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我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別人都不尊重我 我怎麼努力都沒用 時間到了沒有人來管我的需要 我的生存受到了動搖
若餵奶時間還沒到,就給孩子喝奶了
• 這樣的愛就太多,就是「溺愛」 • 小孩有需求,需要爸媽來照顧,哭就是發出訊號,這是 孩子當時的工作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幫我們的孩子通過他過去沒有獲得安全感的部份,將來戀愛的對象 要是無法給自己安全感時,自己可以坦然面對
別人不給我做飯,我自己有力量可以馬上去買一個飯盒
我們都很怕痛苦,在孩子青少年以前,我們必須讓孩子清楚的知道:
人可以有痛苦
• 痛苦時,我就默默地承受痛,就像生產過程一樣,若默默地在承受,你的 身體會讓這個痛通過;假如你反抗那個痛,大叫大閙的,你的孩子也很難 生出來
小孩開始有主見,有欲望要照顧自己的主意來行事
人必須要有規範,而這個規範就是【自制】的開始,自制就是自我控制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心理誕生期〉 嬰兒期
出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容許孩子可以說「不」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學習分離的孩子需要講「不」
他會經常跟你意見相左,這是很健康的 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險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 讓他自己去嘗試錯誤 讓他照自己的意思去嘗試錯誤,並不是要他變 成為所欲為的放任自己
• 孩子心裡會想:「你對待哥哥姐姐和對待我是不同,你總覺得我 太小什麼都不懂。」或者「我是女生他是男生」這些他都會感覺 到
有些父母關係不好,小孩子就真的會代替爸爸來照顧媽媽, 或者代替媽媽來照顧爸爸,這就是小孩子早期身份的認同
有些爸爸沒有好好負起做父親的責任,有時候長女就會負起 全家的責任,她就代替了媽媽爸爸來照顧全家,以至於全家 就成了她的責任,她也沒有辦法好好的發展自己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8歲
青春期
考得好還要更好?
在學齡期最重要的是--
出生
培養人跟人的關係 良好的讀書習慣 先把「我的」功課做好了之後再去玩,也就 是負我自己的責任
• 有沒有考一百分不重要,有沒有第一名不重要,最重 要的是這個小孩子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也要靠大人跟他一起生活,常常去肯定他的優點,接受他的弱點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小小的受傷的我,這個受傷的我需要現在大大 的我去陪伴 當我們慌亂時,就是那個小時候受傷的我出來了,當他出來的時候,我們就 很難跟我們的孩子相安無事 對一個小小的嬰兒,不管他懂不懂,你都要跟他講話,並且最重要的是你的 態度要穩定 做父母的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必須要自己先去陪伴自己,同時也必須注意 到小孩子的發展,因為他一直在感受你的心態
孤單就是人和自己的內在脫節 【內在脫節】--感覺不到自己情緒 裡的感受。
『面對這樣的一分感情,我已 經感到好累。我不要這樣的愛 情,受不了這樣沒有安全感, 沒有歸屬感的愛。』
感受只是一個感覺,並不是個事實 這樣的感覺的來源,發生在嬰、幼兒時期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沒有能力也沒有理智的,所有的就只有感受;
出生
教導孩子跟己的內在來往,這比教育小孩子考第一名還 重要
人需要能夠陪伴自己,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你可以好好 的痛苦到底,你也可以放聲大叫:
『我什麼都不做了! 』
然後才能有力量再擔起來!
小孩子需要大人在旁邊及時地給他讚美
小孩子的棒棒糖給弟弟妹妹舔了一舔,這樣的 快感就減少了一些,因為甜味少了一點,可是 接著來的是爸爸媽媽的鼓勵與讚美: 『啊!寶貝你會跟人家分享了,長大了,跟隔 壁的大哥哥一樣大了。』小孩子就覺得自己很 傲人。
• 我們必須去幫助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內在擁有很大的安定與肯定,才 能夠做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出生
小孩需要有人在他的旁邊,而不是替他做, 而是有人在他的旁邊,他的注意力就會拉 長
他的作業寫錯了,我都替他用橡皮擦 學齡期的時候,很多媽媽說: 擦掉。 寶貝!沒關係,媽媽看你有在全心全意做 功課,雖然有地方錯了,但是從錯中學到 對,本來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 會爬、會拿東西、會到處去看 • 如果把他帶去廚房,他最喜歡翻翻鍋子,拉拉抽屜,什麼東西都拿出來玩一玩 • 他很願意去認識周圍的東西,這些經驗變成他的一部份
我們容許他探索,可是又怕他危險:
• 給他一個範圍,只有在這個房間或這個房間的角落裡可以盡情的探索,而不容 許他到其他房間以避免危險
學習分離:
學齡期
青春期
青春期--
學著做個大人,學著自 己做決定的時期 服從的新標準: 傾聽分辨 做決定
爸媽講了一句話, 要我去做某件事情
乖孩子:
任何事都聽爸媽的話,若不 出事情很運氣,若是出事情 是非常嚴重的事。
他完全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完全看大人的眼色行事。
自己必須加以分辨 怎麼做對自己比較 好
出生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幼兒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建立規範的關鍵時刻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探索期 – 9個月~18個月
出生
在小孩3歲以前給他訂一個範圍,在範圍以外的就要說:「不」 人要能跟自己說「不」,跟自己說不就是自制 這個階段小孩已經開始學習很多機能:
化解內心的舊檔案
認識自己的內在:
先認識感受
感受和過去的經驗很有關係
• 在夫妻關係中,有些做太太的跟自己的爸爸關係不好,因此與先 生相處時,當先生對她大聲的時候,過去爸爸對她大聲的心情馬 上就衝出來了 • 過去的舊檔案不化解,會影響健康,影響自己跟孩子的關係
我們對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心裡有種種的聲音,我們都沒有察覺到,這些聲音讓我 們有了喜歡孩子或討厭孩子的感受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考得好還要更好?
中國人的父母經常 在小孩子放學回家 後,跟孩子對話:
今天上課有沒 有不懂的地方?
97分
出生
猶太人的父母在小 孩下課回家時,問 的是:
猶太人培養出的孩子, 不但在技能上有很好 的成就,人跟人的關係 也發展的很好
你今天考 了幾分啊? 你今天上課有 沒有發問?問 喔!那還差 了幾個問題? 3分!
孩子在外面做錯事情,回來又要被罰一次 在外面被打一頓,回來還要再被打一頓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沒有好處,最重要的 我們要了解孩子:
你被打了,你的心 情一定很受不了 你覺得委屈!
你覺得佷冤枉!
孩子聽了這樣體諒的話就哭了, 哭了以後,他被打的心情會化解, 日後踫到同樣的情況,他便能有智慧來應付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小孩從小就要媽媽的肯定,或者身邊照顧他的人給他適時的肯定 媽媽要常讓他感覺到:「你是有能力的,媽媽不在你也可以自己 做。」
要小孩子獨立自主,我們就必須經常跟他在一起
我們的「在」必須要身心靈的在
• 小孩跟父母打招呼,父母的眼睛都沒有看孩子一眼,這個「在」等於 不在
我們做父母的就是孩子精神上最大的支柱
孩子的心,我懂。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任兆璋 著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出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來自嬰兒時期的傷害
一位成大女學生自殺,留下兩封遺 書… 寫給祖母 寫給男朋友
『我很孤單,找不到一個人可 以讓我不再孤單,決定要走是 因為活著對我而言,再也沒有 意義.....』
聽話的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好孩子,可惜聽話的孩子也都是沒主見的孩子。當他進 入社會,孩子會感到很慌、很亂。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前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與孩子分享人生的苦樂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在這個階段裡,我們需要經常跟孩子在一起,在跟他一起 玩的當中,讓他去學習
決定要不要去做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8歲
青春期
重生與創新做大人
出生
青少年期是重生與創新的時期--
假定他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他就可以從家庭中獨立出來,可以開始 做大人 讓他學習到:
要做一個平衡的人,就是要能夠察覺自己的情緒 感受是一個力量,這個力量通身體之後,才不會消耗自己的精力
比方說剛誕生的嬰兒,本來在媽媽的子宮裡包得很緊、很溫暖,忽然間來到一個空空冷 冷的空間裡,這個空間會讓他覺得很慌。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出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嬰兒期是孩子學習信賴他人的開始
小孩子一出生沒有理智,只有感受
人在嬰兒期的飢餓經驗,到成年時就會形成【這個世 界不值得我信賴】的感覺
小孩子的扮家家酒就是在學習爸爸媽媽 在扮家家酒的時候,他就要學習做很多決定,因此,容許孩子去 玩是有其必要性
出生
說故事給他聽
並不是真的拿一本故事來講,而是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經常和孩子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分享你的痛苦與喜樂 例如:
• 爸爸是醫生,爸爸要告訴兒子:
今天我好累喔!我看了好多的病人,真的是很累! 但是今天爸爸看到一個小病人,爸爸的診斷很正確, 然後他吃了爸爸開的藥,很快就好了,爸爸真的好 高興!
其實這樣會害了孩子,他做錯了,要由他自己 負責,讓他自己來擦。你也不需要每一題都給 他訂正,讓他去給老師打幾個叉回來,他看到 小朋友們都沒有叉,而自己打了很多叉,第二 天他做功課就會不同。你只要在旁邊說: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孩子的戀父戀母期
戀父戀母期
出生
小孩小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是他的異性父母,小孩子很容易 就製造一個三角關係:
小男生要把爸爸推掉,去佔有媽媽;小女生也努力把媽媽推 掉,想去佔有爸爸 小孩在學前期,男生會去學習爸爸討好媽媽,女生會學習媽 媽討好爸爸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前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以身心陪伴孩子獨立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出生
如果父母從不跟孩子說故事,他們就不會了解生活的完整面貌,甚 至無法經驗到父母的存在 在學前期我們一定要自己陪孩子,讓孩子分享我們人生的高低起伏
一個人之所以能獨立,並不是年齡到了自然就會獨立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媽媽情緒的穩定對小孩十分重要
孩子要一個經常性的平衡
• 媽媽自己有沒有信心,她和爸爸的關係 好不好,她心臟跳動是不是很平穩,抱 著孩子的時候,孩子感覺得到 • 我們常認為小孩子不懂,所以我們愛講 什麼話就講什麼話,其實即使只是一個 嬰兒,我們也要好好地跟他講話,他的 確是什麼也不懂,可是有一天他會全懂, 不跟他講話就沒辦法刺激他學習
人可以有優點、有缺點、有正面、有反面,兩面都要有,這是我們必須給孩子的觀念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他還小,但是感覺很靈敏
小孩的感覺很靈敏,他們 內心都有很深很深的感覺, 他們很懂,可是說不出來 溝通主要是提高人的價值, 建立親密關係
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內在,懂 得自己的心情之後,才不會 遷怒,或者找孩子的麻煩 為了提高小孩子的自我價值, 並且培養親子關係,就必須 先認識我們自己的內在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8歲
青春期
父母要做孩子的支柱
青春期--
出生
孩子準備成為大人的重要翻身期 孩子要跟權威分開,過去他經常為反抗而反抗,現在學習了傾聽、分辨和做決定 在此之後,孩子需要快速確認自己將來所要擔當的社會角色和自我認同 他在此時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哪些弱點
進入學齡期,正好也可以考驗一下前面三個 階段有沒有過得很好
幼兒期沒通過,就沒有冒險的能力,小孩子進 入學校會感到很害怕
第一個關鍵是在3~6歲 第二個關鍵是在18歲之前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服從的新標準:傾聽.分辨.做決 定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
若餵奶時間還沒到,就給孩子喝奶了
• 這樣的愛就太多,就是「溺愛」 • 小孩有需求,需要爸媽來照顧,哭就是發出訊號,這是 孩子當時的工作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幫我們的孩子通過他過去沒有獲得安全感的部份,將來戀愛的對象 要是無法給自己安全感時,自己可以坦然面對
別人不給我做飯,我自己有力量可以馬上去買一個飯盒
我們都很怕痛苦,在孩子青少年以前,我們必須讓孩子清楚的知道:
人可以有痛苦
• 痛苦時,我就默默地承受痛,就像生產過程一樣,若默默地在承受,你的 身體會讓這個痛通過;假如你反抗那個痛,大叫大閙的,你的孩子也很難 生出來
小孩開始有主見,有欲望要照顧自己的主意來行事
人必須要有規範,而這個規範就是【自制】的開始,自制就是自我控制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心理誕生期〉 嬰兒期
出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容許孩子可以說「不」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學習分離的孩子需要講「不」
他會經常跟你意見相左,這是很健康的 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險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 讓他自己去嘗試錯誤 讓他照自己的意思去嘗試錯誤,並不是要他變 成為所欲為的放任自己
• 孩子心裡會想:「你對待哥哥姐姐和對待我是不同,你總覺得我 太小什麼都不懂。」或者「我是女生他是男生」這些他都會感覺 到
有些父母關係不好,小孩子就真的會代替爸爸來照顧媽媽, 或者代替媽媽來照顧爸爸,這就是小孩子早期身份的認同
有些爸爸沒有好好負起做父親的責任,有時候長女就會負起 全家的責任,她就代替了媽媽爸爸來照顧全家,以至於全家 就成了她的責任,她也沒有辦法好好的發展自己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8歲
青春期
考得好還要更好?
在學齡期最重要的是--
出生
培養人跟人的關係 良好的讀書習慣 先把「我的」功課做好了之後再去玩,也就 是負我自己的責任
• 有沒有考一百分不重要,有沒有第一名不重要,最重 要的是這個小孩子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也要靠大人跟他一起生活,常常去肯定他的優點,接受他的弱點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小小的受傷的我,這個受傷的我需要現在大大 的我去陪伴 當我們慌亂時,就是那個小時候受傷的我出來了,當他出來的時候,我們就 很難跟我們的孩子相安無事 對一個小小的嬰兒,不管他懂不懂,你都要跟他講話,並且最重要的是你的 態度要穩定 做父母的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必須要自己先去陪伴自己,同時也必須注意 到小孩子的發展,因為他一直在感受你的心態
孤單就是人和自己的內在脫節 【內在脫節】--感覺不到自己情緒 裡的感受。
『面對這樣的一分感情,我已 經感到好累。我不要這樣的愛 情,受不了這樣沒有安全感, 沒有歸屬感的愛。』
感受只是一個感覺,並不是個事實 這樣的感覺的來源,發生在嬰、幼兒時期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沒有能力也沒有理智的,所有的就只有感受;
出生
教導孩子跟己的內在來往,這比教育小孩子考第一名還 重要
人需要能夠陪伴自己,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你可以好好 的痛苦到底,你也可以放聲大叫:
『我什麼都不做了! 』
然後才能有力量再擔起來!
小孩子需要大人在旁邊及時地給他讚美
小孩子的棒棒糖給弟弟妹妹舔了一舔,這樣的 快感就減少了一些,因為甜味少了一點,可是 接著來的是爸爸媽媽的鼓勵與讚美: 『啊!寶貝你會跟人家分享了,長大了,跟隔 壁的大哥哥一樣大了。』小孩子就覺得自己很 傲人。
• 我們必須去幫助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內在擁有很大的安定與肯定,才 能夠做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出生
小孩需要有人在他的旁邊,而不是替他做, 而是有人在他的旁邊,他的注意力就會拉 長
他的作業寫錯了,我都替他用橡皮擦 學齡期的時候,很多媽媽說: 擦掉。 寶貝!沒關係,媽媽看你有在全心全意做 功課,雖然有地方錯了,但是從錯中學到 對,本來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 會爬、會拿東西、會到處去看 • 如果把他帶去廚房,他最喜歡翻翻鍋子,拉拉抽屜,什麼東西都拿出來玩一玩 • 他很願意去認識周圍的東西,這些經驗變成他的一部份
我們容許他探索,可是又怕他危險:
• 給他一個範圍,只有在這個房間或這個房間的角落裡可以盡情的探索,而不容 許他到其他房間以避免危險
學習分離:
學齡期
青春期
青春期--
學著做個大人,學著自 己做決定的時期 服從的新標準: 傾聽分辨 做決定
爸媽講了一句話, 要我去做某件事情
乖孩子:
任何事都聽爸媽的話,若不 出事情很運氣,若是出事情 是非常嚴重的事。
他完全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完全看大人的眼色行事。
自己必須加以分辨 怎麼做對自己比較 好
出生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幼兒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建立規範的關鍵時刻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探索期 – 9個月~18個月
出生
在小孩3歲以前給他訂一個範圍,在範圍以外的就要說:「不」 人要能跟自己說「不」,跟自己說不就是自制 這個階段小孩已經開始學習很多機能:
化解內心的舊檔案
認識自己的內在:
先認識感受
感受和過去的經驗很有關係
• 在夫妻關係中,有些做太太的跟自己的爸爸關係不好,因此與先 生相處時,當先生對她大聲的時候,過去爸爸對她大聲的心情馬 上就衝出來了 • 過去的舊檔案不化解,會影響健康,影響自己跟孩子的關係
我們對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心裡有種種的聲音,我們都沒有察覺到,這些聲音讓我 們有了喜歡孩子或討厭孩子的感受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考得好還要更好?
中國人的父母經常 在小孩子放學回家 後,跟孩子對話:
今天上課有沒 有不懂的地方?
97分
出生
猶太人的父母在小 孩下課回家時,問 的是:
猶太人培養出的孩子, 不但在技能上有很好 的成就,人跟人的關係 也發展的很好
你今天考 了幾分啊? 你今天上課有 沒有發問?問 喔!那還差 了幾個問題? 3分!
孩子在外面做錯事情,回來又要被罰一次 在外面被打一頓,回來還要再被打一頓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沒有好處,最重要的 我們要了解孩子:
你被打了,你的心 情一定很受不了 你覺得委屈!
你覺得佷冤枉!
孩子聽了這樣體諒的話就哭了, 哭了以後,他被打的心情會化解, 日後踫到同樣的情況,他便能有智慧來應付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小孩從小就要媽媽的肯定,或者身邊照顧他的人給他適時的肯定 媽媽要常讓他感覺到:「你是有能力的,媽媽不在你也可以自己 做。」
要小孩子獨立自主,我們就必須經常跟他在一起
我們的「在」必須要身心靈的在
• 小孩跟父母打招呼,父母的眼睛都沒有看孩子一眼,這個「在」等於 不在
我們做父母的就是孩子精神上最大的支柱
孩子的心,我懂。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任兆璋 著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出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來自嬰兒時期的傷害
一位成大女學生自殺,留下兩封遺 書… 寫給祖母 寫給男朋友
『我很孤單,找不到一個人可 以讓我不再孤單,決定要走是 因為活著對我而言,再也沒有 意義.....』
聽話的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好孩子,可惜聽話的孩子也都是沒主見的孩子。當他進 入社會,孩子會感到很慌、很亂。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前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與孩子分享人生的苦樂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在這個階段裡,我們需要經常跟孩子在一起,在跟他一起 玩的當中,讓他去學習
決定要不要去做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8歲
青春期
重生與創新做大人
出生
青少年期是重生與創新的時期--
假定他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他就可以從家庭中獨立出來,可以開始 做大人 讓他學習到:
要做一個平衡的人,就是要能夠察覺自己的情緒 感受是一個力量,這個力量通身體之後,才不會消耗自己的精力
比方說剛誕生的嬰兒,本來在媽媽的子宮裡包得很緊、很溫暖,忽然間來到一個空空冷 冷的空間裡,這個空間會讓他覺得很慌。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嬰兒期〉
嬰兒期
出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嬰兒期是孩子學習信賴他人的開始
小孩子一出生沒有理智,只有感受
人在嬰兒期的飢餓經驗,到成年時就會形成【這個世 界不值得我信賴】的感覺
小孩子的扮家家酒就是在學習爸爸媽媽 在扮家家酒的時候,他就要學習做很多決定,因此,容許孩子去 玩是有其必要性
出生
說故事給他聽
並不是真的拿一本故事來講,而是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經常和孩子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分享你的痛苦與喜樂 例如:
• 爸爸是醫生,爸爸要告訴兒子:
今天我好累喔!我看了好多的病人,真的是很累! 但是今天爸爸看到一個小病人,爸爸的診斷很正確, 然後他吃了爸爸開的藥,很快就好了,爸爸真的好 高興!
其實這樣會害了孩子,他做錯了,要由他自己 負責,讓他自己來擦。你也不需要每一題都給 他訂正,讓他去給老師打幾個叉回來,他看到 小朋友們都沒有叉,而自己打了很多叉,第二 天他做功課就會不同。你只要在旁邊說: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齡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孩子的戀父戀母期
戀父戀母期
出生
小孩小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是他的異性父母,小孩子很容易 就製造一個三角關係:
小男生要把爸爸推掉,去佔有媽媽;小女生也努力把媽媽推 掉,想去佔有爸爸 小孩在學前期,男生會去學習爸爸討好媽媽,女生會學習媽 媽討好爸爸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學前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以身心陪伴孩子獨立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出生
如果父母從不跟孩子說故事,他們就不會了解生活的完整面貌,甚 至無法經驗到父母的存在 在學前期我們一定要自己陪孩子,讓孩子分享我們人生的高低起伏
一個人之所以能獨立,並不是年齡到了自然就會獨立
學齡期
13歲
青春期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媽媽情緒的穩定對小孩十分重要
孩子要一個經常性的平衡
• 媽媽自己有沒有信心,她和爸爸的關係 好不好,她心臟跳動是不是很平穩,抱 著孩子的時候,孩子感覺得到 • 我們常認為小孩子不懂,所以我們愛講 什麼話就講什麼話,其實即使只是一個 嬰兒,我們也要好好地跟他講話,他的 確是什麼也不懂,可是有一天他會全懂, 不跟他講話就沒辦法刺激他學習
人可以有優點、有缺點、有正面、有反面,兩面都要有,這是我們必須給孩子的觀念
《二》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他還小,但是感覺很靈敏
小孩的感覺很靈敏,他們 內心都有很深很深的感覺, 他們很懂,可是說不出來 溝通主要是提高人的價值, 建立親密關係
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內在,懂 得自己的心情之後,才不會 遷怒,或者找孩子的麻煩 為了提高小孩子的自我價值, 並且培養親子關係,就必須 先認識我們自己的內在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嬰兒期
9個月
幼兒期
3歲
學前期
5歲
學齡期
18歲
青春期
父母要做孩子的支柱
青春期--
出生
孩子準備成為大人的重要翻身期 孩子要跟權威分開,過去他經常為反抗而反抗,現在學習了傾聽、分辨和做決定 在此之後,孩子需要快速確認自己將來所要擔當的社會角色和自我認同 他在此時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哪些弱點
進入學齡期,正好也可以考驗一下前面三個 階段有沒有過得很好
幼兒期沒通過,就沒有冒險的能力,小孩子進 入學校會感到很害怕
第一個關鍵是在3~6歲 第二個關鍵是在18歲之前
《一》他的成長有父母相伴
〈青春期〉
服從的新標準:傾聽.分辨.做決 定
出生 9個月 3歲 5歲 18歲
嬰兒期
幼兒期
學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