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审美经验一大特征:情感活动伴随始终。在审 情感活动伴随始终。 情感活动伴随始终 美经验中,情感作为审美经验的激发因素构成 了感知活动的动力;感知活动所产生的经验材 料也因此具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因此说,感知 和情感是相互交织和伴随的。 如 康德思想:“知”“情”“意”,“情”对应 的范畴是美学,集中探讨审美判断。
3情感 情感 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作为一 种弥漫性因素伴随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从 而使整个审美活动显示出明显的感情色彩。 审美情感具有特殊本质 《1》审美情感具有更为显著的社会性和理性 特征。 《2》审美情感是从对象能否满足自己的审美 需要和审美理想出发作出判断的。
4理解 理解 审美经验中包含理性因素,其关键之处在于理性因 素在审美经验和科学认识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有根本 的区别,其表现在 《1》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 如 司空图诗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刘勰理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 海。”
《4》自由无限性 审美经验具有自由无限性。 如 黑格尔“自由是心灵的最高定性。”
《5》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审美经验中有多种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审美经 验呈现出一些特点:不自觉和突发性,非逻辑 性,创造性。 如 非逻辑性——如西方意识流小说的表现形式


1
章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审美经验

这是首要掌握的核心概念) (这是首要掌握的核心概念)
——审美经验是由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主客体 主客体 之间的一种精神性关系,一种主体知觉对审美对象 之间 生成过程的忘我投入时的反应和感知。
审美经验的性质
? ?
——审美经验最根本的性质是实践性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五个:1感性直观性 1
3审美经验从感觉开始(在呈现阶段),以感悟为终, 即在评价阶段产生审美领悟,但注意,此时的感悟 虽有感觉性质,但与第一阶段的感觉有着本质的差 异。 表现 a对象不同,感知把握——对象的外观。 感悟把握——一定深度的意味。 b主体在感悟中呈现一种新的态度。 总:处在审美经验终点的感悟与起点处的感觉相比, 具有更大的深度和普遍性。
关键词 审美知觉 1审美态度 2主客无间的审美状态 3 3整个身心
? ?
b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 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
审美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

主体的理解力
1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 审
《1》呈现阶段: 》呈现阶段 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 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1由含义可知, 审美感知在审美经验呈现阶段起关键作用。 审美感知 2审美感知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对象的, 由此,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的确立成为了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 审美态度 3 审美经验的真正起点就在于主客体无间的审美状态 。 主客体无间的审美状态 4审美是用整个身心 整个身心进行的, 整个身心 如蒋孔阳所说的,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 体”,“经整个身心”来和现实发生关系的”。
谢谢

1 审美结构的要素
1感知 感知 主体的审美感受只有通过对对象的感知才能够产生。 《1》审美感知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在一起; 《2》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3》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特点 总:感知在审美经验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它使审美主体对对象之间出现 了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混沌状态。
2想象 想象 想象力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是人类一切艺术 创作和审美的必要条件,是审美经验的一个要 素。 如 《西游记》中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是创造 性想象的产物。 总:想象,在审美经验中,是一个核心因素。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1感性直观性审美经验是主体凭借感官直接把握感受对象的感性外观所生成的经验既不假道理性思考科学经验又不关注对象的伦理关系与价值道德经对于一棵挺拔青松把握审美经验便是一心一意只用视觉去观赏松树的外观挺拔的躯干四季常青的针叶
审美经验论
美 学 第 三 组
本章内容 一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二审美经验的结构 三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2 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
构成阶段:审美主体与对象处于浑然一体的状 构成阶段 态,但主体尚未构成对象的完整表象,无法对 其加以评判和判断,因此,主体必须通过想象 力的作用来构成较完整的审美对象。 1从含义可知, 审美想象在构成阶段其关键作用。 审美想象
2审美想象分类及作用 (1)先验的想象力 作用:打破主体与对象的浑然一体的状态, 从而形成审美活动所需要的审美距离;(布 布 审美距离” 洛“审美距离”说) (2)经验的想象力 作用:通过改造主体在呈现阶段所获得的原 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
2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 3、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4、自由无限性 5、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1 审美经验
含义动态发展 《1》19世纪以前:“审美经验”一词少用。 a英国经验派用“趣味”,“趣味判断”等术语。 b康德《判断力批判》继承此术语。 c稍后美学家用“美感” 《2》20世纪时,“审美经验”一次广泛运用。
《3》此后,“审美经验”一次含义多种。 从狭义和广义来讲。 狭义:审美经验只是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 分,包括在审美中获得的直接与间接、感性与理性等 种种经验。 广义:审美经包括主体的审美观点、趣味、 态度、感受、理想等; (但注意:其狭义和广义的阐述是界定在 在 审美经验是主体感受、体验、创造美的经验。) 审美经验是主体感受、体验、创造美的经验。) 《4》我们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活生生的动态关系, 我们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活生生的动态关系, 我们认为 是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动态关系,不 是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 是单方面的审美主体各种意识,也不是单方面的审美 客体固有的份额审美属性,其含义的界定必须将两者 融合起来。
《2》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 如 李商隐的无题诗 总:审美理解是与科学认识活动具有本质区别的一 种新的理解形式。
2 审美经验的结构功能
《1》审美感知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在审美经验的发展过程中,同现实直接相联系的是感知,由此, 审美感知是其他要素的基础。 基础。 基础 《2》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的关系 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2、审美情感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 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3 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1》同化与调节 同化与调节 同化与调节是审美心理结构建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审美 心理结构实在同化——调节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同化”:使人“审”面前能审之美。 “调节”:使人“审”面前暂时无法能审之美。 总:个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是在同化——调节的辩证运动过程 中建构起来的,而整个人类的审美经验产生和发展也如此。 如 《秃头歌女》的欣赏。
2审美经验在艺术、自然和社会三 审美经验在艺术、 大领域能发生 如: 中国古代对自然美的欣赏中,有 比德” 畅神” “比德”和“畅神”审美经验论。
“比德” 孔子说,“智者爱山,仁者乐水”
3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1》感性直观性 审美经验是主体凭借感官直接把握、感受对象的感 性外观所生成的经验,既不假道理性思考(科学经 验),又不关注对象的伦理关系与价值(道德经 验)。 如: 对于一棵挺拔青松把握 审美经验便是,一心一意只用视觉去观赏松树的 “外观”,挺拔的躯干,四季常青的针叶。 而不是如科学经验——对于松树本质的认识和思考, 也不是如道德经验——从松树与人的价值关系出发 思考。
3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 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主体从自己的审美理想与价值标准出发,对 评价阶段 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应和与评价。 1从含义可知, 主体的理解力在评价阶段起关键作用。 主体的理解力 2在审美经验中,主体的理解力是以反思判断的形式进行 的,其不同于科学认识,产生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审 美领悟。
《2》同化—调节律是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 同化— 同化 1自调节审美首先建立在审美的一般规律基础上 , 服从审美的一般规律; 2自调节审美有其自己的特殊要求: A 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 ; B 反馈调节; a 审美创作角度;b 审美欣赏角度;

3
章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a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 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
2 审美经验的性质
实践性 (根本性质) 根本性质) 理由 1着眼于艺术作品的创造和接受过程 着眼于艺术作品的创造和接受过程 《1》审美活动,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审美欣赏活 动,在根本上都是人们人生实践探索的组成部分, 艺术家的活动也不例外。 《2》这种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3》审美经验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人生实践,随着艺术作 品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它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 实践发生紧密的关系。
2
章审美经验的结构
(其分析是建立在静态层面,是同后面一章节对 审美经验生成的动态过程相互结构成一个整体。)
a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 ?
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b审美经验的结构关系 审美经验的结构关系
《1》审美感知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2》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 《3》想象与审美理解的关系 《4》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c审美经验的结构功能 同化与调节
《2》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 审美经验是非功利性或超功利性的,由康德 较早提出。 其观点“审美无利害” 作为审美经验的愉快,主体对对象的实存不 关心,没有目的、不含概念、不含欲望,通过 纯粹景观获得纯粹的精神性愉快。 如 延安时代《白毛女》的演出,有战士向“黄 世仁”开枪,是同现实的利害关系来看待的, 不是审美经验。
《3》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的关系 如康德所说:理解与想象是一种自由的游戏 关系。 《4》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如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艺术情感的关系:“诗言志”说 西方美学: 西方美学 理性主义传统 总:情感与理智在审美经验中只有和谐 的统一在一起才符合审美活动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