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2021学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同步评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
微镜同步评测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A.B.C.D.
2.在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对物像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器、镜筒
D.转换器、光圈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若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A.5倍B.10倍C.15倍D.50倍
4.取显微镜的时候右手握住()
A.镜柱 B.镜臂 C.镜座 D.镜筒
5.当显微镜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光圈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D.调节细准焦螺旋
6.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且可调节的结构是
A.反光镜 B.光圈 C.细准焦螺旋 D.通光孔
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发生的变化是()
A.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目减少
B.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目减少
C.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目增多
D.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目增多
8.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步骤是()
A.安放→对光→放片→调准焦螺旋→观察B.对光→安放→放片→调准焦螺旋→观察
C.安放→对光→调准焦螺旋→放片→观察D.安放→放片→对光→调准焦螺旋→观察
9.下列物体可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的是
A.头发B.手指C.叶片D.玻片标本
10.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9>6 B.6<9 C.6>9 D.9<6
11.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时,这个污点都不动,它最可能在()
A.目镜上B.玻片上C.标本上D.物镜上12.使用显微镜观察某一细胞时,选择下列哪种组合所观察的物像最大()
①5×目镜②10×目镜③10×物镜④40×物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B.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C.视野暗,细胞数目少D.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1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反光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B.⑤→③→②→④C.⑤→①→②→④
D.⑤→④→②→③
15.当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操作者的眼睛一定要看着()A.目镜B.物镜C.镜筒D.粗准焦螺旋
二、综合题
16.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
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你能指出该学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吗?
17.小明上生物实验课时,发现显微镜的视野内有污点。
他把物镜用手帕擦了几遍也没擦掉。
请你回答:
(1)小明清理污点的方法对吗?应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污点不在物镜上,请你给出确定污点是在玻片标本上还是在目镜上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对光时,转动转换器,要用___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
(请填“高倍”或“低倍”)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以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3)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可略微转动[ ________]细准焦螺旋。
(4)实验中,若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lO×,那么实物被放大了________倍。
(5)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可选用较大的光圈和________的凹面。
(6)放大倍数越大,则看到的细胞数目越________体积越________。
19.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
(1)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______(填写左上方或者
右下方)移动。
(2)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转换器,换成________。
若此时
视野变暗,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________进行调节。
(4)实验中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
在________上。
三、填空题
20.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你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目镜还是玻片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单个细胞的体积越大,视野越暗;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内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单个细胞的体积越小,视野越亮。
选项D中细胞数目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
考点:此题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显微镜成像特点的理解能力和显微镜使用技能的掌握能力。
2.B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
因此,能对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物镜和目镜。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3.D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此题中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放大倍数。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牢记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5.C
【分析】
增加显微镜的亮度可以通过增加到达视野的光线的强度实现,也可以通过增多到达视野的光线的数量实现。
【详解】
A.扩大光圈或利用更大的光圈,可以增多进入视野的光线的数量,故A正确。
B.倍数较大的目镜,只能增大放大的倍数,不改变光线的强度和数量,故B错误。
C.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故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减弱了到达视野的光线的强度,故C 错误。
D.调节粗准焦螺旋不能增大到达视野的光线的强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注意显微镜的各部分元件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6.C
【解析】
试题分析: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说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且可调节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
考点:显微镜的操作使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7.A
【解析】
第一次的放大倍数是50倍,第二次的放大倍数是100倍,放大倍数大了,看到的细胞体积大了,是原来的两倍,细胞的数量少了,是原来的一半。
8.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察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步骤,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放置装片
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②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4、调准焦螺旋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观察所看到的物像。
4、收镜
使用完后,整理好,把显微镜放回原处。
所以正确的步骤是:安放→对光→放片→调准焦螺旋→观察。
故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关键是在平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9.D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成像,所以可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的是玻片标本。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观察的材料特点。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方面来分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做实验时可以在载玻片上书写汉字或字母来理解。
【详解】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不是上下颠倒,不是左右颠倒,是上下左右皆颠倒,即是旋转180°后得到的像。
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把要观察的字母或汉字写在纸上倒过来看,即旋转180°,就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后得到的像。
11.D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视野中污点的位置有几种情况。
【详解】
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
故选D。
【点睛】
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只要掌握规律:污点的位置只有这三个,使用排除法就可以了。
12.D
【分析】
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①③的放大的倍数是:5×10=50;①④放大的倍数是:5×40=200;②③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②④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D的放大倍数最大,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3.C
【分析】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暗,观察范围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视野亮,观察范围大。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第一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第二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在使用中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弄清放大倍数与细胞数目之间的关系。
14.D
【解析】
【分析】
由低倍镜改为高倍镜观察有如下步骤: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解答即可。
【详解】
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所以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④→②→③。
【点睛】
本题考查了高倍镜的使用,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眼睛观察的部位有这样几种:对光时,眼睛看着目镜内,手转反光镜,直到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了避免损坏玻片,眼睛要看着物镜,将镜筒降到最低,反方向转到粗准
焦螺旋,提升镜筒时,左眼看着目镜内寻找物像,找到物像幷调至清晰后,左眼观察,右眼绘图,所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避免损坏玻片,眼睛一定要看物镜。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便可解答此题。
16.(1)用纱布擦镜头错.
(2)未盖盖玻片错,.
(3)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1~2厘米处停止错.
【解析】
试题分析:在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其柔软结实,不会损伤镜头,也不会有纸屑等杂质落在镜头上,如果用纱布去擦的话,纱布太硬有粗糙,易损伤镜头,还会有线毛落在镜头上,影响观察;观察之前要先盖上盖玻片,因为不盖盖玻片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显微镜的镜头;转动粗准焦螺旋是镜筒下降的时,眼睛注视物镜,直到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然后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找物象,如果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1~2厘米处停止,那么在这1~2厘米的位置中就可能有物象,那么在2厘米以上就找不到像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7.小明的方法不对。
应该用擦镜纸目视视野内,移动玻片标本,如污点随之移动则在玻片上;目视视野内,转动目镜,若污点随之转动则在目镜上
【解析】(1)显微镜的镜头是放大的关键部位,若出现划痕就不能清晰地观察到物像,故要保护镜头,小明的方法不对,应该用擦镜纸;(2)“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目视视野内,移动玻片标本,如污点随之移动则在玻片上;目视视野内,转动目镜,若污点随之转动则在目镜上。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18.低倍物镜2100反光镜少大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物镜、4反光镜。
【详解】
(1)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
这时从目镜
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0×10=100(倍)。
(5)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可选用较大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
(6)放大倍数越大,则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小,则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
【点睛】
学会使用显微镜是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实验的前提。
19.右下方高倍镜调大光圈或换为凹面反光镜细准焦螺旋物镜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像是倒像;显微镜物像的移动,低倍换高倍时转动转换器,转成高倍镜头;视野亮度的调节,有点模糊,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等。
【详解】
(1)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视野①中物像在右下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到达②视野的中央。
(2)图象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物像变大了,所以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若此时视野变暗,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调大光圈或换为凹面反光镜。
(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图象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是图象变清晰了,应该是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显微镜视野中如果出现污点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
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
20.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分析】
显微镜中污点的可能位置有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
【详解】
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方法: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