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跳吧》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吧跳吧》教案
第一篇:《唱吧跳吧》教案
我: 张老师,教了孩子们一学期了,看到了你们的付出,辛苦了我: 老师,你们什么放假?我: 其实我家的考的也算考出了她的真正水平,但是我觉得她还能发挥的更好,我想看看孩子的试卷,还能看吗? : 谢谢我们差不多明天就正式放假了,怎么了吗 : 嗯嗯,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相信孩子可以更好我: 谢谢老师,试卷还方便看吗?其实昨天就想看看她的试卷,只是没有勇气问,今天听到她的成绩感觉考的没那么好想看看她错在哪里,寒假帮她查漏补缺。
: 嗯嗯,可以的。
今天我们把卷子重点的讲了一下,但是孩子还是有地方出错 : 错误的我用黑色笔标注出来了 : 孩子给我的印象比较内向,不爱说不爱闹,十分文静。
但是孩子改错的态度有待加强,您空余时间看着她把这些错误改一下吧我: 孩子考完的时候,她说考的最不好的就是语文。
其实我最不担心她的语文,因为她学习语文的态度比较积极。
最担心的是她的数学,你看她每次做完都比较有信心,可是考的不太好我: 我觉得她数学不好的原因:1.她领悟新知识比较慢学习可能受挫一些,她总是说上课听不懂
2.每次一看自己数学错的很多,他就很沮丧,很痛苦的表情我: 主要是信心和态度我: 这后半学期一个劲的鼓励她,感觉还算有一点点的改善 : 其实对于低年级的数学,主要是认真,上课认真听,差不多在根据课下作业巩固下就没什么问题了,就怕因为马虎出了错。
看完卷子,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出的错,让她自己改也没问题,而且她的解决问题没什么大问题。
我: 嗯,她应用题每次做的不错: 行,根据您的反映,我大概知道什么情况,主要还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然后在有自信的基础上,提高成绩 : 因为也不太了解孩子之前的数学情况,不知道她的基础怎么样我: 嗯一直以来这三科还是数学最差的语文和英语他的态度是积极的我: 数学需要帮她建立信心有一次她竟然说:“要是我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好了,因为i那样就不用学数学了” 我: 看她学数学是多么痛苦呀 : 好的,和其他家长联系的时候,没有人反映孩子
上课听不懂这个情况,这个假期如果有时间对之前的知识做一个系统复习,如果现在都是这样的感觉,那以后只能说更痛苦了我: 嗯嗯是呀她对数学就是领悟的慢我: 有些新知识需要讲好多遍她才理解我: 尤其是单位换算搞不懂 : 其实学习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所以也别着急,但是一定要有个规划,争取在这个假期里好好复习之前的知识和预习一下新知识,尤其是对咱们这个孩子,预习了新知识,她自己就能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就能给自己信心,觉得自己明白这块内容,然后听得更认真了我: 嗯嗯是的对于她需要提前预习提高她的自信了我: 又好好的看了一下您的留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您的耐心、细心。
感动。
又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优秀的老师。
孩子跟着您放心。
我: 祝老师过一个愉悦的寒假,提前祝您新年快乐给你拜个早年我: 争取按您说的话去做努力帮助孩子
第二篇:《跳吧,跳吧》
音乐教案《跳吧!跳吧》教学内容:歌曲《跳吧!跳吧》设计意图:让音乐成为人与人合作交流的纽带,在歌唱和舞蹈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集体的温暖,是始终萦绕在教学过程中的。
在本课中学生能在简单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曲式、情绪等变化,能在边唱边舞中感受轮舞的魅力。
学生是本课的主体,他们用声音和肢体表现着音乐,也享受着音乐。
教学分析:《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
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歌曲非常具有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在《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李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点击课件。
舞蹈的形式是怎样的?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其实波尔卡的特点,在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概括出来了)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舞曲是二拍子,快速、活泼跳跃。
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二、听音乐律动师:看到这么优美的舞蹈,老师也忍不住想跳一跳了,不过,光我一个人跳可不行,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学波尔卡舞步。
我们就来学学一个最简单的脚步动作。
首先,两只脚同时向上起跳,在跳的同时,左腿屈膝上提,像这样,(教师师范)接着左脚落地,两只脚踏三下,然后再换右脚做。
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脚步要轻盈,两只脚都是半脚掌着地。
都学会了吗?好,我们跟音乐做一遍。
(在跳的过程中,师随时走下去,请跳的好的同学到前面领舞。
)第一遍:学生跟随老师听着歌曲《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律动。
第二遍:学生每一小组拉成圈做,在律动中互相交流,并用“啦”唱音乐旋律。
三、学习歌曲
1、师:同学们,跳的还真不错。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的,它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名字叫《跳吧!跳吧!》。
下面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歌曲。
(有歌词)听听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歌谱。
2、用啦跟琴唱旋律。
好,我们用啦唱一遍旋律,在唱的时候,想一想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分别用不同的色块来表示。
)
3、出示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
师:这是这首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生会发现两条旋律线是一样的)师:这种
将音符整体“搬家”的创作形式叫旋律模进。
请你们也试试,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为原型,用旋律模进的形式创作出第三句旋律。
(生创作)师:让我们来看看歌曲的第三乐句是怎么写的?出示乐谱。
同学们可真棒(老师竖起大拇指),看样子,未来的作曲家要从你们中间诞生了。
歌曲的第四乐句的前两个小节稍作变化,用了一个八度音程,但后两个小节还是按照旋律模进进行的。
4、唱第一部分。
师:我们来唱唱第一个部分的旋律。
①你们唱每个乐句的前半部分,我来唱后半部分。
谁来说说老师唱的后半句大量运用了什么节奏?(切分)(学生回答)答对了,是切分节奏。
谁来用切分节奏表扬他一下,如:汤米奇你真棒。
切分节奏一般强拍在长音上。
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切分节奏上有一个符号,它叫做重音符号,在切分节奏的第一个音上有重音符号,该怎么唱?相对哪个音要弱一些?重音符号不仅出现在休止符上,还有别的地方也出现了休止符。
凡是重音出现的地方,我们都要把这个音唱的强一些。
②接下来老师唱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注意强弱。
③出示整首歌曲的乐谱。
请你们唱唱第一部分的第一段歌词,然后唱唱第二段歌词。
(师解决学生唱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声音做处理。
问学生这一乐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5、唱第二部分。
大家观察一下第二部分歌谱,它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两条旋律有什么特点?(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在第一乐段中出现的切分节奏,第二乐段有吗?还有重音符号也第二乐段普遍出现,演唱的时候请注意。
学生跟琴唱。
(当学生最后一小节出现问题时,请学生观察这一小结节奏是不是切分节奏,看请楚了唱;如果还有人出现问题,请学生在这设计一个动作,提醒自己唱准节奏。
)(如果学生在唱附点节奏时出现问题,老师用加一个压手腕的动作解决。
)(老师在教唱的时候,对学生声音方面做一下正确引导。
问学生第二乐段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游戏“演音乐”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叫“演音乐”。
由每一
小组同学自由创编舞蹈,来表现歌曲《跳吧!跳吧!》。
给你们一个小小提示,对于不同的段落要在情绪、动作上有所变化,包括队形组合的变化。
2、都听清楚了吗?让我们开始吧!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创编。
教师来回巡视给予指导。
3、学生展示。
四、拓展欣赏师:前面老师讲过这首《跳吧!跳吧!》是斯洛伐克的民歌。
斯洛伐克这个国家位于欧洲中部。
由于和乌克兰接壤,从15世纪到18世纪,又有许多乌克兰人、波兰人、匈牙利人移居到这里,所以歌舞风格更接近乌克兰、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民族。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东欧国家的舞蹈。
播放视频。
这是一段来自俄罗斯的土风舞。
土风舞是一种受地形、气候、生活习惯、历史背景等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舞蹈,每一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土风舞。
五、结束看了这段舞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被这快乐的情绪所感染,那就让我们动起来吧,在歌声和舞蹈中结束本课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欣赏录像片段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 录像选自那部电影作品?选自《宝莲灯》中的“望月节”土风舞片段。
② 录像中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热闹场面。
2.由以上内容引出本课《跳吧!跳吧》,又名《土风舞》。
二.新课教授1.简介歌曲《跳吧!跳吧》是一首载歌载舞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歌,以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故被称为《土风舞》,过去主要表现了人们唱起歌儿,跳起舞蹈庆贺丰收的热闹场面。
2.音乐欣赏——歌曲《跳吧!跳吧》(感受丰收的喜悦心情)问①: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问②: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从歌词、旋律入手)生:(X X∣X X∣X X X∣X X X∣)切分节奏鲜明(X·X∣X X∣X· X∣X X∣)衬词部分情绪热烈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1.再次欣赏,加深体验 2.学唱旋律① 节奏练习X X∣X X∣X X X∣X X X∣ X·X∣X X∣X· X∣X X∣ ② 视唱旋律(注意切分节奏和七度音程的音准)3.学唱歌词,用歌声表现情绪① 按节奏读歌词② 填词学唱③ 用热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从而表现欢乐的情绪。
4.分组讨论、交流,简单了解土风舞的有关内容。
土风舞一词
是由英文Flok Dance 翻译而来的,它的形成受地形、气候、生活习惯、历史背景等影响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舞姿。
它以诗歌和舞蹈表现各国人民风俗习惯的一种综合艺术,这项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团体间的互动关系,还可达到活动联欢的效果。
其音乐风格大多节奏轻快、性格活泼、旋律简单、流畅。
三.实践(分组根据音乐创作土风舞,并进行现场表演)1.学生按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创作。
2.在大家搭建的临时舞台中进行表演。
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1、听全曲,说说音乐的情绪
2、学习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 1 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表现音乐情绪的关系(1)唱主部主题,说不同的音乐性格2 熟悉音乐的各部分旋律,以便于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构成3 在欣赏的过程中结合律动可以集中聆听音乐的注意力以及对音乐的感性理解乐曲欣赏(2)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的不同性格《G大调弦乐小夜主题a,用拍腿和击掌做对答式的声势曲》主题b,用手势划线条表现柔和的旋律(3)合唱两个主部主题(4)副部主题做律动 3 简介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复听音乐“金色乐章”之旅—奥地利第五单元:金色乐章(第3课时)教材说明本课是奥地利伟大音乐家莫扎特所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他小夜曲体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在此安排的用意意是让学生了解小夜曲体裁,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室内乐作品的热爱。
教学重点是通过听、唱、伴奏等形式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是学生尝试用自制的弹拨乐器为乐曲伴奏。
本课的学习领域为感受与鉴赏。
教学创意本课教学仍然通过“旅行”这种形式进行,围绕《G大调弦乐小夜曲》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可借助男女生二声部的主题模唱、自制弹拨乐器的伴奏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并培养学生合唱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可设计为交流对话、感受体验、创作实践、探究、评价反思等教学环节。
三、课例举隅参考教案教学笔记
(一)、教学目标·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体验其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能在聆听、演唱、比较等学习过程中,掌握小夜曲、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能够创造性地
参与自制弹拨乐器的音乐实践创作活动。
(二)、教学准备·《G大调弦乐小夜曲》及其它小夜曲的音响资料,莫扎特画像、维也纳图片。
·收集维也纳、莫扎特等相关音乐资料,自制弹拨乐器,竖笛等。
(三)、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吗?你知道“音乐神童”是谁吗?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带领大家前往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奥地利,为同学们解开这个谜底。
1、交流对话整理: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有关维也纳、莫扎特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归纳。
交流:学生互相展示所收集的相关音乐资料。
(出示图片或讲述音乐小故事或播放音乐作品)补充:教师补充讲述(结合媒体),学生更完整了解。
2、感受体验聆听:播放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学生聆听并交流听后的感受及演奏形式。
讲述:复习乐曲演奏形式——弦乐合奏,教师引入并讲述其体裁形式——小夜曲。
哼唱: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哼唱各个主题旋律,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情绪。
描画: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情景描画。
3、创作实践合作:男女生分声部用la和beng等象声词唱乐曲主题。
(师引导其二声部的和谐)尝试:教师弹奏乐曲,学生尝试用自制的弹拨乐器(如橡皮筋、塑料杯等)为乐曲伴奏。
4、探究归纳:师生就三次旅行中的不同演奏形式(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展开复习讨论,综合讲述室内乐。
探究:师生听一听、唱一唱其它室内乐作品。
5、评价反思教师评价:教师就本次“音乐之旅”作简要小结,并提出希望,还给学生提供了解室内乐作品的网站等资讯。
学生评价:学生谈谈本次旅行的感受与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金色乐章”音乐之旅是短暂的,也是愉快的,我相信同学们今后探索音乐的旅途一定比今天更加有趣!更加难忘!
(四)、其它选择
1、本课导入时可以播放宋祖英的维也纳音乐会,以“金色大厅”“ 为视点引入本课。
2、本课还可以以小夜曲这种体裁形式为主线展开教学,其环节可设计为赏小夜曲——唱小夜曲——奏小夜曲——演小夜曲等。
第三篇:《跳吧跳吧》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歌曲《跳吧!跳吧》
设计意图:
让音乐成为人与人合作交流的纽带,在歌唱和舞蹈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集体的温暖,是始终萦绕在教学过程中的。
在本课中学生能在简单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曲式、情绪等变化,能在边唱边舞中感受轮舞的魅力。
学生是本课的主体,他们用声音和肢体表现着音乐,也享受着音乐。
教学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
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歌曲非常具有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用波尔卡舞步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背景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你们很高兴,我姓叶,大家叫我叶老师,这节课我带大家认识一个美丽的国家。
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点击课件。
什么国家?(斯洛伐克)。
它是一个风景秀丽,古老而独特的小国家。
请欣赏(斯洛伐克现代建筑、古老神秘的城堡和幸福跳吧跳吧的斯洛伐克人们)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让我们兴奋,也让我们激动。
二、寓教于乐
1、让我们来动一动,夸一夸吧。
XXXXXXXXXX
他们国家真美丽真美丽。
他们生活真幸福真幸福。
古老城堡真神秘真神秘。
分析(斯洛伐克)切分节奏。
重拍在第一个半拍
2、听游戏俄罗斯方块背景音乐
3、练习。
三、按节奏填音符,成一条旋律。
1师示范XXXXXXXXXX33555445442、学生练习(填音符):XXXXXXXXXX
224443343
3XXXXXXXXXX
113332232
2师:这是这首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会发现两条旋律线是一样的)
师:这种将音符整体“搬家”的创作形式叫旋律模进。
四、创造表现
师:同学们,你们谱子编写的还真不错,看看书上前几句跟我们
编写的一样吧,所以将来的作曲家将会从你们这里诞生呢。
1、好,我们现在来学学歌曲的后面部分。
(跟唱)
注意:重拍。
分析:X.X
提醒:最后一小节。
学习:前部分最后一乐句
2、齐唱后部分歌曲。
3、合起来唱全曲。
刚才我们唱的歌曲它是以民间波尔卡舞
曲节奏写成的,它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名字叫《跳吧!跳吧!》。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歌曲的速度?力度?
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回答。
4、师总结:《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轮舞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们聚会时的场景。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皆以模进的手法写成,突出使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
第二段开始用附点节奏,使音乐舒展并与第一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切分的节奏型,并都用“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歌曲非常具有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5、接下来老师唱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注意强弱。
6、完整演唱歌曲。
五、拓展延伸
轮舞
rounddance
民间舞蹈形式。
又称环舞。
存在于世界各地,以欧洲最为流行。
它是一种集体舞,队形在圆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
人们拉起手来首尾相接是一个圆圈,打开来是一条弧形的链。
有的地方是围成一个大圆,
有的是围成几个小圆或几层小圆,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或同方向或反方向,变化多端。
从中世纪开始,欧洲许多国家都有五朔节花柱舞,人们穿着本民族的节日盛装,围着用鲜花和彩带装饰起来的五朔节花柱跳舞,含有祈望果树丰收之意。
六、学习斯洛伐克民间舞蹈——波尔卡
1、介绍波尔卡舞蹈
讲解波尔卡舞步
2、学习波尔卡舞步
3、跟音乐跳波尔卡舞蹈。
七、拓展欣赏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
八、完美结课
看了这段舞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被这快乐的情绪所感染,那就让我们动起来吧,在歌声和舞蹈中结束本课学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这节课中将舞蹈体验列为了重点,因此,歌曲的教学相对来说时间比较紧,在歌曲的学唱中老师关注的面比较少。
在舞蹈这一块学生还是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特别是大部分的同学,主要还是因为平时动的机会比较少,学生这方面的素材不够,所以课堂中要注重老师的引导,更要注重平时让学生“动起来”,更多地向学生渗透音乐的“动感”。
细细的分析下来,感悟自己在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很值得反思:
1、是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应该更灵活多样,这样可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是在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短,我高估七年级学生的能力了。
3、是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其实只需稍做引导就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不要再叫学生念了。
4、老师语言组织的不够精炼,不够感染力。
5、在此课的教授中,对学生难点的掌握还不是特别扎实,学生活动的都比较被动。
这些是我今后教学应改进的地方。
留待在今后的课
堂中加强。
第四篇:一年级音乐下册唱吧,跳吧教案苏教版
最新版
唱吧,跳吧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哈里罗》欣赏乐曲《快乐的罗嗦》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哈里罗》。
2.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把握歌曲节奏,能够在句末处创编多种节奏和动作,为歌曲伴奏和渲染歌曲情绪。
3.学生能安静地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感受到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初步养成听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4.了解乐曲《快乐的罗嗦》的文化背景,初步认识民族弹拨乐器——月琴、古筝、琵琶、扬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哈里罗》。
难点:学生能够用歌表演大胆自信地表现歌曲情绪,并能够在句末处用多种节奏为歌曲伴奏。
同时,欣赏时能初步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注:课间休息时,播放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
1.教师:刚才上课之前我们听了一首歌曲,歌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人儿爱歌唱?你们听清答案了吗?
学生:——快乐的孩子爱歌唱!
2.教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快乐的孩子因为快乐所以爱唱歌,也因为唱歌而快乐!教师:你们也想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吗?学生:——想!
3.教师:那么我们今天也来唱一首快乐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哈里罗》第一段——“跟着音乐唱歌”。
1.教师:我们来唱什么呢?小朋友把眼睛睁大了看好!(教师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