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四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四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四项制度入手,探讨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一、食品原料采购与索证制度
1. 采购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要求。
2. 采购食品(包括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设备),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方索取生产经营资质(许可证)和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同时按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核查。
3. 所索取的检验合格证明由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4. 腐败变质、掺杂掺假、发霉生虫、有害有毒、质量不新鲜的食品及原料以及无产地、无厂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标志不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不得采购。
5. 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不得采购。
6. 采购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酒类饮料、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应当索证的其他食品等,均应严格索证索票。
二、食品加工与储存管理制度
1. 食品加工场所应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保持环境整洁,防止食品污染。
2.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3. 食品储存应按照不同食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保证食品质量。
4. 禁止将有毒、有害物质与食品混放,防止食品污染。
5. 定期对食品储存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确保食品储存环境的卫生。
三、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1. 食品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2. 食品从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 食品从业人员应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4. 食品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其他不适宜从事食品工作的人员,不得上岗。
四、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流程、职责分工、应急措施等。
2.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对能力。
3.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4.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认真履行食品安全责任。
总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只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各级政府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各界都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共同努力,为打造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