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与良好的家居环境无关的是()
A.适宜的温度和湿度B.充足的阳光C.豪华的装修D.良好的通风
【答案】C
【解析】
考点: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分析:
房屋装修或者购置大量新家具后,装修或是装饰材料内往往含有有害气体。
例如,人造材料、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以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还有如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
解答:
室内空气质量的高低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日光、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使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有利于人的健康,属于良好家庭环境,豪华装修会污染家庭环境。
故选C
2.有些鸟类在迁徒途中休息时,总会留一些鸟“站岗放哨”,当它们发现敌害时或大声鸣叫,或用力扇动翼做起飞状,使鸟群迅速作出防御准备或逃生。
对于这种行为的分析正确是()
A.这种行为的获得与遗传物质无关
B.这种行为不利于鸟类适应多变的环境
C.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D.鸟群各成员间通过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有遗传物质决定,学习行为是在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中获得的行为。
【详解】
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A 错误;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B错误;题干鸟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C正确;动物通过声音、动作等传递信息,题干鸟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所以发现敌害时,鸟类大声鸣叫、用力扇动翼做起飞状,使鸟群迅速作出防御准备或逃生,声音、动作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D错误。
【点睛】
关键知道动物进行传递信息的方式。
3.下列各项和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特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肠长、面积大,有利于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B.小肠中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中的脂肪的消化有作用
C.小肠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扩大小肠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
D.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对食物消化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
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
小肠长、面积大,有利于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故A正确;小肠中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促进多种物质的消化,故B错误;小肠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扩大小肠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故C正确;小肠中有肠液、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促进多种物质的消化,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食物消化具有重要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
4.下列对生物结构的认识正确的是()
A.病毒、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属于真核生物
B.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动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C.细菌、真菌、植物、动物都有细胞壁
D.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都有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
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2)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一般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
(3)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
(4)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详解】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生物,A 错误。
B、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动物有单细胞的草履虫,植物有单细胞的衣藻,所以,真菌、动物、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B错误。
C、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
D、分析病毒的结构,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真菌、细菌细胞的结构可知,它们都有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植物细胞、病毒、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
5.王奶奶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医生建议王奶奶加强营养,进行食物辅助治疗。
在下列食物中,请你帮王奶奶选择最需要的食物()
A.鸡蛋B.西红柿C.猪瘦肉D.猪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如果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就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A的功能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人体缺乏维生素A就会患夜盲症,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王奶奶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说明她体内缺乏维生素A,患了夜盲症,除了口服维生素A外,还要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肝油、玉米、胡萝卜等。
故选D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6.曲线图可用来直观地表示生命体内的生理变化。
以下对四幅曲线图(如图)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甲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
B.乙表示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D.丁表示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
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详解】
A.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因此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是先减少后增加,A正确;
B.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不是增加,B错误;
C.图丙中开始时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随后与横座标的交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接着上升过程表示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最后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正确;
D.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命活动中的曲线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7.如图,衣藻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孢藻类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水中自由活动B.通过神经进行调节
C.自己制造有机营养D.能够排出代谢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衣藻是单细胞藻类,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动。
【详解】
衣藻可通过鞭毛的运动在水中自由活动,A正确;衣藻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神经,B错误;衣藻的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正确;衣藻虽然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但具有生物的特征,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正确。
【点睛】
本题要求掌握的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物活动,注意理解。
8.下列事例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B.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
C.同一种鸟可形成不同的喙形D.克隆羊的培育过程
【答案】D
【解析】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长颈鹿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短颈是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导致短颈长颈鹿灭绝,长颈鹿长颈的形成,A错误;
B、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属于有利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因此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的原因是自然选择,B错误;
C、同一种鸟可形成不同的喙形属于有利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克隆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因此“克隆”实际上属于无性生殖,与自然选择无关,D正确.
故选D.
9.移栽树木时去掉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降低植物的()
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D.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详解】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点睛】
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10.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B.会弹钢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D.休眠的青蛙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据分析可知,会弹琴的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引起人感冒的病毒,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休眠的青蛙具有生物的六大特征或部分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明确具备生物的六大特征或部分特征的才是生物。
11.眼球里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A.角膜 B.巩膜C.脉络膜D.视网膜
【答案】D
【解析】视网膜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12.生活中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被毒蛇咬伤小腿,应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详解】
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A正确;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B正确;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C正确;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应在近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法止血,D错误。
【点睛】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3.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形成的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C.北欧人的鼻子明显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大,这有利于预热冬天寒冷的空气
D.在患重感冒时,往往用嘴呼吸,这对吸入的空气起到了充分的预热和清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详解】
A、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的气管和支气管形成。
A正确;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B正确;
C、北欧人的鼻子要比非洲大一些,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湿润、清洁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
适应的;鼻腔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C正确;
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口腔无此功能。
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卫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确对待身体变化、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B.将自己性知识中的疑惑埋藏在心里
C.树立远大理想情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情操上
D.正常开展人际交往
【答案】B
【解析】
【分析】
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平地应该注意心理卫生,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详解】
在青春期,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是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遗精或月经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正确;
不要将自己性知识中的疑惑埋藏在心里,要多与家长和老师沟通,B错误;
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情操上,C正确;
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正常开展人际交往,D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知识。
15.上世纪中叶,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DDT,致使DDT进入海洋,并在很多海洋生物体内积累。
根据食物链的积累作用,下列处于同一食物链的生物体中,DDT含量最高的是
A.浮游植物B.企鹅C.浮游动物D.鳞虾
【答案】B
【解析】选项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鳞虾→企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营养级最高的是企鹅。
因此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企鹅。
16.如图所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导管能运输水分
B.③内细胞中含较多的叶绿体
C.②和④所示细胞能构成上皮组织
D.⑤只与蒸腾作用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图中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④是下表皮,③是叶肉,⑤气孔,据此解答。
【详解】
叶脉里含有导管与筛管,导管运输水合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A错误;③属于叶肉细胞,内还有丰富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②④表示的是上下表皮,无色透明,不含有叶绿体,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⑤表示的是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叶片的结构特和功能。
17.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形成
B.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
D.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答案】B
【解析】
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A错误;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C错误;
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D错误。
点睛: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18.下列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治愈的是()
A.艾滋病、佝偻病、侏儒症
B.色盲、糖尿病、坏血病
C.糖尿病、侏儒症、肢端肥大症
D.夜盲、脚气病、坏血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
艾滋病是传染病,幼年时分泌生长激素过少会得侏儒症,都不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治愈;缺钙,会患佝偻病,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治愈,A错误;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胰岛素分泌过少会患糖尿病,都不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治愈;缺乏维生素C时,易得坏血病,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治愈,B错误;胰岛素分泌过少会患糖尿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成年后,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都不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治愈,C错误;缺乏维生素A时人体会患夜盲症;缺乏时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缺乏时维生素B1,易得神经炎、脚气病,都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治愈,D正确。
19.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原因是()
A.体表干燥B.停止摄食C.体内缺少D.无法呼吸
【答案】D
【解析】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完成气体交换,一旦鱼离开水后,鳃丝就相互黏结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鱼会缺氧窒息而死,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原因是无法呼吸。
故选:D。
20.洋葱表皮细胞中不含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叶绿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有线粒体和液泡。
植物细胞只有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
考点: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1.诗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所描述的景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春眠不觉晓B.处处闻啼鸟C.夜来风雨声D.花落知多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春眠是指人在睡觉,睡觉属于人的生命现象;啼鸟是指鸟的叫声,属于生命现象;花属于生物,花的凋零属于生命现象;夜来风雨声是自然现象,没有生物,不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C。
【点睛】
生物的特征。
22.夏天的傍晚,萤火虫在树丛间飞舞,点点荧光非常好看。
这是因为萤火虫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了()
A.电能B.热能C.光能D.化学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生命活动利用,萤火虫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了光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能量的形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被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
2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技能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该看着目镜
B.在做“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时,必须经常用湿棉球擦拭蚯蚓的身体
C.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
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首先明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刮、涂、盖、染。
玉米的种子有胚乳,滴加碘液呈蓝色。
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该看着物镜。
【详解】
为防止压破标本,下降显微镜的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故A错误;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