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这门课涉及滨水空间的亲水活动和环境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方面,是环境设计设计中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滨水区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其建设活动大致可分为开发、保护和再开发三种类型。
滨水景观设计为环境设计专业设计中较为常见的设计课题,同时也是目前社会上城市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投资设计任务,经常涉及园林规划局和市政部门。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开设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环境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因材施教、分类知道,通过一定数量的景观设计作业,逐步理解景观设计的含义,掌握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除了教师讲解基本理论以外,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草图设计练习以及优秀设计作品的借鉴练习。
突出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关注学生能力提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项目导入:项目环境介绍、项目要求指标、项目经济指标。
2.项目分析:环境现状分析、滨水公园布局分析、水域分析、驳岸处理分析
3.项目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滨水公园驳岸设计、效果设计。
4.课程总结:课程总结、效果图点评、学生互评。
框架设计:以框架图形式表示课程内容结构:第1层:课程;第2层;各大部分内容名称;第3层:各部分内容名称(章或节名称)。
教学方法手段: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包括课前预备材料、授课后查找资料、课堂做作业与课后继续学习四大部分组成。
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讲述授课章节的知识要点,配合教学示范、多媒体课件等手法让学生明白此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作业的要求。
理论讲述完毕后的时间为学生课堂完成作业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理解程度进行辅导。
课后教师点评。
教学效果评价:本课程考核由平时作业和平时表现组成。
成绩评定按照环境艺术系专业课程考核标准进行评定。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具备专业的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知识;打牢专业设计课程制作的基础;掌握建立草图设计流程的技能;学会本专业课程软件使用的方法;建立学生统筹观念、主次观念、创新意识观念;平时应加强学生对文化的关注和积累,创意是素材积累沉淀以后的体现,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等。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对滨水公园设计有一个初步了解,了解滨水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并掌握规划的基本内容、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2.能力目标
通过结合经典案例分析、参观学习和实例规划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论的理解,提高规划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生态、游憩与景观为原则,较为熟练的完成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任务。
通过对滨水空间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前沿课题、规划设计的方法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解决滨水空间的亲水活动和环境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并制定相关的规划设计方案。
3.素质目标
使学生掌握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原则,掌握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为将来从事环境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服务于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
三、理论教学
(一)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产生
1.内容要点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产生发展与前景
难点:理解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重点:熟练地掌握滨水公园的产生、发展及前景。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要求: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滨水区景观设计。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滨水区的产生、发展及前景。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设计中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性质的滨水区景观的区分。
素质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设计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3.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建议:教学开始讲述授课章节的知识要点,配合多媒体课件等手法让学生明白此章的主要内容。
(二)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要求
1.内容要点
(1)滨水公园景观设计要求
(2)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流程
(3)滨水公园景观设计设计原则
难点:滨水区景观设计原则及相关规范。
重点:滨水区景观设计原则及相关规范。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要求: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2、从新的层次理解滨水公园景观设计3、理解和运用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素质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流程,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基地现状和科学地运用滨水区景观设的原则和要求进行设计的能力。
3.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建议:教学开始讲述授课章节的知识要点,配合多媒体课件等手法让学生明白此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业的要求;理论讲述完毕后的时间为学生课堂完成作业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三)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内容
1.内容要点
(1)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结构布局
(2)绿化种植景观
(3)道路景观
(4)场所景观
(5)硬质景观
(6)水景景观
(7)庇护性景观
(8)高视点景观
重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结构布局
难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结构布局、场所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高视点景观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素质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实际地段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设计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3.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建议:教学开始讲述授课章节的知识要点,配合多媒体课件等手法让学生明白此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业的要求;理论讲述完毕后的时间为学生课堂完成作业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四、实践教学
(一)实践项目:滨水公园场地测量
1.类型(综合、演示)
实地考察、测量
2.目的
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场地的现场测量了解场地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内容
考察滨水公园设计内容及场地环境内容。
测量场地大小,把握场地尺寸
4.仪器设备
测量仪、米尺、相机、笔记本、速写本等
5.考核方式
1.考查
2.成绩记入:40%平时成绩, 60%课终考试成绩。
(二)实践项目:滨水公园项目调研
1.类型(设计、操作)
滨水公园场地现状调研
2.目的
培养滨水公园设计调研协作与攻关技能;掌握滨水公园设计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掌握滨水公园设计现状分析与表达方法;初步掌握设计现状分析方法。
3.内容
滨水公园分类及城市滨水公园定额指标、系统规划工作层次及规划内容滨水公园环境规划的重要性及对城市布局结构的影响
4.仪器设备
照相机、笔记本等
5.考核方式
1.考查
2.成绩记入:40%平时成绩, 60%课终考试成绩。
五、实施建议
(一)先修课程或预修知识建议
本课程前序课程是《居住区景观设计》,后续课程是《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相对前序课程,《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础之上侧重于室外滨水空间的设计,相对于后续课程《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更侧重于休闲、自然地场地设计。
(二)教材选编和使用建议
本课程使用的主要教材
《城市景观设计》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作者王淮梁;杨柳;张慧;王孟媛
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中国建工出版社、作者刘玉杰
《环境设计设计》江苏科技出版社、作者王晓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作者刘滨谊
《景观形态学》东南大学出版社、作者吴家骅
《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工出版社、作者芦原义信
《设计结合自然》中国建工出版社、作者麦克哈格
《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作者李道增
《日本景观设计师系列》中国建工出版社、作者章俊华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考核评价
1.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该课程为考查科目。
按照学院相关规定,根据平时成绩,加以课程大作业成绩,得出学生最后总成绩。
考查内容为结合平时所学内容进行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2.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通过出勤状况、课上练习、结课作业三部分进行评定,其中出勤状况、课上练习占总成绩的40%,结课作业共占总成绩的60%。
出勤成绩评定:迟到1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3分,旷课3次取消本课程成绩。
(五)教学资源与教学保障
1.文字教学资源
推荐使用教材《城市景观设计》王淮梁、杨柳、张慧、王孟媛主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自编讲义、教案等
2.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
中国园林网、中国园林绿化网、中国园林景观网、中国园林设计网、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网、中国园林建设网、ABBS建筑论坛、土人景观网、中国景观园林艺术网、21度景观网等
3.教学保障
在内容上去掉较陈旧的、不实用的理论,加进大量的实例分析及实践中出现的与本学科有联系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以适应新的实践和教学要求。
4.其它说明
……
六、附录
(一)术语解释
………
(二)教学案例介绍(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