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爱因斯坦D.牛顿
2.如图是在购物商场里常见的电梯,左图为阶梯电梯,右图为斜面电梯,设两电梯中各站一个质量相同的乘客随电梯匀速上行,则两乘客受到电梯的
A.摩擦力的方向相同B.支持力的大小相同
C.支持力的方向相同D.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
3.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4.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2h
t
B.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0
C.路程0、位移2h、平均速度0 D.路程2h、位移h、平均速度
2h
t
5.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 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
始( )
A .A 车在加速过程中与
B 车相遇
B .A 、B 相遇时速度相同
C .相遇时A 车做匀速运动
D .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则在某一段时间内( )
A .甲的位移一定比乙的大
B .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C .甲的速度变化一定比乙的大
D .甲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比乙的大 7.下列关于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速率和加速度均为矢量
B .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C .速率等于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D .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越小
8.手机导航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绍兴多风景名胜,某游客游完兰亭后驾车去东湖,他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线路,线路显示走常规路线距离19.8km ,需用时27分钟,选择走距离较短则有17.4km ,需用时30分钟,如果走高速优先则有22.3km ,需用时29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走常规路线的19.8km 指的是位移
B .走“距离较短”说明路程最小
C .选择走“距离较短”,则瞬时速率一定最小
D .走“高速优先”,平均速度最大
9.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经过 t 时间到最高点,上升高度为 h ,则
A .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1:21 )
B .物体通过2h 处的速度为 2
v C .物体经过 2t
时的速度为
2v
D .物体经过前 2t 和后 2
t 的位移之比为 1:3
10.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仍相同,则
A .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B .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C .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D .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11.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15m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发现前方发生事故时以3m/s 2的加速度紧急刹车,停在发生事故位置前,那么刹车过程中前2s 内的位移与最后2s 的位移的比值为( )
A .4
B .3
C .2
D .1
12.在大枣红了的时候,几个小朋友正在大枣树下用石块投向枣树,若某个小朋友从看到石块击中枣树树枝到听到大枣落地声最少需要0.7 s ,估算一下这课枣树的高度至少是( )
A .1.5 m
B .2.5 m
C .5 m
D .7 m 1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是( ) A .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 .质量、路程、速率、温度
C .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D .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14.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 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 内位移的三分之一,则高度为(10m/s 2)( )
A .15m
B .20m
C .11.25m
D .31.25m
15.某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表示52n x t t =+,其中x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1n =,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0m ,速度大小为5m /s
B .若1n =,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5m ,速度大小为4m/s
C .若2n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5m /s ,加速度大小为24m/s
D .若2n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大小为5m /s ,加速度大小为22m/s
16.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

已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

则ab 段与ac 段的位移之比为( ) A .1:9 B .1:3 C .1:5 D .1:8
17.下列哪个物理量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是标量
A .2
m/s B .N C .kg D .V/m
18.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 的球固定在支杆AB 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 ,则AB 杆对球的作用力( )
A.大小为7.5 N
B.大小为10 N
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19.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木板紧紧夹住木块,一直保持静止,木块重为40 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若左右两端的压力F都是100 N,则整个木块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A.20 N,方向向上B.30 N,方向向上C.40 N,方向向上D.60 N,方向向上20.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也可以是指减小的速度
C.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
D.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质量为3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A、B间相互接触但无压力.取g=10m/s2.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
A.弹簧弹力大小为20N
B.B对A的压力大小为12N
C.A的加速度为零
D.B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22.某升降机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绳子断开到落地过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 m
B.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5 s
C.落地速度的大小为10 m/s
D.落地速度的大小为30 m/s
23.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橡皮筋悬挂在竖直墙的O点,小球静止在M点,N 为O点正下方一点,ON间的距离等于橡皮筋原长,在N点固定一铁钉,铁钉位于橡皮筋右侧.现对小球施加拉力F,使小球沿以MN为直径的圆弧缓慢向N运动,P为圆弧上的点,角 PNM为60°.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正确的是()
A.在P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1
2 mg
B.在P点时拉力F大小为
3
2
mg
C.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先变大后变小
D.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跟橡皮筋垂直
24.有一串佛珠,穿在一根长1.8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佛珠,中间还有5
个佛珠.从最下面的佛珠算起,相邻两个佛珠的距离为5cm、15cm、25cm、35cm、
45cm、55cm,如图所示.某人向上提起最上端的佛珠,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佛珠紧靠水平桌面.从松手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第2、3、4、5、6、7个佛珠
A.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
B.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C.其中的第4个佛珠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3 m/s
D.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2356
:::::
25.物体由A点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1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一最大速度m v后,
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
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到B 点停下,经历总时问为t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最大速度()m 1
2v a a t =+
B .最大速度m 2v v =
C .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均等于v
D .12、a a 必须满足1
2122a a v a a t
=+ 三、实验题
26.在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与纸带(包括低压交流电)、复写纸、秒表、小车、钩码、细绳、导线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1)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___________。

(2)下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

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 = 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 =__m/s 2 (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7.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
(2)如图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为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 1=3.20cm ,x 2=4.52cm ,则木块在通过第一个计数点的速度的大小v =_______m/s ,加速度的大小a = _______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8.在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都使用了电火花计时器,并打出纸带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已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 .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
A.实验中需用秒表记下运动的时间
B.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电火花计时器
C.先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然后放开小车
(2)有一次实验中某小组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纸带,并按照打点时间先后,依次选定了
O ABCD EF七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经过测量后计算得到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请根据实验数据,判断这个纸带做的是 ______ (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______ s.根据纸带上可以计算得到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9.图甲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去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情景.用力传感器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的标尺刻度x及拉力大小F (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拉力大小F/N0.450.690.931.141.441.69
标尺刻度x/cm57.0258.0159.0060.0061.0362.00
(1)从图乙读出刻度尺上的刻度值为___cm;
(2)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上作出F与x的关系图象___;
(3)由图象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N/m、弹簧的原长为____cm.(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0.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标出,其部分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计算出打下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1.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一般都设有紧急出口,飞机发生意外情况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气囊(由斜面AC 部分和水平面CD 部分构成的),如图所示为某气囊斜面,机舱离底端的竖直高度 3.2m AB =,斜面长4m AC =,斜面与水平面CD 段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

一旅客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滑上水平面上的某点静止,已知旅客与气囊斜面部分及水平面部分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μ=。

(不计空气阻力,210m/s g =,结果可以用根号表示,根号里面小数也无妨)。

求:
(1)人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人滑到斜面底端C 时的速度大小;
(3)人停下时距离B 点的距离。

32.一质量m B =4kg 的物块B 放于粗糙水平桌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另有一质量m A =2kg 的物块A 连着绳子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绳子的节点为O , OC 绳子的一端C 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并且与墙面的夹角θ=37°,(已知sin37°=0.6 cos37°=0.8 g 取10m/s 2)求: (1)OB 之间绳子上的拉力F 1和OC 之间绳子上的拉力F 2
(2)此时物块B 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F f
(3)发现当物块A 的质量增加到m A =4kg 时,物块B 刚好要滑动,求桌面的动摩擦系数μ(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3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 点正上方的装置M 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

当某小球离开M 的同时,O 点右侧一长为L =1.2m 的平板车开始以a = 6.0m/s 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

已知平板车上表面距离M 的竖直高度为
h =0.45m.忽略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l0 m/s2。

(1)小球自由落至平板车上表面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s;
(3)若至少有2个小球落到平板车上,则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应满足什么条件?34.原长为8cm的轻质弹簧,当施加10N的拉力时,长度为12cm,那么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多少?在弹性限度内,若把该弹簧竖直悬挂,挂一重物此时弹簧长度为14cm,则物体质量是多少千克.g=10m/s2.
35.一辆汽车正在以20m/s的速度行驶,遇到危险情况后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刹车后它在第3秒内比第4秒内多运动了4m,求
(1)它刹车过程的加速度是多少?
(2)它在6s内的位移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对甲为阶梯电梯,进行受力分析,则为:重力与支持力,两者相平衡,不受摩擦力作用;而对于图乙为斜面电梯,受到重力、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与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相平衡,因此它们的支持力与摩擦力不同,只有电梯对人的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都等于重力;
A.摩擦力的方向相同,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支持力的大小相同,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支持力的方向相同,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无人机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运动即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只有B图受力可能为零,故B正确.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上抛特征可知,上升和下降的高度位移大小相等,位移表示位置变化,路程表示路径长度.平均速度为位移比时间,表示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时间.
【详解】
由题可知,球上升h又落回抛出点,则:球的路程为:s=h+h=2h;位移为0,平均速度等于位移比时间,则平均速度为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明确位移和路程的含义以及他们的区别,明确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会计算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5.C
解析:C
【解析】作出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线,由图象可知:
A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B一直做匀速运动,相遇时两者的位移相等,即AB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30s时,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所以相遇时在30s以后,即A做匀速运动时,故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点睛】作出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线,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进行分析。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 =v 0t +12
at 2,已知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但是不知道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大小关系,所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位移关系无法比较,故A 错误。

B .根据平均速度x v t
=得甲、乙两物体平均速度无法比较,故B 错误。

C .根据△v =a △t ,所以一段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故C 正确。

D .不知道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根据F=ma 可知无法确定合外力的大小,故D 错误。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加速度和速度都是矢量都有大小和方向;速率是指速度的大小,为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A 错误.
B 、物体的速度很大,但不一定会变化或变化很小,则加速度很小或等于
零,如匀速直线的物体,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为零,B 错误.C 、速度=x v t
对应位移是矢量,平均速率=s v t
率对应路程是标量,C 错误.D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v a t ,速度变化慢是指对于一个速度的变化量v ∆所用的时间t ∆很长,则表示加速度小,D 正确.故选
D .
【点睛】 把握加速度的定义式∆=∆v a t
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以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加速度的定义的基础.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位移是由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轨迹和长度;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详解】
走常规路线的19.8km 指的是路程,故A 错误;走“距离较短”说明路程最小,故B 正确;瞬时速率大小与距离无关,故C 错误;路径不同,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故常规路线的平均速度最大,故D 错误。

所以B 正确,ACD 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正确认识位移和路程、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即可解题。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中“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可知,本题考查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分析本题。

【详解】
A.由题意可得
212
h gt =
后半段时间为t 1,则 21122
h gt = 则前半段时间为
21t t t =-
解得
21:1:1t t =
故A 错误;
B.设物体通过2
h 处的速度为v 1,根据公式可得 22122
h v v g -= 解得
12
v v =
故B 错误; C.设物体经过 2
t 时的速度为v 2,根据公式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有 2022
v v v +=
= 故C 正确; D. 物体经过前 2t
的位移和后 2
t 的位移分别为 22111()222t h gt g =-,221()22
t h g =
解得
12:3:1h h =
故D 错误。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乙先加速后减速,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于v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 ;丙先减速后加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小于v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v .根据x vt =,知乙的运动时间最短,所以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A .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0015 5s 3
v t a === 刹车过程中前2s 的位移为:
()22101111 1523224m 22
x t at +⨯+⨯⨯-=v == 反向看成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2s 的位移为反向的前2s 的位移为:
22221132m 6m 22
x at ⨯⨯=== 则刹车过程中前2s 内的位移与最后2s 的位移的比值为4;
A .4,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
B .3,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1,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2.B
解析:B
【解析】
大枣做自由落体运动,故2211100.7 2.4522
h gt m m ==⨯⨯=,故选B.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时间是标量,选项A 错误;
B .质量、路程、速率、温度都是标量,选项B 正确;
C .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都是矢量,选项C 错误;
D .位移、加速度是矢量,路程、时间是标量,选项D 错误;
故选B.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在第1s 内的位移
h =12
gt 2=5m 物体在最后1s 内的位移为15m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
212
gt 总-12g (t 总-1)2=15m 解得
t 总=2s
则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H =
212
gt 总=20m 故选B 。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B .若n =l ,则x =5+2t ,可知速度为v =2m/s ,恒定不变,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5m ,速度大小为2m/s ;故A 错误,B 错误。

CD .若n =2,则x =5+2t 2,可知速度为v =4t (m/s ),加速度为a =4(m/s 2),所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0,加速度大小为4m/s 2.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16.A
解析:A
【详解】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
22ab gh v =
223ac gh v =()
联立解得
19
ab ac h h = 故选A 。

17.C
解析:C
【解析】A 项: 2m
s ,是加速度的单位,加速度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A 错误;
B 项:N 为力的单位,力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B 错误;
C 项:Kg 为质量的单位,质量为只有大小的标量,故C 正确;
D 项: V m
是电场强度的单位,电场强度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D 错误。

点晴:本题考查标是和矢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矢量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注意两者的区别。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 杆对球的作用力F 和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等大反向,可得F
方向斜向左上方,其大小12.5F N ==,故B 正确;令AB 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4tan 3
G F α=
=,α=53°,故D 正确,ABC 错误.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对物体而言,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重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故:
40N f G ==
方向向上,故C 正确,ABD 错误。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速度,选项A 错误;
B .加速度也可以是指单位时间内减小的速度,选项B 错误;
C .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选项C 正确;
D .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选项D 错误。

二、多选题
21.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剪断细线前,A 和
B 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F=mAg=30N ,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会突变,则弹力还是30N ,A 项错误.
CD .剪断细线的瞬间两物体即将一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剪断细线前,A 和
B 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F =m A g =30N ,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会突变,则弹力还是30N ,A 项错误.
CD .剪断细线的瞬间两物体即将一起加速向下运动,对整体分析整体加速度
22()5030m/s 4m/s 5
A B A B m m F a m m +--=
==+ 则C 项错误,D 项正确.
B .隔离对B 分析, m B g -N =m B a
解得
N =m B g -m B a =20-2×4N =12N
故B 正确。

故选BD 。

22.AD
【解析】
【分析】
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
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 物体上升过
解析:AD
【解析】
【分析】
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
物体上升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02=2(-g )h ,解得
22
01052210
v h m m g ===;故物体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m ,故A 正确;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h =v 0t −12gt 2,代入数据得:-40=10t-12
×10×t 2,解得:t=4s 或者t=-2s ;故B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 0-gt=10-10×4=-30m/s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D .
23.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圆的半径为R ,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k ,角PNM 用θ表示,则:
=2R•cosθ=2R•cos60°=R ;在M 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mg ,则:mg=k•2R ;P 点橡 解析: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圆的半径为R ,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k ,角PNM 用θ表示,则:
NP =2R •cosθ=2R •cos60°=R ;在M 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mg ,则:mg=k•2R ;P 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F 0=kR=12
mg .此时拉力F 等于mg 与弹簧弹力F 0的合力,大小为
03cos302
F mg mg ==,故AB 正确;结合A 的分析可知,当小球与N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时,橡皮筋的伸长量:△x=2R•cosα;橡皮筋的弹力:F′=k △x=mgcosα;
对小球,设拉力F 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在水平方向:Fcosβ=F′sinα;竖直方向:F′cosα+Fsinβ=mg ;联立可得:β=α,F=mgsinα;可知拉力F 的方向绳子与橡皮筋的方向垂直,而且随α的增大,F 逐渐增大.故D 正确,C 错误;故选ABD .
【点睛】
该题结合胡克定律考查共点力平衡,解答的关键是正确找出橡皮筋的形变量与圆的直径之间的几何关系,结合正交分解法列出方程求解.
24.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佛珠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4:9:16:25:36.根据,知落地的时间之比为1:2:3:4:5:6,知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 正确,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佛珠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4:9:16:25:36.根据212
h gt =,知落地的时间之比为1:2:3:4:5:6,知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 正确,B 错误;
C.第4个佛珠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5cm ,则
22100.45m/s=3m/s v gh ==⨯⨯,
故C 正确;
D.根据v gt =知,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5:6.故D 错误;
25.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