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矫正小学生不健康心理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矫正小学生不健康心理途径
重庆市渝北区木耳中心校 陈重任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它在人才素质中具有核心和关键的作用。
国内外专家讨论21世纪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时,所提出的素质大部分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
如进取意识,自主精神,适应社会生活能力,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科学和真理的执着追求,善于学习,合作精神,多样化的个性特长和专长等。
这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
因此对学生不健康心理进行纠正、引导,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及时有效地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21世纪人才要求,结合学校部分少年儿童不健康心理存在的现实,特提出几点教育方法。
一、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界定
所谓不健康心理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相矛盾,个人心理发展存在着障碍的状态。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产生及表现
目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期,身心发展未成熟,几乎没多少社会阅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使得他们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或不能处理。
因而,心理和行为就容易失常。
再加上,现代的子女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惯,残缺家庭的后遗症等,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生矛盾,教师不健康心理又影响学生心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学校课业负担的压力,他们的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排解、消除和矫治。
这就使得部分少年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学生文饰心理、自卑心理、胆小心理、暴躁心理、焦虑心理、逆反心理等。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行为表现,分析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遵循学生心理的适应与发展两条基本规律,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四大基本因素,根据认识,个性适应小三维心理素质结构,采取内化与外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形成一个大三维结构。
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适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创新发展,三大任务。
三、矫正必须坚持的原则
对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纠正,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及其漫长的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全体,重视个别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以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主,重点针对个别学生不健康心理问题的说导与矫治。
这是因为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面对着如何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问题。
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别性和特殊性。
2、情感性原则
在纠正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时,教师要本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遵循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和就帮助他们朝着健康心理方向发展,坚持正向引导,用爱心来感化学生。
3、预防性和发展性原则
对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纠正的同时,重在预防,通过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健康心理的产生。
四、矫正的主要途径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采取以下途径进行:
1、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是教师的心理必须健康,第一条线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
第二条线是解决教师本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只有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加上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
法,才能达到一个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的目的。
2、学科教学和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门学科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灌输心理卫生知识。
尤其是学习方面的常识,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心理规律,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班会、朝会、队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健康课,增加心理健康教材上的内容的教学。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表现及分析的个人档案,分门别类地进行加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请专家到校专题讲座,指导分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如放录音、录相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4、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做一些游戏,排练一些节目等多形式的教育形式。
5、组织心理健康的骨干教师组成心理咨询组,开通学生心理健康的撉那幕叭认邤,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定人员、定内容、定任务地跟踪教育。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的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不健康心理行为的学生,特别注意,勾通三者的有机结合,勾通教育的主渠道及学校教育。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也认为,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的内部心理机制,即全部的心理活动才能起到作用,纠正学生不健康心理,取决于是否把外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无论哪种素质最终必须转化为心理素质之后,才能立得稳,扎得深,稳得住,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伟大目标。
教育不是万能,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想人人献出一份爱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