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
2020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9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3—6岁儿童语言交往获得成功的前提是
A.清晰的发音
B.准确的用词
C.完整的表述
D.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2、能够为幼儿在进小学之后正式读写学习提供经验准备的是
A.口语调汇的积累
B.前阅读力的发展
C.识经验的积累
D.口语表达力的发展
3、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实质,是使幼儿
A.学习在不同语中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
B.集中注意领听他人
C.学习运用语言来向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要求
D.运用语言指导观察和操作,并思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下列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中,由教师自己制定的是
A.教育总目标
B.年龄阶段目标
C.教育活动目标
D.上三项皆是
5、幼儿能够专注的阅读图书,并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学习与发展日标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6、下列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中,以幼儿为主体的目标是
A.从阅读绘本中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B.让幼儿学习阅读绘本
C.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D.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7、幼儿的谈话通常不太会受到权威的影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说明
A.幼儿的谈话具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
B.幼儿的谈话有着多方的信息交流
C.幼儿的谈话具有轻松自由的氛围
D.幼儿的谈话能促进理解和认知发展
8、幼儿能够采用解释、补充等方式对自己的表达进行修补,说明该幼儿已经达到了
A.初步运用谈话策略的稳定阶段
B.初步运用谈话策略的拓展阶段阶段
C.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规则的稳定阶段
D.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规则的拓展阶段
9、与幼儿之间的谈话活动相比,教师参与的谈话活动最大区别在于
A.随意性强
B.教育性强
C.针对性强
D.概括性强
10、辩论活动是培养幼儿哪种能力最好的方式之一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理解能力
D.独立性
11、在“下雨好,还是下雪好”的辩论中,有些幼儿本能地说“下雨没有下雪好”,这用到的辩论方法是
A.陈述
B.假设
C.对比
D.举例
12、幼儿在辩论中不随意插话抢话,说明该幼儿
A.解释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B.理解和尊重别人
C.运用恰当的方式辩论
D.理解和尊重别人的观点
13、在“小鸟旅行记”活动中,某幼儿根据图画内容讲述出小鸟的心理活动和小乌龟的对话,这说明该幼儿
A.在讲述中注意运用一些生活中习得的形象词汇
B.在讲述中使用几种不同的句式
C.能运用较丰富的词句
D.能描述出一些细节让讲述更为生动
14、下列不属于叙事性讲述的核心经验的是
A.解释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B.使用较为丰富多样的词句讲述
C.有条理地组织叙事性讲述内容
D.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
15、某教师请幼儿上来讲述一件小事,当某幼儿表示想要讲动画片里奥特曼打战的事情时,若干幼儿也表示想要讲述,但是教师制止了该幼儿,并说明理由:“讲打架是不好的。

”当教师再问还要谁想讲时,没有人愿意上来讲,这说明该活动中幼儿教师
A.并未生成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讲述命题
B.并未生成符合儿童生活经验的讲述命题
C.并未选择吻合儿童感知特点的讲述凭借物
D.并未设立符合儿童叙事能力发展水平的核心经验目标
16、属于独白语言的形式是
A.谈话
B.辩论
C.说明性讲述
D.阅读
17、教师面对幼儿时应当尽量避免把“喝水”称为“喝水水”,这是为幼儿能够
A.使用事物的规范名称,而非口语化的、不规范的名称
B.用准确恰当的词汇讲述直观的事物特征或现象
C.用简单句概括事物的特征
D.准确运用名词讲述事物的特征
18、在讲述植物结构时,教师引导幼儿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先讲根部,再到枝干,最后讲花果叶等,这说明教师企图引导幼儿
A.讲述直观的事物特征
B.按照一定顺序讲述事物特征
C.根据要求分主次地进行讲述
D.根据讲述对象特点分主次地进行讲述
19、幼儿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对故事情节进行推测、假设、验证,对故事内容和主旨的判断,说明前阅读活动能够促进幼儿
A.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B.社会性发展
C.认知发展
D.情绪管理能力发展
20、下列不属于培养儿童书面语言意识和能力的活动是
A.前阅读活动
B.前书写活动
C.前识字活动
D.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21、前识字活动的主要内容
A.图画书中的符号和文字
B.生活中的符号和文字
C.识字练习册中的符号和文字
D.文字类书籍中的符号和文字
22、幼儿虽然还不识字,但是对于自己名字的汉字特别敏感,能够从大家的名字中挑出自己的名字来,这说明该幼儿具有
A.符号和文字功能意识
B.符号和文字形式意识
C.符号和文字规则意识
D.符号和文字意义意识
23、教师给幼儿提供几个不同位置的部首,幼儿能够拼成一个符合汉字正字法规则的汉字形式,这说明该幼儿具有
A.符号和文字形式意识
B.符号和文字功能意识
C.符号和文字规则意识
D.符号和文字意义意识
24、幼儿前书写最基本的形式结构经验是
A.发现汉字是不同于图画、相似图形符号的方块字
B.发现汉字是简单笔画和复杂笔画的方块字组合
C.发现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
D.理解汉字之间的间隔
25、幼儿在书写“因为”的“因”时不会写这个字,于是就画了一只老鹰代替,这说明该幼儿
A.能够模仿成人的书写,借助图画来表达想法
B.使用图画、符号、文字等多种形式,创意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C.通过观察发现汉字字形之间的相似之处
D.利用汉字“同音”“相似”等特点进行书写,从而表达更复杂的内容
26、下列不属于生活环境中的前书写学习是
A.写计划和备忘录
B.写各种卡片
C.写个人或班级日记
D.写老师布置的识字作业
27、教师创设高质量情感支持学习环境的前提是
A.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B.尊重儿童
C.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
D.及时回应儿童的情感需求
28、在一次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请幼儿先自主阅读,要求是从封面开始看起,看到10页处,教师还特意把10页之后的内容用封口胶封住,这说明幼儿教师在使用
A.学习时间最大化策略
B.目标导向策略
C.行为管理前瞻策略
D.多形式推进策略
29、在“大卫不可以”的语言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为什么妈妈最后抱了大卫,幼儿回答:“大卫承认了错误,妈妈就抱他”,教师回应:“哦,因为大卫承认了错误,所以妈妈就抱他。

”该教师运用的语言示范策略是
A.通过自我描述给予幼儿语言示范
B.通过平行描述给予幼儿语言示范
C.通过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完整叙述给予幼儿语言示范
D.通过使用丰富的词汇、形式多样的语言给予幼儿语言示范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目标导向策略
2、辩论
3、叙事顺序
4、生活故事
5、纸笔互动经验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简述《指南》中的“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

2、简述谈话情境创设的主要方式。

3、简述说明性讲述活动的教育组织策略。

4、简述创设一个阅读区角需要考虑的问题。

5、简述图画书阅读中幼儿前识字能力的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过程。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举例说明如何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和自由游戏中开展语言教育。

五、应用题参考答案见试卷末尾
1、设计一个中班故事学习活动,活动设计要求至少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主要内容,并附上故事内容大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BACD 6~10 ACBBD
11~29点击安装“学前教育专业自考题库APP”查看答案
【二、名词解释】
1 目标导向策略是指教师通过知识引入、总结、重新定位等目标导向策略,引导幼儿聚焦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效果。

2 辩论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的辩论则包括讨论和辩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讨论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和争论性。

狭义的辩论,就是指针对对立的观点进行论证和辩驳的活动。

在幼儿园开展辩论活动最好先由讨论开始,逐渐过渡到辩论。

3 叙事顺序指用来表达时间、因果关系或连接所述事件的连词,表示时态或时间的副词等使用情
况。

4 生活故事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叙述事件为主,反映幼儿熟悉或需要了解的生活内容,向幼儿讲述经过提炼或虚构的“真人真事”。

5 儿童的纸笔互动经验,是他们学习书写不能缺少的一环,有较多经验的儿童,体现出较好的发展水平。

【三、简答题】
1 应当看到,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知识,是通过自身的经验建立起来的。

在学前阶段,幼儿需要拥有自己的书,需要有自己随时可以取到、翻阅的图书,需要有人给他们讲述和朗读书上的内容,还要有机会经常看到别人阅读。

通过这样一些互动的过程,幼儿可以理解书面语言的价值、意义,建立起热爱阅读的情感动机,这也是为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所做的必要准备。

2 ⑴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⑵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情境;⑶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⑷第三种方式目前在幼儿园使用较为频繁,就是在阅读过图画书之后引出恰当的话题进行谈话。

3 ⑴首先,帮助儿童理解讲述内容;⑵其次,选择恰当的讲述凭借物;⑶再次,根据儿童核心经验的发展特点设定教育目标;⑷最后,使用一定的教育组织策略设计组织说明性讲述活动。

4 考虑的问题:⑴阅读区角的位置;⑵阅读区角的设施;⑶阅读区角的规则
5 ⑴感受理解,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⑵
细致观察,引导幼儿分析符号和文字所表现的功能;⑶情感迁移,引导幼儿表现符号和文字的功能;⑷拓展运用,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前识字的核心经验。

【四、论述题】
1 ⑴教师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要敏锐地去发现幼儿的各种需求,不仅包括情感的需求,也包括其他方面的需求。

⑵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地回应这些需求,给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幼儿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浓浓的爱意,才能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五、应用题】
1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