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高二上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选修4鲁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学年高二上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选修4鲁教版
D
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
4.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精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5.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时刻SO2、SO3、O2浓度
分别是0.2mol·L-1、0.2mol·L-1、0.1mol·L
-1,根据极端值的思维方法,当反应达到平
衡时,下列数据中,有可能存在的是
A.c(SO2)=0.4mol·L-1 B.c(SO2)=0.25mol·L-1
C.c(SO2)=c(SO3)=0.15mol·L-1 D.c
(SO3)=0.4mol·L-1
6.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 A + n B p C + q D 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7.α1和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
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 的物质的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α1、α2均减小
B .α
1、α2均增大
C .α1减小,α2增大
D .α
1
增大,α2减小 8.据环保部门测定,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酸雨pH
=3.5。
在酸雨季节铁制品极易腐蚀,则在
其腐蚀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A .Fe -2e -=Fe 2+
B .2H 2O +O 2+4e -=4OH -
C .2H ++2e -=H 2↑
D .4OH --4e -=2H 2O +O 2↑
9.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2 A (g )+ B(g) = 2 C (g ); △H <0
B .2 A (g )+ B(g) = 2
C (g ); △H >0
C .2 A + B = 2 C ;△H <0
D .2 C = 2 A +B ;△H <0
低
高 物质所具有的
总能
量 2 A (g) + B(g)
2 C (g)
10.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3X(g)+Y(g)2Z(g)+2Q(s)产生的影响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11.反应C(s)+H2O(g)CO(g)+ H2(g) 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CO的物质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12.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2Z (气)△H<0,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13.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2C(气),若经2 s
(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 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 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③④14.在1L K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c(SO42-) = 2.0 mol•L-1,用石墨电极电解此溶液,当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标
准状况)气体,则原溶液中c(K+)为
A.2.0 mol•L-1B. 1.5 mol•L-1 C.1.0 mol•L-1D.0.50 mol•L-1 15.有可逆反应m A(s)+n B(g)p C(g)+q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
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
A.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
质量分数增大
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则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提高A的转化率
D.化学方程式中q
p
>
n+
16.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
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Zn(OH)
(s)+Mn2O3(s)
2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17.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A(气)+y B(气) z C(气)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 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平衡时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 mol·L-1。
则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z B.平衡向右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D.C的百分含量增大
18.在密闭容器内放入5molSO2和5molO2,在某温度下经过反应生成2molSO3,此时密闭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
A.2倍 B. 1.5倍C.0.9倍 D.0.5倍
第Ⅱ卷(非选择题46分)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19.(6分)室温下,测得某溶液中[H+ ]=2×10-7 mol·L1 ,则OH-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该溶液的PH为
(已知lg2=0.3)。
20.(6分)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1O2(g)==H2O(1) △H = -286
2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1) △H = -2220.0 kJ·mol-1
(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
5298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
积比是。
(2)已知:H2O(1)=H2O(g) △H = +44.0 kJ·mol-1,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
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
式。
21.(9分) 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4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 bB c C(s)+dD。
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
少了0.5n mol,C增加了1.5n mol,D
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 ,b= , c= ,d=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
聚集状态:A ,B , D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4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
该反应为反应。
(填“放热”
或“吸热”)
三、(本题15分)
22.(15分)已知A、B、C、D、E为五种短周期不同主族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递
增。
A、E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E两种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的2倍。
A、E形成的化合物分子甲中电子
总数为18。
A原子核内无中子,D是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
回答下列的问题。
(1)甲的电子式为
(2)工业生产E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为。
(3)A单质与C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化合
为乙,工业生产乙的化学方程式为(4)A、B两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分子量最小的分子为丙,用D的单质
和丙可以制成燃料电池,电池中装有浓
KOH溶液,用多孔的惰性电极浸入浓
KOH溶液在X极通入化合物丙,Y
极通入D的单质,则X极是该电池的
极,Y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
四、(本题10分)
23.(10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1)将0.050molSO2(g) 0.030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mol·L-1。
(1)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
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的
有(填字母)。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E.加入催F.移出氧气
(2)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
2007—2008学年高二上第二次质量检测Array化学答题卷
命题人:臧峰2007年11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
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19.(6分)
,。
20.(6分)
(1)
(2)。
21.(9分)
(1)a= ,b= , c= ,d=
(2)A ,B , D
(3)。
三、(本题15分)
(1)
(2)。
(3)。
(4)
极,。
四、(本题10分)
(1)
(2)解:
2007—2008学年高二上第二次质量检测Array化学答题卷
命题人:臧峰2007年11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
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19.(6分)
5×10-8 mol·L1 (3分) 6.7 (3分)20.(6分)
(1)3∶2(3分)
(2)C3H8(g)+5O2(g)===3CO2(g)+4H2O(g) △
通电 H=-2044.0 kJ ·mol -1
(3分)
21.(9分)
(1)a= 2 , b= 1 , c= 3 , d= 2
(2)A 气体 , B 固体或液体 , D 气体 (3)放热 三、(本题15分)
22. (1) (3分)
(2)2NaC1+2H 2O 2NaOH+C12↑+H 2
↑(3分)
(3)N 2(g )+3H 2(g )2NH 3 (3分) (4) 负(3分)2H 2O +O 2+4e -=4OH -
(3分)
23.(共10分)
(1)解: 2SO 2 +
O 2(g )
2SO 3(g )
起始浓度/mol ·L
—
1
0.050
0.030 0
平衡浓度/mol ·L —1 0.050-0.040
0.030-0.040÷2 0.040
=0.010
=0.010 所以,
)()()
(22232O c SO c SO c K ⋅=1
212
1010.0)010.0()040.0(---⋅⨯⋅⋅=
L mol L mol L mol
L
mol ⋅⨯=-13106.1
(4分,不带单位计算也得分)
%
80%100050.0010.0050.0%
100)
()
()()(1
11202202=⨯⋅⋅-⋅=⨯-=
---L
mol L mol L mol SO c SO c SO c SO α (4分)
(2)BC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