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致西伯利亚囚徒ppt精品课件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圣 山(现名普 希金山)普 希金墓附近 的普希金雕 像。
普希金和他的妻子
问题探讨
(1)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你认为这首诗歌
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12月党人的敬意,用希望鼓励战友
的斗志,激励他们继续战斗,也用希望激 励自己。
文体知识
政治抒情诗特点:
在题材上反映社会生活重大事件,突出 明显的政治内容; 在风格上追求气势雄壮、激情洋溢; 在语言上注重节奏韵律的铿锵,便于朗 诵。
普希金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普希金

亚历山大· 谢尔盖耶 维奇· 普希金(1799- 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 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 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 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 诗坛的一座高峰。

他的主要作品有浪漫 主义诗歌《鲁斯兰和柳德 米拉》,叙事诗《南方组 诗》 《青铜骑士》 ,政治 诗《致恰达耶夫》 《自由 颂》,长诗《茨冈》,长 篇诗体小说《叶夫根尼· 奥 涅金》(俄罗斯现实主义 文学第一部典范作品,也 是普希金由浪漫主义转向 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作品) 和关于普加乔夫起义的长 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6)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乐
观。这首诗歌写于特定的年代,表 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 但诗歌的基调高亢,豪迈奔放,充 满了必胜的信念。
有感情的朗读 高亢 激越 必胜!
诗文分析
(1)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
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十二月党人为什么值得尊敬?
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 治时期养尊处优,绝无衣食之虞,但是他们是最早觉醒 的一批人(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屈原有相似之处)。他们 有高尚的品德,为推翻专制的沙皇统治,推翻落后的农 奴制,为国家为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弃财产地位和家庭, 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受残酷镇压, 沙皇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地坚守 自己的信念。十二月党人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起义不是 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推翻专制暴政。为了理想,这 些贵族青年宁愿走向刑场,走向流放地,这是高尚的人 格使然。普希金的诗,体现了这种人格理想。
“枷锁”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束缚。“利剑”
象征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普希金的这 首诗歌本身就好似自由的歌和一把利剑。 这首诗歌在12月党人中广泛传诵,对他们 是极大的鼓励。
小结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 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
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 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景色。普希金在流放期间,时常坐在 这块石头上陷入遐思,四周的牧场、湖泊、丛林和风车 都曾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石头上雕刻的诗句是普希金 1835年重返故乡时所作。

普希金故居。这座由木板搭建的房子是普希金在流放 期间的“乡村创作室”,诗人众多作品诞生其间。

普希金故居内的书房。房间是普希金模仿他所崇拜的英 国诗人拜伦的房间布置的。
(3)普希金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 仍受当局的监视,为什么还把他的诗歌称 作“自由的歌声”?
并非因为他在牢狱之外,也不是专制政权
放弃了对他的压制,而是指他在诗歌中所 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 这种追求永远不会停止,表明了诗人对战 胜专制的信心。
(4)“枷锁”“利剑”分别象征什么?
写作背景

12月党人起义 1825年12月,俄国贵族革命者在 彼得堡发动了12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贵 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 起义。贵族革命者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 顾身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们被俄国人民视为 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5个领 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更多 的人手牵连。他们中间很多是普希金的朋友。
因为诗人知道,在矿井深处服苦役,犹如
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 的信念才能支撑,肉体的折磨决不能使高 贵的灵魂屈服。
(2)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 的姐妹”?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含义。
要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就会有灾难。
而在斗争中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把“希 望”说成是“灾难的姊妹”,表现出革 命者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 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 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 典型形象:“多余人”“金钱骑士”“小人物” 及农民运动领袖。这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 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 发展。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 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 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 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 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我们能否根据自己对他们的理解,另用一个词来替换?
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孔子
万王之王——耶稣
谭嗣同
他说:“天下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狱中写道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就 义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