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咏》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之咏》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教学重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梦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由孩子们咏花引入课题,学生通过比照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咏就是花儿的歌唱。
]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
间让其自读自悟,自己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课文时会更积极。
]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
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学生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课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
的方式表达出读后的感受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再结合原文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思维习惯。
]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
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
四、小练笔
1、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五、总结全文
教学后记:
第一人称、拟人化的写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这种写法已经有所了解,这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四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大局部学生的仿写都比拟成功,能够做到根本相似,个别人的语言还相当精彩,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
孩子在谈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时,虽然老师告诉学生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绝大局部孩子都选择用语言来表述,而且表述缺乏个性,这很值得我思考。
《花之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
2、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梦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的理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查字典,“咏”什么意思(歌唱)
3、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来静静的听一听
二、初读课文
1、录音示范读。
2、听之后有什么感受
3、谁愿意代替花“唱唱”这首歌(知名分段读)
4、你觉得他们读的怎么样(生生互相评价)
三、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语言交流、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吟诵一首诗词)
四、朗读背诵课文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所学之后
1、课下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更多信息,进行知识扩展。
2、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当堂仿写一段。
进行交流。
3、读一读日积月累中“读一读”中的词语。
《花之咏》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