重,在押人员难以居住。

6、车库、厨房、应急发电机房、会议室、内勤办公室等7间瓦房均属于危房。

目前的XXX看守所功能(总关押人数、建筑面积等)已明显不能适应需要,一旦出现暴狱等事件,将对社会安定产生不安定因素,对人民群众的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XXX看守所的现状已经引起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明确要求看守所必须尽快实施整体迁建。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宏观政策面
全面开放的我国经济和安居乐业的人民生活更需要一个全面稳定的治安环境。

因此,从宏观政策面上讲,XXX公安局提出建设看守所搬迁
项目,地方党委政府是全力支持的。

2、资金筹措的可行性强
本项目属国家行使法律强制力的项目,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建设工程,建设资金由国家、自治区、地方财政共同拨款,筹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3、外部配套条件好
项目建设地公用配套的水、电、通、路、信息网等基础条件均已完善,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全具备。

本项目按照立足现实,适当超前的原则规划、建设。

项目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后,一方面应解决目前XXX公安局看守所严重超负荷运转,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难以保障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应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未来若干年内打击刑事犯罪、维持社会安定、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可行。

第3章场址选择
§3.1场址选择
§3.1.1选址原则
1、选址应按照安全保密、因地制宜、有利工作的原则进行。

2、选址应节约用地,所需建设用地面积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确定的建筑容积率进行核算。

3、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有关基地绿化面积指标的规定。

4、场址周边应有完备的公用工程配套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5、选址应能满足XXX公安局看守所搬迁项目建设需要。

6、选址应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

§3.1.2场址选择与地理位置
由于2004年XXX公安局已经取得原县职业中学校园内382亩土地作为行政拘留所的建设用地,业主从监所资源整合及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拟定XXX看守所搬迁项目位于拘留所东面,即XXX省道S311线811Km路段旁,拟选场址占地面积52800m2(合约79.2亩)。

场址用地原为小土坡,东面为。

该场址位于城区边缘区域,交通便捷,也符合XXX市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符合城市建设发展需要。

§3.1.3场址土地权属类别
根据上政函〔2004〕56号文,XXX人民政府同意将原县职业中学校园内382亩土地作为XXX公安局行政拘留所的建设用地。

本项目的建设拟用其中的79.2亩地,地块已取得XXX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地字第450621201100247号],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住宅用地。

§3.2项目配套建设条件
(1)供电条件
场区供电电源引自项目西侧约500米处南方电网的工厂,可以满足用电需要。

(2)供、排水条件
本项目取水水源为东侧念伦水库。

项目排水采用污水经收集后,可排入市政污水干管;雨水经收集后可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中。

(3)通讯、有线电视接收条件
由XXX现有主干网络上接入。

(4)环境条件
本项目建设区域附近环境卫生条件良好;拟建区域内没有历史文物古迹等建筑和遗迹。

社会环境条件良好。

(5)征地拆迁条件
拟选场址占地面积52800m2(合约79.2亩),所需用地已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住宅用地,不涉及征地拆迁,由XXX人民政府划拨给XXX公安局。

(6)周围建筑物及道路情况
本项目场址东侧为念伦水库,西侧为拘留所,南侧为XXX省道S311线811Km路段旁。

(7)施工条件
本项目拟建建筑区域为小土坡,土石方量较小,未实现三通一平。

场址南侧为XXX省道,设备材料运输十分方便。

第4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4.1建设规模
§4.1.1规模确定依据
1、《关于XXX看守所搬迁项目立项的批复》(防发改〔2012〕86号);
2、《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
3、《公安监管场所特殊监区建设标准》(建标113-2009);
4、《住建委规划设计条件》;
5、《X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其他相关法规政策。

§4.1.2项目建设规模
按照立足现实、适当超前的原则,根据XXX人口规模,政治、地理条件,刑事发案率以及发展规划等因素,拟建看守所建筑面积按照XXX 未决犯人数以及已决犯人数预测值确定,其设计关押容量为499人,根据公安部编制的《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的有关规定,拟建看守所关押容量在100人至499人,属于中型看守所,其建设的工程项目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建筑用地
根据《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拟建看守所房屋建筑总面积按21.63m2/在押人员确定,又根据标准第十九条直辖市、沿海城市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需要增加面积指标,但不应超出35%,XXX 市属于沿海城市,故本项目规模拟增加面积指标上限为0.2%。

根据看守所房屋总建筑面积表,XXX看守所按在押人员499人计,本项目确定规模为21.25*499 m2=10604m2,根据立足实现的原则,最终确定本项目建筑面积为10604*1.002=10625 m2,具体各用房面积计算如下:(1)在押人员用房包括监室、禁闭室、卫生间、物品储藏室、图书室、阅览室、浴室、伙房、留所服刑罪犯劳动用房、家属会见室等;
监室面积为7.30*499 m2=3642.7m2;
禁闭室面积为0.06*499 m2=29.94 m2;
物品储藏室面积为0.15*499 m2=74.85 m2;
卫生所面积为0.30*499*1.7286 m2= 258.77m2;
伙房面积为0.51*499*1.3179 m2=335.4m2;
其他面积为0.79*499* m2=394.21m2;
综上,合计在押用房面积为4735.87 m2。

本项目确定在押用房面积为4782 m2。

(2)民警用房包括狱政管理用房、特殊业务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以及民警生活用房等;
管理用房为1.12*499 m2=558.88 m2;
特殊业务用房面积为2.61*499 m2=1302.39m2;
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2.16*499 m2=1077.84 m2;
民警生活面积为2.18*499 m2= 1087.82m2;
综上,合计民警用房面积规模为4026.93 m2。

本项目确定民警用房面积为4026.93*1.078%=4342 m2。

(3)武警用房包括营房、值班工作用房等;
营房面积为1.88*499 m2=898.2 m2;
执勤工作用房面积为0.25*499=124.75 m2。

综上,合计武警用房面积上限规模为1022.95 m2。

本项目确定武警用房面积为1061 m2。

(4)附属用房包括变配电室、传达室、车库、仓库、公用卫生间、综合修理间、浴室、生活用品供应室、锅炉用房以及其他设备用房等。

附属用房面积上限规模为1*499=499m2。

本项目确定附属用房面积为440m2。

2、民警、武警活动训练场地
看守所拟建室外民警、武警活动训练场地,合计面积为4529.35m2。

4、停车场用地
以预计停车70辆计,停车场用地面积约为1400m2。

5、绿化用地
看守所绿化率为34.5%,则绿化用地面积为18236.9 m2。

6、道路用地
看守所道路用地面积为6771.84m2。

7、其他用地面积
看守所其他用地面积为4439.01 m2。

表4-1 用地面积一览表(单位:m2)
§4.2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立足现实的原则,最终确定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625m2,其中:在押人员用房4782 m2,民警用房4342 m2,武警用房1061 m2,附属用房440 m2。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4-3。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表表4-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4-4
第5章建设方案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5.1.1设计指导思想
1、按照看守所建设标准及公安监管场所特殊监区建设标准规范与规定,做到以人为本、规模合理,功能完善。

设施建设应与当地的经济、文教、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建设内容从满足在押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要具备看守所功能、规模和任务,具有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的特点。

3、规范建设、科学管理。

设施建设需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5.1.2设计原则
1、本项目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法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适应XXX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做到坚固安全,管理方便,功能齐全,美观庄严。

2、应充分考虑本项目建筑的性质对周边环境的特殊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应做到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有机结合,统筹兼顾,相互协调,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的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3、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体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4、合理规划建构筑物的间距,在满足节能、环保、防灾、防盗等国家颁布的安全规范、规程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地形,节约用地,节省投资,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5、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

合理布置XXX看守所的出入口、内部道路系统以及活动场所。

6、绿化系统布局。

拟建看守所绿化率应该符合XXX市及XXX城市绿化的要求。

7、平面布置上严格按照消防的有关规定,做到有序、畅通、循环的消防通道,与相邻单位及建构筑物的间距必须满足消防的防火间距要求。

8、环保方面应注重生活污水和噪声的处理问题,做到生活污水排放与噪声处理均达到规定的标准。

§5.2总平布置方案
§5.2.1布置原则
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2、满足场区交通和消防要求;
3、满足功能使用要求;
§5.2.2布置方案
1、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XXX市城市建设规划要求。

(1)监区
监区位于地块的中部,监区北部为已决监区,设置三个监室并配有室外活动室,室外活动室西侧为伙房,东侧为卫生所。

监区南部设有9个监室,各监室配有独立放风场,每3个监室自南向北平行排列。

(2)业务技术楼
业务技术楼、接见室及审讯室位于场区的南侧,自南向北并列布置。

业务技术楼西侧为备勤楼及民警活动场,西侧为民警食堂和民警车库,南侧为绿化兼生态停车场。

(3)武警用房
武警营房位于项目地块的最西北角,武警营房南面为室外训练场和篮球场,东侧为厨房和训练馆。

(5)主出入口
主出入口位于地块西南侧,临近公路。

详见附图XXX看守所搬迁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2、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系统
①路网结构
看守所内道路以“通畅、便捷、快速”为设计原则,力求系统完善,功能明确。

场址内部采用传统的线性道路系统,结合城市道路,形成完善的道路体系。

②道路形式及分级
看守所内道路形式采用城市型道路,道路系统采用双车道形式,道路红线宽7米,形成有序的交通组织,同时可使消防车畅通的到达每一个角落。

(2)停车方式
本设计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道路结构,根据有利管理、方便使用、节约用地和不碍景观的原则,机动车辆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停放方式。

看守所内的机动车停车设施分为车棚停车和生态停车,主要位于备勤楼南侧、厨房南侧和门卫房西侧。

(3)交通组织
①出入口设置
看守所主要出入口位于地块西南侧,临近公路。

②动态交通
看守所外部交通组织与看守所内道路交通系统保持一致,与城市道路连接。

人流、车流的出入疏散,偶发性机动车交通应以满足消防要求为原则。

3、竖向布置
根据项目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场地地形特点,服从看守所场址总体竖向设计格局,由于场址原地为小土坡,根据规划场地整平标高的地形现状。

周围场地平整力求实现就地消土,减少土石方运输量,使场地内外自然衔接。

4、绿化
绿化面积为18236.9m2,绿化率为34.5%。

§5.3建筑设计
§5.3.1编制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工程设计标准强制性条文》;
3、《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
4、《公安监管场所特殊监区建设标准》(建标113-2009);
5、《住建委规划设计条件》;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3、业主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及设计要求。

§5.3.2建筑设计方案
根据《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公安监管场所特殊监区建设标准》(建标113-2009)、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年)和XXX 看守所工作未来工作发展需要,拟建看守所总建筑面积10625m2。

建筑占地面积7684.14m2。

各单体拟采用框架结构,卫生所采用砖混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

§5.4结构设计
§5.4.1建筑分类等级
XXX看守所建筑特征详见表5-1。

业务用房主要特征表表5-1
§5.4.2主要荷载取值
(1)楼面荷载
一般业务办公区域:2.0kN/ m2
(2)屋面荷载
不上人屋面:0.5kN/ m2
上人的屋面:2.0kN/ m2
(3)风荷载
基本风压:0.75KN/m2
地面粗糙类别:B类
风载体系系数:1.3
§5.4.3抗震设计
XXX市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05g。

因此本项目按设防烈度6度考虑。

§5.4.4地基基础选型
结合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及荷载特点,经过经济、技术、环境等各方面的比较,基础结构形式暂定为桩基础,具体选型需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后确定。

§5.5公用工程方案
§5.5.1给排水
1、给水工程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2)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看守所的室外给水管网系统、污水管网系统、雨水系统。

(3)用水量计算表
项目用水由当地供水管网供给,主要为在押人员及警务人员的生活用水、餐饮用水、及绿化用水。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1.10条,计算得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112.21m3/d,最大小时用水量30.33m3/h,年用水量为40955.15m3。

具体用水量见下表5-2。

用水量计算表表5-2
(4)水源
本项目建设地点东侧约100m处为念伦水库,取水水源为水库。

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112.21m3/d,最大小时用水量30.33m3/h,根据给水水力计算软件得出,拟从水库不同方位接两根DN150的给水管,供本项目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

设置加压泵一台,能满足本项目用水水
量、水质、水压要求。

(5)生活给水系统说明
设置加压泵一台,从水库取水,保证给水系统供水压力。

2、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1)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经天沟收集后由雨水斗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

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与屋面雨水一并由室外雨水管道就近排入道路旁的市政雨水管道。

(2)污水系统
生活污水经过室外化粪池预处理后集中排至市政污水管道,食堂含油废水经过隔油池处理排至室外化粪池进入市政污水管道送往城市污水处理站。

3、给排水管道材料及设备的选用
给水管道采用给水PE管和PP-R塑铝稳态管。

水阻力系数小。

卫生、节能、健康。

排水管道采用排水塑料管及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

减少管道阻力,排水顺畅。

其它设备及卫生间洁具采用国内节水型优质名牌产品,节约了水资源。

§5.5.2供电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设计范围
强电系统包括:照明、应急照明、配电系统、防雷接地。

弱电系统包括:消防广播、有线电视、电话、电脑联网等系统。

3、电源
项目电源由离项目所在地500m处南方电网一工厂内引入,进户电压等级为10kV。

4、电力负荷
(1)负荷等级
本工程负荷最高等级为一级。

一级负荷:各类消防设备、医疗设备、应急照明、值班照明、消防控制中心等。

二级负荷:生活水泵等。

三级负荷:一般照明、空调负荷等。

电源采用三相四线制,电压等级为380/220V。

为满足项目在停电期间特殊部位用电需要,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设置功率不同的UPS电源,供电时间不小于30min。

(2)用电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项目用电主要是照明用电和附属设备以及业务用设备用电,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及面积大小,按单位面积功率法计算电负荷,参考类似项目用电指标本项目单位面积功率P'e=60W/m2,总建筑面积S=14350 m2。

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表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