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卷(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平市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评价一
八 年 级 物 理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 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为了安全,一般轿车内都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这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使车内的人不会由于________而撞到车身上.
2. 小华同学五一期间和妈妈一起去上海旅游并亲身体验了一次极限运动——过山车,当他乘坐过山车如图乙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__________;当他乘坐的过山车位于如图1所示位置时,他自身受到的重力方向是___________.
3. 如图2所示为浴室的防滑塑胶垫,防滑塑胶垫正面有凸起的花纹,反面有很多小吸盘.使用时把有小吸盘的一面向下铺在平滑的瓷砖地面上,利用___________ 把它紧压在地面的瓷砖上,以防止浴垫滑动.花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防止人滑倒.
4. 如图3所示是我国选手在奥运会赛艇比赛中夺取金牌的场景.选手手中的桨属于_________
杠杆,选手向后划水,赛艇却向前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得长江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导致江水密度增大.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江水对堤坝的压强
__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且在建造堤坝时,考虑到压强的影响,堤坝的底部应比上部建得_______(选填“宽”或“窄”).
6. 如图4所示的是一幅科学漫画.画中所用机械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省力,若胖子、瘦子、袋子的重量分别是G 1、G 2、G 3,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7. 装修师傅给墙壁贴瓷砖时,为了保证瓷砖在同一条线上,采用了如图5所示的一种仪器.它是一根软的长胶管里装适量的水,使用时,先在墙上某一位置定一个点A ,然后将管子的一端放在A 点,让管内水面与A 点始终相平.另一端放在墙面不同端并记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下位置B 点,连接A 、B 两点,便画出了水平线.这个仪器是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原理.若该胶管中间某位置压瘪了一点,将_________(选填“影响”或“不影响”)水平线的准确程度.
8. 为了移动一台笨重的机器,小王帮父亲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一种方案(图中“O”表示圆棒),请列举出其中所应用的两条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9. 今年是奥运年,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将于7月27日在伦敦开幕,我国运动员将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 A .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 .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百米冲刺后停了下来,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
10.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图7中的运动图像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
11. 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8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
A .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 .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 .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2. 如图9,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
A .F 甲>F 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 .F 甲<F 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
C .F 甲>F 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
D .F 甲=F 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13. 自行车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车把相当于费力杠杆
B .刹车系统应用了杠杆及摩擦的知识
C .链条与其连接的两个齿轮组成了一个滑轮组
D .轮胎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图
9
图8 图7
14.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偏小
B.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
C.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D.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大气压的作用
三、计算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5.周末,小明一家驾车去南昌玩,快到南昌的时候,小明在路边看到两个交通标志牌(如图10所示,标志牌的质量分布均匀).
(1)请你告诉小明这两个标志牌分别有什么含义?
(2)请你作出上面长方形标志牌的重力示意图,并画出对应的力臂.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试计算小明从标志牌处到南昌最快还需要几分钟?
图10
16.植树节里,小红同学用水桶提了15 kg的水给刚种的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的质量为
1 kg,桶中水的深度h为30 cm,取g = 10 N/kg.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是多大?
(2)小红家有两只水桶,容积完全相同,但提手形状不同,分别如图11甲乙所示.你会建议小红使用哪只提手的水桶,并说出你建议的理由.
(3)如果小红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1.0×10-3m2,则人手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甲乙
图11

图13

图15
17.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着重600N 的物体A 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40s 内移动了8m ,
绳子自由端拉力F 的大小为20N .请你根据已知条件求出4个相关的物理量.(不计滑轮的摩擦和动滑轮与绳的重力)
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8分)
18.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_________、认清分度值、观察量程.如图13所示,乙的的
量程是__________,现要测量一个重约1.5N 的物体,应选用______弹簧测力计. (2)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14所
示的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斜面的坡度不能太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_______m/s ,s 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1=_______m/s .
19. 如图15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 .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
D .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
接触面积为S .
E .根据p=F/S ,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
图12
图14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 ,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 2,她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
(4)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________ (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5)小玮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她分析,可能是测得的吸盘的面积不准确,也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6)小玮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20.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改变水
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16所示,读出小车在
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________cm .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且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继续来回摆动
D .保持静止状态
21.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如图17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 ,杠杆上每一格长5cm ,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图16
图17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__.A.减小摩擦B.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2.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
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18所示:
图18 图19
根据图18(a)和(b),小明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 __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根据图18________,小红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根据图18(c)和(d),小华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______________有关.
(2)探究:该小组同学继续实验,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
然后改变管内外液体的种类和深度,使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凹进、保持平整或向下凸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可验证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选填“小明”、“小红”或“小华”),而且可以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内部的压强越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可验证小红的猜想是正确的,而且可以得出:当液体的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7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