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汾一中—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学段考试
历史试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其少矣。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

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发言权很少
D.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定
3.《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营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
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商鞍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看,两人的主张
A.都反映出自然经济的实质和要求
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地位和愿望
C.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反映
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6.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产阶级产生
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7.“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
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主要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8.《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人们发动了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观察下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四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

其中C 线代表的国家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0.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以后
B.解放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1.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强烈反对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12.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的强国御辱之道
C.形成了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13.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4.以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常被置于特定的场所作为装饰。

以下诗词内容与装饰场所的设计,恰当的一项应该是
A.某夫妇卧室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B.某酒店大厅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某森林公园小亭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某校教学楼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5.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16.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17.一位法国人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母猪生崽时也无一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了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要求妇女解放
D.强调天赋人权
18.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

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A.30年代初
B.40年代中期
C.70年代初
D.80年代
19.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
娜丽莎》。

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
等。

这说明了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③达尔
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④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④为
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2.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纽约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

其含义是
A.私人资本主义受到严格限制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D.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23.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

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却因“莱温斯基”事件险些被国会弹劾。

这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哪一项重要原则
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两党制原则
D.联邦制原则
24.有人说:“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究其共同根源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过份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5.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
的西方中心论。

”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
...的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临汾一中-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学段考试
历史试题(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Ⅱ卷(主观题50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5分,27题18分,28题17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

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

荀子主张“性恶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

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既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材料三9月28 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和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举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

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

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信,非礼勿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共有三处说法不符合事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

(6分)
(2)如果要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观点。

(4分)
(4)在材料三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论坛网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论坛网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

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使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概括材料三、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8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在独立之时虽然科技远远落后于欧洲,但却具有充分的发展潜力。

首先,美国是18世纪理性时代的产物,在观念上认同于科学、自由、理性。

美国社会的自由开放大大有利于科学的创新精神。

……立法者们十分看重知识,认为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进步。

……而且,他们一致认为科学与教育应独立于政府而发展,以免受政府的限制和控制。

——钱满素《美国文明》
材料二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受工程师叔父的影响,他从小受到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1896年爱因斯坦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获得瑞士国籍,于次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技术鉴定工作。

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并于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

19爱因斯坦离开瑞士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任母校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法西斯政权建立后,爱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离开德国。

1933年移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

材料三爱因斯坦坚信对希特勒只有用暴力才能遏制,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他通报核裂变的能力。

……美国1945 年秋天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和长崎,从而结束了世界大战。

……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开发核武器,当他听到核弹轰炸广岛的消息时,他非常的沮丧。

他在晚年致力于反对原子武器。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

(不得摘抄原句)(4分)
(2)材料二中“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是指爱因斯坦创立了什么科学理论?(2分)他对近代物理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分)
(3)材料三中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何在?( 2分)后来爱因斯坦对研发核武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从中体现了他怎样的社会责任感?(2分)
(4)结合材料四简要说明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分)
历史答案
1——5CDDCC 6——10BCCDB 11——15DCACC 16——BAA 21——25ABBDD
26.(1)“战国”改为“春秋”;“一致”改为“对立”;“休养生息”改为“强化中央集权”(或大一统)(6分)
(2)儒家思想的演变。

(符合题意即可)(2分)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4分)
(4)第四句。

原因: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保守性。

(3分)27.(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4分)
(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

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解放了思想,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
势力。

(4分)
(3)材料三思想: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历史影响: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到促进作用。

材料四思想:三权分立。

历史影响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和法德理论基础。

(8分)(4)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