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的几点思考
陈亮
【期刊名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24)11
【摘要】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与"积木模型"的创建实现了竞技能力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在训练实践中正在作为一种指导性理论得到推行.作者对该理论提出了几点思考,认为:一般模型不能满足运动员竞技能力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而竞技能力非衡结构个体模型的建立存在构建原理与方法上的困难;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稳定性在内外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作用下只存在于某一阶段;部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会因敏感要素的相同或类似表现出群类特征.
【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陈亮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8.1
【相关文献】
1.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 [J], 刘大庆
2.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研究 [J], 孙永
3.场上不同角色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补偿效应分析研究 [J], 黄毅
4.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性研究 [J], 赵亭亭;李利华
5.非衡补偿理论对跳远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探讨 [J], 王晓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