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篇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始先民用云石、骨刀雕刻于岩壁或骨角之上。

这些原始雕刻,已具备了一定的雕刻技术。

图腾柱的出现,汇聚了原始雕刻艺术的精华,图腾柱高高矗立在原始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而独特,色彩艳丽而醒目,堪称图腾艺术中的杰作。

在美洲印第安人村落里,每座房子前后都登立着图腾柱。

图腾柱的高度,有的达几十来,低的也有两米多。

图腾柱的图案,有的为动物图形,也有的是一组相当复杂的组合围形。

这些图腾柱刻画的通常是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

譬如,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上面雕刻着全家人的图腾符号。

顶端为大鹰,底部为熊形,鹰
腾柱最初的文化源头,可建溯到中华鸟图腾民族,河姆波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均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田佳洲《神工鬼斧的图腾柱雕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腾神的产生与原始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关联,也与动物和人
有着血缘关系有关联。

B.图腾柱的诞生与萨满巫术有关,集中了原始雕刻艺术精华,体现了极高的雕刻技术。

C.美洲印第安人村落房子前后都有图腾柱,其上图形都相当复杂,
的事实,来论证木雕图腾柱的起源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图腾文化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人崇拜不同的图腾神,先是崇拜自然形象神,再是半人半兽神,最后是人形神。

B.图腾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遗迹,一般高高矗立于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色彩艳丽。

C.印第安人一般会把图腾形象头部作为雕刻重点部位,面对其他部位进行分解与移位。

踪影。

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割为起点。

嚓,嚓,嚓,一丛低着头的稻子,刚好在母亲手里是盈盈的一把,割下几丛就是一摞。

我看着大丛大丛的稻子,在母亲的弯弯的齿状的禾镰镰口纷纷倒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禾镰还啄在禾戽上。

稻蔸上的镰痕,新鲜,平整,那拓展延伸的行数,是母亲俯身左右开镰的频率。

母亲衣服的后背上,明显有了汗渍留下的盐碱,白白的一片。

当时,我虽然已过了懵懂的年龄,却只知道开镰收割是人与村庄、季节、田野建立的一种秩序,即便自己站在“冷浆田”(水冷田瘠)里挥镰,也是被动的,甚至是木然的。

在村庄的炊烟袅袅中,在我的乡土田野记忆里,似乎所有的色调都与稻子有关。

禾苗的嫩绿与青葱,谷穗的饱满与金黄,以及“禾秆城”(稻草垛)褪去金黄的灰褐色与斑白色——这是我对乡土田野色彩的记忆和认知,还有一种食为先的生存宿命。

后来,我看到列维坦的《秋收》和米勒的《拾穗者》等油画作品,无论作品的主题还是色
调,都激活着我远去的记忆。

稻子那阳光镀亮的色泽,那饱满而成熟的色调,又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遥远的童年,童年的歌谣复苏起来,少年时代的时光显影起来——
今天,
米,是稻的化身,是民间的福祉,是大地万物的象征。

如今,婺源乡村开镰庆丰收,民间有着自己的激情和独特的方式。

比如做新米粿、蒸汽糕、舞稻草龙,还有迎桂花灯、瓜果灯,人们总是用内心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庆祝丰收的喜悦。

“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

”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
既是生活的烟火,又是心灵的路径,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这也是我对婺源民间文化遗存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

诸如婺源农俗中,正月初二贴联牵牛饮水祝愿耕牛平安的“开牛栏门”,正月初七开始祈愿驱邪攘灾五谷丰登的迎“社公”,秧田发青之际请土地菩萨、祈愿丰收的“安苗”,以及农历六月“卯日”
(选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中用“嚓,嚓,嚓”“大丛大丛”“纷纷”等叠词
描写收割稻禾的情形,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B.第四自然段写母亲“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焦灼”指母亲对于孩子的愧疚感,“幸福感”指收获稻子的喜悦。

C.文中引用童年的歌谣既点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又写出
析。

6分)
最近,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的纪录片《二十二》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悲情触摸那段充满伤痛的历史;纪录片中老人们的截图竟然被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出现,引发集体愤怒。

两件事,让我们分别看到了尊重与无知。

“听完片尾曲,没有人说话。

灯亮了,好些人还在位子上发怔。


一位观众的话,道出了多数人观看《二十二》之后的感受。

老人们所经历的苦难,那些烙印于心的伤痛,即便只是通过平静的镜头语言,也足以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从上映前3万多人为影片捐款,到后来无数人转发影片信息、呼吁人们观看,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倾注了从制作者到观影者共同的情感,也凝结成整个社会的集体追思。

但就
度。

赔偿葛优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7.5万元并赔礼道歉。

从“葛优躺”走红,到葛优肖像权“躺枪”,再到今天葛优胜诉,尽管维权过程并非轻而易举,但这起案件给企业和公众都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使用真人表情包不能随心所欲,即使博人一笑,也应谨守法律边界,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

时下,表情包已成为流行的网络表达方式,但也带来了滥用的乱
象。

除了本案中的演员葛优外,姚明、傅园慧、张学友、周杰和黄子韬等体育演艺明星的表情包,也是网民社交聊天、商家广告宣传的热宠。

事实上,明星官方出品的“正版”表情包不仅是宣传工具、圈粉利器,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现实中,明星真人表情包的使用却往往超越官方提供的范围,侵权纠纷也因此时有发生。

也爱用表情包为自己的产品广告宣传。

为此,部分“被表情包”的名人选择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如果裁取表情包图像以商业使用为目的,未经肖像权人或其三代以内近亲属同意,就会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堂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表情图形存在对权利
人的不适当“艺术”处理,体现为一种“丑化、歪曲”的效果,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摘编自《小心!你的表情包可能违法》)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分)
B.网友使用明星表情包有许多好处,如作为宣传工具、圈粉利器,带米实实在在的收入。

C.“葛优躺”表情包侵权案落槌,案件告诉大众,使用表情包应谨守法律的边界。

D.经肖像权人或三代以内近亲属同意,截取表情包图像的非商业行为,没有侵害肖像权。

9.表情包传播速度如此迅猛,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使用表情包。

(6分)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

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

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

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

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

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

”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

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

”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


3分)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
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官。

(3分)
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

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

太祖在西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

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

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滕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注]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留东林寺、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他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野碓(duì):
此处指田野间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

6分)
(1)屈原《离骚》中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两句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三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的宝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某些方面,“新文人画”的创作鱼龙混杂,偏重于个性抒发和解放的精神追求,导致一些所谓“新文人画”由高雅向低俗滑落。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文章认为,虚假的“爱心助农”,在利用公众爱心的同时,当地的品牌形象也影响严重,既伤心又伤农。

B.我国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显
现出其独特性,成为中华民族为当代世界文明呈现的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

C.知识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是经过了数年的资本入局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冲击,经过短暂迷茫和自我怀疑之后重新确立的自身定位。

3分)
多条
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C.这样一条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D.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这样一条清的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肉丸能久放,可以大量生产售卖。

,只能现做现卖,是腊月正月里的食物,所以元宵更好吃。

,而且包装也特讲究。

话说“货卖一张
材料二:一个三轮车夫在荫处乘凉,这时有一个收破烂的人颤颤巍巍地走过来。

三轮车夫对她笑了笑,缓缓地坚起了大拇指,而收破烂的也笑了笑。

尽管他们只是陌生人,在茫茫人海中只是偶遇,尽管这件事很小,很小。

但也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不是么?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篇二】
一、选择题(1-5题每小题3分,6-17每小题4分,共6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都有它们灰色的身影。

鹤鹑飞不高,也飞不远。

起飞的时候,翅膀把空气振得蹭蹭作响。

D.文学应当有力量惊醒生命的生机,弹拨沉睡在我们胸中尚未响起的琴弦;文学更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生命,敲打心悱,呵护美善,勘探世界的本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据美国“自由灯塔”网报道,在2月12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前数小时,两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挂载核弹,抵近美太平洋关岛基地飞行。

此新闻已被证实纯属骇人听闻。

B.大力开展厕所革命,使洁净厕所覆盖全城,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是民心所向,必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欢迎。

C.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D.家风传统、亲情牵挂、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显示出反哺个人、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而且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严。

A.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

B.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是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

C.某新锐作家将他的新书赠给位老作家,说:“晚辈才疏学浅,奉上批作,敬请海涵。


D.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

而作,
说集《野草》
,1932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A.左右欲刃相如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北虽貌敬
D.欲流之远者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能容于远近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如今人方为刀俎
10.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被相矣?——遇到危险却不去
荒,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

“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领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
C.雅典奥运会,香港获得1枚银牌,多哈亚运会,香港获得6金、12银、10铜……从默默无闻到显山露水,香港竞技体育走出了一条厚积薄发之路。

D.在中国的历,儒家重视“礼乐”。

一方面建立如“礼”这样的制度,另一方面也采取像“乐”这样的措施来教化人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用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泰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
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B.因跪请秦王因人之力而敝之
C.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是寡人之过也
D.以明大王之失信以旌其所为
15.对上面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描述渑池之会上的斗争:秦王步步紧逼,耍弄赵王;蔺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运用对比把这场短兵相接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蔺相如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

B.司马迁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性格。

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
人后代。

尤其语法这块,目前的汉语语法实际上是通过西学框架加大量特殊句式来描述的,没有一个本质贴切的原理可以指导实践。

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汉语有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语法?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
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他描
述了文言文形成、成熟的整个过程,揭示了文言文不是口语的简单记录,更从文言文法重要方面的“辞”说清了文言文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也就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之乎者也非口语”结论虽小,但折射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文明等方方面面,书中详尽的考证展示了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推论,虽有个
人的误导。

孟教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古代文章、文法这么发达,为什么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发达的语法学?也就是说,我们现今的汉语语法研究,是不是在填补古人的空白?这是发人深思的问题,其回答促使我们更好地审视语言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上溯汉语的渊源、发现
汉语本质,甚至汉语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等等。

孟教授的这本书破开了“西学中用”造成的百年误区,剥离着西学强加给汉语的框框。

更重要的是,我们去哪里寻找华文的根?去哪里寻找汉语的本质?孟教授给我们做了示范,那就是,在传统语言文
〈之
D.文章和文法即使很发达,也未必能使语法学很发达,孟昭连教授对此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语言实践方面找到答案。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把文章写好,中国古人在书面表达中应该很讲究修“辞”,而一般的口语表达,则不讲究修“辞”。

B.《马氏文通》应该是在“西学中用”背景下,诞生的一部关于汉语语法的着作,在今天已缺乏学术价值。

C.在孟昭连教授看来,现今的汉语语法研究,其实并没有填补古人的空白,是西学强加给汉语的框框。

教,————————,————————。

1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三、阅读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

空村
农人
家。

地方针刺里冲出来,蹭着你一闪而过,眨眼间便没了踪影的孩子们。

就连邻居家养的狗,也无精打采地趴在自家大门口,当你从它面前经过,只是百无聊赖、散漫地瞥你一眼而已,再没有了往日的暴躁和骄狂。

显然,小村已全然是一副落寞的了无生机的模样。

有时回家,也偶尔会住上一夜,过去那种吃过晚饭同老人兴致勃勃地拉上一通,然后就着浓浓的乡情倒头便睡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悄然而生的是夹杂着丝丝忧虑的长夜难眠。

忧虑是什么呢?这村还是当年的村,这夜还是那样的夜,这夜静的还是像过去那样谁家的大人突然间打了个喷嚏,邻人们也会吓一跳的……
个白天充斥着农具叮当声、大人吆喝声、小孩喊叫声并伴杂着狗叫鸡咬声的小村,那个晚上在各家的母亲们或高或低的唤儿声中逐渐沉入梦乡的小村,只是我记忆甚或是梦中的故乡了。

如今,小村真的成了老弱病幼的天下,稍微有点力气称得上劳力的人都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偶尔再在街上碰到一两个儿童,他们脸上呈现的不再是过去孩子脸上那种单纯的天真和活泼,取而代之的是让你感到隐隐不安的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静默和成熟。

此时我的心情竟像极了现在的小村,空落落的。

2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22.文章倒数第二段为什么写海子的遭遇?(4分)
23.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6分)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泰戈尔)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