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间谚语大全,欢迎收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民间谚语大全,欢迎收藏!
民间谚语一般是指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广东民间谚语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民间谚语大全
1、唔系你?财,唔落你?袋。

2、屎窟出疮?眼见,鼻哥生疮在眼前。

3、日头唔好讲人,夜晚唔好讲神。

4、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

5、鸡回笼早,天气晴好;鸡回笼迟,大雨将至。

6、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7、暴穷难抵,暴富难睇。

8、早晚冷,晏昼热,要落雨半个月。

9、宁叫人打仔,莫教人分妻。

10、行行企企,朝晚几味。

11、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12、先敬太公,再敬喉咙。

13、龙驹当瘦马,沉香当烂柴。

14、又姣又怕痛,见人生仔又眼红。

15、迟来先上渡,先来唔着数。

广东民间谚语--铜钱出苦坑
这是广为人知的一句潮汕谚语。

它意蕴深长,但通俗易懂。

在潮汕地区城乡民间,为人父母者,常常用此谚语教育子女不应该乱花钱,要懂得铜钱出苦坑。

意即钱银来之不容易,是从苦坑中出来的。

这苦坑是个形容词,形容所有钱银都是来自辛勤劳苦的工作,只能爱惜,不能浪费。

这句谚语的由来,据一些老辈人的口碑资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日军侵华,潮汕沦陷时,因天灾人祸,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有个乞丐,他四处要饭,一到人家门前,边拉胡边唱曲,诉说当时民间疾苦。

唱词中说到,穷人为求生,赚钱来养家。

何处有铜钱,铜钱出苦坑。

坑中有刺篮帕(荆棘丛生),帕下还有暗
哥砾(破碎玻璃陶瓷砂石等)。

他把苦坑描绘得极其惊险,说明从苦坑取出铜钱是多么的艰辛。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唱者与听者心声共鸣,铜钱出苦坑这句唱词给人印象极为深刻,久而久之,就成了广为运用的谚语。

另一种说法是:这句谚语由来已久,它源自工人,是矿工做苦力,当牛马,境遇悲惨的写照。

据民国《潮州志》记述,潮州矿业,始自北宋。

是时,海阳丰济一银场,横街、黄冈、锦田三锡场,年产铅六千斤有奇,(原志称:潮州银铅伴生)炼铜之法行於兴利,磁土则水东有百窑村。

后历经元、明、清三代,至民国,潮州矿业有很大的发展变化。

锡及磁土采炼制作历八百余载而未衰。

此外,铜铁等矿前代亦事开采,惟产量不丰,殊无足道。

其与锡伴生之钨铋则近数十年始兴。

民国二十四年以后已核准设权之矿区凡九十四区,面积三千二百六十三公顷有余。

以矿类论,锡矿约居八成。

以县分论,则揭阳、潮安最盛,惠来、丰顺、普宁次之,大埔、潮阳、南山、饶平又次之。

有的矿业自宋代以后,几经开发和封禁,肥了官府和商人,却苦了民众。

如银铅场,在元代还兴旺,但到明代初则被禁止。

明中叶以后,银渐为通行货币,银贵物贱,故银铅矿业大兴。

可是征税苛扰甚多。

清初银铅矿业听民采取,输税于官皆有常率。

康熙二十二年复谕禁止。

然丰政都之仲坑山私采仍盛。

是时,潮州镇总兵对仲坑山开银矿,镇辕月有陋规,每至盈千数百元。

康熙三十九年,普宁人何锡请准开采仲坑山二处银铅矿,注册矿工达十三万人,矿区蔚然成闹市。

何锡经营二年多,每年获利不下八九万两。

后因假公济私,罔上肥己被控坐牢,矿区也被封禁。

矿工驱散,各自另谋生路。

古时,采矿全靠人力土法,一般是镐挖锹铲,肩膀挑。

有的矿洞窄小,工人只能蹲着、爬着干活。

遇到洞里石坚泉涌,时有生命危险。

若违禁私采,官府镇压,更是生命难保。

这般苦楚,先辈们铭刻在心,苦矿就是苦坑。

悲惨的经历,使他们产生了铜钱出苦坑的意识,代代相传,传到抗日战争时期,被人编成歌曲,流行各乡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