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显像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骨显像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崔炳强
【摘要】目的:通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MRI、CT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比较.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肘静脉注射99mTc-MDP 925MBq,约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前后1周内进行MRI、CT、PSA测定.结果:全身骨显像与MRI 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且有较高的阳性一致率,均高于CT 检查;全身骨显像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为骨盆、脊柱;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PSA值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结论:全身骨显像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2010(021)011
【总页数】2页(P817-818)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骨肿瘤;肿瘤转移;99m锝美罗酸盐;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作者】崔炳强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辽宁,锦州,1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25;R738.1;R817.4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发病率极高,在老年男性中仅次于肺癌。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生率不断增长,且有年轻化趋势。

由于前列腺癌极易发生骨转移,因此早期行全身骨显像对患者的分期、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99mTc-MDP全身
骨显像与MRI、CT、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结果的综合性分析,评价前
列腺癌骨转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9月~2009年12月就诊于我院核医学科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49~90岁,平均75.6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1.2 研究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双探头符合线路InfiniaⅡ Hawkeye SPECT/PET-CT,采用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

肘静脉注射99mTc-MDP 925MBq后约3小时行前后位、后前位全身骨显像,必要时行局部静态显像。

显像前嘱患者排空膀胱,仰卧于检查床上,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

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前后1周内进行 MRI、CT、PSA 测定。

1.3 诊断标准
全身骨显像骨转移诊断标准:由2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核医学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
行图像分析,按照Soloway标准[1],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健侧或邻近的正常骨组织为异常浓聚。

出现多个部位的异常放射性浓聚且排除假阳性因素(如骨折等)可以考虑骨转移。

对可疑的骨转移患者3~6个月内随访观察,以明确诊断。

MRI骨转移诊断标准:骨转移瘤在自旋回波序列(SE序列)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根据组织不同,表现各异,多表现为信号增高,等于或高于周围骨髓信号。

多数信号不典型的病例加做压脂像后均表现为高信号,可以与血管瘤、退行性变等良性病变鉴别。

CT骨转移诊断标准:骨转移瘤表现为:①溶骨性骨转移:多发穿凿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边缘不规则。

②成骨性骨转移:斑点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

部分可于骨膜下出现大量新骨,正常骨小梁大多消失。

PSA测定:所有前列腺癌患者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采用德国Roche Diagnostics GmbH生产的PSA定量测定试剂盒,在检测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正常参考值为0~4μg/L。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3.0软件。

所有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结果与MRI比较无差异性(χ2=0.25,P>0.05),全身骨扫描阳性率为 81.67%,MRI阳性率为78.33%。

二者阳性一致率为76.67%。

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结果与CT比较有差异性(χ2=4.92,P<0.05),全身骨扫描阳性率(81.67%)较CT阳性率(66.67%)明显增高。

二者阳性一致率为63.33%(表 1)。

表1 全身骨显像与MRI及CT诊断骨转移结果比较全身骨显像 MRI阳性 MRI阴性 CT阳性 CT阴性阳性 46 3 38 11阴性 1 10 2 9合计 47 13 40 20
全身骨显像诊断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49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数381个,其中骨盆转移的病灶个数最多(105个),占所有病灶数的27.56%,其次为脊柱(92个),占所有病灶数的24.15%,颅骨转移者仅为2.36%。

在外周骨中前列腺癌最易转移至四肢骨(16.54%),尤以股骨最多。

全身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血清PSA为(109.33±37.54)μg/L,明显高于无转移者(40.51±21.67)μg/L(t=5.84,P<0.01)。

图1 前列腺癌全身骨转移。

Figure 1. Whole body bone metastasis in patientwith prostate carcinoma.
3 讨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灵敏度高,发现病变早,可检出95%~97%的骨
转移灶,且早于X线、CT检查3~6个月,甚至18个月显示病灶[2]。

本文通过
全身骨显像、MRI、CT 3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比较发现,全身骨显像与MRI在诊断骨转移方面无明显差异,均高于CT的诊断率。

近年来有报道MRI诊
断骨转移瘤较骨显像灵敏,主要是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骨中先侵犯骨髓,而骨髓中脂肪与含水量较多的转移灶有很强的对比,加之MRI空间分辨率好,因
此可直接发现转移灶[3-4]。

但是,MRI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由
于扫描野的限制,即便是脊柱最少也要分为颈、胸、腰3次扫描才能完成,无法
同时观察其他骨骼的病灶,且MRI亦有假阳性,价格昂贵,而全身骨显像则可一
次性完成全身骨的显像,对诊断骨转移有较高的阳性率,但其特异性稍低。

在本组前列腺癌患者中,有1例MRI诊断为骨转移,而全身骨显像为阴性,其原因为病
变不活跃或为病变进展迅速,骨代谢不高所致,后者常提示肿瘤的侵袭性及预后不良[5]。

CT在诊断骨转移瘤时绝大多数仅能得出骨质破坏或密度异常的诊断,对髓腔内的肿瘤浸润,可由于骨皮质的辐射伪影造成诊断困难[6],在没有骨皮质破坏时,CT很难确定是否有肿瘤浸润及范围。

前列腺癌有明显的骨转移倾向,其骨转移的途径主要有3条[7]:①血行转移途径,癌细胞经下腔静脉血回流,再经动脉流向全身。

②局部浸润,肿瘤穿透包膜向周围浸润。

③经阴茎深静脉通向Batson脊椎静脉丛转移到骨盆和腰椎等,而在全身转移中表现为以向心性转移为主。

Batson提出,在前列腺与低位腰椎之间存在着一
条“门样”静脉系统,导致前列腺癌向脊椎转移的几率增加。

在本组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中,共有381个骨转移病灶,以骨盆(27.56%)和脊柱(24.15%)转
移最多见,其次是肋骨、四肢。

在四肢骨中,尤以股骨最易累及。

49例前列腺癌
骨转移的患者中,单个、2个、3个及3个以上核素异常分布的例数分别为6例、11例、14例、18例,以多发骨转移最常见,可见前列腺癌患者主要通过血行播
散发生远处转移。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这些好发转移部位应提高警惕性,在对其诊断不确定时,应进一步行MRI、CT检查。

PSA是最有效的前列腺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和随访。

通过对ECT全身骨显像与血清PSA值的分析可知,骨显像阳性组的PSA值明显
高于骨显像阴性组(P<0.01)。

在多发性骨转移患者中,血清PSA值升高最为显著。

有研究发现,随着血清PSA值的升高,核素骨显像的阳性率也增高,但血清PSA值升高不一定均伴有骨转移。

治疗前血清PSA>20μg/L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大[8],应常规行全身核素骨显像。

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将血清PSA值与骨转移联系起来,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判断、分期、治疗及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全身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最佳方法,其临床实用价值是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但由于其特异性稍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有必要借助MRI、CT及血清学检查,综合分析,以提高对骨转移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Soloway MS,Hardeman SW,Hickey D,et al.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 based on extent of disease on initial bone scan[J].Cancer,1988,61:195-202.
[2]Yahara J,Noguchi M,Noda 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during systemic treatment[J].BJU Int,2003,92(4):379.
[3]Fujii Y,Higashi Y,Owada F,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metastatic to bone[J].Br J Urol,1995,75:54.
[4]Aitchison FA,Poon FW,Hadley MD,et al.Vertebral metastases and an equivocal bone
scan:value of maginetic resonance imaging[J].Nucl Med Commun,1992,13:429.
[5]张齐,刘加良,张春燕.99Tcm锝-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亚临床骨转移 30 例[J].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1):938-939.
[6]江浩.骨与关节MRI[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8.
[7]谢红军,匡安仁.99mTc-MDP全身骨显像16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析[J]. 四川医学,2005,26:1215-1216.
[8]Marcel S,Aeilko Z,Jaap Z,et al.The value of pretreatment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untreated prostate carcinoma and no indications for bone metastases on the bone scintigram[J].Eur J Nucl Med,1997,24:1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