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教案
【课题】分子和原子
【适用学生】普通中学初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
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
理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
学探究的欲望。

【内容分析】
《分子和原子》一课是初三教材中难点之一。

分子、原子是抽象的微观概念,只靠用分析宏观物质的变化现象(如做有关实验)去诱发学生的想象去理解,这对14-15岁的学生仍有一定困难的。

本节运用多媒体的图象和动感设计,把宏观的实验现象与微观粒子的理解较好地联系了起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变化。

注重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录象、实验)为学生提供大量宏观、微观、直接、形象、抽象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发现,同时教师又及时提供协作学习的引导、启发,能够引起学习者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起学生创新探索的精神和信心。

1、教学重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教学难点:(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
分析、推理能力。

【实验用品和教学器材】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烧杯、试管、试管夹、燃烧匙、酒精灯、小喷壶、品红溶液、酚酞试液、浓氨水、花露水、胆矾、蔗糖、酒精、水、木炭、碘
【教学设计基本程序】
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预估)学习者特征
确定情境创设
确定信息资源的设计与提供
确定教学策略(主要是多媒体、实验、有关资料)
确定自发学习策略的设计
确定协作、引入、强化的学习策略的设计
(强调教师的引入、归纳等)
实施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策略
【实施教学的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引起注意1、(1)在课室里2、(伴声音解说)食盐分散在水里的实验。

1.以小实验引起注意
2.以图象、声音再次引起注意
二告诉目标:学习目标(略)三引起思考1.1.蔗糖溶于水里
2.品红在水里扩散
3.用大烧杯罩住A.B分别有酚酞和浓氨水的二只小烧杯的实验
4.酒精与水相混2.:蔗糖为什么不见了?品红在水里扩散有什么现象?
实验3中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酒精和水相混后为什么体积会变小?3.1(略)实验学生全做,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找代表发言。

四引入学习(一)分子基本性质(略) (伴声音解说)
(二)分子概念(略)
1、酒精受热蒸发和燃烧
2、(伴声音解说)
通过多媒体宏观微观的变化,展示酒精受热蒸发和燃烧的过程
3、强调分子概念:
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保持物质物理性质)
②一种微粒(构成物质可以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4、强调: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
相同。

(四组反馈练习穿插在教学中进行)
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小结
归纳
1.先让学生堂上讨论归纳
2.提问:先提问成绩中下学生,便于其发挥,再提问中上学生,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回答内容。

最后提问学习好的学生,要求回答要全面准确精炼。

3、对照学习目标,比较一下教师与同学的学习是否已达到目标?
【板书设计】(见上引入学习内容的标题)(略)
【练习设计】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3.气体受压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练习2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时,氧分子发生了变化。

二.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三.为什么说酒精易挥发是酒精的物理性质,而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