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饲养黄膳_如何养黄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饲养黄膳_如何养黄鳝
黄鳝又称鳝鱼,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受人们欢迎的滋补水产品。

黄鳝生命力强,容易运输,可以鲜活上市。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黄膳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黄膳饲养方法
黄鳝是以动物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饵料来源广泛,可以以蚯蚓、蝇疽,黄粉虫,小鱼虾等动物性高蛋白饵料为主,辅喂一些商品饵料,如豆饼、米糠等。

大规模的黄鳝养殖应以投喂黄鳝配合饲料为主,摄食方式为吞噬与吞食为主。

黄鳝耐饥饿能力强,在湿润的土壤中,一年不摄食也不会饿死。

亲鱼的选择:
自然界中捕捉。

根据黄鳝越冬后,从3月份开始昼伏夜出寻食,见光不动等特点,可在夜间用电筒、火把照射直接捕捉;也可在鳝笼内装入其喜欢摄食的饲料,引诱黄鳝进入笼内捕捉;还可以白天在稻田、水沟、池塘边寻找黄鳝洞口用手或鳝钩进行捕捉。

捕到的黄鳝应迅速装入放有水草的鳝篓或装有水的木桶中,尽量避免其受伤。

市场收购。

市场上出售的鳝种有的可能是用钩钓、竹夹捕捉的,因此在采购时,一定要严格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游动活泼、规格整齐、肌肉肥厚、体表无寄生虫、体色为鲜黄色的鳝种。

对于体表发白、破皮、断尾、口及鳃骨处有伤痕者,均不宜选购。

人工孵化培育。

人工孵化培育的鳝种规格整齐,不易受伤和发生病害,成活率较高。

人工培育的鳝苗来源于人工繁殖或天然采捕。

天然捕获的方法是在5-6月黄鳝繁殖盛期,到稻田、水沟、池塘边寻找有泡沫团的地方,确认是黄鳝的孵化巢后,可用勺、瓢轻轻地将卵捞起。

雌雄鉴别、选择与搭配:
50~100克,雌雄比例:3~4:1
亲鳝的培育:
投喂动物性饵料,坚持“四定”投饵,保持水质清洁。

催产季节与催产激素:
5月~6月上旬;7月~8月上旬
DOM10mg/l、LRH-A7~10ug/kg,
HCG800~1000IU/kg,PGmg/kg。

催产方法:
注射、口服。

产卵与受精:
多采用自然受精。

孵化:
人工孵化;自然孵化
苗种培育:
培育方式:网箱、池塘。

主要措施:培肥水质,水面上要种植水葫芦;5~8厘米后,要分池。

并开始投喂切碎的鱼肉、蚯蚓等。

8~10厘米后,可将动物性饵料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黄膳饲养要点
一、挑选健壮、无病无伤的黄鳝贮养。

目前,捉取黄鳝一般以笼(篓)捕、钩捕为主。

采用笼(篓)捕方式获得的黄鳝除身体上有划伤的以外都可以贮养,但采用钩捕方式获得的黄鳝因为身体大多有内伤而不宜贮养。

二、注意控制水温。

贮养黄鳝的水温宜控制在18℃~28℃。

每次注入的新水温度与鳝池的水温相差不宜超过3℃。

三、保持适当的密度。

贮养黄鳝的密度应视黄鳝的数量多少、个体大小和预贮的时间长短灵活确定,切忌过大。

四、及时换水降温。

因为黄鳝体表有很多黏液,若贮养密度大,又不及时换水,黏液会越积越多。

这些黏液在自然分解时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并产生热量,使水温明显升高,导致黄鳝死亡。

五、投喂适量的适口饲料。

黄鳝投入贮养池后,若所投喂的饲料不适口,黄鳝长时间不摄食,易患闭口病,会导致其体弱消瘦,最后死亡。

若饲料适口但投喂量太多,又会使黄鳝采食过量,患鼓胀病而死。

因此,对贮养黄鳝投喂的饲料既要适口又要适量。

黄鳝适宜作为广大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发家致富的优选养殖对象。

但在养殖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致使许多养殖者,特别是初养者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初养黄鳝应该注意的问题,初养黄鳝者应该把好的“六关”。

一、建池关
黄鳝生性喜温、避风、畏光、怕惊、怕高温,故建池处要求向阳、避北风、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种植长青树和藤蔓类植物的空间。

科学地建好鳝池是黄鳝养殖的基础,一般选用水泥、砖面结构,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m2为宜,底面以混凝土铺设为好,池深1~1.5m左右。

为防止黄鳝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圆弧形,池檐向内侧伸出。

设进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cm,排水口安装在泥层线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设在高于泥面20cm 处。

排水口和溢水口应设在进水口对侧,并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

上述工作做好后,还应对水泥池采取脱碱措施,以避免水体中的溶氧减少,酸碱度上升,使养殖的黄鳝
受害,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中溶入过磷酸钙肥料1kg,或酸性磷酸钠20g,浸泡2日后用清水冲洗,然后即可开始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底质关
初养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铺底,这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既不利于黄鳝打洞穴居的习性,又使黄鳝发病机率提高。

正确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还应再分三层。

底层是用废植物秸杆铺成的,一般选择有韧性、透气性好、耐腐蚀性强的粗纤维植物废料,并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为粗大杆∶中型杆∶碎料为5∶3∶2。

例如先铺1~2层玉米杆,再铺20cm左右厚的油菜杆(或豆秸),上面再铺3~5层纵横交错的玉米杆或高梁杆之类,最后再撒入一层谷壳,一层生石灰(约10m2撒
0.5kg);中层是供黄鳝穴居的较硬粘土层,一般厚度约30~40cm;最上层便可铺淤泥,厚度为15cm左右,同时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最后注水进行底质消毒。

三、环境关
由于黄鳝喜欢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鳝池应该有水有陆。

这一问题通常用设泥埂来解决。

泥埂上窄下宽,底宽40cm,高度也以40cm左右为宜。

各相邻泥埂之间为相通的泥沟,沟面宽与深都在30cm左右,注意堆设泥埂时应刮尽底面的软泥。

然后便可在泥埂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荠之类
的经济作物,若有适宜的中草药植物种植更佳。

另外,为遮挡日晒,池顶植被可根据鳝池的大小种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边密东边略疏为宜。

也可种植丝瓜、葫芦等其他藤蔓类来控制光照,特别是遮挡夏天的西晒。

这样,便为黄鳝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适宜和稳定的小生态环境。

四、苗种关
目前苗种主要有下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