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与健康中山大学预防医学

合集下载

[课件]预防医学(2环境与健康)PPT

[课件]预防医学(2环境与健康)PPT

(二)化学因素 环境中的化学因素包括天然或人工 合成的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物、动植物体内及微生 物内的化学组分等,如金属和类金属、有机溶剂、 能源在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气、生产过程产生的废 弃物、农药、食品添加剂等。天然存在的无机化 学物质是构成机体的主要物质,有些元素在生物 体内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化学元素在正常接 触和使用情况下对机体无害,过量或低剂量长时 期接触时会产生有害作用(称为毒物)。
可使其它因素的影响(毒性)加剧,且其影响后果超过二 者之和。如飘尘催化二氧化硫形成亚硫酸;吸烟又接触
石棉可显著增加肺癌死亡率等。
3.拮抗作用 是指某种环境危害因素可使其它环境因素的 危害减弱的作用。如卤代苯类化合物能明显地诱导某些 有机磷农药(如马拉硫磷)的代谢,使其毒性减低。
三、选择性 环境危害因素的亲器官性使其有相对固定的靶器官。 不同环境因素作用的靶器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落及其生物环境组成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生态系统所 构成的大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生物、地理等各种 生态因素。生活环境主要是由人工改造或创造而成的,主
要受人类排放废弃物的影响,所造成的污染往往是直接地、明显地、即时地 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较易治理,见效 也较快。而生态环境则完全或主要是自然形成,主要受人类
环境因素 甲基汞 苯 靶器官
神经系统(中枢及末梢)、胎盘
造血系统

石棉 联苯胺 氯乙烯
骨骼系统(不溶性磷酸铅)
肺 膀胱 肝
四、非特异性 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除有特异性症状外, 也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因而易被忽视。
铅、汞、砷的非特异性症状
环境因素
非特异性症状
脱发、贫血、肌痛、肌无力、胃肠炎、肾脏疾患、 运动失调、脑功能障碍、致畸 胃肠炎、肾脏疾患、运动失调、脑功能障碍、致畸 脱发、鼻刺激、皮炎、色素沉着、胃肠炎、致畸

预防医学 环境与健康概述1

预防医学 环境与健康概述1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 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的向环 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环境之中。 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守环境的发展变 化规律从事生产和活动,否则机会遭到环 境的报复和惩罚。 人与环境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 系。
预防医学
第十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第一节 环境的概述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 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 的关系。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 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一节 环境的概述
环境的分类 • 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 圈、岩石圈; • 社会环境: 广义的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 生产力、生产关系等; 狭义的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 劳动组织、学习条件等;
Thank
you !!!
第一节 环境的概述
• 社会环境 概念: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 精神条件的总和。 广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 文化; 狭义:家庭、劳动组织、学习条件、集体性 社团; 社会环境构成因素: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讯息因素。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 生态系统 概念: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它 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 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最复杂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 人工生态系统中。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 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 汀的英国人来澳洲定居,随身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庄 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后来,宠物兔子陆续逃亡到了野外, 100年后,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这24只野兔的上亿“子 孙”给整个澳大利亚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野兔发现,这 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 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干,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 啃吃精光,严重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其他种类 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专家计算,这 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人开 始想尽办法控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筑围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猎,捕 捉,放毒,引进天敌狐狸等。但是,兔子的繁殖力极为惊 人,一对兔子一年可生下成百上千只兔子。因此,至今澳 大利亚的兔子仍是祸害。

(完整word版)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

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

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2)形成酸雨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部分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部分

环境与健康部分1、环境: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食物是生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种重要形式,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3、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动植物和人类等)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类和氨基酸等)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4、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

(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种群和数量,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

)5、环境污染: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地理原因,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特异性疾病,也叫做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P61)8、空气离子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工的作用,使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形成带电荷的正负离子的过程。

(P42)9、公害病: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称之为公害病。

(P10)10、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金属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P8/12)11、一次污染物:是指有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12、二次污染物:是指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的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13、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预防医学》第2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预防医学》第2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19:46
第2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19:46
生活环境与健康
• 空气环境与健康 • 水环境与健康 • 住宅环境与健康
19:46
空气环境与健康
• 空气物理性状与健康 •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19:46
空气物理性状与健康
• 太阳辐射 • 气象因素 • 空气离子化
19:46
太阳辐射
• 紫外线
19:46
问题思考
• 引起此次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此次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 此次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产生了那些危害? 此次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产生了那些危害? • 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19:46
空气污染的来源
• • • • 工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其他
19:46
气象因素
• 气象因素包括气压、气流、气湿、气温等。 气象因素包括气压、气流、气湿、气温等。 • 气象因素与太阳辐射综合作用于机体,对 气象因素与太阳辐射综合作用于机体, 机体的冷热感觉、体温调节、心血管功能、 机体的冷热感觉、体温调节、心血管功能、 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功能有调 节作用。 节作用。
19:46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 急性危害 • 慢性危害 • 间接效应
19:46
急性危害
• 烟雾事件 • 事故性排放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
19:46
英国伦敦煤烟型烟பைடு நூலகம்事件
• 英国伦敦1873年~1965年共发生12次烟雾 英国伦敦1873 1873年 1965年共发生12次烟雾 年共发生12 事件,最严重的1次在1956 1956年 事件,最严重的1次在1956年。 • 特殊地理条件:河谷盆地; 特殊地理条件:河谷盆地; • 特殊气象条件:持续大雾形成逆温,无风 特殊气象条件:持续大雾形成逆温, 或微风; 或微风; • 严重污染源:工厂和居民大量燃煤,排放 严重污染源:工厂和居民大量燃煤, 出大量烟尘和SO 出大量烟尘和SO2; • 多人死亡 1952年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 1952年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 者猛增, 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 4000多人死亡 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 又有8000多人死去。 8000多人死去 又有8000多人死去。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考研科目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考研科目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考研科目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考研科目主要分为六大部分:
1. 基础领域:包括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

2. 流行病学:包括流行病学原理、传染病流行病学、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社会流行病学等。

3. 预防医学诊断与治疗:包含家庭医学诊断与治疗、急救、儿科学、妇产科学、口腔医学、老年医学、眼科学、皮肤病学、肿瘤学、心血管病学、呼吸病学等。

4. 环境卫生学:包括水污染的预防、大气污染的预防、工业污染的预防、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放射卫生、职业卫生等。

5. 社会医学:包括医疗服务管理、健康促进、公共卫生法律法规、政策与规划、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及社会支持等。

6. 生物统计学:包括观察性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方法、生物统计学方法、统计学习方法、统计软件应用等。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到达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的学科群。

3.生物圈(biosphere):指有正常生命存在的地球部分,具体为海平面以下约12km到海平面以上约10km的范围。

(由空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组成生存着动物、植物、微生物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与能量循环共同组成的生物与环境的结合体。

它是发挥功能的基本单元。

5.食物链(food chain):生物间以食物的形式进行的物质转移的关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的连锁关系叫食物链。

6.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7.公害:指因受到废水、废气、废渣的严重污染,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以致影响人的生活,妨害人的健康,破坏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对社会造成公共危害。

8生物转化作用:污染物进入到生物体在相应酶系统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9生物富集作用:某种污染物进入到生物体内逐渐积累并通过食物链逐级转移,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的作用。

10.急性毒性作用:指机体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或短时间内多次接触环境化学毒物引起的快速而强烈的中毒反应,多为突发事件。

11.慢性毒性作用:指环境化学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和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甚至终生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12.水体富营养化:指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营养而大量繁殖、生长、死亡,以致造成水质恶化,生物种群组成发生改变,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甚至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群健康的现象。

预防医学各章重点总结

预防医学各章重点总结

预防医学第一章环境与健康一、人类环境是指地球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活和开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依据环境因素的性质可将人类环境分为物质黄精和非物质环境两大类,前者为自然环境,后者为社会环境。

二、自然环境又称为物质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开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含各种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前者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后者有大气、阳光、水体、土壤等,这些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

自然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三、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根底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与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精神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总和。

四、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息息相通,紧密相连,人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人类社会开展的漫长过程中,人与环境形成了一种既相互对立与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2.人对环境的适应性、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五、生态系统指在肯定的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所组成的生物环境体系。

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完整体系,是生物圈内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功能单位。

六、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得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七、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污染原因,使得进入环境的污染因素的量或作用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了改变,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八、环境污染的X:1.生产性污染、2.生活性污染、3.交通运输性污染、4.其他污染X九、污染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1.污染物的汲取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2.污染物的分布与存储3.污染物的生物转化4.污染物的排泄:肾脏排泄、肝胆排泄、经肺排泄、其他途径排泄十、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1.急性毒作用2.慢性毒作用3.致癌作用4.致畸作用5.免疫度作用十一、污染物的理化特性1.污染物化学结构2.污染物物理性质3.污染物生物半衰期十二、污染物暴露的强度与方法1.作用剂量或强度2.暴露途径或方法3.暴露期限与频率十三、化学物的联合作用1.相加作用2.协同作用3.强化作用4.拮抗作用5.独立作用十四、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1.生理状况2.健康状况3.遗传因素4.营养条件十五、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1.公害病2.职业病3.传染病4.食源性疾病十六、环境污染的操纵策略1.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标准2.强化环境卫生调查监测与监督治理3.操纵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4.强化环境爱护宣传教育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一、太阳辐射式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X,也是地表上光和热的源泉。

预防医学(二)第六章 非物质环境因素与健康

预防医学(二)第六章 非物质环境因素与健康

第三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
• 行为:是具有认识、思维能力的人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能 动反应,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 行为医学:通过研究行为、分析心理活动过程与健康和族 病的关系的学科 • 1.促进健康的行为 • (1)积极的休息与睡眠 • (2)合理的营养和膳食 • (3)积极的体育锻炼
第三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 1.情绪与健康 • 不良情绪的危害:人在恐惧时可以使意识变的狭窄, 判断 力、理解力降低,甚至理智和自制力丧失,造成正常行为瓦解 • (1)情绪与疾病 •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 (2)生活事件在情绪致病中的作用 • 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 生活事件对人的影响受时间的限制,生活事件量表具有很 强的时效性,因为社会生活中不断有新的生活事件出现,且同一 生活事件在不同的时期对人造成的影响及反应的程度会有所不同。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 3.应激与健康 • 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表 现出的心身紧张状态 • 察觉——个体的认知评价 • 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即应激源 • 能力——个体内部和外部的资源 • 心身紧张状态——即应激反应。通过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 理反应表现出来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 2.个性与健康 • 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有一疋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社会性;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 • 气质:通常所说的脾气,是个人在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 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的情感体验特点的综 合 • 性格: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定型化即一贯性的 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
第一节 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

《预防医学》 环境与健康概论 PPT课件

《预防医学》 环境与健康概论 PPT课件

五、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
医学
41
19:46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 • • • 广泛性 长期性 复杂性 多样性
医学
42
19:46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 • • • 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 远期危害 间接效应
医学
43
19:46
急性危害
• 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进入人体所引 起的,通常表现为快速、剧烈、呈明显中 毒症状。 • 煤烟型烟雾事件 • 光化学烟雾事件 • 生产事故
医学
12
19:46

• 水在地球上占总面积的70%,但大部分为海 水,淡水只占2.35%,其中可利用的仅占 0.2%。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量 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
医学
13
19:46
土壤
• 土壤是由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相共存而形 成的结构。其化学组成包括:矿物质、有 机质、微生物、空气和水。
医学
7
19:46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凡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物的植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藻类均属于生产者,还有 那些能利用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微生物,它们 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食物和能量的供应者。 • ②消费者 主要指食草和食肉的动物和人。 • ③分解者 是指各种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还包括一些 微型动物,如鞭毛虫、土壤线虫等,它们将动植物尸体分 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回归到环境,重新供植物利用,这种 作用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④无生命物质 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无生命的无机物、有 机物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如空气、水、土壤和各种矿物质等, 这些无生命物质为各种生物有机体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大一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

大一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

大一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预防人群患病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作为大一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医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大一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一、传染病预防1.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基本防护知识。

2. 学习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原理,掌握疫情调查与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3. 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措施、消毒方法等。

二、环境与职业健康预防1. 学习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预防方法。

了解各类职业病的致病因素和防护措施。

2. 掌握环境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掌握相关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方法。

3. 学习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相关法规政策和应急处理措施。

三、慢性病与非传染性疾病预防1. 熟悉各类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2.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方法。

3. 学习各类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健康、骨质疏松、癌症和损伤预防等。

四、健康教育与促进1. 了解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行为干预。

2. 学习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包括制定健康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工具和评估教育效果等。

3. 了解社区健康服务与促进的相关知识,包括问诊、健康评估和指导等方面的基本技巧。

五、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基础1. 学习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疫情调查、疾病监测和风险评估等。

2. 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等。

3. 学习科学文献的检索与阅读,了解如何获取和评估科学研究的可信度。

以上只是大一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预防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内容较为广泛,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预防医学》第2章生活环境与健康课件PPT

《预防医学》第2章生活环境与健康课件PPT
气自净能力。
水质改善
水源保护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 护,防止污染,确保水
质安全。
污水处理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 生活和工业废水进行有 效处理,减少污染物排
放。
水质监测
宣传教育
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 期对水源、供水系统进 行检测,确保水质达标。
提高公众对水质问题的 关注度,倡导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03
辐射源监测
建立辐射源监测体系,实 时监测辐射剂量和分布情 况。
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核设施、医疗设备等 高辐射场所的安全管理,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宣传教育
普及辐射防护知识,提高 公众对辐射风险的认知和 自我保护意识。
04
CHAPTER
生活环境与慢性病预防
慢性病概述
慢性病定义
慢性病是指长期存在、不 易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传染病特点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 节性、免疫性等特征。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细菌性、病毒性、立克次体性、支 原体性等。
生活环境与传染病的关系
生活环境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空气污染与呼吸道传染病
生活环境中的卫生条件、人口密度、居住 拥挤程度等因素均可影降低 呼吸道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侵入和传 播。
疫苗接种
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相应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控制传 染病的传播。
健康教育
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THANKS
谢谢
生。
噪声控制
噪声源调查
调查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如交通、工业、 建筑施工等。

预防医学技术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评估

预防医学技术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评估

预防医学技术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评估预防医学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这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环境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可持续性评估以确保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预防医学技术的环境影响,并介绍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

一、预防医学技术的环境影响预防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效益,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影响。

首先,医疗废物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大量的废弃医疗设备、药品包装材料等被丢弃在环境中,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一些预防医学技术可能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例如高耗能的医疗设备的使用,增加了能源的需求和碳排放量。

此外,预防医学技术的推广使用也会导致一定数量的电子垃圾产生,对环境造成压力。

二、可持续性评估方法为了解决预防医学技术的环境问题并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性评估方法被引入。

可持续性评估旨在综合考虑技术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以评估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符合程度。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1. 周期评估方法:周期评估方法主要关注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环境影响。

它包括技术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处理等不同阶段,通过评估每个阶段的环境性能,全面了解技术的环境影响。

2.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主要关注技术对环境资源的损害程度和持续性。

它通过对技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能源消耗等进行评估,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3. 社会影响评估方法:社会影响评估方法主要关注技术对社会利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

它通过评估技术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对社会公平性、公众健康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评估其可持续性。

4. 经济影响评估方法:经济影响评估方法主要关注技术对经济可持续性的贡献程度。

它通过评估技术的成本效益、效率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可持续性评估的意义与建议可持续性评估对于预防医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预防医学技术中的环境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

预防医学技术中的环境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

预防医学技术中的环境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环境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在预防医学技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预防医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在预防医学技术中的意义,以及它们的具体应用。

环境监测是指对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监控的过程。

在预防医学技术中,环境监测可以用来发现和评估潜在的健康风险。

例如,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来判断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

如果发现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预防医学技术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空气净化设施或者限制污染源的排放,以保护人们的健康。

除了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也是预防医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质污染可能导致许多疾病,如肠道感染和水源性疾病。

通过对自来水和饮用水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此外,对水源地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有助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在预防医学技术中,还可以利用环境监测来评估食品安全。

食品中的污染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通过对食品中化学物质的监测和检测,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避免因食品污染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此外,对食品加工环境和餐饮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也是预防医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监测只是预防医学技术中的一部分,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评估特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

通过分析环境数据、生物标志物等信息,可以判断某个环境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并对公众的健康进行评估和预测。

例如,在某个地区发现了空气污染问题,健康风险评估可以估计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减少对健康的危害。

除了环境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预防医学技术还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人们的健康。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在预防医学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8
大气污染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9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10
(二) 社会环境
又称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人类在 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过 程中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体系, 它由各种非物质因素组成。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11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一)人为有害因素 1.空气中有害物质 (1)工业生产 煤炭、石油燃烧产物 (2)交通运输:汽车尾气 (3)生活炉灶:木材、秸秆、煤 (4)建筑材料:“氡”引起肺癌,潜伏期15-40
33
(二)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34
(三)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数量超过 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 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 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 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35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年,可致白血病;甲醛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12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13
2.水中有害物质
(1)工业废水 矿山开采、金属冶炼、 纺织印染、造纸等 农业污水:含有化肥、农药、粪便 生活污水:“赤潮” 含大量有机物,水质富营养化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14
松花江水污染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15
3.土壤中有害物质来源
土壤 人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41
土壤污染的来源
(2)化学性污染: 农药污染 重金属污染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42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43
第三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

预防医学@中山大学-高考专业真实情况

预防医学@中山大学-高考专业真实情况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0级眨眼就过了一年,从大一新生快要晋升为师姐了啊,好感慨...上年选专业的时候苦爆了头,最后选择了往医科方向发展,选择了医科口碑不错的中山大学,算是了了自己高中几年想济世救人的医学梦想。

废话不多说,以自己一年来在这个专业这个学校的亲身经历,给师弟师妹们一些较为客观的介绍。

首先中山大学在华南地区的知名度不必我多说,各种排行榜里综合实力排名广东第一,是很多广东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虽然总会有些尖子生把她当作保底选择...)中山大学的孩子在华南找工作大概是比较受欢迎的。

经过沟通,我也发现,有比较多的广东以北的地区来的孩子说他们是高考失利才来的中大,当然这有很大部分归因于距离问题...总的来说,广东的学生选中大是很不错的,离家不远,知名度又高,将来就业会很方便,当然日后的职业竞争就另当别论啊。

学校环境的话,话说有很多人以为中山大学是在中山市的,对此我每次都很无语...在此严正声明,中山大学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国父孙中山首创于是叫“国立中山大学”。

预防医学前两年是在中大东校区呆的,中大东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据说是大学城以及中大多个校区中伙食最好的。

有6个饭堂(其中有广州餐饮连锁都城开的都城饭堂)、一个饭馆(明城食府)。

可选各地风味,粤菜为主,有湘味川味,也有福建小吃客家小吃,还有清真、西餐、日韩套餐可选,味道方面都不错,丰俭由人。

住宿条件也很不错,本科生的宿舍(四人间)都配备独立卫生间、洗澡间、热水、空调,可以自己买洗衣机,每栋宿舍楼也有洗衣房,洗一次一元。

热水供应从晚上6点半到12点。

宿舍周围绿化都挺不错,物业维修24小时都有,学校定期请人搞卫生搞绿化灭虫灭蚊。

想看图可以上中大新生论坛看。

宿舍周边配备维修部、影印部、小商店、临近四大饭堂,还有小商业街(今年9月会有大型商场“GOGO新天地”开幕)。

课室实验室都有很猛的空调,图书馆早八点开放至晚上10点半。

生活设施配备总的来说很完善了。

中山医学院预防医学概论总结

中山医学院预防医学概论总结

预防医学概论总结括号里数字为往届考题,还有,有些答案不一定正确啊,莫怪莫怪绪论1、现代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广义)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狭义)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

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之处。

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1)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2)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3)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预防医学的两次变革(医学史上两次卫生革命)(09)1.第一次变革:随着机械论医学模式与生物(生态)医学模式的建立,引起了第一次卫生革命与预防医学的第一次变革。

当时传染病是人群重要的死亡原因,科学家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与预防工作,使传染病死亡率大幅下降。

由此,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

2.第二次变革: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引起了第二次卫生革命与预防医学的第二次变革。

即为应对科学技术与现代工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变,第二次变革以保护环境和减少心血管疾病、肿瘤和意外死亡为主要目标。

小结:唯心/生物-心理-社会迷信活动/群体预防人类预防预防3、健康(07、08、09、10)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要有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健康的标志(WHO):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5.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6. 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9. 头发光泽,无头屑•10. 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生物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3、构成环境的要素
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 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 社会—心理因素(Social-psychological factor)
12
构成环境的要素1
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14
生物因素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Food chain):
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 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
食物网(Food net):
食物链之间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功能:
能量和物质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转移流动
15
生物因素
生态平衡(Ecoeqilibrium)
23
构成环境的要素4
社会— 心理因素
(Social-psychological factor)
社会制度、文化、经济、居住、风俗习惯、 职业、宗教、战争等
情绪、心情、态度、观念 卫生服务 精神病;心身疾病(心源性疾病)
2
环境因素与健康
(Environment & Health)
胡前胜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 2008.11
3
主要内容
环境的概念、范围、构成 环境的卫生学特征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特征 环境影响的社会性和现状
4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环境的概念及范围; 构成环境的要素。
熟悉:环境的卫生学特征; 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特征; 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了解:环境影响的社会性。
5
§1 环境的概念、范围、构成
1. 环境的基本概念
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的总和 (辞海)
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以人为核心, 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
6
环境的概念
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 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 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 影响(WHO)
眼、皮肤、呼吸
O3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道刺激; 死亡400多人
河谷盆地 SO2、金属烟尘
呼吸道症状; 死亡20人
4.伦敦烟雾事 1873年起;

1952年12月
5.四日市哮喘 1955年以来
英国伦敦市 日本四日市
逆温 煤烟尘、SO2、硫酸 雾
呼吸道刺激、并 发症;
死亡率增高
石化和重油燃烧废气 哮喘病人发作;
18
化学因素
历史上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
I 大气污染
时间
1. 马斯河谷 1930年12月 事件
2. 洛杉矶光 化学烟雾 事件
1943年以来 不断发生
3.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
地点 比利时马斯 河谷工业区
美国洛杉矶 市
美国宾州多 诺拉镇
原因
后果
盆地、逆温
呼吸道疾病;
SO2增高
死亡60余人
环山、逆温
生物圈(Biosphere) 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态平衡(Ecoeqilibrium) 食物链(Food chain)
13
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产者 (绿色植物)
一级

(草食动物)
无机界 (光,气,水,土)
二级 (杂食动物) 费
三级 (肉食动物)
分解者 (微生物)
高级 者 (人类) 生态系统组成
7
环境
自然环境
8
生活居住环境
9
环境的概念
2. 环境的范围
大气圈(Atmosphere)
自然环境: 水圈(Hydrosphere)
(物质环境) 岩石土壤圈(Lithosphere) 生物圈(Biosphere)
社会环境(非物质环境)
10
环境的分类
Primary environment
Secondary environment
Post-genomic Era of Biology
Genome Genomics
Genotype
Transcriptomics
Gene expression
Metabonomics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Proteomics
Molecular Phenotype
1
“Genes load the gun, the environment pulls the trigger”
21
化学因素
环境化学因素的特点
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 接触时间长,反复接触、终身接触 剂量相对较低 易感性大,包括老、幼、弱 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
22
构成环境的要素3
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
微小气候(micro-climate) 太阳辐射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影响听力、神经、血液、肿瘤
环境的概念
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 的状态
动态平衡:相对的、暂时的、可变的
适应
破坏
不平衡
平衡
失衡
调节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例:大量砍伐森林、消耗石油、煤等 地表大气中 CO2浓度↑ 温室效应
16
生物因素
环境生物因素与人类生存和健康
有益方面
通过食物链获得营养素
利用生物和微生物制成药 物防治疾病
(C-H化物)
死亡病例
19
化学因素
历史上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
II 水污染
6. 水俣病 事件
7. 痛痛病 事件
时间 1953~56年
1955~72年
地点
原因
日本熊本县 水俣湾
日本富山县 神通川流域
含汞废水; 鱼类甲基汞
含镉废水 食用镉米
后果
甲基汞中毒; 死亡50多人 骨关节肌肉疼痛; 多系统症状
公害(public nuisance) (日本)指由于事业活动和人类其它活动产生的相当范围的大
不利方面
生物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 来威胁
病原生物 、生物性粉 尘可引起疾病
绿化、森林植被起着重要 生物性污染物引起食源性
作用
食物中毒、介水传染病。
17
构成环境的要素2
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
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动植 物体内及微生物内的化学组成成分等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环境污染物(工业、生活、农业)和公害
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振动、地面沉降以及恶臭 对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损害。
(我国)指凡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及 公私财产等造成的危害。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学因素
历史上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
III 食物污染 8. 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 日本北九州爱知县
多氯联苯混入米糠油
多氯联苯中毒;死亡16例 “胎儿油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