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减少和避免各种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机,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几种表现形式
1、合同签约或履行不当带来的财务风险。

当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垫资施工、收取履约保证金等。

类似的此类项目,管理稍一放松,则可能发生亏损,甚至出现项目承接到手就意味着要发生亏损,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陷入合同陷阱,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

再如,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单价往往一次性包死,如果合同规定不予调整,而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工程量会发生变更,导致成本增加,则施工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

合同是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天不足”,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增加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2、经营不力导致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往往缘于经营风险。

主要表现为:一是承揽的工程质量不高。

部分施工企业“饥不择食”,在承揽任务时不计经营成本,不关注效益,承揽的工程任务质量不高,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怪圈。

二是工程垫资带来的经营危机。

近年来,虽然国家扩大内需,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有些工程项目仓促上马,资金不到位,强上项目的现象时有发生,业主的预付款不能及时到位,施工企业只得垫资施工,再加上大额的履约保证金,一旦业主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施工企业便会陷入难以避免的经营危机中。

2011年因铁路建设市场降温而引发在建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集中爆发,就曾导致施工企业出现大面积的窝工和停工息工现象,结果造成施工企业成本加大甚至出现亏损。

3、资本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偿债及信用风险。

高资产、高负债、流动资金短缺,是施工企业目前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风险。

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它主要表现为:一是当企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张、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时,必然会向银行借入资金。

由于这些借款多是短期的,但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周期较长,往往贷款期限届满,资金未能完成周转,企业不得已要借新债还旧债,同时还要支付高额的借款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二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制约,企业必然占用大量的应付材料款及应付工程款,应付款项的不断增加,造成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

过度负债一方面会导致企业信用等级降低;另一方面会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一旦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或者实际现金净流量比预期减少,就会影响到期债务偿付,资金支付压力、信用风险、诉讼风险等应运而生。

4、成本控制不力导致的经营成果风险。

成本风险是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风险。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难到位。

如施工期间物价上涨、未预见的恶劣施工条件、不切合施工实际的施工方案等,都可能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机具增加、施工质量下降,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应增大。

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责任成本控制不到位,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浪费,管理费用增大,使整个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造成项目亏损。

有些大的工程项目的亏损,对企业带来的风险将是致命的。

5、现金流管理不力导致的企业资金危机。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反映企业机体的生存活力和发展动力,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

如果企业资金沉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无力支付到期债务、不能满足企业施工生产的需要,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也就不言而喻了。

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随着BT、BOT、BOO以及EPC等建设模式的增多,建筑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如不能合理筹划好资金的收支,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6、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失风险。

随着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对外承包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涉及外汇资金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金融危机引发的汇率和利率震荡,给境外工程外币资产安全造成了巨大风险。

自2008年7月以来,外汇市场主要流通货币对人民币平均贬值达20%左右,为刺激消费,遭受重创的世界各国央行相继下调基准利率或减少存款准备金率,由此引发的汇兑损失使得境外工程施工企业的海外资金和资产大幅缩水。

二、如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合同风险虽然是合同双方确认了的,但不管是转嫁给施工企业的原属于业主的风险,还是施工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都反映了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对隐含的财务风险没有产生足够的警惕。

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把好合同签订关,应做到:工程项目资金不到位的、环保设计不达标的、未经审查的、不合法的、低于成本价的、显失公平的合同不签;对于施工合同,应密切关注施工合同中的“补充协议”,特别是对于工程款的拨付、税金缴纳、主要材料款的支付等等应有明确规定,不断规范企业的签约行为,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2、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规避经营风险发生。

施工企业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正确理解招标文件,把握业主的意图和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最后再决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

另外,要坚持项目投标过程中的“三不揽”原则,即业主资金不到位的工程不能揽,大量垫资的工程不能揽,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不能揽。

只有对所投项目认真调查研究,筛选方案,树立投入产出观念,重视价格风险的控制,量力而行,精确报价,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3、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负债规模适度。

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
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并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

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增强项目的盈利能力,并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从目前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来看,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以下较为理想。

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

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及债务支付过分集中。

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4、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抵御财务风险的根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其次,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节约时间,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打造出高质量、高技术的建筑精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

5、强化资金的管控作用。

提高资金运行效益,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

一是根据企业实际和施工生产的需要,编制统一的资金预算,确保编制预算既能保证机关管理层正常经营,又能满足施工现场需要;二是与工程项目签订上交目标责任制,明确奖罚措施,确保资金在企业内部良性运作,减少筹资风险;三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6、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为了防范外汇风险而在市场采用外汇金融衍生工具的方式由于受到各类政策限制而很难真正实行,但可以从以下方面降低外汇风险:一是根据向国内银行远期外汇汇率报价的咨询了解,尽量与业主谈妥采用“固定汇率”结算,降低市场风险。

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尽量采用与主合同一样的外汇币种进行结算和支付,降低外汇转换时的汇率损失;二是根据银行远期报价适当与银行进行远期外汇交易,防范外汇汇率损失。

总之,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风险。

因此,我们只有增强专业素质,提高参与经济决策的能力,具有对财务风险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捕捉财务风险信号,才能进行防范和规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