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韩东太--煤电新技术专题讲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热电冷三联产
热电冷三联产指锅炉产生的蒸汽在背压汽轮 机或抽汽汽轮机发电,其排汽或抽汽,除满足各 种热负荷外,还可做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蒸汽, 生产6~8℃冷水用于空调或工艺冷却 . 热电冷三联产的优点: (1)蒸汽不在降压或经减温减压后供热,而是先发 电,然后用抽汽或排汽满足供热、制冷的需要, 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大背压机负荷率,增加机组发电,减少冷凝 损失,降低煤耗; (3)保证生产工艺,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从业人员, 提高劳动生产率;代替数量大、型式多的分散空 调,改善环境景观,避免“热岛”现象。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1.2 采用高性能汽轮机
汽轮机制造技术已很成熟,但仍有进一步提高其效率的空间, 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首先是进一步增加末级叶片的环形排汽面积,从而达到减小 排汽损失的目的。末级叶片的环形排汽面积取决于叶片高度, 后者受制于材料的耐离心力强度。日本700MW机组已成功采用 钛制1.016M的长叶片,它比目前通常采用的 12Cr钢制的0.842M 的叶片增加了离心力强度,排汽面积增加了 40%,由于降低了 排汽损失,效率提高1.6%。 (2)其次是采用减少二次流损失的叶栅。叶栅汽道中的二次流会 干扰工作的主汽流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要进一步研制新型叶 栅,以减少二次流损失。 (3)最后是减少汽轮机内部漏汽损失。汽轮机隔板与轴间、动叶 顶部与汽缸、动叶与隔板间均有一定间隙。这些部位均装有汽 封,以减少漏汽损失。要研制新型汽封件以减少漏汽损失。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超临界机组发展趋势
世界第一台,1959年(美国) ,125MW, 31MPa, 621/566/566℃。 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美国)1300MW,26.5MPa, 538/538℃,共有六台,第一台1969投产。 目前参数最高的是(美国西屋公司制造) 325MW,34.3MPa, 649/566/566℃,二次再热, 1959年投产。 欧洲几大发电集团正合作攻关蒸汽温度为700 ℃ 的燃煤机组.2015达到40MPa/700/720℃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 多联产发电技术
火电机组在发电的同时,用抽汽或背压机组的 排汽进行供热,由于实现了热能的梯级利用,其总 的能源利用率为80%~90%。如果联合循环机组用 于热电联产,即高作功能力的燃气(1000℃以上) 在燃气轮机中做功,其排气在余热锅炉中产生中等 作功能力的蒸汽(500℃以上),驱动汽轮机继续做 功,其低作功能力的抽汽或排汽用于工业或生活用 汽用热,形成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其总的能源利用 率可达80%~90%(理论极限为93%)。热电联产 比热电分产可节约能源30%左右。我国有50万台工 业锅炉,年耗煤4亿吨,平均容量2.28吨/时,如果其 供热量的一半由热电联产供给,则年可节煤1.2亿吨。
2010.7
e) f)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展趋势
1.目标 美国雄心 勃勃的ATS 计划和 GAGT计划
效率60% 初温1427℃
价格降低10%
NOX降低10%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技术措施
采用压气机中间冷却技术 燃气透平通流部分改造,陶瓷叶片和喷涂技术 研究湿空气透平(HAT)循环 燃煤技术方面五种方案: IGCC,PFBC-CC,第二代PFBC-CC,采用高温陶瓷管的 外燃式联合循环(EFCC)以及直接在燃气轮机中燃用 水煤浆.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中国酸雨问题
• 中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在能源消耗中占了70%,因而我国 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燃煤造成的。我国生产的煤炭,平均含 硫份约为1.1%。由于一直未加以严格控制,致使我国在工 业化水平还不算高的现在就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达1800多万吨。二氧化硫排放 引起的酸雨污染不断扩大,已从80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 区扩展到长江以南大部分城市和乡村,并向北方发展。
热效率:42%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Combined Circle,简称CC或GTCC)
联合循环:就是把在中低温区工作的蒸汽轮 机的朗肯(Rankine)循环和在高温区工 作的燃气轮机的布雷登(Brayton)循环 的叠置,组成一个总能系统循环,由于它 有很高的燃气初温(1200℃~1500℃)和 蒸汽作功后很低的终温(30~40℃),实 现了热能的梯级利用,使总的循环效率很 高。
4 洁净煤燃烧发电技术
燃煤发电目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1、燃煤技术有待改善,煤的利用率要提高; 2、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CO2、SO2 、NOX等污 染环境的排放物。我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 硫排放量的90%都来自燃煤。
洁净煤技术(CCT-Clean Coal Techno1ogy), 指的是在利用煤炭发挥一次能源最大作用的同时, 污染环境的气、固、液态排放量最少;也可定义 为减少污染、提高效率的煤炭开采加工、运输、 转化、燃烧、污染控制、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总称。 它是以三E为目标(经济Economics,环境 Enviroment,效率Efficieney),是先进、清洁 的“绿色煤电”。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010.7
酸雨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我国87%的SO2排放来自煤燃烧
SO2 NOx
燃煤产生的 酸性排放物 进入空气中, 经过一系列 作用就形成 了酸雨 (pH<5.6)。
H2SO4 HNO3
酸雨使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 农田土壤酸化、贫瘠,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 面积减产,使建筑物和桥梁损坏,文物面目皆非。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1提高超临界火电机组效率
1.1 提高初参数,采用超超临界
初参数的提高主要受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性能 是否稳定的限制,超临界机组初温可达538℃~ 576℃。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耐高温性能材料的 不断出现,初温可提高到600℃~700℃。 日本东芝公司1980年着手开发两台0型两段再 热的7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1989年和1990年投 产,运行稳定,达到提高发电端热效率5%的预期 目标,即发电端效率为41%,据推算,超超临界 机组的供电煤耗可降低到279g/kWh。
3.最新进展:USA,GE公司推出初温1288℃,联合循环的单 机功率为376.2MW,供电效率56.3%,型号为9G和9H系列.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HAT循环(湿空气蒸发-回热式双流体循环)
指软化水经燃机排气加热后喷入压气机出口蒸发器中 被高温高压空气蒸发,空气与水蒸汽混合物在回热器 中被燃气排气加热后,供给燃烧室,产生的燃气、蒸 汽混合物进入燃气轮机作功。 由于燃机排气余热的充分利用,可大大提高循环效率; 由于燃机工质流量增加,使机组功率也大大增加;由 于没有了蒸汽轮机,使系统大为简化,造价仅为余热 锅炉型联合循环的50%。如果把整体煤气化产生的煤 气经净化后供燃烧室燃烧,就形成IGHAT循环,也大 大简化系统,节约投资。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超临界火电机组概况
世界第一台125MW超临界机组于1959年4月在美国投运, 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超临界机组最大单机容量 为1300MW,在美国、日本及俄国,超临界机组占火电 容量的50%以上。目前,国际上已经投运了单机在 800MW以上火电机组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俄国和 德国。 我国以往6 000 MW机组大都是进口设备。河南华能沁北 电厂2×600MW机组是第一台国产超临界机组示范电站, 主机招标锅炉由东方锅炉厂中标,汽轮发电机组由哈尔 滨动力集团中标;发电机由上汽发电集团中标;该工程 于2004年9月投产。华能玉环电厂工程是中国“863计划 “中引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实现国产化依托工程的国 家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独资建设,一期 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于2006年12月建 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座单机装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电 厂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轮机电厂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联合循环优点
a) b) c) d) 热效率高, E级联合循环效率51-52%,F级55- 57%,H级达到60%以上; 低污染,环保性能好,可将NOx排放控制在 50mg/Nm3以内; 运行灵活,可靠性高,可日启停、调峰性能好, 燃机单循环可以在20分钟内带满负荷,联合循环 可以在60分钟内带满负荷; 单位容量投资较低,简单燃气轮机每千瓦投资 为l00~300美元/kW,汽轮发电机组为600~ 1000美元/kW,而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为280~ 530美元/kW; 节水,为同容量常规电站用水量的1/3; 可以实现黑启动、提高电网安全性。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燃气轮机:
进气温度1370℃~1500℃, 平均吸热温度高;
排气温度450~600℃, 平均放热温度高;
热效率:33%-38%
蒸汽轮机: 燃气蒸汽联 合循环
进气温度540~560℃,缺点:平均吸热温度低; 排气温度30~38℃,优点:平均放热温度低;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特点
机组热效率高(与同容量亚临界火电机组比较, 超临界机组可提高效率2-2.5%,超超临界机组 可提高效率约5%,供电煤耗可降低到279g/Kw.h), 可靠性好,环保指标先进; 可复合变压运行,调峰性能好; (1)在低负荷时效率高; (2)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 (3)具有良好的负荷适应性。 蒸汽压力高,蒸汽比容小,汽轮机叶片短,加 之级问压差大,影响内效率,因而超临界及超 超临界参数更适于大容量机组。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1.3 建设有大容量火电机组群的大电厂
世界上2000 MW以上大型火电厂有82座,其中 4000MW以上的5座,世界最大的燃褐煤和燃烟煤 的火电厂分别是波兰的贝尔哈托夫电厂和南非的 肯达尔电厂,最大的燃气和燃油电厂分别是俄罗 斯的苏尔古特第二火电厂和日本鹿岛火电厂,其 装机容量分别为4320 MW/4 116 MW,4800MW 和4400 MW 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 托克托发电公司总装机容量5400MW,是目前全 国最大在役火力发电厂。(共8台600MW,2台 300MW机组)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主 要 内 容
提高超临界火电机组效率 多联产发电技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洁净煤燃烧发电技术 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 空冷发电技术 余热回收发电技术 火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 新能源发电技术
2010.7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热、电、煤气三联产
煤中挥发份和部分固定碳受热后气化,产生城 市煤气供万人城镇民用,焦碳送CFB锅炉中燃烧产 生蒸汽,用于热电联产 。 此外,在电厂中安装蓄热器回收排热或机组起停过 程中排汽,可对热负荷移峰填谷;可增加尖峰发电 力出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机组稳定运行水平。 还有一种双背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是通过凝结水 串联通过凝汽器的两个部分,形成两个不同的背压。 由于改善了蒸汽热负荷的不均匀性,使其平均背压 低于传统的单背压汽轮机的背压,可提高循环热效 率。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超临界机组关键技术
a) a) b) c) 新钢种的研究开发 新钢种的开发与应用; 调峰运行问题; 材料的研究与国产化。 超临界压力锅炉的关键技术 超临界压力汽轮机的关键技术 其它关键技术 汽水化学工况; 辅助设备; 自动控制技术; 运行技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联合循环的基本型式
1、不补燃余热锅炉联合循环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 有补燃的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3、增压锅炉型联合循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4 程式双流体循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热电冷三联产
热电冷三联产指锅炉产生的蒸汽在背压汽轮 机或抽汽汽轮机发电,其排汽或抽汽,除满足各 种热负荷外,还可做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蒸汽, 生产6~8℃冷水用于空调或工艺冷却 . 热电冷三联产的优点: (1)蒸汽不在降压或经减温减压后供热,而是先发 电,然后用抽汽或排汽满足供热、制冷的需要, 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大背压机负荷率,增加机组发电,减少冷凝 损失,降低煤耗; (3)保证生产工艺,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从业人员, 提高劳动生产率;代替数量大、型式多的分散空 调,改善环境景观,避免“热岛”现象。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1.2 采用高性能汽轮机
汽轮机制造技术已很成熟,但仍有进一步提高其效率的空间, 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首先是进一步增加末级叶片的环形排汽面积,从而达到减小 排汽损失的目的。末级叶片的环形排汽面积取决于叶片高度, 后者受制于材料的耐离心力强度。日本700MW机组已成功采用 钛制1.016M的长叶片,它比目前通常采用的 12Cr钢制的0.842M 的叶片增加了离心力强度,排汽面积增加了 40%,由于降低了 排汽损失,效率提高1.6%。 (2)其次是采用减少二次流损失的叶栅。叶栅汽道中的二次流会 干扰工作的主汽流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要进一步研制新型叶 栅,以减少二次流损失。 (3)最后是减少汽轮机内部漏汽损失。汽轮机隔板与轴间、动叶 顶部与汽缸、动叶与隔板间均有一定间隙。这些部位均装有汽 封,以减少漏汽损失。要研制新型汽封件以减少漏汽损失。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超临界机组发展趋势
世界第一台,1959年(美国) ,125MW, 31MPa, 621/566/566℃。 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美国)1300MW,26.5MPa, 538/538℃,共有六台,第一台1969投产。 目前参数最高的是(美国西屋公司制造) 325MW,34.3MPa, 649/566/566℃,二次再热, 1959年投产。 欧洲几大发电集团正合作攻关蒸汽温度为700 ℃ 的燃煤机组.2015达到40MPa/700/720℃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 多联产发电技术
火电机组在发电的同时,用抽汽或背压机组的 排汽进行供热,由于实现了热能的梯级利用,其总 的能源利用率为80%~90%。如果联合循环机组用 于热电联产,即高作功能力的燃气(1000℃以上) 在燃气轮机中做功,其排气在余热锅炉中产生中等 作功能力的蒸汽(500℃以上),驱动汽轮机继续做 功,其低作功能力的抽汽或排汽用于工业或生活用 汽用热,形成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其总的能源利用 率可达80%~90%(理论极限为93%)。热电联产 比热电分产可节约能源30%左右。我国有50万台工 业锅炉,年耗煤4亿吨,平均容量2.28吨/时,如果其 供热量的一半由热电联产供给,则年可节煤1.2亿吨。
2010.7
e) f)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展趋势
1.目标 美国雄心 勃勃的ATS 计划和 GAGT计划
效率60% 初温1427℃
价格降低10%
NOX降低10%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技术措施
采用压气机中间冷却技术 燃气透平通流部分改造,陶瓷叶片和喷涂技术 研究湿空气透平(HAT)循环 燃煤技术方面五种方案: IGCC,PFBC-CC,第二代PFBC-CC,采用高温陶瓷管的 外燃式联合循环(EFCC)以及直接在燃气轮机中燃用 水煤浆.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中国酸雨问题
• 中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在能源消耗中占了70%,因而我国 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燃煤造成的。我国生产的煤炭,平均含 硫份约为1.1%。由于一直未加以严格控制,致使我国在工 业化水平还不算高的现在就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达1800多万吨。二氧化硫排放 引起的酸雨污染不断扩大,已从80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 区扩展到长江以南大部分城市和乡村,并向北方发展。
热效率:42%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Combined Circle,简称CC或GTCC)
联合循环:就是把在中低温区工作的蒸汽轮 机的朗肯(Rankine)循环和在高温区工 作的燃气轮机的布雷登(Brayton)循环 的叠置,组成一个总能系统循环,由于它 有很高的燃气初温(1200℃~1500℃)和 蒸汽作功后很低的终温(30~40℃),实 现了热能的梯级利用,使总的循环效率很 高。
4 洁净煤燃烧发电技术
燃煤发电目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1、燃煤技术有待改善,煤的利用率要提高; 2、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CO2、SO2 、NOX等污 染环境的排放物。我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 硫排放量的90%都来自燃煤。
洁净煤技术(CCT-Clean Coal Techno1ogy), 指的是在利用煤炭发挥一次能源最大作用的同时, 污染环境的气、固、液态排放量最少;也可定义 为减少污染、提高效率的煤炭开采加工、运输、 转化、燃烧、污染控制、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总称。 它是以三E为目标(经济Economics,环境 Enviroment,效率Efficieney),是先进、清洁 的“绿色煤电”。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010.7
酸雨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我国87%的SO2排放来自煤燃烧
SO2 NOx
燃煤产生的 酸性排放物 进入空气中, 经过一系列 作用就形成 了酸雨 (pH<5.6)。
H2SO4 HNO3
酸雨使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 农田土壤酸化、贫瘠,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 面积减产,使建筑物和桥梁损坏,文物面目皆非。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1提高超临界火电机组效率
1.1 提高初参数,采用超超临界
初参数的提高主要受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性能 是否稳定的限制,超临界机组初温可达538℃~ 576℃。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耐高温性能材料的 不断出现,初温可提高到600℃~700℃。 日本东芝公司1980年着手开发两台0型两段再 热的7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1989年和1990年投 产,运行稳定,达到提高发电端热效率5%的预期 目标,即发电端效率为41%,据推算,超超临界 机组的供电煤耗可降低到279g/kWh。
3.最新进展:USA,GE公司推出初温1288℃,联合循环的单 机功率为376.2MW,供电效率56.3%,型号为9G和9H系列.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HAT循环(湿空气蒸发-回热式双流体循环)
指软化水经燃机排气加热后喷入压气机出口蒸发器中 被高温高压空气蒸发,空气与水蒸汽混合物在回热器 中被燃气排气加热后,供给燃烧室,产生的燃气、蒸 汽混合物进入燃气轮机作功。 由于燃机排气余热的充分利用,可大大提高循环效率; 由于燃机工质流量增加,使机组功率也大大增加;由 于没有了蒸汽轮机,使系统大为简化,造价仅为余热 锅炉型联合循环的50%。如果把整体煤气化产生的煤 气经净化后供燃烧室燃烧,就形成IGHAT循环,也大 大简化系统,节约投资。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超临界火电机组概况
世界第一台125MW超临界机组于1959年4月在美国投运, 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超临界机组最大单机容量 为1300MW,在美国、日本及俄国,超临界机组占火电 容量的50%以上。目前,国际上已经投运了单机在 800MW以上火电机组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俄国和 德国。 我国以往6 000 MW机组大都是进口设备。河南华能沁北 电厂2×600MW机组是第一台国产超临界机组示范电站, 主机招标锅炉由东方锅炉厂中标,汽轮发电机组由哈尔 滨动力集团中标;发电机由上汽发电集团中标;该工程 于2004年9月投产。华能玉环电厂工程是中国“863计划 “中引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实现国产化依托工程的国 家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独资建设,一期 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于2006年12月建 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座单机装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电 厂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燃气轮机电厂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联合循环优点
a) b) c) d) 热效率高, E级联合循环效率51-52%,F级55- 57%,H级达到60%以上; 低污染,环保性能好,可将NOx排放控制在 50mg/Nm3以内; 运行灵活,可靠性高,可日启停、调峰性能好, 燃机单循环可以在20分钟内带满负荷,联合循环 可以在60分钟内带满负荷; 单位容量投资较低,简单燃气轮机每千瓦投资 为l00~300美元/kW,汽轮发电机组为600~ 1000美元/kW,而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为280~ 530美元/kW; 节水,为同容量常规电站用水量的1/3; 可以实现黑启动、提高电网安全性。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燃气轮机:
进气温度1370℃~1500℃, 平均吸热温度高;
排气温度450~600℃, 平均放热温度高;
热效率:33%-38%
蒸汽轮机: 燃气蒸汽联 合循环
进气温度540~560℃,缺点:平均吸热温度低; 排气温度30~38℃,优点:平均放热温度低;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特点
机组热效率高(与同容量亚临界火电机组比较, 超临界机组可提高效率2-2.5%,超超临界机组 可提高效率约5%,供电煤耗可降低到279g/Kw.h), 可靠性好,环保指标先进; 可复合变压运行,调峰性能好; (1)在低负荷时效率高; (2)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 (3)具有良好的负荷适应性。 蒸汽压力高,蒸汽比容小,汽轮机叶片短,加 之级问压差大,影响内效率,因而超临界及超 超临界参数更适于大容量机组。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1.3 建设有大容量火电机组群的大电厂
世界上2000 MW以上大型火电厂有82座,其中 4000MW以上的5座,世界最大的燃褐煤和燃烟煤 的火电厂分别是波兰的贝尔哈托夫电厂和南非的 肯达尔电厂,最大的燃气和燃油电厂分别是俄罗 斯的苏尔古特第二火电厂和日本鹿岛火电厂,其 装机容量分别为4320 MW/4 116 MW,4800MW 和4400 MW 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 托克托发电公司总装机容量5400MW,是目前全 国最大在役火力发电厂。(共8台600MW,2台 300MW机组)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主 要 内 容
提高超临界火电机组效率 多联产发电技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洁净煤燃烧发电技术 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 空冷发电技术 余热回收发电技术 火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 新能源发电技术
2010.7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热、电、煤气三联产
煤中挥发份和部分固定碳受热后气化,产生城 市煤气供万人城镇民用,焦碳送CFB锅炉中燃烧产 生蒸汽,用于热电联产 。 此外,在电厂中安装蓄热器回收排热或机组起停过 程中排汽,可对热负荷移峰填谷;可增加尖峰发电 力出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机组稳定运行水平。 还有一种双背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是通过凝结水 串联通过凝汽器的两个部分,形成两个不同的背压。 由于改善了蒸汽热负荷的不均匀性,使其平均背压 低于传统的单背压汽轮机的背压,可提高循环热效 率。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超临界机组关键技术
a) a) b) c) 新钢种的研究开发 新钢种的开发与应用; 调峰运行问题; 材料的研究与国产化。 超临界压力锅炉的关键技术 超临界压力汽轮机的关键技术 其它关键技术 汽水化学工况; 辅助设备; 自动控制技术; 运行技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联合循环的基本型式
1、不补燃余热锅炉联合循环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 有补燃的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3、增压锅炉型联合循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4 程式双流体循环
2010.7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