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小龙女龚海燕我的声誉套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龙女”龚海燕:我的声誉套现了
龚海燕否认自己辞任世纪佳缘CEO再创业是为投资人所逼。
“我很难突破瓶颈,再对佳缘做很大的贡献了。
37岁不是一个可以退休的年龄。
”龚的新公司从事线上外语教学。
这位拥有价值数千万美元世纪佳缘股份的创业者,刚刚为了她的新公司卖掉一套房子。
我为什么再创业
上市之后,我享受了几个月。
世纪佳缘好歹也是第一家IPO的婚恋企业,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吧。
所以,2011年底我们拿了很多钱给员工发奖金。
我心想这帮人跟我干了这么多年,多奖点呗。
这是个里程碑。
在我有点膨胀的前提下,分众的销售又天天缠着我,说得我自己也想是不是可以(用广告)再提升市场份额。
我又在分众投了900万元的广告。
结果这两个事把第四季度搞亏损了。
亏损之后,才找的职业经理人。
我本来想上市满两年的时候可能会退下来。
我骨子里是创业的基因。
我喜欢做的事是一个地方没有路,我去开创出一条路。
我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婚恋革命。
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过去他们没有自由选择对象的机会,世纪佳缘第一次给了中国人一个机会。
在你结婚、恋爱之前就给你成千上万个选择,你最后挑了其中的一个。
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很难更完美了。
那时我做的事就是每个季度的财报得好看。
这不容易,也不好玩。
每天的现实还是很残酷。
慢慢地我就觉得这个事情不像最开始做的时候那么喜欢了。
我的一些想法已经不是那么好了。
我给佳缘提过的比较重要的点子,可能就是按效果付费的收费模式。
我们前面五年多一直免费,在2008年10月14号上了付费模式。
2009年的2月,当月盈利70万元。
按效果付费是很大的贡献,要不然根本就没有上市的可能。
这完全是我个人独立设计出来的。
但上市后,再提主意,再改产品,却没产生什么效果。
这种情况发生过好多次。
有一段时间我比较苦恼,觉得空虚、痛苦,找不到办法,找不到方向。
我很难突破瓶颈,再对佳缘做很大的贡献了。
同时,我也觉得佳缘的产品本身已经很难突破了。
最开始,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可能是最容易想到的。
你很粗糙,所以你去打补丁,可能效果很好。
越来越完善,再想改什么都不容易。
这是一种精细化的运营,可能是职业经理人应该去做的事情。
我自己先后找了四个人,但投资人觉得最好是找个大家都认识的人。
那就只有吴琳光了。
我做了差不多10年时间,搞疲了。
我们的竞争对手其实也疲了。
这行业里也没看到什么有太大希望的人。
这时候来一个新的人,他生气勃勃、浑身的干劲,这是件好事。
2012年2月份,吴琳光到我们公司上班。
我给所有的员工发邮件,赞赏和认可他,尽量给他抬轿子。
我看了他半年,你们相信吴琳光,我也相信吴琳光,就让他做了。
即使将来越做越差,我也还能接受,不会说耿耿于怀。
我的股票现在可能值三千多万美元,就是值1亿美元,我觉得我该放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
到了那个份上,一般人是很难放下的。
像吴长江,他放不下,他有他的感情和纠结。
我可能就更果断。
我慢慢地放权,到最后就剩市场和媒体公关还在我这里。
把很多事情交出去之后,我就相对比较轻松了。
也还是上班,在办公室里看看书、上上网。
也有事,只是不像以前那么紧张。
终于有了一段正常上下班的时间。
下班回家陪孩子时,我其实还是挺享受的。
上市前那七年半,就是每天十几个小时加班加点干。
我以为休息一下也好,后来发现不行,闲下来不是一个让我特别享受的状态。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我这一生可能是45岁左右
退休。
我不想到60岁、70岁走都走不动了,再去旅游、看世界、学画画、学乐器。
年轻的时候该去拼搏就放手去拼,到了中年该去享受生活、游山玩水,年纪再大一些应该尽享天伦。
37岁不是一个可以退休的年龄。
我也算是年富力强,再加上第一次创业的过程中,我感觉有很多事情我可能做得不好,我希望第二次做得更好一些。
我想再去验证一些事情。
我一定会再去创业。
差不多去年9月份的时候,我考虑着要不要离开。
没发生什么事。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总有些事情会有分歧,但大体来说,我觉得投资人对我还真是不错。
按道理,我应该要把我的投资人先送走,才轮到我走。
但要套现,肯定得业绩做得好。
我确实很难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回报了。
我也觉得比较惭愧,没把他们送走就自己走了。
但我不会怀疑自己。
我就不是平庸的人,我所有的经历从来就没有平庸过,我总是与众不同。
我在成绩是年级第三名的时候辍学。
开商店开了一年,打工打了两年。
21岁那年,我又回到学校念高二。
我1976年2月份出生,1998年7月份去上的大学。
以前的同班同学在北大法律系,他念大四,我念大一。
因为自己被婚介网站骗钱,我问别人做一个网站难不难?人家说不难,有一千块钱就可以做。
我是文科生,真的是花了不到一千块钱就搞了个世纪佳缘出来。
我2003年10月8号做网站,2004年1月份在上面遇到我先生,我们俩2月17号见的第一面,4月8号闪婚加裸婚。
他当时全部存款两万八千块钱,车子、房子、票子什么都没有。
2006年3月,我自己还只拿8000元的工资时,我就让我先生辞职,在家里一待就是7年。
我做事就是置自己于死地而后生的风格。
我觉得再坏的结果我都有勇气去承受。
不过有一个数据是,如果你第一次创业成功了,第二次创业成功的机率是百分之二十几。
我觉得我来做的话,成功概率还会更高一些。
因为我第一次创业是把一个公司做上市,而不是开个小店赚赚钱。
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
我本质的追求肯定不是财富。
我就是再怎么富有,也不会过奢侈的生活。
我头发是我先生给我剪的,一年剪两次。
(马尾)最好剪,就是扎起来以后给我剪短就行,理发店都赚不到我一分钱。
前阵我穿个361°的棉衣回到我母校开讲座。
那些校长、老师都很惊讶,说现在的学生都是不眨眼地去买上千元的衣服。
我现在特别想追求一种成就感。
我确实是想做成一件事。
在上市过程中我跟投资人的交流整个靠翻译—我的时间就浪费了一半。
上市回来,我在北京买了个外语课程,100节要57000多块钱。
但学校在亚运村那边,我从公司跑过去40多分钟,跑回来40多分钟,所以我只上了十几节就没有再坚持。
之后我就没有想这个事了,一直到去年的九、十月份,我想再做点什么事的时候,这个经历一下子蹦出来。
我可以做教育。
人家讲你要再搞,要么情感咨询,要么婚纱摄影、婚庆,你怎么跨行那么远?我其实很了解我的优势和不足。
这次转型或者说跨行中,还是有一些我自己能够控制的东西。
91外教和佳缘都是互联网形态,也都面对个人消费者。
国内之所以没有特别像样的在线教育机构,是因为之前的带宽、视频等方面技术都还有欠缺,我们这种交互式的授课没法实现。
早些年也没有这块的技术人才,这个机会就留到现在了。
能不能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改造教育?
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算是一种升级吧。
尤其我们现在做的还不是上学,是培训。
你去线下机构不如你在家里学,这种视频面对面的互动体验跟教室里的体验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你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竞争对手有很多,但是我会比较容易超过它们。
我有9年时间发展7000万会员的经验,这是谁也没有的。
获得顾客信任是个艰巨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我已经有一个品牌的
保证,小龙女龚海燕创办的、徐老师(徐小平,世纪佳缘天使投资人之一)投资的,起码不是一个骗子公司,不会说今天交了钱,明天就卷款潜逃。
对我而言,佳缘的股份虽然没套现,但是我的声誉已经套现了。
我现在打造的概念是母语为英语国家的全外教培训。
很多培训机构的外教来自非英语国家。
外教和外教其实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发音很不一样。
全世界母语是英语的国家只有十来个。
我们的定位比较高端,全是去英美国家找外教。
我们在美国有一个三人团队,专门给我们招人和组织教材的编写。
和佳缘比,在线教育太重。
佳缘是一个用户自助式的交友平台,我只要设计网站的产品,然后宣传,后面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想看信息看不了就会去买,我不需要打电话让他买。
91外教的用户注册完了,我们有课程顾问跟他联系,要安排外教跟他做体验课程,还要引导他去购买,购买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消化掉他的课。
每个客户你都要这么服务。
世纪佳缘是500人做了4个多亿,这个我觉得不好说了。
创业也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你在工作中或者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瞬息万变,马上要你做出反应。
我自己是很愿意学习的人,再忙,我也会稍微抽点时间看书。
我现在还会看包括《创业家》上的这些文章。
现在哪怕我睡在床上,我还会想怎么去做91外教。
我觉得自己有很多、很好的创意。
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
但是,你第一次创业时吃的那些苦,第二次创业时照样还会再吃一遍。
只是你的进程会缩短。
很多事情是避不过的。
我就犯了一次错误,花了很大的代价才纠正它。
91外教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
我收了学生一份钱,给老师一份钱,中间的差价要覆盖我所有的成本。
如果我的平台能做到一定的规模,可能就会有点利润,否则肯定是亏。
我现在还是只出不进的状态,没有什么收入。
我们现在还在摸索方向,但如果发现不对劲,我肯定会调整得比谁都快。
好几个地方要我去参加创业大赛,我想还是不要去吧。
我说我赢了也不光彩,输了还挺丢人。
我觉得我现在比以前要狠。
我原来是仁慈的老板。
有一些员工态度很好,工资也不高,但是他没有创造太大的价值,我会等到合同期满再说。
我不太愿意裁员,每次做决定觉得特别难受。
现在我就能很快做决定。
而且现在我绝不容忍老好人。
我尽可能招很优秀的人跟我一起干,这个事才更有可能成。
不想招便宜的人,你一定要有贡献。
2012年我们不到20人的团队,一个月的人力成本也有三十七八万元。
我们现在的员工基本上还是干技术的人,还有几个课程顾问。
我准备在两三个月之内,扩充到50个人的规模。
这个公司只做了两个月,我自己投了400万元。
徐老师的钱是第二步进来的,算A轮。
我会在这个事情上投资1000万人民币。
我还是穷,很多东西都是账面财富。
我前两天在卖房子,不卖一套房子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