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北师大版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复习易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北师大版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复习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拼音基础】
1. 看拼音,写词语。
suǒ dào bīn kèshí liu shān jiàn lán gān guàn tōng jù líshè jī
2. 看拼音,写词语。
zhī yuán bō li chǒu èbiàn lùn ɡān cuìlán zhùshí yán huā ruǐqiū yǐn chū bǎn
3. 看拼音,写词语。
pái huái zhēng róng xuán zhuǎn líng lìdān ge chóu chàng cuōshǒu jīng huáng yī wēi shìshì
4. 看拼音写词语,把汉字写得规范而舒展。
gōu lèbèn zhuōtiào wàng qí qū
zhān yǎng tuí rán páo xiào hōng míng
5. 将正确的词语写在田字格中。
xiū sèdān bófèi téng qí zhìgē da
páo xiào péng pài zhòu yèbān diǎn chóu yuàn
【形近字词】
6. 辨字组词。
蹄(______)陈(______)微(______)虹(______)稍(______)啼(______)阵(______)徽(______)红(______)梢(______)
7. 辨字组词。
俱(______)聊(______)袭(______)栅(______)籍(______)惧(______)仰(______)聋(______)册(______)藉(______)
8. 形近字组词。
棚(_________)袖(_________)壤(_________)篷(_________)绷(_________)柚(_________)嚷(_________)蓬(_________)
9. 辩字组词。
综(_________)萍(_________)削(_________)郑(_________)棕(_________)苹(_________)消(_________)掷(_________)
10. 比一比,组词语。
距(_________)坦(_________)射(_________)爆(_________)矩(_________)但(_________)躲(_________)瀑(_________)
【选词填空】
11.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句子中。
虽……但……直到……才……只要……就……
1.(_______)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大家看了有趣,很快(_______)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2.我跟同桌相视一笑,(_______)两手空空,(_______)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3.(_______)今天,我(_______)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12.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之所以……是因为……既……就……
因为……所以……只有……才……
1.(___)你们都不知道这个消息,(___)我要传达给大家。
2.(___)你们已经知道了,我(___)不再重复了。
3.(___)劳动(___)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13. 选词填空
欣赏观赏
1.当我敲门进去的时候,他正在(______)一幅书法作品。
2.我正在(______)刚买的遥控飞机,妈妈喊了我好几声,我都没听见。
不知所措惊慌失措
3.碗又一次掉下来,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他有些(__________)了。
4.警笛划破夜空,正在珠宝店作案的盗贼一下子(_________)。
14. 选词填空。
描写描绘
1.这件艺术铜鼎深入细致地(_______)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
2.这部文学作品的第三章极细腻地(________)了江南的风土人情。
体会体味
3.我亲身(________)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4.从父亲讲的故事中,我(________)到了一份责任。
15. 选词填空。
剧烈猛烈强烈
1.我的心(______)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2.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______)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
3.晚上,我走在公路上,突然,一道(______)的灯光照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修改病句】
16. 修改病句。
(用上修改符号)
(1)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活动计划。
(2)张老师工作积极,成绩突出,被评为了“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17. 我会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虽然小英得过小儿麻痹症,但是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温暖的班集体中,小英感受到了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修改病句。
①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虽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了许多欣欣向荣的果树。
3.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4.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
5.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20. 修改病句。
(1)新世纪的中国青年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球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阅读】
21. 诗歌欣赏,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一)①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知州的第三年。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
潜:_______ 润物:_______
径:_______ 花重: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入——(_____)明——(_____)黑——(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_______的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2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
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
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26. 短文阅读,完成练习。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踩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①(hòng hǒ
ng)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②(依然显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不消说,③(废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情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依次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①咋咋呼呼 _______、_______ ②眼巴巴 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虎视眈眈:______________
②大步流星: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屏风”指①__________,“一切”指②_____________。
5.短文有两处写竹节人玩得入迷,把相关句子抄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短文写玩竹节人玩得入迷的写法,用两三句话写一写“看书看得认真”
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体重
①他工作了。
就在他打电话给母亲报喜的第二天,村里的刘叔来电话了,告诉他说他母亲病倒住院了,让他赶快回家。
②怎么会这样呢?
③刘叔听见了,不愿意了,你母亲身体太(虚弱虚脱)了,严重缺血,体重也只有七十斤,这回你知道怎么会这样了吧?
④啊?怎么会只有七十斤呢?他一直有自己的办法(监测检查)母亲的体重啊!
⑤父亲死得早,一直以来家里都很穷,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那年他考上了大学,可是他不知道该不该去上大学。
⑥在他(下定决心犹豫不决)的时候,母亲拿出一叠钱给他,对他说:“人这辈子机会不多,你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就得去读。
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你有出息。
”
⑦临走的前一天,他带着母亲来到一家店铺前,让母亲称称体重。
他说:“您以后节衣缩食省钱,体重就会下降,以后您的体重要是下降了,我就不去上学了!”母亲听了,笑了!
⑧此后,每学期放假回家,他都要带母亲上街称一次体重。
每次称出的体重都相差不大,都在一百零五斤左右,他放心了。
⑨现在怎么会这样呢?他焦急,他不解!
⑩半个月后,母亲出院了。
他带母亲去称体重。
他大吃一惊,母亲的体重只有七十一斤。
怎么会这么少?怎么少得这么快?三个月前他回了一次家,还让母亲去称了体重,还是一百零三斤呢!
⑪他一再追问,母亲才笑着告诉他说:“我的体重不是这三个月才少下来的,是这三年一天天少下来的。
”他说:“可是以前每次称体重都差不多呀?”母亲笑着说:“每次你回来让我去称体重,我就在身上和腿上绑了沙袋
子,所以体重一直相差不大!”
⑫他流着泪说:“妈,你是不是还去卖了血,医生说你缺血!”母亲说:“上次你说要钱,可家里没钱,我也不争气,一干活就没力气,人家不要我,没办法,只好去卖了血。
那天晚上得知你工作了,我就放心了,心里想以后不用那么操劳了,一回家,就再也支撑不住了……”
⑬他抱着母亲哭了:“妈,对不起,对不起……”
1.(选择)在文中括号内选择运用恰当的词语,打“√”。
2.(简答)读第⑦自然段,从“他”临走前带母亲称体重的情节中,你体会到“他”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仔细读第⑩自然段,从这段的心理描写中,你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从第⑫自然段的语言描写可看出:这是怎样一位母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课外阅读。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
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
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
”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
步一步地缓缓地
.......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安排小乞丐向牵狗的妇人讨钱的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标题“风雨中的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全文,用简洁语言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情感态度变化。
鄙夷——(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
..的。
”句中加点词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
”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
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下,大大方方地说。
我想,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
丈夫的神情,极为()。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
④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
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
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⑤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
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
⑥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
⑦我猛地一震,默默打量着她。
她安静地织着绒线。
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明,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的心,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1.给文章拟一个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第②、③自然段的括号里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催促尴尬B.驱赶难堪
C.催促委屈D.驱赶无奈
3.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删掉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中父亲为什么会“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儿“乐观幽默”的性格深受同学的喜爱。
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女儿此性格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荷叶·母亲(节选)
冰心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文章开头关于天气描写的语句的作用是________。
2.“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敲斜。
”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用波浪线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作者的心情。
想一想,作者原来的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现在的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该怎么理解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荷叶与红莲”这般的亲子关系让人动容。
当今时代,我们常常会听到不少紧张的亲子关系引发的热议。
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31. 习作。
(话题作文)家是什么?家是大大小小的事、大大小小的人的活动的组合。
请你回忆你家最热闹的一个白天或晚上的情景,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注意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人们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习作。
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感动自己的事情;有许多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我们也在各种活动中成长,精彩的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有因为各种原因更加精彩。
请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一件事情或者一次活动写下来,要求把事情或者活动过程写清楚,题目自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习作天地。
生活是万花筒,在这里我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总有那么一些人和事能与你的生活产生共鸣,让你的心灵被温暖所包裹。
现在就请你写一写让你感动的那些人或事,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感情真实,书写工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写作。
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任意选三个,创编一则小故事,试着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
小草沙粒水珠大象阳光森林月亮小溪
要求:内容完整,中心突出,不少于 300 字。
(作文纸自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习作。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成长。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养成了不少好习惯。
请围绕“习惯”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提示:1.可以写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对你有什么帮助。
在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2.也可以写你对某种习惯的看法和认识,尝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